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散文是现代散文的一个分支。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儿童散文有着散文的一般特点,但同时又具有儿童文学所独有的特性。要对儿童散文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有必要弄清其含义及其美学特质。
一、儿童散文的特征
散文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体。对散文概念的界定,是随着人们对散文文体特征的把握而不断明确的。现代的散文概念,是指那些以自由的笔墨抒写作者的经历见闻和感受,形式活泼、情思精美的文学作品。
儿童散文是现代散文的一个分支,它以优美的文笔抒写作者的见闻感受和真情实感。但是,儿童散文是属于儿童的,在其表现内容和读者对象方面有其特殊性。因此,儿童散文不论是记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抑或是抒发感情,都必须在语言风格、感情色彩、审美视角等方面体现着对儿童的适应性。从这个意义上看,儿童散文应该是指用生动、凝练、充分生活化的文学语言为少年儿童创作,供少年儿童欣赏,与儿童审美感受和审美能力相适应的文情并茂的文学体裁。
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儿童散文在题材的广泛多样,语言的生动优美,结构的散而有序以及内容的诗化表现等方面有着与成人散文相一致的地方。但是,这种文学体裁之所以被称为儿童散文,就在于它除了具备散文体裁的固有特征外,还有着属于它自身的特点:
(一)趣
表现儿童生活之趣,是儿童文学的固有特色,也是儿童文学作家在不同体裁的文学传达中所遵循的美学原则。在儿童散文中,“趣”包含着童趣与理趣两方面的内容。可以说,以跃动的童心表现童趣,借事理物象的描述融贯理趣,这是儿童散文的一个鲜明特色。儿童散文的取材范围自由而广泛,涉及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使它的内容有着极强的包容性。众多作品丰富的内容使我们不难看到,儿童散文在多方面、多角度地表现儿童的精神世界、情感世界和生活世界的同时,自然地将美好的情感情趣、丰富的知识事理融于其中,儿童散文因之而富于童趣之美和理趣之美。
就其童趣的表现来说,儿童散文将儿童稚气拙朴的语言、行为、心理与散文的事件、情景结合起来,依托于具体的人、事、物、景来表现跃动的童心和作者对儿童世界的观察,对儿童心灵的思忖,以此铸就散文盎然的儿童情趣,并给读者带来回味和快乐。
优秀的儿童散文总是以充溢于全文的儿童情趣而产生久远的魅力。如吴然的《一碗水》:
我们村后是密密的树林。
阳光透过树阴,照亮爬满石壁的过山藤,照亮石壁上潮湿的苔藓。石壁下有一眼很小很小的泉水,叫“一碗水”。……小小的泉水虽然小到只有一碗,可是我们喜欢它。我们上山砍柴或者拾菌,一定到这里来歇气、喝水。我们坐在树阴下,坐在石墩墩上,吃着各自带来的晌午饭:粑粑、饭团,或者架起刺柴火烧洋芋……你吃一点我的,我吃一点他的,树叶卷成的“杯子”里盛满清清的泉水,我们像大人一样举杯高呼:“干杯!”
