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特海是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哲学家和教育理论家,他出身于教育世家,早年就读并留校于英国剑桥大学,中年任教于英国伦敦大学,晚年受聘于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其教育代表作,其深刻的教育思想得到广泛认同,并影响深远,闪耀着不朽的智慧光芒。
全书共七章,再加上作者小传、前言、跋、评点等文章,全书有156页,全书不长,但短时细读品味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故以下仅挑前三章进行学习。
第一章教育的目的
个人感觉:内容丰富,跳出教育看教育,特别是从哲学角度来认识教育,对教育者有莫大好处。因为教育者常常被一颗树木困住,反而往往看不到整片森林。特别是现在的老师是某学科的老师,那么就更容易犯错误。而怀大师在P11页:教育的问题是――如何让学生借助树木来认识树林。与我古人所提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有英雄所见略同啊!
到处可见智慧之光。闪烁着教育的真谛,有我国古人老庄哲学之感。也有些西欧文化的名人故事等,小字部分十分精彩,补充欧洲古典文化常识,因由于译文不太流畅,阅读起来较为费劲。以下摘抄对自己有用的观点:
教育的目标是塑造既有广泛文化修养(哲学般深邃.艺术般高雅)又在某个特殊方面有专业知识(促使社会进步腾飞)的人才。
自我发展才是最有价值的智力发展。通常在16-30岁;训练这种自我发展,最重要的应是12岁之前从母亲那里受到的教育。
智力发展的训练是思维活动的训练,但反对的是不能与其它东西进行融会贯通的死知识,不能加以利用的知识是相当有害的!这句对自己受用很大,要时时铭记在心!
与此相联系的是填鸭式的灌输式教育,因其会对被动接受,不能激起任何思想的火花。所以教,一定要教得透彻!教授儿童小而精的科目,才让他们进行自由想象和组合,感受发现世界的喜悦,他会发现,他所学到的东西,能够帮助他理解在他的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事情。(目前,中国的教育就是把所有的学生都看待为精英来教,故造成太多学生跟不上,没有学习的兴趣,所以被动学习为多。自我发展成为空话。)
主张教育是生活的教育,实用主义的教育。知识理解生活的一切。不能加以利用的知识是相当有害的。
教育是教人们如何运用知识的艺术。但知识习得并不会让学生就能运用知识,如何让知识不僵化而是生动活泼起来,这就是教育的核心问题。为此教育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升判断力、锻造对复杂环境的掌控能力、运用理论知识对特殊事物预见能力。
在课堂中对概念的理解、思考的习惯、思考的乐趣需要的是教育者在细节掌握上耐心又耐心的过程,提供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
引导学生思维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性,因此不难明白,现国家新课程改革提倡校本课程也是基于不同学校学生等差异而开发的。
教育学生时注意综合性思维的训练,还有是跨学科地、综合性、实践地教育学生。
最后可能达到的境界是风格的鉴赏,此属于专家的特权,从此引申出怀大师的结论:作为教育不仅要培养适应社会一般的业余爱好者,还要进一步培养专家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国家的富强和发展,从这也可推论,目前我国教育公平只是注意大众,反而忽视精英教育的误区。
最后怀大师提出:教育本质在于它那虔诚的宗教性:即责任感和敬畏感。个人理解为:他是对教育上升到形而上学的思考,教育还是回归到哲学古老的命题:我是谁?我应该怎样?宗教在此是最有说服力的,责任感和敬畏感当然应该作为教育培养的重要品质。
第二章教育的节奏
我非常敬佩怀大师没有心理学方面的理论,但却用节奏来描述如心理学般的学生心智发展阶段,并对每个阶段的特征进行描述。我将节奏简单理解为周期。
教育原则是在学生心智发展的不同阶段,应该采用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
幼年期的任务:
怀大师提出一个新观点:较容易的科目应该先于比较难的科目学习,这并不对。把较难的内容往后放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学生的进步并不是一种匀速发展的、持续稳定的进程,形式多变,速度并不一致。
缺乏对智力发展的节奏和特征的认识是我们的教育有呆板无效的主要原因。
怀特海根据黑格尔对发展过程划分为正反合三个阶段的启发,将智力发展阶段分为浪漫阶段、精确阶段和综合运用阶段。
其中浪漫阶段:是开始有所领悟的阶段,新奇而生动,不知所措却是兴奋异常。对事实的直接认知,但并未建立知识的联系,所以有可能产生美妙的暇想。
精确阶段:知识之间的广泛关系居于次要地位,从属于系统阐述的准确性。这是文法和规则的阶段,包括语言的文法和科学的原理。在这个阶段,要使学生一点一点地接受一些特定的分析事实的方法。新的事实增加了,但是增加的是适合于分析的事实。
