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活了,参考下文也试着写一篇有关本行业的分析.
楼里关于国企关于分配的话题都很热,而将两者联系起来进行还原性的讨论就呈现如下画面... 国企战略需回答的核心问题就是国企存在的理由是什么,也就是国企业为什么能够从外部得到回报且有时还是超额的回报。 这可以分成以下三个基本问题: •国企的业务是什么?这需要说明企业目前到底在做什么事,从入而引起对于现状的思考。 •国企的业务应该是什么?这需要说明企业未来要做什么事,从而引发对于目标的思考。 •现状为什么?这需要说明国企对于当前业务与目标业务描述的依据是什么,从而引发对于国企存在理由的思考。 对于国企来说,其存在的理由不能仅仅单在于“赚钱”这样一个对每个现实社会中的人都承认的理由,关键在于存在理由的不同认识与考虑,而不同的路俓会导致两种起点不同的因果循环(竭力追求企业最大私利和提供顾客和社会最好的产品或服务)。 |
上面是讲鸟瞰的,到了虫瞰即单独个体上...
国企的使命(Mission)不能只讲阵地俺不去占领就要被其他形式的个体占领,因所进入的阵地常不是完全竞争性市场.
国企的愿景(Vision),其包含核心价值与远景目标。国企来构成经济体的重要或核心框架没有不对,但,实际包含的是民予的权利,那,如何体现民有和民享就需体现在其核心价值与远景目标内.
国企在宏观环境PEST分析(政治与法律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社会环境)
上是体现出有独特优势的.
第一点政治与法律环境是不用提的,
第二点经济环境的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产业政策、国民收入分配政策、价格政策、物资流通政策、金融货币政策、劳动工资政策、对外贸易政策等对于国企而言也常有先手。
第三点技术环境上面,尤其是国家科技政策与科技立法,科技事业的宏观管理上也常有倾斜性抢跑。
第四点社会环境上,对于社会文化(人们价值观思想态度等的综合体)即精神财富层面的引导作用,至少目前是作用有限。但在各种自发形成的利益团体上所引致的舆情对于社会文化的正面作用起码是不好的.
波特的竞争对手分析模型从企业的现行战略、未来目标、竞争实力和自我假设四个方面分析竞争对手的行为和反应模式。
那在这里以热门话题钢铁业来分析看看,即以宝钢眼里的武钢或可以代换为鞍钢眼里的宝钢来看看钢铁国企眼里的其他者.
未来目标: 怕在重组中失去有利地形驱动着竞争对手
现行战略:竞争对手在试图兼并和扩产能,而行业产能过剩也定局,但即使价格竞争也不能停产能.
竞争对手反应概貌:竞争对手很焦虑,将试图上新产能及大家都是在找发改委争取审批通过.
而到对手区域内试图兼并是最易引起强烈反应的.且大家都一样在铁矿石高价及供应上易受攻击.
自身假设: 假如广东项目上了,而防城港项目没上? 就太好了.
强项和弱项: 宝钢强项在供应链和销售链尤其在汽车板,那好,就混打.宝钢进入电工钢打击对方赢利最好的这块.武钢则大举生产高端板.
故,可以看到钢铁重组的症结.
做大都被放在第一位,尤其关系到未来定位,
最关键是啥方坐行业头把椅,或合并后谁做一把手.
在产能过度的情况下,
那就拼市场分额,挤压对方.
对方也是国企,拼就拼了.
且涉及到就业,税收,举手赞成的围观者都叫好.
于此只是从战略角度来谈谈,故有片面.其它的角度各位可以展开.
必须谈到的是国企的使命,国企也是社会的细胞,且可以看作是社会系统的独特的子系统。
那,在整个社会系统中到底到底担负着何种使命、起什么作用呢?这是战略管理首先应考虑的问题。
国企的使命是指其在社会中借以存在的根据,或者说是企业在社会中所应担当的角色和责任。
而确定企业使命,也就决定了企业发展取向,也是企业战略目标制定的前提,亦是企业分配资源的基础。
其内容应含
---国企的企业哲学(企业经营哲学、企业经营思想、企业经营理念)
---国企的企业宗旨(企业--经营宗旨)
---国企的形象
---国企的社会责任
企业哲学是为其经营活动方式所确立的价值观、态度、信念和行为准则,是其在社会活动及经营过程中起何种作用或如何起这种作用的一个抽象反映。
不能光看TV上的形象广告或报纸上的软广告,还是不看广告看疗效.
企业宗旨是指企业现在和将来应从事什么样的事业活动,以及应成为什么性质的企业或组织类型。
国企不能将企业宗旨确定得过于狭隘,也不能确定得过于空泛。而这两种都是常见的,
前者如红旗厂领导决定透过小金库让中层都分上辆红旗,后者如要解放全人类.
企业形象是指一个企业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总体印象和综合评价。它是衡量企业经营管理优劣的一把尺子,不能只是社会上认为的金饭碗及没有裙带进不了.
企业试图建立一个怎样的社会形象,是企业使命的一项重要内容。
n企业的外部社会形象的形成与其内部风格的形成是分不开的。其形成既是企业的领导贯彻其经营哲学的产物,又是企业全体职工长期努力和培育的结果。
企业的社会责任对于不同对象有不同体现.
---对于所有者--要求有好的投资报酬。
---对于用户--要求提供好满意的产品(服务)。
---对于职工--要求有良好的物质待遇和发展机会。
---对于供应商--要求可靠的信用。
---对于税收--要求纳税并遵纪守法。
---对于竞争对手--要求公平和宽容。
---对于社会公众--要求周围环境条件的改善以及支持当地社会的公益活动。
故, 应说, 有这样一种反比关系...如果 "民予,民有,民享,民生" 这几个词得到较好体现, 议论就少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