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
一通古碑,在我心中激起的反响,竟比碑廊更强烈,它从画像到赞语,从绘画者到曹洞宗各位禅师,无不让人叹服。在印象的底版中,它只是一通并不十分高大的石碑,在少林寺中却与皇唐嵩岳少林寺碑比肩而立,并且有一个响亮的名称——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
它刻于《小山禅师行实碑》的碑阴,如果没有导游的刻意引导,人们全然不知道它的存在,并不会如此引人瞩目。少林寺中画像碑很多,达摩一苇渡江碑,关帝诗竹碑,少林寺梅花碑,宜山竹碑等等,也只是被拓成拓片供人们欣赏而已,最多能引出一个故事,其文化意蕴远远没有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厚重。
一
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首要的是图,画面将佛、道、儒三教教主绘为一体,整体看为一人,分开看则为三人,艺术地表达了三教合一这一理念。从正面整体上看,中间一人,光头盘膝而坐,佛教教主释迦牟尼是也,其双手还持有一画卷,上面绘有九流图。而单看右侧,一人头载道冠,屈身站立,乃道教教主老子,单看左侧,一人头带儒巾,屈身站立,乃儒教教主孔子。这幅图画浑然一体,别具情趣,如果不留心辨别双耳上的儒巾和发髻,还真分辨不出是三个人的合体像呢。
画面上方刻有唐肃宗李亨的“三教圣像赞”:“佛教见性,道教保命,儒教明伦,纲常是正。农流务本,墨流备世,名流责实,法流辅制,纵横应对,小说咨询,阴阳顺天,医流原人,杂流兼通,述而不作。博者难精,精者未博。日月三光,金玉五谷,心身皮肤,鼻口耳目,为善殊途,咸归于治。曲士偏执,党同排异,毋患多岐,各有所施。要在圆融,一以贯之。三教一体,九流一源,百家一理,万法一门。”此赞语点明了三教九流的思想实质,最后归结为“三教一体,九流一源,百家一理,万法一门”,阐述了三教合流的思想。
画像的下方是曹洞宗宗谱,刻有自青原行思到幻休润公的23代世系谱,其下刻少林寺众执事及参学门人名字。这个宗谱彰显了少林寺是曹洞正宗,另一方面也佐证了少林寺是禅宗祖庭。此碑刻于小山禅师行实碑阴,无疑也点明了小山是曹洞宗第二十四代正宗传人。
此画像的作者是自称“三教中人”的朱载堉,他原郑藩世子,却让国于其叔伯兄弟,自甘清贫,可说是看破红尘,深悟三教真谛。
二
三教合一的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魏晋南北朝时,牟子作《理惑论》论儒佛思想之一致,道安以《老子》语解《般若经》,开三教一致的先河。著名道士陶弘景观既著“《孝经》、《论语》集注”,又“诣鄮县阿育王塔自誓,受五大戒”;梁武帝在其《述三教诗》中说他自己“少时学周孔”,“中复观道书”,“晚年开释卷,犹月映众星”,开始以实践强调三教合一,“虎溪三笑”的典故更是这一时期三教合一的经典故事。
唐宋时,三教合一更成为一个趋势。隋唐宋诸朝间屡屡举行的三教辩论大会,虽然表面上呈现了三家之间的区别与矛盾,但客观上却为三教的思想交流和融合提供了绝好的机会。而禅宗、理学、全真道的形成实际上则是稳中有各自吸取其它两教思想精髓并融汇贯通的结果,正如全真道祖师王重阳所说:“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更有学者称“理学以孔子的伦理思想为核心,摄取了释、道的大量哲学思想、思维形式和修持方法,使三者密切起来,难解难分”。“新儒家比道家、佛家更为一贯地坚持道家、佛家的基本观念。他们比道家还要道家,比佛家还要佛家”,这些观点都体现了三教合一的思潮。
