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忠竹刻喻革良书法一件
——兼谈我与张伟忠的交往
10年以前,聋哑竹刻艺人徐根仙到兰亭,经兰亭经营户工作人员的介绍找到我,与我笔谈得知,原来他是搞竹刻的,在上海嘉定工作,以竹刻为生,他忐忑地与我商量,希望我给他在竹片上写点字,他去雕刻成竹刻书法作品。我说(笔谈),我送你一本我的书法作品集,你可以挑一些进行翻刻。他有点固执地说(笔谈),直接写在竹片上,不会走样,从书上翻刻容易走样。
他又说,我能够把你的所有笔触不差毫厘地完全刻出来,包括飞白与细小的转折。我看他带来的一些图片上的竹刻作品,确实刻得很精彩。我答应给他写一些,我得帮帮他,难得一个聋哑的小年轻,有如此的才能。于是,他留下了带来的一批竹片:有两小片,要我写对联的,据说做镇纸用的,刻好以后镶嵌在红木上;有一大片的,要我写一首诗,据说是做臂搁的;还有要写8小片的,写一首诗,用红木架子做屏风的。因为竹片上太光滑,不易入墨,所以他还给我留下一瓶爽身粉,教我只要写的时候,先涂一涂粉,然后再写,这样就容易入墨了。
我问仙根,是谁教你竹刻的?他说,他的师傅叫张伟忠,是嘉定博物馆的,现在跟师傅学习,也给师傅干活。我问,一个月能做几件?一个月能赚多少钱?他说,一个月可以做五六件,赚三千左右。
此后,仙根每隔一段时间就来我这里取写好的竹片,又带一批新的请我写。
大概半年以后,仙根告诉我,师傅很欣赏你的书法,要来拜访你。某日,仙根与其师傅张伟忠来到兰亭找我。张伟忠,瘦长、朴实而精干。他见面就说,非常感谢你给仙根写竹刻书法,你的书法功力深,很有个性,有特殊的味道,我蛮喜欢的。张伟忠是著名竹刻大师徐秉方的弟子,经过简单的交谈,我觉得此人艺术修养很高,言语坦率,有思想,可交往。他说,我想以后请你给我们多写一点竹刻书法,当然钱是要付的,虽然不可能付很多,希望你能支持。我当然一口答应,因为我喜欢跟这些竹刻名家交往与合作,我也喜欢我的书法作品以竹刻的形式流传。
此后,我与伟忠就有了较多的交往。他过一段时间就会来绍兴,或在周边寻找毛竹,或来兰亭找我写字。伟忠是性情中人,他喜饮酒,抽烟猛。我们常常小聚畅饮,边喝边聊,一杯酒落肚,他就话匣子打开了,古往今来,天南地北地聊,当然最多的是谈艺术,谈观点,谈成败,谈突破艺术的手法与难度。我与他的观点,既有相同处,当然也有许多不同的观点,于是,互相会争得面红耳赤,他越喝越多,越抽越凶,言语越来越激烈,我呢,也不肯轻易示弱,针锋相对,声音越来越高······
自古竹刻出嘉定,身为嘉定人,伟忠对竹刻有与生俱来的好感、自信与责任感,前辈一个个大师,一座座高峰,如何去跨越?他在思索,他在实践,他在探索,经过二三十年的努力,确实颇有收获。
为了研究先辈竹刻,他也收藏名家竹刻,可是随着竹刻艺术越来越被人重视,价格越来越贵,随着伟忠的眼光越来越高,三五十万元一件的竹刻作品,已经不能如他的法眼。他跟我说,500万元以上一件的名家竹刻作品,才能让他心动与赞叹。他没有这样的经济实力,所以他只能痛苦地放弃收藏的念头。为了看一件难得的作品,他会赶到香港去,他会赶到台湾去,他要亲眼看看实物,他要亲手摸摸竹片,与古代高人进行心灵的对话。他说,有时候图片上看,是很难看出细微精彩处的,所以有拍卖好的藏品的时候,必须亲自去感受。这话我相信。张伟忠曾专程拿来丑石斋,给我看他的一些近作,其清、雅、淡、幽之境,真是妙不可言,他的浅浮雕作品,刀痕的游走,并不如传统的竹刻,一刀一痕,清晰可见,而是顺着竹子表面的人物景致,飘飘忽忽,似有若无地进行雕刻,这样的雕刻法,使我们拿在手上欣赏时,随着手掌的轻轻转动,人物景致也会发生微妙的、飘忽的、灵动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以面的轻微的凹凸,细腻地来体现的,非常神奇,正因如此,这样的作品让优秀的摄影师很为难,因为仅仅是一个面是难以拍摄其精妙的。这也是为什么伟忠兄要拿来绍兴给我亲自抚摸欣赏的原因。我太喜欢他的作品了。可惜我买不起他的作品,从2008年起,他的作品就在中国嘉德拍卖行拍卖,当时的一件竹刻作品以16万元成交。此后,几乎每年伟忠的作品都通过嘉德拍卖行拍卖,基本上都是二十多万元一件。
更高兴的是,通过伟忠,我还结识了嵊州的俞田先生与新昌的俞柏青先生。俞田兄是与伟忠兄一样高妙的竹刻名家,他是另一种风格的竹刻,其构想之妙,雕刻之精,也是叹为观止的,他们一起办展览,一起研讨,一起玩。两个都是国内顶尖的竹刻艺术高手。而柏青兄则是根雕名家,他的根雕山水作品,很另类、很有个性,在国内是首屈一指的。
