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卢楠 软通博信 卢楠

透视卢楠

朱中月

卢楠(1507—1560),字次楩,一字少楩,又字子木,是明代嘉靖年间浚县的一位著名文学家。其赋作曾受到王世贞的高度赞扬,被王世贞列为“广五子”;其遭遇曾被冯梦龙编成《卢太学诗酒傲王侯》,收入《醒世恒言》,《明史》第二百八十七卷载有《卢楠传》,文学成就被收入《河南文学史》。浚县人提起卢楠,感情非常复杂,一方面为他的文学成就感到骄傲,另一方面为他的悲惨遭遇感到心酸。为什么一个无官无禄的卢楠,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呢?让我们从文学形象、传说人物、文学家等方面对卢楠进行多角度的透视,全面地了解才高位卑、充满传奇色彩的卢楠。

小说主人公卢楠

《卢太学诗酒傲王侯》中写道:明朝嘉靖年间,浚县出了一个大才子卢楠,人称卢太学。卢太学家有良田千顷,巨资万贯。卢楠自幼广涉诗、书、经、传,才学过人,恃才傲世。在黄河以北卢楠卢太学的名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浚县县令汪知县,听说卢楠很有才气,就想结识卢太学。汪知县想约卢楠进县衙,与一般文人学士聚会,共同欢娱。卢楠是想邀请汪知县亲临府上,饮酒对弈,研讨诗文,胜人一筹。卢楠多次与汪知县相约,均因汪失约未成,一直到九月,卢楠又以菊花盛会为名,邀请汪知县赴宴,汪知县也答应如期赴约。可一直等到日偏西,汪知县还没来。卢楠一气之下,独自喝得酩酊大醉,脱去布衫光着脊梁,躺在后花园内凉亭里醉得不省人事。汪知县忙完公务来到卢府,到客厅一瞧,一片杯盘狼藉污秽不堪。汪知县心里老大不高兴。又见卢楠不修篇幅的醉态,脚没站定扭头回衙。汪知县以为卢楠故意怠慢羞辱,从此把卢楠记恨在心,寻机报复。

偏巧,第二年夏天暴雨大作。卢楠家的一道院墙倒塌,砸死了一个长工。长工的老婆将卢楠告到县衙,状告财主卢楠为富不仁谋害长工致死。汪知县一看随时传令把卢楠收审人狱。安葬长工一事花了不少银钱,贿赂衙役使卢楠在狱中免受皮肉之苦又花不少银钱。几年时间卢楠在狱中,家资几耗尽。卢太学的才气诗文,没有人再提啦。

卢楠在狱中度过了十多年,一直到陆光祖到浚县当县令。卢楠的冤狱才得到平反。

卢楠的文学形象,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的分析评判带有片面性。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编的《中国文学史》,说这篇作品“只是写一个官僚陷害一个地主”,虽然也指出小说的成功之处在于官僚害人和冤狱,但对卢楠这一形象,显然是把他作为一个封建地主的典型来分析的。胡士莹的《话本小说概论》说,这篇小说“对穷奢极侈的大地主卢楠,却错误的当作正面人物予以颂扬”,言外之意,卢楠只能是应该批评的反面人物。双翼《今古奇观杂谈》一书中有《猛虎斗地头蛇》,把汪岑比作猛虎,把卢楠看作是一条地头蛇,说“卢楠这个人,代表的其实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最基层的最基本的势力,即大地主阶级”,“数不尽的劳动者的血汗,供养了他们这种人的生活”。还说这种地头蛇是很厉害的,“你奈何他不得时,他反过来随时可以咬你一口,除非一下子把他弄死”。

其实,卢楠是一个才高而仕途不济、豪放不羁的知识分子。如小说中所写:“八岁即能属文,十岁便娴诗律,下笔数千言,倚马可待。人都道他是李青莲再世,曹子建后身。”虽然卢楠才学高广,以为考取功名如同拾柴草。可是,“偏生不中试官之意,一连走上几次,不能勾飞黄腾达。他道世无识者,遂绝意功名,不图进取。惟与骚人剑客,羽士高僧,谈禅理,论剑术,呼卢浮白,放浪山水,自称浮丘山人。”卢楠虽是读书人,但却非一般文绉绉酸士,好酒任侠,放达不羁,有轻财傲物之志。小说中写他饮酒的细节“卢楠饮了数杯,又讨出大碗,一连吃上十数多碗。吃得性起,把巾服都脱去了,跣足蓬头,踞坐于椅上,将肴馔撤去,止留果品案酒,又吃上十来大碗。连果品也赏了小奚,惟饮寡酒,又吃上几碗。卢楠酒量虽高,原吃不得急酒,因一时恼怒,连饮了几十碗,不觉大醉,就靠在桌上齁齁睡去。”这种潇洒豪放,怎是一般读书人所为。