到了明代,三教合一成为了思想界的主流。明太祖首先提出三教并用之说:“于斯三教,除仲尼之道,祖尧舜,率三王,删诗制典,万世永赖。其佛仙之幽灵,暗助王纲,益世无穷。”明宪宗朱见深还画了一幅《一团和气图》,此图乍一看是一个笑弥勒,其实绘了三人:中间的是惠远法师,代表佛教;左侧戴道冠的是陆修静,代表道教;右侧饰儒巾者是陶渊明,代表儒家。从这里不难看出,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的作者应该是借鉴了这幅《一团和气图》的。王阳明的心学即由禅宗“即心即佛”发展而来,而禅宗关于“定”与“慧”的关系问题,更为王阳明“寂”与“照”的关系所取代。他援佛、道入儒,影响及于整个思想界。而林兆恩更将儒、佛、道合而为一,创立了独特的“三一教”,“以儒为表,以道为里,以释为归,故称三教也”。后来,三教堂则更见于全国各地,如登封市石道街就建有一座三教堂,明代甚至出现了穿戴为道冠、儒履、释袈裟之傅大士,这些都体现了三教合流的思想。
三
提及嵩山,人们就会想起“三教荟萃”这个词。除三教并存外,嵩山地区更多的则是三教合一。少林寺除这通混元三教图九流图赞碑外,以前还建有龙王殿、阎王殿,元代福裕还依照儒家传统宗法思想拟定了七十字辈号,作为传法世系谱:“福慧智子觉,了本圆可悟;周洪普广宗,道庆同玄祖;清净真如海,湛寂淳贞素;德行永延恒,妙体常坚固;心朗照幽深,性明鉴崇祚;衷正善禧祥,谨悫原济度;雪庭为导师,引汝归铉路。”中岳庙属全真道龙门派,除按龙门派一百字来传法外,庙内还有佛教的十帝阎君塑像。三教合一的例子证在嵩山地区很多,少室山待仙沟安阳宫大门上有副对联发人深思:“才分天地人总属一理,教有儒释道终归一途”。安阳宫除有奉祀伏羲、神农、黄帝的三皇洞,奉祀孔子、老子、释迦牟尼的三教洞外,还有一通碑刻《三教圣人图碑》,上部刻有三教圣人像,中为佛教教主释迦牟尼,左为道教教主老子,右为儒教教主孔子。每人图像下各有一首诗,老子像下为:“金台玉面绕丹云,上有真称老君。八十一化长生诀,五千余言不朽文。”释迦牟尼像下为:“陀罗门启真如出,圆觉海中光慧日。灵山会上说真言,满舌莲花古文佛。”孔子像下为““六经删定古文章,洙泗源深教泽长。继往开来参造化,大成至圣文宣王。”石碑上还有一副对联:“三人三圣蟠天际地昭日月;先觉先知往古来今振纲常。”这副对联道尽了三教合一思想在嵩山地区的深远影响。
提到三教合一,还要提到登封窑。宋代登封窑有一件作品,此瓶上绘有一个人物,头戴儒巾,挑着葫芦,袒着弥佛腹,故今人称之为和谐瓶。三教合一的文化元素,在嵩山地区俯拾皆是。
西方学者曾评出东方三大圣人:老子、孔子、慧能,他们分别是道、儒、佛三教的代表,对于“保命”、“明伦”、“见性”,他们虽各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百家一理,万法一门”,他们都是教导人们向善向上,教导人们和而不同,求同存异。一念至此,我才明白那位在禅武大酒店讲学的专家为什么提出“和谐嵩山”的理念。
凝视混元三教图赞碑,我知道混元三教图赞碑的文化积淀有多深厚了,那是一座文化高峰。凝视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汲取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恍惚间,觉得世间一切皆已皎洁永恒。
混元三教九流图赞
佛教见性.道教保命.儒教明伦.纲常是正.农流务本.墨流备世.
名流责实.法流辅制.纵横应对.小说咨询.阴阳顺天.医流原人.
