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梁子:非洲十年》观后感

(图中着蓝色衣服的老头儿是个工厂老板,他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孩子,也不能准确识别所有孩子,全家人都没有在一起吃过一次饭。梁子帮他数了一下,共42个娃)

习俗与文明——《行者梁子:非洲十年》观后感
一个女人,单打独斗,非洲十年,着实钦佩!在视频后面的评论处有人“乱喷”,指责梁子有优越感云云。30集观毕,我的感觉是,这是个极为直爽的女人,想说就说什么,有什么说什么,只不过是说了些自己的直感,只不过没有顾忌所谓“正确性”。难免有些偏见,难免有些文化冲突,或许,这也正是梁子非洲十年行的意义所在:见其本真,发现自我...... 全部看完,对比时下很多富人的贫穷,感触最强烈的就是这些穷人的富有。知道的越多,不知道的越多。我变得愈发保守,保守在于,知道自己有很多不知道的,并敢于直面自己不知道很多东西,以前以为自己知道的其实都是想象的,当长时间把那些本就不知道的想象成自己知道的之后,就很可能以为自己知道了,形成的就是假象。该有些自知之明。有两个情况,一是自己身处的这个社会、这个文化中的种种,二是与自己完全不在同一个文化、同一个社会中的种种。于前者而言,我们是可以尽力地去想象地,当然是指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因为有交集,而于后者而言,怕是不能凭想象的,因为几乎没有任何交集,我甚至以为,不与他们生活数载,根本无法理解他们,这时候的想象就完全是空想。经历没有交集基础上的思考需要谨慎、再谨慎。这大概也是旅行的意义之一。有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其中的一种理解是不是可以说成是,这种关乎他族文化的东西,必须要身临其境地去感悟,这需要人与人在一起生活,而这种点滴无法通过文字言尽。也不止是旅行了,像很多演员,要扮演什么角色,比如聋哑人,都要去和他们一起生活一段时间,这样才能有尽量贴近真实贴近生活的表演。话说回来,读书、旅行,相互不可替代。世间有这样一种逻辑,生活在现代文明中的人们认为那些丛林沙漠中的“野人”生活贫穷,以至活得痛苦,应该帮助他们,可是那些“野人”并不顺从,于是坚船利炮,帮助他们改造自己,进入文明社会。当借住梁子的镜头感受到这些物质贫穷的人活得是多么快乐时,反过来会感觉上面提到的这些现代文明中的人是多么可笑,以至无耻。“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算是很客气的说法了。建立在肤浅的理解的基础上,我想尝试着去对比下这些生活方式很原始的人们和进入现代文明的人们。我目前以为是欲望在发挥作用。根据纪录片和梁子的描述,那些人的生活哲学就是简单而快乐,他们的一切都是很简单,物质生活的贫乏根本不妨碍他们精神世界的富有,换句话,于他们而言,欲望本身都很简单,相较于现代文明中陷于各种纷扰、欲望中的人们,他们的“富有”显得那般宝贵。换个角度,他们会生气吗?会的。而他们的生气似乎也显得那般单纯。每种文明都有各自的“不可冒犯”,他们同样如此,比如他们历来认为女人不能上船,当然也有个别的比较想得开的,而梁子上了船,后来船主人在大海中的渔网丢失了,这就会被认为是受到了惩罚,梁子也因此遭到几乎全村人的厌恶。后来渔网找到了,村民们也就不再多计较了。整个的过程是十分的简单。他们当然也会欣羡外人的物质富有,但在他们的目前的状态下,他们是可以做到简单快乐的。我不知道假如他们中的更多的人外出而变得物质富有时会发生什么,只是感觉,但凡欲望被彻底打开,心不再简单,生活不再简单,人也或许无法再做到简单而快乐。这与梁子受到他们的感染是不同的。前段时间才去了埃及,我目前草率地把埃及置于所谓半开化的状态,意思是,摆脱了原始的生活方式,却还未完全享受到现代文明。我现在在英国读书,英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我去过好些小镇了,也能感到当地人的简单善良,但感觉他们的简单和非洲人的简单不同,一种是原始生活状态下的,一种是高度现代文明状态(我目前是这样定义的)下的,我没有能力说得再具体些,只是本能地感觉这二者不同。