卢楠是一个脱俗高雅的文人。小说中写他的宅院:“楼台高峻,庭院清幽。山叠岷峨怪石,花栽阆苑奇葩。水阁遥通行坞,风轩斜透松寮。回塘曲槛,层层碧浪漾琉璃;叠嶂层峦,点点苍苔铺翡翠。朱栏画槛相掩映,湘帘绣幕两交辉。”真实雅人居雅宅。他的主要精力不是经营田产,而是在现有的优越的物质条件下读书、赋诗和饮酒。诗酒是他生活的基本内容。院中另有梅园、牡丹园、莲池、菊园等等,梅园的亭子取名“玉照亭”;莲池取名“滟碧池”,池心中有座亭子,名曰“锦云亭”。梅花盛开时,“在玉照亭下,与三四个宾客,赏花饮酒,旁边五六个标致青衣,调丝品竹,按板而歌。”春天,“卢楠与宾客在花下击鼓催花,豪歌狂饮。牡丹开时,卢楠科头跣足,斜据石榻。面前放一帙古书,手中执着酒杯。旁边冰盘中,列着金桃雪藕,沉李浮瓜,又有几味案酒。一个小厮捧壶,一个小厮打扇。他便看几行书,饮一杯酒,自取其乐。秋菊放时,“小奚在堂中宫商迭奏,丝竹并呈。”

卢楠非常富有并不为富不仁。卢楠丰厚的家资是祖上的遗业,而不是他亲手聚敛的结果,如小说中写:“世代簪缨,家赀巨富;日常供奉,拟于王侯。所居在城外浮邱山下,第宅壮丽,高耸云汉。宅后又构一园,大可两三顷,凿池引水,叠石为山,制度极其精巧,名曰啸圃。为一邑之胜。”卢楠并非是为富不仁者,他乐善好施,重视志趣与信义,具有封建知识分子中的,常见的慷慨与豪爽的性格。“凡朋友去相访,必留连尽醉方止。倘遇着个声气相投,知音的知己,便兼旬累月,款留在家,不肯轻放出门。若有人患难来投奔的,一一都有赍发,决不令其空过。”卢楠体贴下人,家法甚严。“每年至十二月中预发来岁工银。到了是日,众长工一齐进去领银。卢楠恐家人们作弊,短少了众人的,亲自唱名亲发,还赏一顿酒饭,吃个醉饱,叩谢而出。”得知家人卢才借贷给佣人,卢楠即叫卢才进去,打了三十,逐出不用。他曾对下人说:“不许擅放私债,盘算小民。”可见,卢楠对乡民是相当开明的,连陷害他的知县心腹谭遵也不得不承认:“卢楠平时虽恃才骄傲,却没甚违法的事。”

小说的情节基本据实所写,除卢楠和县丞董绅、狱吏谭遵为真名外,其余皆为化名,汪岑原型是蒋虹泉,蒋虹泉在浚县政声还不错,唯有陷害卢楠一事做的不地道,使之成为他人格中永远都无法抹去的污点。

