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L治疗最新进展 治疗强脊炎最新进展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是一种以贫血、外周血粒细
胞增高和出现各阶段幼稚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增高、常有血小板增多和脾肿大为特征的起源于
多能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本病有从慢性期演变为加速期, 最终进入急变期 这样一个病理演变过程,白血病细胞有特征性染色体易位(Ph染色体)及由该染色体易位导致形成的BCR/ABL 融合基因异常。
CML的年发病率为1/100,000 ,约占成人白血病的15%~20%,高峰发病年龄为50 岁~60 岁,男性:女性为1.4:1。现代CML 治疗的主要目的是追求细胞遗传学缓解(即Ph+细胞消失率)和分子生物学缓解(即BCR-ABL融合基因转阴率),而非仅为血液学缓解,争取患者获得长期无病生存。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与疗效标准
一个考虑CML 的患者,除仔细询问病史和查体外,还应做以下试验室检查:外周血血细
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生化检查,骨髓穿刺涂片分类计数(需特别注意原始细胞和嗜硷粒
细胞比例),骨髓活检,染色体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定量PCR 检测BCR/ABL
基因。如果患者Ph 染色体和/或BCR/ABL 融合基因阴性,则不考虑CML 的诊断。
CML 慢性期患者如有以下一项或一项以上即可诊断加速期:①外周血或骨髓中原始细胞
10~19%;②外周血嗜碱粒细胞≥20%;③与治疗无关的持续性血小板减少(<100×109/L 或
治疗无效的持续性血小板增多(>1000×109/L) ;④进行性脾肿大和白细胞增多,治疗无效;⑤克隆演化的细胞遗传学证据(即出现CML慢性期初诊时没有的额外遗传学异常);⑥成片成簇的巨核细胞增殖,伴有显著的网硬蛋白增多或胶原纤维化,和/或明显的粒细胞发育异常等应考虑提示CML加速期,这些表现尚未经过大系列临床研究分析,因而尚未明确它们是否为CML加速期的独立诊断标准,但它们常与上列的一项或一项以上特征同时出现。CML慢性期患者如有以下一项或一项以上即可诊断急变期:①外周血或骨髓中原始细胞≥20%;②髓外原始细胞增殖;③骨髓活组织切片中原始细胞成片或聚集成簇。
CML 治疗疗效判断包括血液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三个不同水平,具体判断标
准见表1。
表1 CML 疗效判断标准
疗效水平定义
完全血液学缓解(CHR) 血细胞计数正常,白细胞分类计数正常,无髓外白血病表现
微小细胞遗传学缓解 Ph 阳性细胞66%~95%
轻度细胞遗传学缓解 Ph 阳性细胞36%~65%
部分细胞遗传学缓解 Ph 阳性细胞1%~35%
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R) Ph 阳性细胞0%
显著细胞遗传学缓解(MCR) Ph 阳性细胞0%~35%
显著分子生物学缓解(MMR)BCR-ABL mRNA 水平减低≥3个对数级
完全分子生物学缓解(CMR) RT-PCR检测BCR-ABL 为阴性
2.格列卫(Gleevec)
格列卫,亦称STI-571 (Signal transduction inhibitor-571, STI-571),是一种BCR-ABL 融合基因酪氨酸激酶的竞争性抑制剂。1998 年6 月格列卫开始Ⅰ期临床试验,共83例干扰素治疗失败的慢性期CML 患者按25-1000mg/d 共分14个剂量组接受了治疗,结果证实获最大临床疗效的最低剂量为300mg/d,54 例接受300mg/d 或以上剂量的患者中53例(98%)获完全血液学缓解(CHR),31%的患者获显著细胞遗传学缓解(MCR)。受此结果鼓舞,58例慢粒急变或Ph+急性白血病患者接受了治疗,剂量为300mg-1000mg/d,55%(21/38例)的CML 急粒变和70%(14/20例)的Ph+ ALL 患者获血液学疗效。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给药剂量300mg就可达到体内药效药物浓度(1μM),给药剂量为400mg 时,稳态峰浓度为4.6μM,随后维持浓度为2.13μM,半衰期为19.3小时,提示每日给药一次即可。其后454 例CP CML、181 例AP CML 和229 例BP CML患者进入了Ⅱ期临床试验,完全血液学缓解率分别为91%、69%和29%,显著细胞遗传学缓解率分别为55%、24%和16%。