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 法术
什么是道法术?什么是道-------首先,要知道什么是道,道是什么,先用拆字的形式来解答,道,就是首和走之,首就是头,头领,走之就是行走....道就是作为一个头领用自己的方式去行走,做自己的行为和作为...道学-----一种学科(科学)或一门学问--有做人为人之道,经商的有商道,学法律的有法之道,从事教育传播的叫做传教之道。正确的叫正道,不正确的叫邪魔歪道...道士---一种人物或人群的分类或一种(个)群体团体分类....道教---一种人物或人群的团体或团队...道德经---古人老子的人生之道或为人之道的思想学问或人生经验(经验之道)的总结....什么是法----法就是法律,法师,符法,之类...有害人的,也有助有帮人的。法律/律例/符法/字符/符咒/贺语/祝语------用于约束人或规范人的行边的东西...什么是术-----术是一种术科术语,是一种做事的方法和行为之一,是一个过程。算术就是计算的方法。天犊散人补充:道,是规则、自然法则,上乘。讲求的是追求阴阳调合的自然法则、宇宙运行规则。如日升日落,春夏秋冬,盛极必衰物极必反。法,是方法、法理,中乘。在自然规则的运行中寻找和总结出来的一种方法。如在中国的地理环境下因为道的运行结果,人类或动物选择坐南朝北的方位建房、打穴、筑巢……就可以得到身体上冬暖夏凉,心理上舒适安逸效果的一种方法。这也是植物、动物和人类千百万年来对自然界最直观的感受做出的总结。术,是行式、方式,下乘。在道的法理中进行的一种行为方式。如道家某分支属于玄学范畴的“符”命理学中的卦、数学中的运算方式等等都属于术的范畴。-------------------------------------------------道法术浅谈
有善士某问何为术,元宁因而浅谈道、法、术,以启,如下:
道:首者,元妙玄真之道,乃先天仙真鸿蒙之道,人间罕闻,万不传一;
次者,天地阴阳之道,乃后天万事万物万理太极参育之道,世有百家百术,而达此者为正道;
再次,神佛鬼灵之道,乃无极玄冥之道,可交感先后天,阴阳而不测,变化而莫端,举世引以为耀者,既此道也。
法:有养神、修身、炼形之法;有交接阴阳,勾通神佛鬼灵之法;有卜占测算,象候忏醮之法;有医武延命,兵谋韬略之法。不一而足。
术:有法术,方术,数术之分。
圆光,请神,等等属法术;医药针灸,按摩导引,行气吐纳,服食胎息,等等属方术;星象占候,卜算预测,风水命理,等等属于数术。
修道者无世力,故以术而谋生,此之上,下则乞讨野食而活。
道、法、术,三位一体。传道、授法、用术,三者不可分。
道因法而显化,道因术而生养。
道不显化,世人难知难测;法可传授,修士有路可寻;术乃济生,大众有需有求。
--------------------------------
法术现象在命理中的特殊体现.
一、名字中的法术标志
1、在姓名当中,爱好法术者或者与法术有缘者,都会显示一些特征。据我易隐燕个人研究,与道法有缘由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一般在名字的中间那个字有一个符号,代表与道法有缘分。这个明显的标志就是这个“ム”“ㄥ”符号。其实这个符号是代表一个“鬼”字。道法经常借用的就是“鬼”。鬼代表阴性能量。不信你们看看,现在在法术界教功的老师的名字就知道了(指原名)。
2、在名字之中。中间的字有个“鬼”字,“金”字,“口”字(口代表兑,代表金嘛)。如果说中间有个“鬼”大家都好理解。那么说为什么“金”字也代表与道由缘呢?原来金在命理上的五行代表我(自己)。大家不见道教的人经常讲“本尊”吗?
二、八字中的法术标志.