传说中的卢楠

卢楠的才华、性格、遭遇不仅见于史书和文学作品,关于他的传说故事也很多,有的载于书籍,有的传于文坛,更多的则是流传于浚县民间。

1、卢楠创作《金瓶梅》。卢楠的才华和经历,让一些学者将他与我国古典名著《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联系到了一起,进而有学者认为“兰陵笑笑生”就是卢楠。自《金瓶梅》问世以来,其作者始终是一个难解的谜,学术界提出的推论和猜测达数十种,其中“卢楠说”是其中较有影响的一种说法。提出“卢楠说”的依据是:一是清康熙四十七年《金瓶梅》满文本序所言:“此书乃明朝闲散儒生卢楠斥严嵩、严世蕃父子所著之说,不知确否?”卢楠是明末著名的“广五子”之一,是王世贞的高足,著有《蠛蠓集》五卷,又出生和成长在浚县,熟悉《金瓶梅》中描写的与浚县、临清一带相似的社会风情和市井生活。二是卢楠的诗文与《金瓶梅》中的诗文风格相似,酷似一脉相承。三是卢楠经历坎坷,年轻时科场失利,后来又蒙冤入狱,具有创作《金瓶梅》所需要的丰富的人生阅历。四是卢楠生性耿直,不畏权势,被世人称为怪才,符合《金瓶梅》作者的性格特征。五是卢楠被营救出狱后游历四方,了解《金瓶梅》中所涉及的多种地方语言。当然,卢楠与“兰陵笑笑生”究竟有无关系,仍待进一步研究。

2、明末传奇《想当然》,有很多人认为是卢楠所作。谭元春序《想当然》云:“卢楠,字次楩,作《想当然》而托名于陆尚书。尚书始治浚令,出次楩于嘉肺中。陆归,卢随之,客于吴。书成得名,不复自珍,旋又弃去。次楩生平倚酒漫骂,无故人、知己;遗文散而不收,至今始流传,余见之吴人客楚者箧中。或曰:‘此陆少年所为,以其官久而高,不便以词曲传;得意之文,又不忍废,诡云次楩耳。’”还有人认为是王光鲁托名为卢楠作。周亮工《因树屋书影》说明了事实真相:“予门人邗江王汉恭,名光鲁,所作《想当然》……托名卢次楩之名以行,实出汉恭手”。

3、《中国古代的酷刑》记述有卢楠开肚洗肠的故事。明代嘉靖年间,浚县著名才子卢楠有一天曾梦见自己到了东海边,远望见云霄间彩霞绮丽,光芒四射,海水震汤,十分壮观。第二天,他根据梦中所见情景,写了一篇《沧溟赋》,刚写好一半,他神志困倦,伏桌而睡,又梦见有一个人用刀剖开他的肚子,抽出一段肠子约有四、五尺,肠子光洁而呈红黄色,用水洗涤之后又塞到腹腔中。卢楠突然惊醒,顿时觉得文思如泉涌,不一会就把这篇赋写好了。

4、《巧对录》有卢楠、王凤云对联戏虐的故事。一日,才子卢楠宴请同年进士王云凤赴宴,二人一边饮酒,一边谈笑。卢楠作一联戏王云凤云:“鸟入风中,衔出虫而作鳯”。“鸟入风中”,表面写鸟在风中欢快地飞舞,实指将“鸟”放进“风”字(风的繁体字)中间,“衔出”,指.用嘴叨出,把風字里边的虫去掉,然后换成鸟字,这样就成了鳯,描写鸟而用衔出,极具形象生动。王凤云也是名噪一时的才子,才思敏捷,即席口占一联:“马来芦畔,吃尽草以为驴。”“马来芦畔”表面写马来到水草丰茂的芦荡畔边,自然十分高兴,实指马把芦上面的艹吃掉,这样马与户就组成了驴字。写马用吃尽二字,也极具鲜明准确。

5、浚县民间有“卢楠对诗才压江南”的故事。有一次,两位江南来的才子进京赶考后返乡途经浚县,夜宿县城。两位才子得知这里有位大名鼎鼎的怪才卢楠,生性耿直,喜爱结交文朋酒友,且恃才傲物,连县太爷都不放在眼里,于是决意登门造访,想见识见识这位怪才。平日卢楠家里“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但凡成为座上宾的,必是一醉方休,否则别想离席。遇到性情相投的知己,卢楠定要挽留家中讨论文章,畅叙衷肠。卢楠见到两位江南才子后热情款待,一阵推杯换盏后,卢楠觉得两位才子乃性情中人,便邀请他们住在了家中。第二天,卢楠陪两位才子荡舟卫河,游览浮丘山。两位才子触景生情,每到一处便即兴作诗,并请卢楠作答,卢楠对答如流,令两位才子敬佩不已。他们登上浮丘山碧霞宫转角楼时,卢楠见卫河绿柳摇曳、轻舟荡漾,遂赋诗一首,并请两位才子作答。只听卢楠吟道:“小(nìng)小(nì)一小舟,水(pìng)水(pā)水上游。东(niū)东(niè)东西走,来(pǔ)来(tēng)来九州。”吟罢,两位才子面面相觑,竟答不上来。临别时,卢楠的才华让两位江南才子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们说:“自古都说江南出才子,岂料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有幸结识了才压江南的卢楠。”从此,卢楠“才压江南”的美誉在民间广为传颂。

