(7) 董卓进京
一夜之间,皇帝内朝的外戚、太监全部都灰飞湮灭了, 成为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大变局。现在, 只剩下外朝的众官员们,群龙无首,秩序混乱。
以前,大量的要职一直是被外戚与太监们占据着, 今夜, 他们统统被杀掉之后, 所空出来的职位, 就成为众官员们的胜利果实,几乎人人都有获得晋升的机会。
这一局, 要决策的项目是: 面对这一大堆胜利果实,大家究竟该怎样分配?
首先要说明两点:
1. 无论怎么分配, 一定会有人感到不公。因为从来都没有绝对的公平。
2.无论怎么分配, 一定会有人获得最大的份额。也就是说, 一定会产生一个新的把持朝政的人出来。
人人都希望分配的多一些, 实力强的人希望按实力大小进行分配, 资格老的人希望按排资论辈进行分配,功劳大的人希望按功劳大小进行分配。
究竟按什么原则进行分配最合理? 这在当时是没有标准的, 无 论按什么标准进行分配, 都是有争议的, 因此,兼顾多种因素综合参照后的标准, 争议可能会最小。
在杀太监的过程中, 袁绍、曹操、袁术的功劳最大, 但他们只是下级官员, 小辈耳, 离把持朝政的距离还很远, 因此,他们在这一局中竞争的目标不会是把持朝政, 而是在现有的基础上能得到提升。
高级官员竞争的目标当然是把持朝政, 由谁来把持朝政? 这只会在高级官员中产生。按文标准是排资论辈,按武标准是比实力大小。
1. 实力比较
全国13个州中,凉州兵马最为雄壮, 因此凉州的董卓最具实力, 但别的州也不一定就打不赢他, 比如荆州兵的丁原就不服他。
董卓的兵马本来就强, 再加上大将军的兵马又都被董卓收编了, 实力就更强。丁原是个劲敌, 董卓设计收买了丁原的部将吕布, 吕布杀了丁原,荆州兵散去一半, 剩下的被吕布带来投靠了董卓。
至此,董卓的实力, 几乎已无人能控制。
2. 排资论辈
名义上级别最高的是三公,在中央政府和三公一个级别的还有将军、太傅, 合称五府, 大将军在三公之上,其余将军在三公之下。
因此,把持朝政的人只会在中央政府的三公、将军、太傅这五府中产生。
董卓是前将军,他上面的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都死了, 不在了, 董卓的排名就靠前了,他现在的身份是相当于代理大将军。
在众官里面,同时具备资格与实力这两个条件的人选, 只有董卓一个人。所以, 董卓获得了胜利果实的最大份额,成为新秩序下把持朝政的牛人。
这样分配的争议是最小的。大家都情愿接受, 或是不情愿也忍着接受, 因为再没有合适的人选了。
有人说,董卓专权, 都是袁绍招外兵导致的。
董卓是外兵,但他同时也是朝庭的前将军。你招不招外兵, 他都是会以朝庭前将军的身份跑来把持朝政的。如果董卓不是前将军, 仅仅只是外兵,他跑来把持朝政就是造反, 当时就会发生战争。
董卓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这在当时是顺理成章的事, 大家基本上都默认了。至于他后来的表现不好, 那是后来的事,不要混为一谈)。其他的官员也多有升赏, 以前罢职的人也多有重用, 总之, 朝廷官员这一阶层的人,多有不同程度的收益。
董卓自封为相国,被废除多年的丞相又死灰复燃了。
外戚、太监总是留给大家不太好的印象, 但事实上, 他们才是保护皇权的重要力量, 失去了他们, 皇帝就成了一个孤儿,皇权被相权轻易地击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