1、在八字中,丙火代表佛教,丁火代表道教。甲木代表佛教,金代表道教。为什么回这样讲呢?丙火代表太阳,佛家经常讲佛光普照,当然是指太阳之火,很多佛教的菩萨头后面都有太阳。丁火为小火,小火代表什么呢?小火代表香或者香烟。道教经常讲上香。甲木,木主仁慈,佛家讲慈悲,所以甲木代表佛教。金在上面已经讲过了,不再重复。地支上未土也代表道教。未藏丁火。丑和辰也代表道教。因为丑为艮(鬼门)为金的墓库,辰在巽宫也代表神仙。
2、在一个八字当中,日干是丙火或者甲木,代表与佛教有缘,与佛缘分更深。如果日干透出丁火,代表与道有缘,与道缘分更深。如果天干透出丙丁,或者丁甲,代表佛道双修。
三、能否找到好的法本来学习,在命理上也有显示
甲木代表佛经,乙木代表道家法本。如果你的八字是丁未日,恭喜你,你与道有缘,还容易找到好法本。因为丁火本身代表道教。未藏乙(法本)、己(是自己的)、丁(道法)
---------------------------
易与道法术
我们说太极思维,太极策略,它的构成讲究三个部分,叫做道、法、术。道讲什么?讲规律,宇宙运行的规律,基本规律,日夜交替是规律,一年的寒暑交替是规律,生壮老衰亡,这叫规律。道是研究这个的。法是一套规则体系,就是在什么时候,怎么样做事情,什么流程,什么规范,什么结构,什么框架,这叫法。术是具体操作的技巧,技术,模型。道、法、术三点从三个不同的层次构成了整个一套策略的框架。法必须要基于道,道是核心,我们所有的管理的方法,规则,一定要符合道,不符合道的这个规则,一定会导致失败。术要符合道和法,这三者要完全统一。道法术的兼备和组合才是最好的策略。
道的特点就是两个字,叫做不易。易就是变化的意思,永远不变的才叫道。不论这个表面现象如何千变万化,总有一些东西是不变的。我们看待万事万物都叫循环,进化是一个循环中的一段仅此而已。这个循环就是规律,这种循环是不变的。
法呢要与时而易,这个法如果不变就完蛋。如果一个国家所有的知识分子的思维方式都被标准化,制度化,流程化,规范化,格式化,那么这个国家会怎么样?还能创新吗?还能发展吗?
第三叫简易,方法要简易,操作上,咱们叫可操作性。太极策略的核心叫做道、法、术,道者不易,法者时易,术者简易。而道法术的兼备就是太极策略,做任何事情必须要道法术兼备,缺一而不可。
-------------------------------------
道法术势力
道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在道德经里对于道有上面的说法,但“道”是什么,也没有一个相对清晰的解释,但这也许如同样在道德经里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也许“道”本来就是一种体验,一种感悟,因为此,其包含的信息无限,因而不能被说明,被解释。任何解释一旦有了载体,就有了约束,佛祖说,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也许是同样的意思,不过从企业的角度,可以借用对战略的解释一样,“道”也可以解释为“目标、价值观、方法、路径”,既有相对客观的目标,又有理念的指引,既有操作的方法,又有实现的途径。悟道,得道本身就有崇高而又难得的意思,因此这也不是一般人、一般组织能够达到的境界。它是一个目标,一种理念,能够指引、约束组织的行为。
法
这个法是一种制度设计,一种相对公开而又文字化的东西,人们常说,要法治不要人治,要法的刚性、原则性、公平性,而不要人的随意性。这里中国古代有有名的法家,像韩非子、商鞅、王安石等等都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等等都是对那时的现有制度、机制进行调整和变更,对于企业组织而言,一方面在逐步上规模之后,要有人治走向法治,将规则、经验显形化、文字化,从而更为有效的传播和运行,同时又要看到,法不是道,法是要与具体环境相对应,没有不变的法,要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做相应的调整,僵化、固守也是有问题的,在“道”的指引下,不断因势利导、优化调整才可以保持法的生命力。
术
术一般是计谋、权术,或者现代点的说法是创意或者说好的想法,它的影响范围、持续时间都相对较短,一般是通过“术”的运用加速或者减缓某一趋势的形成,当然多种小事情的累积和叠加也是促使大变化的发生。相对法而言,术更是一个个小的决策和计划,其不具备较大的稳定性,但正是这种基于现实情况的快速反应才可能慢慢地积累力量而形成相对稳定的状态,创业企业可能不会有稳定的制度形式、完善的组织结构,但正是这种船小好调头的灵活的经营机制,才使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反而生生不息,不断成长。
术、法、道的境界和层次是一个组织从低级到高级的不同状态,能够实现从道到法、到术以一贯之的企业,是将价值观和目标、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员工的思维统合在一起的企业,是构建了学习型机制的企业,这样的企业既守正有能出奇、既能抱法又能用术。