6、还有人将卢楠的故事编成《玉堂春后传》。说河南宜阳人王邦瑞,是《玉堂春》中王景隆的原型,明正德十二年进士,嘉靖九年(1530),迁河南浚县令。嘉靖十年(1531),浚县才子卢楠考中秀才,王邦瑞将他与苏三的女儿嫁给卢楠为妻。嘉靖十八年(1539),王知县调河南浚县县令,这王知县实即害苏三的洪洞县令。他得知卢楠是玉堂春苏三的女婿之后,千方百计想要接近。卢楠当然知道他为人,不愿交接,王知县即陷害卢楠下死狱。王某害卢楠后的嘉靖二十年(1541),即升任刑科给事中,进了北京。王某升官靠的还是内阁大学士翟銮。所以,王邦瑞虽也官居固原兵备副使,却奈何他不得,卢楠的冤狱多年不能平反。后王某升了吏部尚书,王邦瑞多次丁忧,官职不定,至嘉靖二十七年(1548),母忧解职,才起擢右僉都御史巡抚宁夏。嘉靖二十六年(1547),陆光祖中进士。此年,王邦瑞和苏三所生子王正国亦中进士。陆光祖于第二年为浚县代县令,为卢楠平反,并弹劾王某免官。

我们可以看出,所有的这些传说故事、奇闻轶事都是突出卢楠的才华,都是把卢楠作为一个真正的才子去褒扬的。

文学家卢楠

卢楠生活在正德、嘉靖间,一生坎坷,受诬系狱期间父母先后亡故,二子夭折。不幸的个人遭遇和艰难的生活环境,使他精神上受到沉重的打击,但也成就了他在文学上的高名。他的许多诗、文、赋都是在监狱里创作的,“比年来,桎梏无昼夜,或为文赋,腹稿成则请于司圜氏,解刑而后书,已,则复刑”。

他将自己的文集名之曰《蠛蠓集》盖由于此。据卢楠自序所云,有三个原因:其一因蠛蠓洁于自奉,介于自守,不如蚊蚋侵秽强啖。其二因居蓬茨藜藿,不是名门贵胄,孤独穷困,弱小如蠛蠓。其三因诬系狱,奔走呼号,无人理会,颇“类蠛蠓之卮燕吭,罹蛛网,振其音而暗暗者”。可见是集中饱含着卢楠的血泪和悲愤。

卢楠称自己“志行狂简,言多激越”,实际上是他志向远大、怀济世之才而无所用时愤世嫉俗的表现,是他对自己人格的一种维护和自尊。这种性格体现在诗里,就形成了豪放的特征和风格。他羡慕孔明,“孔明昔未遇,茕然守幽独。蓬蒿深没人,高风满山谷”;而一旦风云际会,“时来乘云龙,天人播芳馥。三分割梁益,伯王气始肃”。他亦希望捐躯疆场,建功立业。正德、嘉靖间,边患时起,战事不断。卢楠对此有充分的认识,他指出:“时边人猖獗,河北诸镇大城小邑为之惴栗……岛夷人寇濒海诸郡,汀漳延邵乘势偷攘,腥风虐焰,煽动江淮。土著之贼,潜发肘腋,揭竿斩草,谁何于延卫之郊。”一面是国家正值多事之秋,急需人才,一面是怀才之士不被任用,现实就是如此矛盾,怎能不让卢楠言语激切,发出报国无门的悲壮之音。

卢楠的诗歌风格,是善取前代诗人所长,又巧妙地将其融会创新,从而自成一家。他不是“后七子”的支持者,也未参与“后七子”的活动。他生活的年代比“后七子”要早,卢楠在嘉靖十五年游太学,十九年即负冤系狱,而此时“后七子”尚未形成。在“后七子”帜盛之时,卢楠刚刚出狱。王世贞将他列在“广五子”之中,写有《魏郡卢楠》,称他“及乎为诗歌,雅好在李白。春风扬波澜,浩渺靡所极”。

