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杆画
麦杆画又称麦秸画,是我国古文化的 一块瑰宝。麦杆画以麦杆为主要原料,经过煮、刮、熏、制、熨、漂等十几道加工处理,吸收国画、版画、剪纸、烙画等诸多艺术手法,依麦杆本身的光泽、纹彩和质感,巧妙制成古朴典雅、富丽堂皇、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手工艺品的一种剪贴艺术。
一、麦杆画的历史渊源及在仙桃的形成
据史料介绍,古中国原没有麦子。小麦是由西亚通过中亚进入到中国的西部地区,商周时期已入黄河中下游地区。麦杆画的形成是随着麦子出现而产生的。但由于历史变迁和社会动荡,传说中的麦杆画难觅其踪,直至秦怀玉墓发掘时才出土面世,出土的麦杆画经两千年的腐蚀仍然色泽鲜明,不失古朴本色,令人叹为观止。仙桃麦杆画大致形成于清同治年间,湖广沔阳州举子邓绰堂(字雅儒)进京殿试,候榜期间盘缠告罄,于郊外取材制作麦杆画于市,王公大臣争相购买,聚京举子莫不惊羡。故进士及第,钦点翰林,编修闲暇研磨此画技艺,日趋完美,形成一门独特的艺术秘传于嗣。辞官归田后回祖籍,开始在仙桃流传,并逐步形成与仙桃地区风俗习惯,大众审美相适应的邓氏麦杆画。邓友谱正是第五代传人。
二、麦杆画的制作工艺及流程
麦杆画的制作极其复杂,需先将麦杆浸泡、熏蒸、漂洗,然后剖开整平,再进行熏烫,充分利用麦杆本身的自然光泽和质地,结合温度的变化,对熏汤部位分轻重缓急灵活处理,技术上吸收融合国画、版画、剪纸、烙画等诸多艺术手法,使麦杆表面形成深浅不同的层次和色变,之后再经剪、裁、印、贴等工序,才能制作成艺术作品。从大的方面归纳,制作工序可分为选料、拼料、下料、烫料、粘贴、装裱等步骤,每一个步骤还可细分多道小步骤。
具体步骤如下:
(一)选料:选好原料大麦草,脱粒时不打乱麦杆。
(二)剪段:按麦杆的巅部、中部、蔸部,分段剪,分类放。
(三)熏蒸:用硫磺熏蒸剪好的麦杆。
(四)漂白:用药物漂白麦杆,使麦杆变白,不致生虫。
(五)剖杆:划破麦杆剖成麦杆片。
(六)刮平:将剖好的麦杆削薄刮平。
(七)贴块:分门别类在硬纸上贴成麦草块。
(八)绘图:把绘制的草图用复写纸印在麦杆片上。
(九)刻象:用雕刀沿物象外线刻下来,雕刻时十分讲究雕刻技法、细线、圆线用小刻刀,粗线、直线用大刻刀,因形施艺,因物造型,刻出不同效果的线条。
(十)熨烙:用电熨斗、电烙铁在画上烫出线条和阴影部分,使其具有色彩空间感和明暗、远近的层次感。
(十一)贴画:模拟建筑浮雕、贝雕、剪纸镂空等艺术技法,分先后顺序粘贴画中物象。
(十二)装裱:将制好的麦杆画装裱修饰、组装上镜框进行包装。
三、麦杆画的艺术特色
麦杆画既有自然古朴、典雅大方的特色,又有富丽堂皇、灵秀端庄的气韵,古色古香,具有金碧辉煌的效果。在艺术处理方面,除保持麦杆自然光泽和纹理外,又大胆吸收了国画、版画、剪纸、烙画、贴画等诸多艺术表现手法,合理利用,巧妙制作,形成了美术园地里的一个新品种。在表现内容方面,它取材广泛,上取帝王将相,流云飞月;下取庶民百姓、花鸟虫鱼,形象表现不拘一格,构图完整繁茂,以俗为雅,形神兼备,惟妙惟肖,显示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四、麦杆画的制作材料及工具
麦杆画的原料主要是麦杆(大麦杆),仙桃麦杆画的制作原料主要从潜江购买。其它材料为绫(底色衬布)、纸、胶水、镜框等。
制作工具有:刻刀(20余规格)、剪刀、镊子、电熨斗、电烙铁、冲子、美工刀、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