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近日,《人民日报》在其官方微博向网友征集“你最反感的官话套话”,反响热烈。随后,《人民日报》也刊出了一些读者所反感的官话套话,其中“高度重视”、“亲自过问”等榜上有名。那么官话套话究竟是有怎样的吸引力?才能如此“顽强不息”,从而在各级机构和大小官员中“源远流长”,且“一如既往”的被使用。
官话套话“源远流长”,被"有关部门“用得”坚定不移"反官话套话已有“多次”,但不少官员使用官话时仍“情绪稳定”官话套话肆意蔓延早不在一天两天,仅在最近几年,针对“反对官话套话”的新闻就热过几次。在2012年两会期间,“官话套话”成了众矢之的。王岐山在参加山东团小组讨论就表达了对官话和废话的不满,烟台市委书记张江汀的开场白:“王岐山副总理来听取小组讨论,与我们共商国是,我们感到非常高兴,非常温暖,备受鼓舞,深感振奋,我提议以热烈的掌声……”就被王岐山打断,并直言“这些话全是浪费时间的”。
时间继续往前追溯,2009年9月,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强改进新形势下党建重大问题决定》,提出“从领导机关做起,大力整治文风会风”。而在2010年9月的中央党校春季学员开学典礼上,习近平也强调了反对长、空、假,提倡短、实、新的文风。
不过,虽然“反官话套话”已有多次,但今天还在被不少官员和机构使用。这点在《人民日报》的“令人反感官话”的调查中就有所反映,这条微博截至14日17时就被转发12266次,评论达到4380条,可见网友“共鸣”之深。而《中国青年报》引用的一项对5163人进行的题为“你身边爱讲官话的官员多吗”的调查显示,有91.7%的受访者坦言,自己身边普遍存在爱讲官话的官员;69.8%的受访者表示身边这样的官员“非常多”。
个别官员和机构在官话套话的使用水准上“屡创新高”《人民日报》刊载了一段来自普通民众吴俊平的感受,很好的描述了民众对官话的感觉。对吴俊平来说最令人反感的官话和套话是:“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必须把此项工作纳入到重要议事日程”、“提高认识、端正态度”、“高屋建瓴”等。而一“强调”就是一个多小时,一“必须”就把工作扔到了脑后,一“提高”就想出了对付政策的对策,一“高屋建瓴”就讨好领导拍马屁已经成了模式。
不少官员们在这样的语境中变得麻木、保守和封闭,越发不做实事。2012年12月,国家人口计生委发出了要求切实解决准生证办证难的通知,但随后记者采访时却发现,问题根本没有解决。记者遇到的公务人员要么是以“不清楚,去问我们的上级部门”搪塞,要么更直接,“你是看新闻看到的,那是新闻,要到我们这儿,那就得等。”在此事中,上级的通知沦为官话和空话,而下级同样以官话和套话应付民众。
宜昌政府网站回复仅为两字“说吧”
官话和套话甚至蔓延至政府网络,在2010年12月,中国宜昌网站的互动平台上的一则编号为1291956235的办件就让人啼笑皆非。一条留言中称:“我2002年得的小孩,现在某事业单位工作,同年将独生子女证交单位人事部门,次年春节后经询问证件被遗失,我个人已为孩子补办了独生子女证,但是到现在我还未在单位拿到每月5元的独生子女费,说了吧怕被单位穿小鞋,不说嘛又实在是怄不过这口气,我能怎么办?”而当地计生委的回答只有两个字:“说吧”,生硬和所答非所问的口吻尽显。
而今年初,河南商报也爆出沈丘政府网的《来信选登》栏目中来信编号从389到1027号600多封来信,无论内容是什么,回复全部是“您好,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的”这样的套话。
河南沈丘政府网的万能回复:“我们会尽快处理的&rdquo 02让"广大群众"耳朵起茧的官话为何成了官员的"统一思想"原因一:为了所谓“政治高度”,放弃真话而说官话套话《深圳晶报》在一篇社论中这样总结了官话套话的共性:“总是那么平稳,总是强调不出错,而且话语看似面面俱到,实质毫无温度。很多官话套话让人乍听感到振奋,但仔细思考却味同嚼蜡。面对一位满嘴套话的官员,民众挑不出毛病,心中感到憋气窝火,但就是说不出来。”
当然,对此这些官员也是心知肚明。在他们看来,官话虽然晦涩无物,但绝不会犯错。而这也解释了一个“中国官员圈”的独特现象:即不少官员任上平平淡淡,一旦退休卸任却会对公共事务接连开炮,变成了“大明白”。
