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木兰辞
司马平邦
江木兰一家的命运,终于按着文艺作品的大团圆结局的规律,在最后一集(41)划上了一个还算圆满的句点――但生活里,真正的江家,运将如何,谁又说得清?
无可奈何,又可奈何?
而且,我甚至怀疑,当下的生活里,是否还真有江木兰(刘涛饰)?是否还真有吕希(张铎饰)?
悲观的人看《老有所依》有悲观的结论,乐观的人看《老有所依》有乐观的结论,但不管怎样,有一件事是无法回避的,这个上有老下有小的社会,和中国,《老有所依》虽名“有所依”,但想来这仍然更令人有些压迫,有些局促。
江开国(马迎春饰)在改革开放轰轰烈烈的早些年代,曾经是一儿一女的得意父亲,大女儿江木兰,小儿子江志远,一家四口曾经也其乐融融――但依剧中给出的他的两个孩子同为80后一代的提示,想必,他和妻子在得到第二个孩子时是遭遇了相当大的政策困难的,那时正是计划生育在中国正强势推行之时,江家无论为江志远付出了多少罚金,甚至令江开国都可能因此断送前程,都是意料中事。
其实,这个家的命运从当年小顺(江志远)在上海丢失开始已经转向悲苦――究《老有所依》之究竟,其实,也都是在讨论当下之中国,因历史特殊情况造成的不良家庭结构已经无法担当起赡养曾经中国的责任,或正处在这个倾向的边沿,岌岌可危矣。
正如剧中的江木兰。
虽然她很励志。
虽然她很孝顺。
虽然她很坚强。
但她毕竟女人。
我没有一点性别歧视的意思,因为在剧中,即使在刘涛饰演的江木兰和张铎饰演的她的丈夫吕希之间,其实他们的社会性别已经正在发生着渐渐的模糊,同样的例子也发生在女强人雷颂华(刘蓓饰)与其丈夫庄海洋身上,曾经是“男女各顶半边天”这样多么励志和前卫的时代口号,至今似乎又变成一种社会痼疾,久患难愈。
许多人看过《老有所依》之后对剧中另两位恶妇――既江木兰的婶婶贾幸梅(徐松子饰)和江木兰的弟媳田咪(王倩一饰)怀抱着深深的厌恶之意,但剧集也不忘交待,她们能走到今天的这地步,也是有其必然或偶然的原因的。徐松子与江木兰之间的矛盾,除了孝与逆,善与恶,我看更多的是贫与富(或者是贾幸梅理解中的贫与富)的矛盾;而田咪与江木兰之间固然没有多大的生活交集,但两人一个京郊大妞,一个超市高管,尤其是隔在她们之间的江木兰弟弟与养母谢亚芝的那套四合小院――房――亦是现实人际里最容易引发矛盾爆发的钢性要素。
上述这一切,又岂是一个胸怀再宽阔但肩膀其实纤弱的江木兰能够完全承受的。
刘涛饰演的这样一个担当着经济、道义和社会重任江木兰,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中国传统文化里另外两个“木兰”,古代那位曾经男扮女妆、替父从军的花木兰,和林语堂小说《京华烟云》里的大美女姚木兰,她每一出场,都是剧情的核心――虽然编剧和导演在她周遭设计的故事,大多令人纠结而头痛,难于取舍。
刘涛的表演,有种天然的亲切感,无论她正处在如何困境,正面对如何打击,那双眸子里总是充盈着湿润和祥和的暖意,所以,当她每一次与家人熬过一个又一个艰难,每一次转瞬间温柔地倒在丈夫吕希的怀中时,人们的心也都会跟着这个在北京打拼的安徽大妞放松和柔和下来。
这时,她又是一个多么渴望爱的女人啊。
雷颂华、田咪,成为映照完美女人江木兰的两面质感不同的镜子,前者太过坚硬,太过棱角分明,太过冰冷,后者太过肮脏,太过形状丑陋,太过油腻,有了这两面镜子的对照,观众们才会心悦诚服地认同,江木兰这样的女人,才是每一个想获得现实幸福的人―--213;老人、孩子,男人和女人们的最爱。
从婆婆之死,到与吕希离婚,剧集将对江木兰性格和魅力的形象描述引向道义和灵魂的更深处,吕希向木兰隐瞒了母亲临终的真实一幕,这直接造成了这对恩爱夫妻的遽然分开,吕希的行为被木兰简单理解为想抛弃累赘的母亲,这也同时显露了江木兰思维、道德方式的局限,但不恰恰因为她具有这种种的局限,才又让我们油然而生更多的怜爱之情。
所以,江木兰最后对吕希的原谅,以及江开国最后向他们道出婆婆“体面地活”的初衷,还有江开国下定决心为了儿女要做一个踏实的“老漂族”――等等等等,这些算不上大团圆的团圆,其实止是启发了江木兰,也启发了我们这些已经与江木兰同呼吸共命运的观众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