艺术是相通的,伟忠不但精于雕刻,他对书法还是蛮懂的,能说出书法的许多道道。伟忠也收藏一些书法作品,但能入他法眼的作品很少,他对上海刘一闻的书法很欣赏,他刻刘一闻的书法对联,也收藏刘一闻的书法作品。伟忠对我的书法也很欣赏,刻我的书法,也收藏我的书法作品。他在上海的圈子内有一定的影响力,所以因为他自己收藏,导致一部分上海人也开始收藏我的书法作品。伟忠带着他们一批批来兰亭找我。他们甚至跟伟忠说,不要让我直接写在竹片上了,写在宣纸上,然后再刻到竹片上,这样写在宣纸上的小作品就可以收藏了。可是,我还是坚持竹刻上的书法,一定要直接写在竹片上,这样才是真正的喻革良竹刻书法,因为它是唯一的,是我特定为这片小小的竹片而创作的。
已经有许久没有跟伟忠兄喝酒了,挺想他的。
2012年7月16日喻革良于兰亭
简介
张伟忠,字安之,号乾笙,1967年5月生于嘉定。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上海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嘉定区政协第三、四届委员,民盟盟员。
1988年秋至今供职于嘉定博物馆,专业从事嘉定竹刻的研究与创作,先后师从范勋元、王威、徐秉方。1999年,创建“新篁工艺品有限公司”,2004年,被上海市经济委员会认定为上海市传统工艺美术品种。2004年、2007年,作品《留青人物——佛簧》、《水仙留青插屏》先后被评为首届、二届上海工艺美术精品。2006年,《水仙留青插屏》先后获得首届中国文化遗产日上海系列活动暨2006’上海民族民间艺术博览会“金奖”及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颁发的2006“白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作品为上海嘉定博物馆、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德国国立博物院亚洲艺术博物馆等机构收藏。有《刀笔之余聊竹刻》、《打开青史话竹刻——历代留青竹刻名家代表浅述》、《留青:竹皮上的书画艺术——兼谈竹刻收藏误导及鉴别》(与徐秉方合作)、《嘉定竹刻的技法与雕刻形式》、《竹刻发展的写意化倾向之我见》、《刻竹屑语》等文章发表国家级的专业书刊。2008年、2009年、2010年作品入围中国嘉德“现当代雕刻艺术”专场
座右铭
艺无止境,不敢稍加倦怠,为发展竹刻艺术理当尽心尽力。
艺术特色
先后师从擅长深雕的王威和以留青为主的徐秉方,对陷地、浮雕、深雕、透雕和留青等竹雕技艺有独特见解,创作注重线与面的内在关系以及虚实空间相互渗透的应用是他研究的课题。在吸收传统竹刻的基础上探索并形成了自己含蓄内敛的风格。
创作理念
心正意诚是竹人的第一要素。此要素贯彻于原材料的加工处理、创作构思与制作的全过程。竹有君子节操,人有君子之心,方能默契相伴。心正意诚方能气清心静,可与竹子清爽、雅洁的气质之间达到某种共鸣,才能获得心灵与竹韵浑穆一体的天籁之音。
活动年表
1986年师从王威学习嘉定传统竹刻;
1988年进入嘉定博物馆专业从事竹刻艺术的研究和创作;
1992年拜有“当代留青第一家”之誉的徐秉方大师为师潜心研究留青竹刻艺术。
1993年作品:‘浮雕布袋和尚’被王世襄带到香港艺术馆讲学时(古代竹刻及当代竹刻现状)作为范本。
1996年“刀笔之余聊竹刻”一文发表于台湾《竹刻艺术》一书,作品‘心赏’收入其中。并应邀参加1996年新加坡国际艺术水平展。
1997年,《莲子结成花自落》 和《游鱼》这两件作品被法华塔收藏。
1998年,“打开青史话竹刻-历代留青竹刻名家代表浅述”一文发表于台湾《紫玉金砂》刊物,并引起台湾地区对留青竹刻的关注和收藏热潮。
1998年-1999年,被教育局课外学校竹刻艺术班特聘为教师,并培养了一批从事竹刻艺术的中小学美术教师。
2001年,和徐秉方老师合作《留青.竹皮上的书画艺术,兼谈竹刻的收藏误导及鉴别》一文收录于中国《收藏》杂志。
2002年,根雕作品《刘海戏蟾》及 浮雕笔筒《灵辙》被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收藏。
2004年,作品:《留青人物-佛簧》被评为首届上海工艺美术精品;2004年,在其的建议及积极努力下,开始建立竹刻领域内的专业网站:中国竹刻艺术网。
2006年作品《水仙留青插屏》获“上海民族民间艺术博览会”金奖,获“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任《中国竹刻竹雕艺术》一书副主编。
2007年作品《水仙留青插屏》被评为第二届“上海市工艺美术精品”;参与《海外竹刻遗珍》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