2001 年5月10 日该药获美国FDA 批准上市。干扰素和STI571国际随机研究(IRIS)的Ⅲ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新确诊的CML CP期患者采用STI571 作为第一线治疗在血液学和细胞遗传学疗效、治疗耐受性、向AP 及BC转化的可能性等方面均好于干扰素+小剂量阿糖胞苷,随访至42 个月,选用STI571 作为首选治疗的患者,其CHR为98%,MCR为91%,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R)为84%,无进展生存率(PFS)为94%。最新随访结果表明:①伊马替尼用于初诊的CML 长期治疗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有效性;②治疗 54 个月时累积获得的最佳 MCR 和 CCR 分别为 92% 和 86%;③治疗12 个月时获得 CCR 的患者 97% 在54 个月内未进展至加速期/急变期;④治疗 12 个月内获得 BCR-ABL ≥3-log 减少的患者100% 在 54个月内未进展至加速期/急变期;⑤在最初就接受格列卫治疗的患者中第4年进展到AP/BC的<1%,比前三年每年发生进展的比率低;⑥在第54个月,随即分配到伊马替尼组的患者有超过90%的病人依然生存,使用伊马替尼达到CCR 的患者会长期的获益,即使是处在Sokal评分高危组的患者;⑦最初就接受格列卫治疗并能很好的继续使用格列卫的患者,不会增加疾病进展率。STI571 现已替代干扰素成为各期CM————L患者的标准首选药物治疗。在2006 版NCCN CML 治疗指南中CML的初始治疗仅只有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格列卫和临床试验。
CML慢性期格列卫的推荐剂量为400mg/d。格列卫治疗期间应定期进行全血细胞计数和白
细胞分类、细胞遗传学和定量RT-PCR 监测(表2),如出现以下情况则考虑将剂量从400mg/d
加至600mg/d,或从600mg/d加至800mg/d:① 疾病进展; ② 3个月后仍未获得完全血液学
缓解; ③ 6个月仍未获得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④ 12个月仍未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
⑤ 先前已获得的血液学或细胞遗传学缓解丧失。影响格列卫疗效的主要预后因素有:治疗前
患者Sokal 积分和细胞遗传学疗效。Hasford等的研究发现:低危组且格列卫治疗21 个时获
MCR 的患者10 年生存的可能性为74%(CI 63%-85%);低危组且格列卫治疗21 个时未获MCR
的患者10 年生存的可能性为20%(CI 10%-31%);中危组且格列卫治疗21 个时获MCR 的患者
10 年生存的可能性为60%(CI 45%-75%);中危组且格列卫治疗21 个时未获MCR 的患者10 年
生存的可能性为12%(CI 5%-19%);高危组且格列卫治疗21 个时获MCR 的患者10 年生存的可
能性为0(CI 0-0);高危组且格列卫治疗21 个时未获MCR 的患者10 年生存的可能性为11%
(CI 1%-20%) 。
表2格列卫治疗期间疾病监测推荐意见
全血细胞计数和 细胞遗传学 定量RT-PCR
白细胞分类 (骨髓) (外周血)
诊断 每周一次至血细胞计数稳定 治疗前 治疗前
完全血液学缓解 每2~4 周 每3~6 个月 每3 个月
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 每4~6 周 每12~18 个月 每3 个月
显著分子生物学缓解 每6 周 每12~18 个月 每3 个月
完全分子生物学缓解 每6 周 每12~18 个月 每3 个月
格列卫治疗慢性期CML的持续时间仍是一个目前尚未回答的问题,这方面的资料很有限,
现仅有6个个案报道,这些格列卫治疗后获CCR(且至少在停药前有1次PCR阴性)的患者在停
药后又出现了Ph+细胞,其中3例再次用药后均有效。这些患者的经验提示应用格列卫治疗获
得CCR后,应该继续治疗并且采用正确的方法监测BCR-ABL,以防复发。格列卫治疗另一个问题
是耐药(表3)。原发性血液学耐药发生率约为5%,慢性期CML患者更常见的是细胞遗传学耐药,其发生率约为15%。格列卫耐药的机制主要有BCR-ABL依赖性耐药(即所谓“继发性耐药”,主要是BCR-ABL激酶区突变,约占耐药患者的50%-90%,其次是BCR-ABL过表达,约占耐药患者的10%)和BCR-ABL非依赖性耐药(即所谓“原发性耐药”,慢性期患者发生率约为5%,急变期患者为30%-50%)。克服格列卫耐药的主要策略有:加大格列卫用药剂量(800mg/d)、使用新的ABL抑制剂(如BMS-354825,AMN107)、使用下调BCR-ABL蛋白的药物(如Geldanamycin,17-AAG以及联合使用其他信号转导抑制剂(如法尼基抑制剂)等。