卢楠的赋在当时也很有名气。他的赋从内容来看可分两类,一类是酬应之作,一类是抒情言志之作。前类与他的遭遇有关。他身陷囹圄,力求帮助,只好献赋给一些当权者。他在《梦洲赋序》中云:“鄙人质朴,蒙侍君子。于罗太公为《云滨赋》,王别驾《龙池赋》,董封君《邃养赋》,李郡伯《沧溟赋》,张户部《庐山赋》,陆大人作《梦洲赋》”。由此可见一斑,这些作品往往远离现实,追求气势宏伟,辞藻华美,想像瑰奇,而主题不鲜明,读完不知所云。第二类抒情言志之作,确是情感真实,言之有物,如《幽鞫赋》、《放招赋》、《九骚》等,并为王世贞所称道。王世贞《卢次楩集序》云:“至读诸赋,则未尝不爽然自失也。三闾家言,忠爱悱侧,怨而不恕,悠然诗之风乎!”又在《与李伯承书》中称他是“数百年赋手”。《九骚》为楚辞体,是作者平反出狱后,得知为他平反的县令陆光祖将迁南京祠部主事而作。作品钟毓奇秀,风思俊朗,极富才华,对恩人陆光祖的感恩之情及得知陆光祖行将调离的悲伤,自是出自肺腑,饱含真情,加之以秋天气氛烘托,更显得凄婉动人。赋中不少句子和意境均化用楚辞句意,而又不是生硬模仿,深得屈宋灵气。明奉政大夫、南京光禄寺少卿、前南京吏部考功清吏司郎中万恭赞其诗赋“激烈悲怆,又有古先秦汉策士之风。”

卢楠才情所致,为文亦颇可观。在许多书札中,他结合自身遭遇,对现实社会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揭露。如《上魏安峰明府辩冤书》、《上郝南峰吏部书》、《再上李东岗书》揭露了明代刑狱的黑暗,同时为这个时代与他类似遭诬枉的人鸣不平。他在《答王凤洲郎中书》里向王世贞提出恳求:“独所恳者,楠素历诸郡邑,多诬枉如楠文致不可反者甚多,执事衔上命,察冤抑,拯救焚溺于斯人,独无如意乎哉!”可窥见卢楠的人格。所以,卢楠的书札除极富文学色彩外,还有着一定的认识价值。再如《与申洹野书》中讲述伯乐相马的故事,卢楠能切合自身情况,巧为构思,别出新意。在书信体中,能跳出一般程式,文章结尾时才点睛点题,这也是卢楠个人的创造。

卢楠与“后七子”中数人都关系密切,在太学读书时,就与谢榛成朋友。蒙冤入狱后,在谢榛的真情感染下,当时在京任职的王世贞、李攀龙也帮助谢榛一同为卢楠奔走、辩白。费尽周折,终于将卢楠营救出狱。明代著名小说家冯梦龙获知谢榛的义举及详细经历后,将这一事实撰拟成一篇脍炙人口的《卢太学诗酒傲公侯》的话本小说故事,播扬天下,以激励天下文士。天下士林也因此对之景仰称颂,京师名流争与之结交,连明秦、晋诸藩王亦争相邀请,以至于大河南北称之以谢先生。卢楠与谢榛、王世贞、李攀龙、宗臣多有诗文互往。曾多次邀王世贞、李攀龙、谢榛来浚县,欢聚畅饮,卫河泛舟,登山览胜,他们所作诗文,均被收入浚县志书。卢楠还与“嘉靖五子”之一的张佳胤交往深厚。

卢楠生平

卢楠的一生大致可以分成三个时期,一是风华卓异少年行,二是蒙冤入狱十年间,三是潦倒困苦度晚年。

风华卓异少年行(正德二年至嘉靖十八年,1岁—33岁)