势
东晋左思在《咏史·其二》中写道“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这很好地说明了“势”作用,涧底的松树可能高达几百丈,山上的小草可能只有几尺,但是山上的小草却比涧底的松树的还要高,这里借地势说明了“势”的重要,势既可以是趋势,也是可以是地势,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是大的趋势,天时不顺,只凭地利和人和是没有用的,春种秋收,如果是秋种,无论是多么肥沃的土地,多么优秀的农夫,也不能得到好的收成。同样既是合理时间,进行春播,如果土地不好,优秀的农夫也许可以增加一些产量,还是有限,但肥沃的土地却可以相对容易的增加产量,因此天时大于地利,地理大于人和,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后出了这么多企业家,东南沿海相对内陆而言出了更多的企业家,这些现象也说明了“势”的重要作用。企业经营要借势、要造势,一般的企业只能是借势,抓住机遇,快速发展,厉害的企业可以造势,引领潮流,成就一代风骚。
力
力是精力、体力、气势,是能力,是指人们能够完成一些事情的能力,但一般所说的什么什么力,就是指这个能力、技能能够在生活、工作中发挥更多、更大的作用,像地头力,思考力、可视力等等,按照王育琨的解释,“地头力”是指不靠记忆或经验得来的知识,是一种现场瞬间反应的能力,一种从零开始的思维突破能力。思考力则是通过思考获得解决问题、达到圆润通融的能力。可视力将复杂的数据将以视觉化表达,使之便于记忆的能力。因此“力”是一种引申义,一种能够在问题解决、系统构想上发挥作用的能力、技能。
佛教论道:何谓“道”“道(梵语marga)”之一字,层次深广无涯,包括人生宇宙真理,广说不能尽,但是一般宗教之类,却把道推得高高的,讲得玄之又玄,妙之又妙,更把道说是宇宙的创造主,甚至人类是道所创造,这些严重毒辣的谬论思想,把道的本意弄得牛头不对马嘴,幸亏道不会说话,若会说话,它一定会叫冤枉的、会申诉的,为什么呢?因为一般世俗人,或一些推动宗教之士,把“道”彻底解说错误了,搞砸了。既然如此,那么道的本义是什么呢?就是人生观与宇宙万法的实相本体,乃至事理的真相,因缘果报的真相,正报依报的真相,生死涅槃的真相,烦恼菩提的真相,色心不二的真相,体相用的真相,甚至明心见性重大的问题,都是道所探源的规范。
所以佛陀为了阐明人生宇宙的实相,花费了四十九年的弘法,亦然广说不能尽,但是从来就没有听佛陀说过:道是创造主,主宰的神权,支配者。如此一来,这未免太主观了,太狭义了,严重对道的本义错解横飞,有心向道之大德们,可不慎哉!(如本法师著《佛学问答》)
“道”释义一
1、能通的意思。通向天、人、阿修罗的是三善道,通向地狱、饿鬼、畜生的是三恶道。
2、真理的意思。
3、即梵语所说的菩提或涅槃。
4、修行的方法。
(《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道”释义二
(术语)能通之义。大要有三种:一有漏道,善业通人使至善处,恶业通人使趣恶处,故善恶二业谓之道。所至所趣之处亦名为道,如地狱等之六道是也。净土论注上曰:‘道者通也。以如此因,得如此果。以如是果,酬如是因。通因至果,通果酬因。故名为道。’大乘义章八末曰:‘所言道者,从因名也。善恶两业,通因至果,名之为道。地狱等报,为道所诣,故名为道。’二无漏道,七觉八正等法,能通行人使至涅槃,故谓之道。又行体虚融无碍,故为通之义。以通故,名为道。如道谛,道品,声闻道,佛道等。梵言菩提是也。大乘义章十六曰:‘诸行同体,虚融无碍。名之为通。通故名道。’三论玄义曰:‘至妙虚通,目之为道。’俱舍论二十五曰:‘道义云何,谓涅槃路,乘此能往涅槃城故。’法界次第中之下曰:‘道以能通为义,正道及助道,是二相扶。能通至涅槃,故名为道。’华严大疏十八曰:‘通至佛果,故名道。’三涅槃之体,排除一切障碍,无碍自在,谓之道。涅槃无名论曰:‘夫涅槃之名道也。寂寥虚旷,不可以形名得。微妙无相,不可以有心知。’净土论注下曰:‘道者,无碍道也。’大乘义章曰:‘末伽。’梵语杂名曰:‘末唎识。’
------------------------------
商业模式的道法术
无法否认,商业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变!我们置身于喜怒无常的商海,所有企业都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在不确定的风浪中,有的企业,甚至是传统的巨舰,顷刻间被倾覆,只留给我们一个落寞的背影;而另一些企业却乘风破浪,徜徉商海,获得了巨大的盈利。是的,不确定的商业时代,是风险,更是契机!面对这些不确定性,企业单纯依靠技术创新、战略等局部的传统武器,已经无法保持常胜,我们需要绘制一幅更加广阔视野下的“商业逻辑全景图”,而这,就是商业模式(Businessmode)!
