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黄梅戏《天仙配》唱红了大江南北,使“董永、七仙女”的爱情故事妇孺皆知,至今尚对《夫妻双双把家还》记忆犹新。笔者和当年的大多数观众一样,在优美的乐曲中被剧情所打动之时,从没有动过念头去探询民间传说的起源地和真实性。直到有一年,参加滨州市博兴县举办的“董永故里文化节”,才偶尔从全国权威专家的考证中恍然大悟:取材于民间传说的《天仙配》中的主人公董永,历史上竟确有其人。尤其耳闻国家邮政局将发行第二套优秀神话传说题材《董永与七仙女》邮票,作为集邮爱好者的笔者对董永故里和董永与七仙女传说更是兴趣盎然,也便萌生了“借花献佛”之意,把专家、学着的论证结论和确凿的史料佐证加以整理,以飨读者。
1987年4月,博兴县人民政府组织了高层次的《汉孝子董永及其故里的考证》权威性论证会,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兼古籍研究所所长安作璋、河南大学历史系教授朱绍侯、郑州大学教授兼历史研究所所长高敏等国内著名专家、教授10多人参加了会议。专家们通过对史料、志书、辞书、文物的考证和博兴民间的考察,最后得出结论:汉孝子董永确有其人,他的故里就在山东省博兴县,有关他的真实故事和民间传说都起源和发生在这里。确凿的史料佐证有:
一、董永是千乘人士
山东省嘉祥县武翟山出土的东汉时期武氏墓群石刻中,有董永鹿车载父、田间劳作的画面,身旁刻“董永千乘人也”六字。志书《山东通志》中有“仙孝祠在西门,内祀汉孝子董永”记载。湖北省孝感县光绪五年《孝感县志·孝子传》中,也有“董永青州千乘人,今山东博兴县”的记载。另外,还有山东省《博兴县志》、《乐安县志》、《鱼台县志》和江苏省《东台县志》等,都将董永列为历史名人,并点明为“千乘人”。辞书《中国人名大辞典》中,有“董永,后汉千乘人”记载。《中文大辞典》中也有“董永,后汉千乘人”记载。史书上的记载有汉代刘向的《孝子图》、三国曹植的《灵芝篇》,晋代干宝的《搜神记》、《历代孝子录》《汉书》等,都有“董永,汉千乘人”的记叙。
那么,东汉千乘今何在呢?千乘城始于战国时期,“以齐景公有马千乘,常猎于此而得名。”“千乘”西汉时为“千乘郡”,在今博兴县境内。当时辖博昌县(今博兴县湖滨镇)、乐安县(今博兴县博兴镇)、湿沃县(今博兴县陈户镇)。东汉至三国、西晋、东晋时,又设置乐安固,辖地扩大,而千乘郡仍得湿沃县。南北朝时,千乘郡改为千乘县,属于青州府乐安郡辖地。通过志书和郡书记载,西汉、东汉时的千乘郡,都在现今的博兴县境内。
二、董永出生地在博兴县董家村
在博兴县陈户镇董家村,2000多口人全姓董,相传是董永的后人。村南原有“仙孝祠”,又称“董公庙”,清末时倒塌。董永墓地在村东首,民国25年(即1936年)重立董永墓碑,“大跃进”时深翻土地遭到破坏,墓中出土了几个汉代陶罐。据村民介绍,这个村祖祖辈辈都以“孝”为本,相传祖先董永自幼丧母,父子相依为命,董永为了生计而学会女人的针线活儿,祖辈相传至今,因而,董家村60岁以上的男子都会纺线织布。博兴县十分重视董永人文资源的挖掘和整理工作,建有董永公园,塑有“董永、七仙女”雕像,立有媒仙碑等,以董永命名的企业和产品,远销东南亚、台湾和香港等地,并引起了海内外华人华侨、港澳台人的怀旧、恋祖情愫。
三、董永故事的成因及流传
1986年,博兴县招集编篡董永民间文学集时,在博兴境内采访到了大量的董永故事和民间传说。其中主要有“董永卖身葬父”、“傅员外怜悯买董永”、“董永报恩”和“董永与傅小姐”的爱情故事以及“夫妻织布”等故事。特别是董永与傅小姐的爱情故事,不但是傅小姐冲破世俗观念下嫁董永,连傅小姐的父亲傅员外也深明大义,成全了这一对青年的恋情。因傅小姐生得花容月貌,美若天仙,人们疑是仙女下凡,故而说董永娶了一位仙女。久而久之,天上仙女下凡嫁给董永为妻的故事就传开了。董永与傅小姐借槐树枝叶传情的湖边那棵老槐树,被人们称为董永与傅小姐的媒人。时过境迁,沧海桑田,如今马踏湖边的那棵千年古槐,传说就是当时为董永和傅小姐传情的槐树,人们称其为“媒仙”。康熙年间博兴县志记载下了“董永和仙女”民间传说。吕剧《董郎·织女》、黄梅戏《天仙配》,都是取材于这个故事和传说。
董永故里是博兴,一生并未南迁,其他地方董永的遗址和传说从何而来?其一,在汉代,儒家学说占据了统治地位,统治阶级以“孝”教化其民,推崇孝道,作为孝子的董永,也就成为人们效仿的楷模。建庙立祠就成了必然。其二,东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南袭,黄河流域战事不断,大批平民为躲避战乱纷纷南迁,董永的故事也带到了南方。其三,南朝孝武帝刘骏掌权后,大力提倡孝道,诸德之本的“孝”在社会上蔚然成风。地处南朝的湖北省孝感县的前身孝昌县就是孝建元年(公元545年)设置的。
确凿史料的佐证,董家后人的遗风,权威专家的结论,无可辩驳地向世人昭示,董永故里在博兴,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起源于博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