原始生活状态下的人们简单而快乐,并不代表着我们就要回去。这是不现实的,我也不认为这种文明进程是可逆的。换句话,纵是梁子受到了极大的触动,我也不认为梁子是做到了那种状态,而或许是让她更知道什么之于她才是最重要的,应该更珍惜什么等等,或许这对于现代文明中的人也正是最重要的。所以,或许,尊重他们简单而快乐的生活方式,而非把现代文明的意志强加给他们才是我们应该做的;可能的话,从他们身上汲取一些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可得的极大收获,我们不能做到简单而快乐,但或许可以多些简单、多些快乐。我不知道其他观看者是否受到了强大的感染,至少我没有,我只是多了些理解,而要完成“蜕变”还是需要亲自旅行。除却感悟,我也是有反思的,尤其是我亲自组织过支教活动,从一个农村贫困小学的支教负责人到动员全校所有学院去支教,近二十个贫困小学。在网络上,一直有看到关于支教的批评,时间短不如不去等等。在看完纪录片后,我有了更多的思考。一直有个说法,就是保护志愿者的爱心。曾经大二的时候,当时招募支教志愿者,有些同学没有入选就说我们浇灭了她的爱心,我后来还专门为此撰文,话说得直白些,我们的爱心太脆弱了,还没怎么着呢就被浇灭了,如此轻易就被浇灭的怕是称不上是爱心吧?另外,有爱心只代表动机,这当然值得表扬,但结果是什么同样重要,这种重要不能简单地去用哲学上的动机论结果论去套,因为面对的是弱势群体,结果就尤为重要,如果是在校园里打扫卫生,那概念是不太一样的。我们的志愿服务理念、公民社会都处于初期,不管是组织还是个人都不够成熟,所以组织者和参与者都应该去多思考,进而推动进步。志愿服务,从本质上,是互助的,也就是说,于人有益,于己有益。但是,不能因为主观上认为于人有益就进而认为在结果上也于人有益。再说的难听些,尤其是关乎到弱势群体的,不能因为于己有益就以为于人有益了。有些绕,什么意思呢?第一,志愿服务的首要目的是要切实帮助到服务对象。第二,不能把一些东西强加给他们,进行志愿服务的前提之一是人家愿意你去进行志愿服务,而非主观认为志愿服务有意义就莽撞地跑过去了。是志愿者为志愿服务对象服务,而不是志愿服务对象为志愿者服务。第三,平等不该仅仅是一句好听的口号,更该是种态度,“闻道有先后”。在我们去给贫困小学的孩子讲一些东西时,带的态度是否应该是:“我有什么阅历,我给你讲下”,句号,到此为止。如果TA不喜欢,就当是听个故事,如果TA喜欢进而喜欢外面的世界,那就自己努力学习走出去。说得直白些,志愿者不能说自己认为外面更广阔的世界比这里好,就认为孩子应该走出去,应不应该是孩子自己的意愿。 所谓行者,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2013年7月26日于英国格拉斯哥
《行者梁子:非洲十年》观后感
附:旅游卫视纪录片《行者梁子:非洲十年》优酷:http://www.youku.com/show_page/id_za02e6f6a464d11e0a046.html搜狐:http://tv.sohu.com/s2011/fzsn/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287280.html

更多阅读

《子弹一飞是十年》 让子弹飞

《子弹一飞是十年》2013-01-22 00:34  背景介绍:  王家卫表示,在设计章子怡饰演的宫若梅(宫二)这个角色时,参考的就是民国的众多奇女子,其中之一就是刺杀孙传芳、为父报仇的施剑翘,在王家卫的眼中,“民国人的刚烈,达到这个极致”。  19

《周立波笑侃三十年》之爆笑笔录 周立波笑侃三十年完整

说实话,周立波学唱蔡琴那段儿最长,但我的感觉最不好,因为他的声音很怪,很非蔡琴,加之极力夸大蔡琴的吐字不清所以让我觉得他的唱功实在与郭德刚、小沈阳无法比拟。昨天晚上接着看《周立波笑侃三十年》之下半场的后边儿部分,结果大大出乎

声明:《《行者梁子:非洲十年》观后感》为网友输了人生偷了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