表3格列卫耐药临床定义
原发耐药
起始治疗剂量≥300mg/d,3个月内
无血液学疗效
获得性耐药
血液学疗效消失
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消失
疗剂量≥400mg/d,治疗3 个月后
没有获得轻度细胞遗传学缓解 间隔3 个月以上检查Ph 阳性骨髓细胞数增高≥30%
治疗剂量≥400mg/d,治疗6 个月后 Ph 阳性克隆出现新的细胞遗传学异常
没有获得显著细胞遗传学缓解
系列监测BCR-ABL 与内对照基因比率较前增高≥1
治疗剂量≥400mg/d,治疗12 个月后 个对数级
没有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
格列卫治疗的主要副作用有骨髓抑制、恶心、肌肉痉挛、骨骼疼痛、关节痛、皮疹、腹泻、
水肿、体液储留和肝功能受损等(表4)。
表4 格列卫不良反应的处理
血液学不良反应
3-4 级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计数<1.0×109/L)
加生长因子,使中性粒细胞计数维持在1.0×109/L 以上,或
继续用药至2 级或更好,如果2 周内达2 级则维持原来剂量,如果3-4 级持续时间超过2
周则剂量减少25%-33%(不少于300mg)
3-4 级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50×109/L
继续用药至2 级或更好,如果2 周内达2 级则维持原来剂量,如果3-4 级持续时间超过
2 周则剂量减少25%-33%(不少于300mg)
3-4 级贫血
加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加速期,患者可能出现疾病相关的血细胞减少,无需停药
特殊应急措施
腹泻:支持治疗
水肿:利尿,支持治疗
液体潴留:利尿,支持治疗,药物剂量减少,间断用药或停药
胃肠道不适:进食时吃药并喝一大杯水
肌肉痉挛:补钙,
皮疹:局部或全身用糖皮质激素,药物剂量减少,间断用药或停药
非血液学不良反应
3 级:按上述特殊应急措施处理,如对症治疗无效则按4 级处理
4 级:继续用药至1 级或更好,然后再考虑剂量减少25%-33%(不少于300mg)
3.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可望治愈CML 的手段。影响疗效的因素有患者
年龄、疾病阶段和诊断至移植的时间,移植前治疗、预处理方案等。无关供体Allo-HSCT 患者
年龄大于50 岁则生存期短,而HLA 匹配的同胞供体Allo-HSCT 年龄影响相对较小。诊断至移
植的时在1-2 年的疗效好于超过2 年。CP移植的存活率比在AP 或BP 好,且复发率低。CP、
AP、BP 进行HLA 匹配的同胞供体Allo-HSCT 移植后5 年存活率分别为75%、40%和10%。BMT
前接受过白消胺治疗的患者疗效较羟基脲差。IFN-α治疗对BMT 治疗疗效影响尚有争议。移
植前使用格列卫对移植死亡率和复发危险的影响尚不明确。预处理方案Cy+TBI 和BUS+Cy 二者
疗效相似,CP期接受HLA 匹配的同胞供体Allo-HSCT 患者5 年生存率在70%以上。Allo-BMT
的主要移植相关死亡原因是GVHD。去T 细胞Allo-BMT 虽然可以降低GVHD 发生率,但复发率
则明显增高,提示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是Allo-BMT 治疗CML 显示疗效的重要因素。尽
CML治疗最新进展 治疗强脊炎最新进展
管Allo-BMT 治疗CML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但仅有20%-25% 的患者有HLA 匹配的同胞供体。
近年来,随着用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HLA 高分辨配型,以及新型免疫抑制剂的临床应用,无
关供体(包括脐带血干细胞)Allo-HSCT 治疗CML 的疗效得到了显著的改观,年龄50 岁以
下在确诊后1 年内接受移植的慢性期患者,5 年生存率已超过70% ,与HLA 匹配的同胞供体
移植的疗效以无差别。
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患者进行异基因HSCT,欧洲外周血和骨髓移植组根据
3142 例患者的资料,提出了预后判定积分系统(表5)。根据该积分系统,积分为0、1、2、3、4、5和6 的患者其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2%、70%、62%、48%、40%、18%和22%,移植相关
死亡率为20%、23%、31%、46%、51%、71%和73%。