杂流兼通.述而不作.博者难精.精者未博.日月三光.金玉五谷.
心身皮肤.鼻口耳目.为善殊途.咸归于治.曲士偏执.党同排异.
毋患多歧.各有所施.要在圆融.一以贯之.三教一体.九流一源.
百家一理.万法一门.
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白话解
『佛教见性』佛陀教育宗旨在于恢复自性圆满智慧德能,回归本觉本善。
『道教保命』道家教育宗旨在于保健、养生,使人长寿之法。
『儒教明伦.纲常是正』儒家教育阐明伦常大道的内涵。说明三纲(君臣、父子、夫妇)五常(仁义礼智信)是应行的正道。
『农流务本』农流强调恪尽己分,以农为本。
『墨流备世』墨家提倡兼爱世人。
『名流责实』名流主张辨别名实同异,强调名副其实。
『法流辅制』法家提倡以严刑峻法、法律规章来辅助国家制度。
『纵横应对』纵横家以雄才辩论、华美辞令游说领导人,纵横国际。犹如现在的外交家。
『小说咨询』小说家收集各类奇闻佚事、街说访谈,自成一派,推行社会教化。
『阴阳顺天』阴阳家重视观察星象,教人随顺气候节令变化以成事。
『医流原人』医流以医术帮助恢复人体原有的功能,保持健康。
『杂流兼通.述而不作』杂家者,对上述各种学派都了解,仅述说他人学说而不自我创作。
『博者难精.精者未博』凡是广泛涉猎者,就很难做到门门专精。专精一门者,就难免不能做到广博众览,知识渊博。
『日月三光.金玉五谷.心身皮肤.鼻口耳目.为善殊途.咸归于治』天地万物,天体如日、月、星;矿物如黄金、美玉;植物如稻黍(shǔ)稷(jì)麦菽(shū)等五谷,乃至我们的心理、身体,身体的皮肤、鼻、口、耳、目等部位,都各有所长,分工合作使整个宇宙保持着规律的运作,共存共荣。这是自然自然和谐的启示。
『曲士偏执.党同排异』某些人士不明事实真相,想法偏差,执着一面。凡是与自己想法相同的就自成一党,凡是与自己想法不同的即加以排斥。
『毋患多歧.各有所施.要在圆融.一以贯之』(实际上,宇宙是一个共同体)不要忧患万物在事相上的种种差别。应知他们各有独特的长处,缺一不可。最重要的是有广大的心量,面面俱到,才能圆融无碍。森罗万象都有其一贯不变的真理。(都是心性所变现,同归于心性。)
『三教一体.九流一源.百家一理.万法一门』追本溯源,儒释道三家本是一体,九流学派同出一源。百家学说无不是同一个理体,所有的方法都同归于和谐幸福美满的一门。
2006年3月22日,俄罗斯总统普京造访少林寺时,曾对镇寺之宝“混元三教九流图”碑产生浓厚兴趣,方丈释永信向他介绍此碑的来历与寓意,他不断点头,表示认同。当介绍碑下龟形神兽时,永信说:“这不是龟,是龙的一个变形。中国皇帝被称作真龙,大家对龙都非常敬重。”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的普京马上笑答道:“我就是属龙的!”普京的回答,令在场人士大为惊异。普京结束少林寺参访后,少林寺赠送给他的礼物中,一套是《少林武功秘籍》,另一份就是一座用黄水晶雕制的“混元三教九流图”雕塑模型。永信法师解释道:“中国传统讲究文化和谐,宗教共存。它代表了少林寺的整体文化内涵,希望普京总统喜欢它。”模型镶嵌在紫檀木底座上,造型精致,古朴典雅。普京接到礼物后,爱不释手,连声说“太好了,我很喜欢”,“我都已经想好把它放在哪个地方了!”