一个典型的代表就是汪恕诚,他是十一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1998年至2007年间任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在任上确实做了不少工作,但他卸任后的言论显然较任上更出位。“如果地下水位恢复了,就表扬、提拔他;如果地下水位下降了,你就批评他,免了他。”、“提醒大家保持冷静的头脑,不能认为国家现在有大投入就忙着修建大工程。”和“我们现在用行政手段、宏观调控手段在控制物价的做法是欠妥的。”,这些都是他卸任后的表态,绝少模糊,立场清楚。
原因二:对所辖业务没能“提高认识”,说不出实话才说官话套话“揣着明白装糊涂”是一种,而有些官员是真糊涂。这些官员爱说官话套话,就是因为业务不精,思考不深,语言逻辑能力欠缺,除了官话套话,说不出别的什么像样的话。对于这些人来说,官话套话更像是遮羞布,按套路来,才可以蒙混过关。
以兰考火灾为例,7名儿童的死亡非但没有引起当地官员的忏悔,反而一再强调领导对“抢险救火”的“高度重视”,相比于孩子的声明,地方上的官员更在意这一事件可能对自己权力产生的负面影响。
还有山西苯胺污染迟报事件,明明已经对下游城市的民众生活产生了影响,可长治市的媒体却仍然刊发“数千军民冒严寒,热火朝天刨冰掘苯”。类似这种坏事变好事,丧事变喜事的政绩思维,正是一些能力不足的官员“惟上”心态的表象。
原因三:“重要讲话”的格式成了官员习惯,好话也说成了官话套话有些官员爱说官话套话,是为了向上级看齐。为了显示同上级的一致,一些官员讲话的语气语调、遣词造句都同领导雷同;还有些官员爱说官话套话,则是因为长期耳濡目染。经过各级领导不断的打磨,在一次又一次的试错中不断强化自我审查,直至丧失对正常语言的把控能力。
特别讽刺的是,就在《人民日报》征集最令人反感官话套话的第二天,中国传媒大学有声媒体语言监测与研究中心和中国广播电视年鉴联合发布“2012媒体关注度10大榜单”,其中一份名为《新闻联播》10大成语的榜单赫然在目,而在这份榜单中的成语:继往开来、坚持不懈、坚定不移、一如既往、前所未有、长治久安、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来之不易和丰富多彩,其中不少就是让民众反感的官话。
征集官话容易,反对官话套话"任重道远"只要“端正态度”,也不是所有官话套话都应被一刀切需要补充的是,反对官话并不是反对严谨,反对套话也不是让官员们去玩弄辞藻,关键就是要给民众个实在。这方面,新加坡官员使用“官话”和“套话”的方式,就有不少就值得借鉴。
新加坡官员所说的频率最高的一句官话套话就是:新加坡地小人少,是一个自然资源极度匮乏的国家。“新加坡没有什么资源,就连土地也缺乏。全国面积只有六百多平方公里,国防、公共设施、企业、居民都要用地,我们只能把所有空出的土地全部绿化。”新加坡国家公园局的官员这样介绍。然而就在这寸土寸金之地,新加坡的绿色覆盖率在2007年时就接近47%。“新加坡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要实现居者有其屋,我们不得不利用好每一寸土地。”这是新加坡建屋发展局官员的开场白。可是由新加坡政府为中低收入者提供的公共组屋,占全国住宅量的85%左右。可见,即便是官话和套话,只要结局是实在的,是为民所用,就仍然有其作用。
美国也有官话:美联储的经济报告常因语意模糊而饱受诟病
反对官话还需“求真务实”,别只是“重视”和“强调”在欧美有句名言:“语言可以败坏政治,政治也可以败坏语言。”可见,官话和套话的泛滥,远不只让人反感那么简单。中青报的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71.3%的人认为官话泛滥会降低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76.7%的人期待官员说话能直面问题,不回避、不闪躲;84.1%的人期待不说官话能成官场新风气。
杂文作者刘洪波在微博上也说到:官话是“处处用心”与“无动于衷”的结合体,是一种装饰性的语言,而不是一种真实表达的语言。但民众是实在的,向来只看疗效不看广告。所以,这次反官话,如果期望得到民众的赞许,就要“实干”,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