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吐温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的一个小镇上,家境贫寒,十一岁便辍学,当过印刷作坊学徒、排字工、水手、领航员,其笔名就是表示水深两英寻的领航术语。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他还当过兵,见识过形形色色的人物。小时候常和黑人孩子在一起玩,和他们建立了亲密的友谊,给他留下了终生的回忆。作者从幼年到 青年的生活环境,特别是在密西西比河畔的生活经历,为他的大部分著名故事提供了丰富生动的素材。他据此写成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密西西比河上的日子》、《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等作品,使他成为享誉全球的作家。

1876年出版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作者用一支生花妙笔描绘了一个让孩子们感到亲切,让大人们也喜爱的故事。小说的主人公名叫汤姆·索亚,是个聪明顽皮,好奇心强,喜欢冒险向往英雄业绩的孩子。对于家庭中死板严格的生活和学校枯燥乏味的功课,他感到厌烦透了,于是便离家出走,和他的小伙伴哈克贝利·芬一道去冒险,一心要做个统帅众强盗的首领。在这部作品中,儿童的灵动活泼和周围现实生活的陈腐刻板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故事向人们展示了一些社会弊病和黑暗现实,揭示了宗教的虚伪性,无情地嘲讽了庸俗的小市民习气。作品问世以来,一直受到读者的喜爱,成为一部世界名著。
《汤姆·索亚历险记》一书中体现了马克·吐温擅长讲故事的杰出技巧和机智幽默的艺术风格。书中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物的刻画十分细致逼真,充满幽默诙谐的描述。对家乡风光的描写尤其饱含深情,人物更是写得清晰生动,呼之欲出。整个故事的叙述十分自然流畅,人物的对话生动逼真,特别符合人物的性格和身份。这些风格特征在作品的姊妹篇《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18世纪40年代后期到50年代,美国新英格兰地区和西南地区幽默文风盛行。马克·吐温从中汲取营养,将真实素材与幽默手法揉和在一起,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在全部作品中一以贯之。但幽默并不是他作品的惟一特色。在他幽默背后贯穿着他对美国当时社会生活的严肃看法和鲜明立场。不少作品批判了教会的伪善,揭示了人性的黑暗面,谴责了种族歧视,殖民政策等等。作者常常以天真纯朴的人作故事的主人公,以便揭示幻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他对中国人民非常友好,曾说“中国人民是优秀的民族,诚实勤劳,可靠可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