在这篇文笔平实的散文中,作者写出乡村孩子独有的乐趣和童趣。在作者笔下,贫穷封闭的山村却透着异乎寻常的美,阳光、树阴、山藤、苔藓,永远不会干涸的只有碗口大的泉水,这些也许被世人所忽视的自然之物,在作品所展示的世界中却培植着山间孩子特有的乐趣。读者从孩子们野外午餐时互分食物、“举杯”同饮的场面中,不难感受到都市儿童难以得到的乐趣,而童趣也正是在这样的叙述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很多儿童散文在描绘儿童眼中的世界时,也将知识乃至人生的哲理融于其中。当散文作者用含情带意的笔墨对蕴含着生活哲理和自然、社会、科学等方面知识的客观世界作出摹写时,散文作家对儿童的精神品格的理性思考和美好的期待,便借着散文的故事或情景得到了展现。于是,儿童散文便拥有了一份理趣,能传达出超乎文本形象画面的深刻内涵。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以种花生、收花生和品尝花生为主线讲述了一个童年的故事,但透过作者娓娓的叙述,小读者分明能感受到作者向孩子们讲述的做人的道理。普里什文的《金色的草地》,绘制了大自然的美好图景。作者以儿童的视角写出了蒲公英一天之内色彩的变化,并用诗一般的画面来解释其变化的原因。作品所给予读者的,不仅是自然的常识,而且还通过对小草变化的观察提示读者:善于观察必有所发现,美的发现有赖于对客观世界的细致观察。应该强调的是,儿童散文中的理趣,绝不是游离于作品内容之外的抽象说教,而是和作品所讲述的故事、所描绘的物象水乳交融、不可分离,同时又能被儿童读者所感受。
(二)美
散文是美文,与其他文学体裁相比,儿童散文更强调以美的内质给小读者以美的熏陶。这种内质美具体可以从三方面来加以分析。
首先是情感美。率真是儿童可贵的品质,这种品质要求儿童散文将最美好的感情诉诸笔墨,表现儿童健康向上的情感。因此,儿童散文总是通过儿童对自然、社会及外部世界的充满童稚之气的认识和感悟,抒写属于儿童的内心情感和情愫,传达作家对儿童的关爱之情。我们读普里什文的《金色的草地》、读郑振铎的《纸船》、读郭风的《红菰的旅行》、读谢武彰的《鱼》等散文,都能感受到流淌于作家笔下的那份出自纯洁美好的童心世界的情感美。儿童散文不认同造作的情感,它天然地排斥为文而造情。
其次是意境美。意境是我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概念,是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具体指抒情性作品所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开拓的审美想像空间。儿童散文极为重视诗意地表现儿童眼中的世界和儿童的情感。无论是叙事抒情,还是状物写景,都将“物”和“我”交融一体,从而绘制出充满纯美和欢愉之气的艺术图景。乔传藻的《醉麂》、郭风的《我听见小提琴的声音》、吴然的《走月亮》等作品都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儿童散文这种情景互融互渗的艺术表现,无疑能使读者在文学接受的过程中,获得超乎于文本表层画面的审美感受。在这一点上,泰戈尔的《金色花》是最好的佐证。
这篇意趣优美的散文借顽皮可爱的孩子与母亲的嬉戏来歌颂母爱,赞美母爱。为读者展示了一幅富有诗意之美而又不无生活气息的顽童嬉戏图。在这篇作品中,作者将活泼天真的顽童化为美丽的金色花,它“挂在树的高枝上”,藏而不露而又时时显现,在嬉闹中和妈妈玩着捉迷藏的游戏。透过字里行间,读者不难看到一个可爱的小淘气,仅仅为了好玩,“变成一朵金色花”,他在“空中摇摆”、“在新叶上跳舞”,他“悄悄开放花瓣”,不仅发出幽远的香气,还投下小小的花影。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妈妈注意到他的存在而又不让妈妈发现他在哪里。这里,作者借着儿子对母亲的玩笑将和谐美好的母子之情表现得极为到位,以顽童的嬉戏折射出母亲的温柔,而孩子的狡黠与母亲的关怀和呵护则使这母子间无尽的亲情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展示。作者正是这样围绕一个“藏”字,将可爱的孩子融入金色花的花枝、花瓣、花香和花影之中,从而构成柔和温馨的艺术图景。在这个充溢着纯美之情的艺术世界中,读者感受到的是平和与宁静、温柔与和谐。它足以充分地拓展小读者审美想像的空间,引领他们步入美的艺术境界。