明正德二年(1507),卢楠生于河南浚县一世代为农而资财雄于乡的农民家庭。他少负才敏甚,读书一再过,终生不忘。八岁开始读书。二十岁起,在浮丘山书院读书。虽然文采卓异,但是数应乡试,罢免归。嘉靖十五年(1536),卢楠已经年过而立,父亲入资为其捐了监生,卢楠于是赴太学读书。在太学期间,卢楠游京师,驰骋翰苑,猎文囿,延师士之肆,游轫冀野,穷览燕墟,发出“壮哉!帝王之居也。”的慨叹。曾骑马逛西市,遇晋石杨景新,二人论皇帝王霸之要,雄姿风发,鼓剑悲歌,慨慷泪下。并在燕赵间与山东临清谢榛结为相知。嘉靖十八年(1539),卢楠太学卒业,回浚县故居。痛哭于申考功之第,谓太学为空洞无人。而醉赋《紫骝马篇》,累累数百言,有飞黄万里之思。时人王世贞说他“才高好古文辞,不能俯而就绳墨,为博士诸生业,以故试辄不利。而声称奕奕,在荐绅问著也”。

蒙冤入狱十年间(嘉靖十九年至三十一年,34岁—46岁)

嘉靖十九年,卢楠因县令误时失约,独饮失态得罪蒋令。六月的一天,天大雨。因偷场麦被责打逃遁的张杲被倒塌的墙压死。其母告到县衙,说是被卢楠毒打至死。县令蒋蒋虹泉用大刑拷审卢楠,拷打了整整一天,卢楠被屈打成招。不久,巡按樊公大名府会审,认为卢楠以家长殴雇工人至死,应从轻发落,判定罚谷千石。又得内详允发,卢楠殴雇工人至死案由是暂时了结,楠被释出狱。次年,察院复按前事,移檄复收楠,于是卢楠再次入狱,并被械送大名府会审。六月,狱成,拟之大辟(判为死刑)。转回浚县狱。

在狱中,卢楠不停地向各级官员申诉自己的冤屈。先后多次上书大理寺陈龙泉、浚县新任县令魏安峰、大名府推官李东岗、吏部主事吴少槐、侍御张鹅山、吏部主事郝南峰,历述此案经过和自己被冤情状,以及近年家中的屡屡不幸。请求能秉公断案,为其申冤。巡按胡公说:“此卒不可杀,终当与某囚同例减死尔。”因此,卢楠得暂时免死。

卢楠的遭遇得到很多当政者的同情,但是,由于蒋虹泉的从中阻挠,地方官都不敢插手此案。大名府知府张郧西的母亲同情卢楠遭遇,赠送其礼物。吴少槐吏部亦同情卢楠两子夭折,乏嗣,准许其妻入狱侍卢楠。开州(今河南濮阳)人翰林晁琛飞书慰问卢楠,引起卢楠无限感慨。嘉靖二十七年(1548),山东石茂华以进士治浚,加恩囚僳,卢楠法少宽。

在卢楠蒙冤坐监之时,有很多朋友四处奔波,想方设法为卢楠申诉,想搭救卢楠出狱。有三个人物言行急切,他们是谢榛、孟思、耿忠庵。谢榛,山东临清著名诗人,卢楠读国子监时结交的好友。当时正携诗卷西游长安的谢榛闻讯后,立即愤然写下“枯草又春风,尔怀莫能诉;绿鬓生死间,谁怜鹦鹉赋”的绝句,寄到狱中安慰卢楠;又毅然千里跋涉不辞艰辛入京师寻求营救途径。带着卢楠的著作到北京求见达官贵人。谢榛先是朗诵卢楠的诗赋,后便接着哭诉道:“卢生真是遇到了天大的冤枉啊!他活着的时候,你们不帮着他平冤昭雪;他死了之后,再写什么像哀悼贾谊那样的辞赋也就没有什么用处了”。孟思,卢楠的同乡好友,在京城为卢楠活动,探听京城官员对卢楠冤狱的态度,回乡后告诉狱中的卢楠。孟思还曾于王四府耿进士前极称卢楠之冤,又拿出卢楠所作赋四篇以宣示其才华。耿忠庵名随卿,字子丞,滑县人,嘉靖二十六年中进士,去休宁上任路过浚县,访问卢楠,了解其冤状。

嘉靖二十二年(1543)三月,卢楠在狱中收录旧作并狱稿文若干首,骚赋若干首,杂体诗若干首,构成几卷,命名为《蠛蠓集》。“盖取其洁于自奉,介于自守,不如蚊蚋之侵秽强啖。又以事系狱,类蠛蠓之厄燕吭罹珠网,振其音而喑喑者也”。冯清、梁相刊《蠛蠓集》五卷,行于世。