商业模式是什么?
越是观察,越是探索,就越能发现商业模式之美,也越有商业模式之惑。一方面,商业模式是从全新的视角来考察企业,是一个正在形成和发展中的新的理论和操作体系,由于视角没有稳定,很多概念和内容也尚未形成“公论”;另一方面,商业模式涵盖了企业从资源获取、生产组织、产品营销、售后服务到研究开发、合作伙伴、客户关系、收入方式等几乎一切活动,由于视野太广,其内容难以达成“共识”。
幸运的是,实践者们的持续探索让我们的观察变得更有意义。无数的案例中,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已经开始逐渐浮出水面,而要素之间的逻辑开始逐渐被拨云见日,我们心中的那幅零落的“商业模式全景图”越来越完整。笔者也因此得以尝试为商业模式下一个定义:商业模式是在既定技术条件下,一个企业依靠“内部资源能力”和“外部合作生态”形成持续“价值创造”和“收益获取”的内在系统逻辑。
前端的价值创造和收益获取是一对相互依存的关系:单有价值创造,商业模式就是一个链条式的逻辑,即要做的无非是整合价值链后端的原料供应和改善前端的客户体验,但缺乏收益获取的模式,并不一定能获得收益支持生存发展,例如现在的视频网站。单有收益获取,商业模式就是一座没有地基的大厦,也许某个时段内能够越修越高,但缺乏价值创造作为地基,经不起风雨,始终不能长久。因为不管终端产品的外形再吸引人,顾客始终能从一次次的试错中测量出其真实价值,正如多少红极一时但昙花一现的“新概念产品”。
后端的内部资源能力和外部合作生态是另一对相互依存的关系:内部资源能力是企业持续生存及与伙伴开展合作的起点,也是对企业的最低标准,但光有内部资源能力,缺乏外部合作生态的协作,企业只能产出单一终端产品,满足小部分的市场诉求,因为当前的消费市场充斥着个性化需求,单一终端产品相当于“押宝”,压对了,像苹果,压错了,成汉王,毕竟不是人人都是乔布斯。外部合作生态则是企业结网形成联盟,各司其职,合作提供多样化的差异产品,以期最大程度辐射消费者。这消除了单一终端内生性风险,是企业持续获利的必备条件,但如果一味注重营造合作生态,缔结价值网络,忘记了对于内部资源能力的打造,网络的盈利就不能转化为企业个体的盈利。因为在这张风光的网络背后,缺乏内部资源能力的企业始终是备受欺压的弱者,甚至在其他同类企业的冲击下不得不退出网络,黯然落幕。
商业模式之“术”
在笔者的定义中,价值创造、收益获取、内部资源能力和合作生态是四个必备要素。大多企业“每样都有,样样不精”,只能在商海中随波逐流,甚至沦陷。这些企业得以生存甚至壮大依靠的是机遇,而不是商业模式,甚至都不能算是战略。这些企业的老板奉行的是草莽式经营,拥有的是赌徒心态,玩的是勇,而不是巧。讽刺的是,这种玩法里,市场只会传颂成功者的风光,而忘记了多少失败者被拍在了沙滩上,于是,一批又一批的勇者前赴后继,市场变得异常惨烈而悲壮!我们期待看到市场的探索者,但请记住,一定是有思考的探索者,如果一味埋头向前,就好比清兵抗击八国联军,面对洋枪洋炮,在衣服上写个“勇”字就往前冲,白白断送了性命!