再次是语言美。散文是“飞”的艺术。清代文论家刘熙载在《艺概》中对散文的语言做过这样的总结:“文之神妙,莫过于能飞”。并以一个飞字来评价庄子的散文,说其是“无端而来,无端而去”。这里所说的“无端而来,无端而去”,点出了散文在语言运用上自由灵动的特点。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对于儿童散文来说,它一方面必须用散文的语言来表情达意,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它作为美文对少年儿童的语言熏陶。因此,优秀的儿童散文总是以充分的儿童化的语言创造美的意境、抒发美的感情、表现美的情趣,从而紧紧地抓住小读者的注意,使他们流连不已,在优美的语言氛围中获得美的享受和启迪。
儿童散文的语言美,是被众多作家的创作所证实的事实。例如乔传藻在《太阳鸟》中写太阳鸟的羽毛是“是用七彩的阳光做成的”;在《龙胆花》中写龙胆花“紫玉色的花盅迎向天空,杯口晶光闪烁,仿佛是溅溢出来的阳光”,“花瓣薄得能滤出紫亮的光”;郭风写小提琴的声音:“一会听来,感到那琴声,好像是泉水从山谷里流到溪中来了。有时听来,好像是给一位小姑娘唱的一首儿歌拉着一支伴奏曲。一会听来,感到那琴声,好像一阵雨打在竹林里的声音传来了。”这些文字,前者用准确细腻的描写形象逼真地摹写龙胆花的外形,后者则用贴切的比喻将无形而优美的琴声作了有形化的艺术表现。这种灵动和优美足以给小读者以隽永的回味。
二、儿童散文的类型
儿童散文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果从内容和表达方式的角度划分,可以将其分为叙事型、状物写景型、抒情型、议论型四种类型。
(一)叙事型
以叙述事件为主要目的,以情驭事、融情于事为其特点。叙事型儿童散文常常从儿童的现实生活中取材,并对之进行提炼取合和巧妙的构思,因而能以其较为鲜明的真实感而受到儿童读者的青睐。这类散文有的以写人为主,也有的以写事为主,其中以叙事为主的儿童散文都有一定的情节长度。如任大霖的《我的朋友溶溶》、吴润生的《套狗》、吴继路的《飞去的黎鸡儿》、吴然的《老陀轶事》等属于前者,而苏联康·格·帕乌斯托夫斯基的《贼猫》和《温暖的花儿》、任大霖的《芦鸡》、班马的《江南,有一座永不忘的小屋》、高洪波的《陀螺》、桂文亚的《班长下台》、莫小米的《听懂》等则属于后者。
(二)状物写景型
以状物绘景、叙写风情风物为主的儿童散文。这类散文将童趣、理趣、感情、知识性、趣味性附着于对自然风光、动物、植物和客观事物的描摹中。泰戈尔的《大象》、郭风的《松坊溪》、林清玄的《宝蓝的花》等即属此类。
(三)抒情型
以抒发内心情感为主要目的的儿童散文。这类散文也需要写人记事和写景状物,但作者在进行文学传达时,用感情穿接材料,抒发作者的情感为旨归。用强烈的情感与情绪、强烈的主观意识去创造诗化、情感化的艺术空间,这是儿童抒情散文艺术表现的主要特点。冰心的《寄小读者》、班马的《黑马》、韦苇的《小松鼠,告诉我》等作品均属此类。
在儿童散文中占很大分量的散文诗可以归入抒情型散文中。需要说明的是,儿童散文诗究竟属于“儿童诗”还是“儿童散文”,在理论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看法,始终无明确的定论。由于这一文学样式兼有了儿童散文和儿童诗的特点,因而在文体的分类中,人们将其称为“边缘文体”。而从散文诗的内在抒情品格出发,我们姑且将其作为抒情型散文中的一种类别来认识。
注重表现儿童的思想、情感,表现具有童稚之气的儿童生活感受和儿童的情趣,以充分的情韵去创造优美的意境,以诗化的文字传达显现诗的节奏感和跳跃性,以散文的叙事甚至细节的叙写显示其写实的特性,这是儿童散文诗不同于其他抒情型散文的特点。“诗感”和“实感”是儿童散文诗所给予人的审美感受。在形式上,儿童散文诗具有句式结构简单、段落小、换行频繁、篇幅短的特点。另外,追求语言的优美、简洁、质朴也是儿童散文诗的一大特点。泰戈尔的《花的学校》、郭风的《送行》和《红菰的旅行》、张岐的《在蓝色的摇篮里》、郭永明的《绿鞘》、圣野的《小伞屋》、金波的《小河》、吴然的散文诗集《小鸟在歌唱》、傅天琳的《摘苹果》等都是意味隽永的散文诗。
(四)议论型
用文学手段去阐明事理的儿童散文。议论型散文常常凭借着对可感触的人、事、物、景的叙写来向儿童说明某种道理,它既以故事或某种形象吸引读者,又借这个故事或形象阐明道理。例如曹文轩的《不可缠绕的心灵》,意在告诉孩子们惟有心灵的自由,才有创造力的发挥。但作者并不是用说理的方式去阐述观点,而是向孩子们讲述了小树生长的故事,描述了出自儿童笔下的两首富有创意的诗的内容。用散文的表现方法阐明事理,使作品理趣相生,具有很强的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