表5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判断积分系统
参数 积分
A. 供体类型
HLA 匹配的同胞供体 0
无关/HLA不匹配的同胞供体 1
B. 疾病分期
慢性期 0
加速期 1
急变期 2
C. 年龄
<20岁0
20-40 岁1
>40岁2
D. 供体/受体性别
其他 0
女性供体/男性受体 1
E. 诊断至移植时间
≤12 个月 0
>12 个月 1
3.其他治疗
(1)干扰素: 在格列卫面世之前干扰素是慢性期CML 的首选治疗药物,但在2006 年版
NCCN CML 治疗指南中已调整为二线用药。IFN 治疗CML 取得了一些共识:①持续用药比间
歇用药好,大剂量比小剂量疗效好,IFN 的起始剂量应为3MU-5MU/m2/d,2-3 周后剂量增至
9MU-12MU/d,或达到获显著血液学疗效(即WBC计数2-4×109/L,血小板计数接近50×109/L)的最大耐受量及患者出现毒性症状需要减少剂量,可望获细胞遗传学缓解的最短时间为6个
月,一般用至病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药物毒性;②几个大系列IFN 治疗CML 随机对照临
床试验和“荟萃分析”的结果研究结果均证实与马利兰和羟基脲等传统治疗CML 的化疗药物
相比,INF 可明显延长慢性期CML 患者生存期;③IFN联合其它化疗药物,如小剂量阿糖胞
苷(20mg/m2/d) ,疗效优于单用IFN。
(2)马利兰:是第一个广泛应用于CML 治疗的化疗药物,其疗效于1968 年经随机比
较得以肯定。常用剂量为4mg-6mg/d ,口服。由于该药有明显的后效应,因此当白细胞计数下
降至30×109/L 左右应减量或停药。大部分患者需维持治疗,维持剂量可降至2mg ,口服,2
次/周,约95% 的慢性期患者有效,白细胞计数下降、脾缩小、红细胞压积升高、一般状况恢
复正常。马利兰治疗常不能使Ph 染色体消失,马利兰治疗的目的是控制慢性期,减少死亡率。
(3)羟基脲:1993 年通过随机对照系列比较证实羟基脲(HU)优于马利兰(BUS),
其中位生存期HU 组明显好于BUS 组(分别为58 个月和45 个月),5 年生存率分别为44%和
32%。依白细胞计数,起始剂量为1g-4g/d ,口服;当白细胞下降至20×109/L时改为1g-2g/d,维持量为0.5g-2.0g/d ;当白细胞计数下降至5×109/L 时应暂停。
(4)靛玉红及其衍生物甲异靛:靛玉红和甲异靛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经过
20 多年研究首创用于治疗CML 的新药。单用靛玉红100mg~300mg/d ,分3-4 次口服,总有效
率为95.8% 。单用甲异靛75mg~150mg/d ,分3 次口服,总缓解率为80.6% 。与BUS 和HU 相
比,其缩脾效果明显好于前者。最近,我们的研究证实甲异靛长期疗效与HU 相似,甲异靛联
合HU 可明显延长患者慢性期,降低患者5 年急变率。部分患者可有Ph 染色体阳性率减低。
4.急变期的治疗
急性髓系细胞变患者采用AML 治疗方案(如以大剂量AraC 为基础的方案FLAG-Ida 等)
的CR 率20%-30% ,且完全缓解期仅几周或几个月。约25%~35% 的急变患者为急淋变或双表
型白血病变,尽管采用Hyper-CVAD 方案约60% 的患者可获CR,但其总生存率亦仅为4~6 个
月。格列卫(800mg/d )可使50%-70% 的患者获完全血液学缓解,但其中位生存期亦只有7-10个月。造血干细胞移植3 年DFS可达15%-20% 。
5.治疗策略选择
NCCN2006 年版CML 治疗指南为:确诊慢性期CML 患者,进行HLA 配型,如果能找到
HLA 相合的供体则选择HSCT。如没有HLA 相合供体或考虑延迟移植,则选择格列卫,
400mg/d 。格列卫使用3 个月后进行评估:如达血液学缓解,则继续使用格列卫;如未达血液
学缓解,若患者能耐受,则将格列卫剂量加大至600-800mg/d 或改用干扰素±Ara-C。格列卫
使用6 个月后进行包括细胞遗传学在内的评估:如有细胞遗传学疗效,则维持原剂量,若患者
能耐受可将格列卫剂量加大至600-800mg/d ;如无细胞遗传学疗效,则可进入临床试验或将格
列卫剂量加大至600-800mg/d (如能耐受)或改用干扰素±Ara-C 或进行HSCT。格列卫使用
12 个月后进行包括细胞遗传学在内的评估:获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则继续使用格列卫;获
部分细胞遗传学缓解,则将格列卫剂量加大至600-800mg/d (如能耐受)或继续使用相同剂量
或进行HSCT 或进入临床试验;轻度或无细胞遗传学疗效,则进入临床试验或进行HSCT 或
继续使用格列卫维持血液学缓解。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286750.html