90年代,那时很多企业还是大而全,而企业之争,比的是自己的特长,只要“以己之长,克彼之短”,就能攻城略地。敌人都不强大时,好一点也就好了很多,那时,甚至不需要要素的联动就能无往不利。这时的成功企业往往是“每样都有,一样独好”,算是进入了“术”的层面。这是商业模式兴起之初大多数企业所触及的层次。有意思的是,许多的实践者或咨询师误以为这就是商业模式,当前的众多观点都是以此为线索的。按照四要素进行分析,这些观点主张的商业模式无外乎以下四种:
内部资源能力模式
为企业吸纳优质资源(资本、核心团队及无形资产等等),对已经拥有的资源进行管理,并形成特有组织能力。优质管理外化的结果可能体现在产品创新上,可能体现在成本控制上,也可能体现在市场开拓上。当前风靡中国的稻盛和夫管理思想,神髓上强调敬天爱人,形态上使用阿米巴经营模式,这些都是对于企业内部资源能力的塑造。
外部合作生态模式
企业与合作伙伴,形成稳定、高效、精简的合作关系,降低购买成本和交易成本,形成优势终端产品。这种模式里,企业不需要深耕内部资源,拓展自身能力,也不需要以顾客需求为导向进行特有的价值创造,仅仅需要寻找互补型的伙伴,在此基础上产出的终端产品自然就具有优势。典型的模式是以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本土企业以市场换外国企业技术的“不对称战略联盟”。这时的市场,是去个性化的,经济环境是短缺经济,所以,只要生产出产品,自然就有销路,而结盟的目的要么是联合产出那种某方无法单独生产的产品,要么是通过合作实现从产品到渠道的输送。
价值创造模式
企业有效利用现有资源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打造了客户关于消费的独特体验,甚至能够形成黏性,获得高溢价,保证该模式持续稳定运转。这一模式里,企业利用的是现有资源,只是重新动动脑筋,精确关注市场导向,把积木搭成了消费者需要的新形状。如B2C企业利用极低的销售成本和库存管理形成无限多的消费选择,画出了一条“长尾”,最大程度上直击了每一个消费群体。又如,蓝海战略主张改变消费者对于产业和产品的即有概念,创造全新的价值体验,在独特的竞争空间形成相对优势。
收益获取模式
这种模式有几种典型玩法,但说到底,都是企业放弃产品的部分收益,转而依靠其余收益。如某类产品太贵,企业可将其出租,并通过收取每次使用的费用获取收益;或企业放弃从直接的产品出售上获取收益,转而依靠产品性能对于客户的体验效果来收费,例如,节能产品的生产商可以从客户能耗的节约中提成;或企业放弃从产品直接消费者处获得的收益,转而依靠其余衍生消费者的购买,这就意味着形成了“交叉支付”,例如,互联网企业可提供免费服务,并在此基础上将其形成的“黏性客户”向第三方出售
道,法,术之论
没有道的法和术,最后都要玩死自己的
道法术的关键区别
术,就是具体做法
法,就是分析思路
道,就是长期趋势
中国人在法 和 术上很强
(你分析道, 有点接近势的说法)
那么,什么是法和术,就是想方设法搞死对方,自己获得最大利益
但是,当你搞死对方之后,新上来的人会把你搞死
于是,中国人就持续地自相残杀
一次次地大物理
在这个基础上,大家进行利益争夺
他的每一句话、每一件事都是有原因、有目的,并且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
佛陀喂鹰的目的是什么?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我觉得任何人地利益都是不可牺牲的
狮子和羊平等吗?
你和古月平等吗?
拿自己的肉喂鹰,就表现众生平等了?
这个解释,你自己觉得解释的通?
耶稣是唯一一个自己决定要来到世间的人,也是极少数甘愿受死的人。耶稣曾经说过,他降世的唯一目的就是为我们死:“人子来……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
怎么都在信口胡说
面上根本不同的东西,来说他们相似
神马都是浮云啊
中国人的想像力太贫乏了,只能类比表面上类似的东西
牛蛙,人们可以把所有相关的都联系起来,然后说故事
中国人的智商实际非常低下
毫无逻辑地进行类比、联想
然后把荒谬的东西当真
恩,所以,中国人一直在强调法和术,怎么样除掉对手,然后“吃独食”
自己吃上饭,让别人无饭可吃
然后,别人采取同样的策略,消灭先前吃上饭的,然后自己再吃上饭,然后再被后人消灭。
所以,中国出不来贵族,只有“吃独食”的穷人,和时刻准备“吃独食”的穷人
一个人吃饭,要浪费掉其他人一年的饭
一顿饭
所以,中国人总处于吃不饱的状态,总要想方设法抢别人的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