“混元三教九流图”与《“混元三教九流图”赞》均出自明朱载堉之手,集中反映了少林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融通三教、合会百家的博大襟怀。朱载堉(1536—1611),字伯勤,号句曲山人,自称“三教中人”。明乐律学家、历算家,明宗室郑恭王朱厚烷之子,朱元璋九世孙。《河南通志》说他“儿时即悟先学。稍长,无师授,辄能累黍定黄钟,演为象法、算经、审律、制器、音协节和,妙有神解”。“少嗜音律,长而益得其趣,是以乐学之说颇异于众”。20岁时,读《性理大全》、《洪范》、《皇极内篇》等哲理著作,并精研《律吕新书》(宋蔡元定着)等数理著作,颇得要旨。嘉靖二十九年(1550),朱厚烷被嘉靖皇帝削去爵位,禁锢于祖籍安徽凤阳。朱载堉此年仅15岁,他“痛父非罪见系,筑土室宫门外,席藁独处者十九年,厚烷还邸,始人宫。”阅历世态炎凉,饱尝人情冷暖。但他并未因此颓废萎靡,一蹶不振,而是潜心攻读,发愤着述。嘉靖三十九年(1560),他完成第一部音乐学着述《瑟谱》。在《瑟谱小序》中,他自称“狂生”,署名“[山阳酒狂仙客”。嘉靖死 后,穆宗为朱厚烷平反,恢复其郑恭王爵位。隆庆二年(1568),朱载堉搬出“土室”,结束独居生活,这一年他已33岁。万历十九年(1591),朱厚烷病逝。朱载堉拒绝继承其父爵位,迁居怀庆府城外,自称“道人”,撰述不辍。万历三十九年(1611)逝世,享年76岁,谥号“端清”。朱载堉勤于着述,尤善音律、历法,“志之所好、乐而忘倦”,先后撰写《律学新说》、《律吕精义》、《乐学新说》、《圣寿万年历》、《万年历备考》、《律历融通》等著作。但《韵学新说》、《“先天图”正误》等湮灭无闻,或已散佚。朱载堉是中国乐律学史上的集大成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位创立“十二平均律”数理和音准的科学家,在国际音乐学界享有盛誉。他又擅长数学与天文学,在美术、哲学、文学方面造诣很深,被西方学界誉为“东方百科艺术全书式的人物”。“混元三教九流图”为线刻画(见下图),整个画面由三个同心圆构成,线条流畅,富有韵律,而寓意深刻,令人称奇。中国传统文化中,“圆”占有特殊地位,古人认为,“圆”意味着圆融、圆满、和谐、完美、自(富)足、淳朴。而从宇宙论角度说,“圆”又被视作宇宙的起始状态,是万“有”本根,孕化万象的“太一”,生命灵气与活力的来源。儒释道三教合一运动自南北朝时就有人鼓唱,宋明后尤得士人青睐。明代中后期,心学旁摄释道,鸠合百家,三教合一再掀狂潮。朱载堉虽精于乐理,但兴趣广泛,涉猎百家,对三家思想均有研究,他曾作《“先天图”正误》一书,但此书久佚,如何“正误”,不得而知。“混元三教九流图”中“混元”一词来自道教。唐“青溪道士”孟安排《道教义枢》卷七《“混元”义》云:“形质已具,号曰太极,一曰太有,一曰太神,一曰太气,又曰太玄,又曰太上,又曰太一,其形赤黄,质定白素”。“元气始萌,号闩太初,一曰太虚,其精青,其形未有”。”“混元”即万物起始时混然一体的状态。北宋时,真宗赵恒(968—1022)崇道,封老子为“混元上德皇帝”。所以南宋谢守灏编《太上老君混元皇帝实录》,又称《混元圣纪》。“混元三教九流图”中,最外围的“大圆”包裹内部“三教”(中圆)与“九流”(小圆),用意明显。准确地说,大圆应称作“混元图”,表示一种终极性或本根性的旨归。从宇宙论上说,“大圆”寓意宇宙大十仁原始返终,周流六虚,而三教九流,诸子百家均为此大化中之“沧海一粟”,同源异流。