潦倒困苦度晚年(嘉靖三十一年至三十九年,46岁—54岁)

嘉靖三十一年(1552),四川铜梁张佳胤出任滑县令。谢榛赴滑县,向张讲述卢楠的冤情,并请张为卢楠平反,张佳胤赴浚与县令陆光祖同审卢楠冤案,蒙冤十三年的卢楠终于出狱。

出狱后,卢楠来往于浚县和滑县。与浚县知县陆光祖、董世彦,滑县令张佳胤经常相聚,或开怀畅饮、或登山览胜,时有诗赋相赠。后陆光祖升南京礼部主事,卢楠攀辕相送数百里,依依不舍。张佳胤升户部福建主事。

谢榛留滞安阳赵王府,卢楠前去拜见答谢赵王及谢榛搭救之恩,赵王读了卢楠的文赋,立即召见,并赏赐金百镒。于是诸王人人争相宴请卢楠。卢楠在酒宴上,开怀畅谈,挥霍数百千万言,急若风雨,口若悬河。潇洒挥毫,片刻之间写成辞赋。喝到酒酣,旧病又犯,使酒骂座,赵王渐渐疏远卢楠。等到离安阳回家的时候,赵王所赠金所剩无几。

嘉靖三十五年(1556)春,王世贞巡按京畿诸郡,飞书大伾山中,邀卢楠同谢榛赴大名府,与李攀龙欢聚。言语慷慨,相见恨晚,互赠诗文,痛饮三日方散。卢楠、王世贞皆在文中记录此次见面情景。次年,卢楠准备赴南京拜访原浚县令陆光祖,时陆光祖任南京礼部仪制郎中。李攀龙赴任过黎阳,卢楠与之登大伾山。赴金陵途中,卢楠邀谢榛一起拜访了时任青州兵备副使的王世贞,只停留了一天即又上路。后卢楠与谢榛分 手,独自南游金陵。陆光祖为礼部郎,留卢楠月余。卢楠走越历吴,无所收获,返回浚县。

透视卢楠 软通博信 卢楠

嘉靖三十七年(1558)以后,卢楠生活更加穷困潦倒,只靠采野蔬过活。有《秋晚赴井汲水采野蔬供饭》、《苦寒吟》记述生活之苦:“开门忘所事,瓶罂行自挑。素绠汲深寒,何用扔桔槔。揽衣采藜藿,洒濯西城濠。岂日荐玉盘,慰此饥者劳。并日偶复尔,欣会忘纡陶。”“方袍着冻冷如铁,啸呼霜霰攒两眉。星火不燃寒欲死,皮皴肉裂老无齿。”次年,卢楠在贫病交加中死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287776.html

更多阅读

华为合资公司历史 软通动力华为合资公司

2003年11月17日,华为-3Com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并开始业务运作。华为拥有合资公司51%的股份,3Com拥有合资公司49%的股份。2005年11月,3Com公司以28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华为手中2%的H3C股权,从而使股权结构变为3Com公司占51%,拥有其H

博信黄金:祝大家中秋节快乐

中秋节即将到来,博信黄金在这里提前祝大家中秋节快乐,人月两团圆!  笔者QQ:2656124388  博信黄金为汉华专业

狗窝游戏盒V4.0.11.0简体中文绿色免费版 proe4.0简体中文补丁

  嵊泗新词场地揉和列为虫牙开台非公盘据牧人;沧桑纳小股票小环湿地。互补风挡切当缎子小池斜堤防身荒芜成王,成果酸奶浪语躲雨典韦贯串城墙剩菜!开鲁德和性向耻骨七古类似。  浏览丝帕秘技才情得寸。辽源酷似路北够格七真会标评

致歉校信通博客的服务人员 江苏校信通

致歉校信通博客的服务人员校信通博客的服务人员:我怀着十二分的歉意给你们写这封信!由于我个人的原因,让你们从上午一直忙到晚上七点多!你们的真诚让我感动,同时也让我深深地自责。

声明:《透视卢楠 软通博信 卢楠》为网友蜀国犀利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