更多阅读

治疗慢性咽炎的2个中药方 治疗慢性咽喉炎

慢性咽炎是上呼吸道的一种弥温性炎症。祖国医学称“虚火喉痹”。 典型症状是咽部有异物感,发痒,灼热,干燥,轻微疼痛,分泌物黏稠,常附着于咽后壁,因分泌物刺激而咳嗽,恶心干呕,晨起较轻,午后、入夜较重,口咽干燥、唇红,干咳无痰,午后颧红、精神疲

如何治疗过敏性皮炎 过敏性皮炎用什么药

如何治疗过敏性皮炎——简介过敏性皮炎主要是由于过敏原引起的皮肤过敏反应,造成过程主要包括接触、吸入、食入、注射四个方面,表现为皮肤表面的湿疹、荨麻疹等一系列皮肤病,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或轻微或严重都会遇到这种情况

治疗甲沟炎的6个偏方 治甲沟炎特效偏方

治疗甲沟炎的6个偏方——简介甲沟炎是常见的皮肤病,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个甲沟炎,都说十指连心,甲沟炎的疼痛会让你感到钻心的痛,那么甲沟炎该如何治疗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治疗甲沟炎的中药偏方。治疗甲沟炎的6个偏方——方法/步骤治疗甲

头痛如何治疗 细菌性阴炎会自愈吗

经常头痛,且伴有眼睛疼痛,很可能为紧张性头痛(也称神经性头痛)头痛。 紧张性头痛,也称肌收缩性头痛或神经性头痛。它是最常见的慢性头痛。多见于青年,女性较多。常由紧张、焦虑、抑郁,书写、阅读姿势不正,或环境喧闹等因素,引起头面部或颈部

咽炎的治疗方法 治疗慢性咽炎的偏方

咽炎的治疗方法——简介?中医通过食疗的方法能有效缓解咽炎症状,达到治疗咽炎。中医治疗咽炎的方法有哪些,下面给介绍几种中医治疗咽炎的食疗方法。咽炎的治疗方法——方法/步骤咽炎的治疗方法 1、

声明:《CML治疗最新进展 治疗强脊炎最新进展》为网友往事深处少年蓝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