三教九流从特定角度、层面展示了这一流转过程,而其本源则浑然一体,圆融无二。中间的圆圈应称作“三教混元图”,其外围巧妙地与一位憨态可掬、慈眉善目的长者融为一体,造化天成。从正面看,长者秃顶、须髯,是佛祖类人物,代表释家。若稍换角度,遮十芒画像右面,则左面就是头挽高髻的老子侧面像,代表道教(家);遮住左面,右面则是头戴儒巾的孔子侧面像,代表儒教(家)。三教圣人的区分仅以简单的“头饰物”(准确地说,佛教人物并无“头饰物”),而其余部分珠联璧合,天衣无缝,准确表达了三教一体(源)的深刻含义。中间最小的圆圈应称作“九流混元图”,置于长者手中的画轴中间。此图由九片轮状型叶片(或花瓣)绕圆心组成,呈逆时针旋转。“九流”即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为先秦学术派系,后泛指各种学说与思潮,九片叶轮(或花瓣)或有代表“九流”之意。九轮转动不停,寓指“九流”圆融无碍,或借花瓣长开不谢,寓指“百家”恒久流传。整幅图以“九流混元图”为核心,向外辐射,富有动感;除儒道人物头饰有异外,以佛教人物鼻尖与“九流混元图”中心连成中轴线,两边保持严格的对称关系。人物衣袖宽大舒展,有道教“阴阳鱼”圆润笔法的特征。“混元三教九流图”上方就是《“混元三教九流图”赞》,“赞”集中阐述三教合一的宗旨,批判“曲士偏执,党同排异”的狭隘心态。文短意丰,不妨俱引:“佛教见性,道教保命,儒教明伦,纲常是正。农流务本,墨流备世,名流责实,法流辅制,纵横应对,小说咨询,阴阳顺天,医流原人,杂流兼通,述而不作。博者难精,精者未博。日月三光,金玉五谷,心身皮肤,鼻口耳目。为善殊途,咸归于治。曲士偏执,党同排异。毋患多歧,各有所施。要在圆融,一以贯之。三教—体,九流一源,百家—理,万法一门。”历史上,擅长绘制“三教图”之类的画家为数不少,如唐之孙位,宋之马远、陈清波,明之丁云鹏、陈洪绶等。在诸多“三教图”中,释迦牟尼一般处于画面中心,孔、老二圣则置于其左右,三足鼎立,相资为用。不过,历来的“三教图”虽然强调合会三教,融通百家,但三家人物往往保持独立,切磋借鉴,不会“三位一体”,一身三面。如与朱载培同时的著名佛像画家丁云鹏绘制的“三教图”(见下图),三圣居于三角形三顶点上,促膝交谈,其乐融融,似无中心可言。不过,丁云鹏佛教信仰虔诚,所以,他还是让佛教人物(从形象上看类似于中土禅宗初祖菩提达摩,而非释迦牟尼)占据较大空间,以彰显佛教“高于”儒道的深意。朱载堉“混元三教九流图”的思路与诸多画家一样,佛教人物也置于画面中心,但孔老秩序与丁云鹏“三教图”相反。且以线条勾画,洗练简捷,内涵丰富,给人留下更多想像空间。“混元三教九流图”笔法圆畅,构思精妙,一改三教“鼎立”的布局,将三圣融为一体,仅以三个圆圈就勾勒出如此丰富、重大的内容,别出手眼,令人叫绝。朱载堉以“圆”代“方”,改变传统“三教图”模式,或与他精于乐理有关。音乐是旋律的艺术,而在直观上,旋律则需一定高低、长短和强弱关系组成“线条”来表现。以“线条”入画,杂乱、繁复实乃大忌,而简明流畅,富有层次与动感为最佳境界。表达“三教一体”的“圆融”主题,如以“方”入画,则棱角分明,质感冷峻,有违初衷。朱载堉化“方”为“圆”,以“圆”摄“方”,应该是深思熟虑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