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旧称“香山”,因境内五桂山多奇花异卉而得名。近代以来,涌现了中华民国首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首任国务总理唐绍仪等名人。1925年,为纪念刚刚去世的孙中山,香山易名为中山。云梯山,俗称火山,是南朗镇五大“名山”之一。它属于五桂山东麓首山。“曲径通幽山户开,山高极目见楼台。梯山自是多灵秀,一洌清泉半山来。”郭岳华先生的这首诗写尽了云梯山的灵秀之气。
今天即2012年4月15日,我与老伴从孙中山故居步行1小时,到达云梯山山脚。站在山脚,极目仰望,云梯山显得异常陡峭,一条曲径盘旋而上,仿佛一道长梯,山顶有丝丝的云雾,如柔软的棉花。云雾中有座楼台若隐若现,灵秀之气,可见一斑。云梯山登山游人不多,我们从十点多开始上山,沿着石阶拾级而上,满山花香,沁人心脾。登上山顶,极目远眺,周围的田野村庄尽入眼帘。望翠亨,看南朗,这边风景独好!
阳光下,翠绿的秧苗和远处的山峦,显得生机勃勃,一片春意昂然!
云梯山阮玲玉亭。阮玲玉(1910——1935),中山南朗左步村人。中国默片时代的无冕“影后”。1926年,为自立谋生,奉养母亲,考入上海明星影片公司,主演处女作《挂名夫妻》,从此踏入影坛。1930年转入黎民伟、罗明佑创办的联华影业公司,主演《野草闲花》(饰演卖花女)一举成名,奠定她在影坛的地位,一生共主演29部电影。《野草闲花》中,她唱出中国电影第一声;她的《神女》成为中国默片时代最高峰;“全能演员”、“中国的嘉宝”,这些美誉都属于她。家乡人建亭纪念她——给云梯山赋予非常的文化底蕴。
云梯山拾级而上(共1320级台阶)
汗水湿透衣服,坐在树枝上休息一下。
山峰重叠,一座连着一座。
从云梯山远眺崖口,放眼望去,红树林湿地保护区,沧海桑田,河网密布,山水相依,海天一色,一幅和谐自然美景展现眼前,让人心旷神怡。
从云梯山看南朗
山无石不秀
从云梯山远眺长江水库雅居乐天域
据历代的《香山县志》记载:“云梯山,昔有张、许二道人结庵绝顶,今石扁犹存。高百余丈,广六里;在县东四十五里 ,极峻之处有石状如鹰,其凹处豁然成湖,广数亩,名:宝鸭池,池上为庵场旧址;半岭有'泉庄'二字;石刻下十余丈,有'云梯'二字。”古人如此称道:石刻见金石,岫壑冲深风,林清旷宜乎,云客宅心继响窟岩,往者忘归矣。可见当时的云梯山乱石叠跌,沟壑深邃,松林茂盛。其山间有一凹地,自成一湖,当地人称为宝鸭池。相传,在很久很久的时候,云梯山上,有一位姓张的和尚,在山顶上搭了间茅屋进行颂佛念经活动,并到南朗附近一带募缘。后来有一年,南朗泮沙村,有一位姓许的女子,由于从小信道,不顾家人的劝说,也上了云梯山去修道。由此,云梯山成为南朗一带的“道教名山”。据明代嘉靖版《香山县志》记载:“许道人者,泮沙许东斋女也,幼有超尘之志,父母禁之,不可遂清斋入道。先有磈石和尚创庵云梯山,号张道人庵。至是修而居之,经年独处,常有虎卫其庐,人谓其得道云”。至今,虽然云梯山上的道贯庵堂已毁,但尚存石刻“云梯”二字在山腰处。据近年考古得知: 云梯山,面积1.2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67.6米。为黑云母花岗岩实体,黄壤表土。山顶端为多层岩石,如步梯履云霄,故名。相传,明代曾有姓许道姑结庵于绝顶,殁后墓葬于山坡,后人为悼念她,遂又称许仙姑山。全山已绿化,主植松树。“云梯”摩崖石刻,位于南朗镇合水口里村云梯山西边山腰上,刻于明代。刻在宽3.5米、高3.1米的大石上,离地1.6米。“云梯”两字为行书字体,横书阴刻,每字长70厘米,宽65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