在这个阶段,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从浪漫阶段获得的事实。浪漫阶段的事实提示了可能具有广泛意义的种种概念,而在精确阶段,我们按照条理化、系统化的方式,获得其他一些事实,从而对浪漫阶段的一般事实作出提示和分析。
综合运用阶段:这是在增加了分类概念和有关的技能后又重回归浪漫。
教育应是这些周期的持续不断的重复。
在学生的阶段性求知欲望中,如果教师能够适时地对他们的成功进行鼓励,学生就会为其阶段性的某种成功而感到欣喜,然后开始新的学习。
儿童的第一个发展循环周期是完全成功的,还另一个发展循环周期则难得成功。失败的原因是由于以一种非自然的状态出现,没有节奏,没有中间阶段的成功带来的鼓励,没有专注集中。
我们要努力在学生的心灵中纺织出一幅和谐的图案,把对学生直观理解来说各有其内在价值的不同教学内容,调整到各个从属的循环周期中去。
青春期的浪漫 这个时期约为四年,大约是在八岁至十二三岁,当儿童接近浪漫阶段的尾声,开始倾向于精确知识的学习,需要逐渐增加注意力,
科学的专注:到15岁的时候,语言的精确阶段和科学的浪漫阶段都已经到了尾声,随之而来的是语言的综合运用阶段和科学的精确阶段。这是个短暂阶段,约为一年左右。这个时期需要集中注意力来进行科学方面的学习,而相对减少对语言课程的关注。用一年时间集中于科学,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决定机械、物理、化学元素代数和几何学等学科发展的重要原理。通过系统地阐述这些学科的概念来把他们之前所学的东西融合在一起。
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加强是以牺牲一些其它学科为代价的。
从幼儿到十六岁半的教育作一个轮廓是根据生命的节奏性来安排的。这样才使学生学习既能专注又保持活力饱满都有好处。精确性经常说明的是已经被理解但是需要迫切处理的主题。每个学生会依次把注意力集中在不同的学科,并且会找出他的兴趣所在。
理科的学生可以既得到了难得的文学教育,又在最敏感的年龄开始养成在科学领域独立思考的习惯。
大学教育:浪漫阶段覆盖了儿童前十二年的学习生活,精确阶段包含整个中等教育的整个学校教育,综合运用阶段是从少年迈向成人的阶段。
中学的学生学会了从具体特殊的实例到对一般概念的了解;大学则是从一般概念向具体事例的运用转变。
智力的培养:真正有用的教育是使学生透彻地理解一些一般原理,并运用到各种不同的具体细节中去。
智力发展具有节奏性,三个不同阶段些起彼伏,但是交替地占据主导地位。
第三章自由和训练的节奏
古代哲学家渴望传授智慧,现代大学教授各种科目。言下之意是知识。
知识的无穷尽,时间的有限性,矛盾如何解决?止帝创造了世界,这个世界上有诸多让人渴望了解、学习的知识,但是绝对不是一个人可以全部掌握的。
学科太多了,所有的学科都有值得学习的若干理由。
智力教育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传授知识,但是智力教育另一要素是智慧,没有一些基础的知识,你不可能变得聪明,你轻而易举地获得知识,但未必习得智慧。通往智慧的唯一途径是在知识面前享有绝对的自由;但是通往知识的唯一途径是在获得有条理的事实方面的训练。自由和训练是教育的两个要素。而自由――训练――自由构成三重循环周期。
一个完美的具有理想结构的教育体系中,其目的应该是使训练为自由选择的自发结果,自由则是因为训练而得到丰富的机会。教育的节奏就是重视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对自由和训练的调节。
在教育的开始和结束阶段主要的特征是自由,但中间会有自由居于次要地位的训练阶段。对应起来,第一个自由阶段为浪漫阶段,中间的训练阶段为精确阶段,最后自由阶段为综合运用阶段。
没有兴趣就没有智力的发展。兴趣是注意和理解的先决条件。激发生命有机体向适合自己的方向发展,最自然的方式就是快乐。我们应该寻求一种符合自然发展规律的模式,这种模式本身令人愉快,让人在自身的快乐中追求并安排个性的发展。处于次要地位的严格训练必须以保证某些长远利益为目的;要保持必要的兴趣,变必须有一个适当的不能过低的目标。
第二,知识的重要性在于它的运用,在于我们对它的能动的掌握,也就是说,在于智慧。一切取决于谁拥有知识以及他用知识做什么。鉴于知识的能动性,教育中过分严格的训练是极为有害的。积极而富有创新精神的思维习惯,只有在充分自由的环境下才能产生。
在浪漫阶段,,重点必须放在自由方面,允许儿童自己观察,自已行动。以下进入向前推进、正确认识学科、铭记显著特征之时的精确阶段。传统教育是把它看成唯一的学习阶段。这个十分必要的发展阶段常常被过度地延长,其结果就是生产大量的书呆子。
成长不能急于求成超它特定的范围。
精确阶段的浪漫退居幕后,但并不是无生命。教学的艺术就是在明确注意指定的学业过程中培养浪漫精神。真正关键是,要在实践中发现自由和训练之间的那种确切的平衡,这种平衡能使求知获得最大的收获。在成长的早期,应该注重自由;在稍后的中间阶段,重点放在对指定的知识的确切掌握上。
唯一具有重要意义的训练是自我训练――这种训练只有通过充分享有自由才能获得。
成功的教师要十分清楚学生需要精确学习的知识范围,他不让学生记一些不相关的次要知识。成功的秘诀就是速度,速度的秘诀是专注。但对精确知识而言,秘诀就是速度,速度,还是速度。迅速地学习知识,然后加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