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赏析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1] 王观 水是眼波横[2],山是眉峰聚[3]。欲问行人 去那边?眉眼盈盈处[4]。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 赶上春,千万和春住。【导读】诗人把水比作眼波,把山比作眉峰,既描绘山水之貌,又暗示了离别之情。又通过“送春归”和“送君归”,巧妙地把“惜春”和“惜别”联系在一起,表现了诗人的美好情怀。【注释】[1]王观,生卒年不详,字通叟,如皋(现在属江苏)人,宋代词人。鲍浩然,诗人的朋友。之,到、前往。[2]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3]眉峰聚:美人蹙起的眉毛。[4]眼眉盈盈处:这里指山水交汇的地方。【译文】碧绿的江水,像美人横转的眼波;重叠的青山,像美人聚拢的眉峰。真想问问那些在路上行走的人儿要到那个方向?应该是像你一样,急着要去好山好水的地方吧! 唉!才送走了春,如今又要送你回家乡。朋友,回乡时,若还赶得上江南迷人的春色,千万住下来过过美好的日子,可别急着走啊!【作者简介】 王观,仁宗嘉祐二年(1057)进士。历任大理寺丞、江都知县等,官至翰林学士。相传曾奉创作《清平乐》一首 ,描写宫廷生活,高太后认为亵渎了神宗赵项,第二天便被罢职,遂自号逐客。其词学柳永,情景交融,生动风趣,近于俗理,却又谑而不虐。代表作有《卜算子》、《临江仙》、《高阳台》等,其中《卜算子》一词以水喻眼波,以山指眉峰;设喻巧妙,又语带双关,写得妙趣横生,堪称杰作。《红芍药》词写人生短暂,从而提出人生应追欢及早,写法亦颇有特色。著《冠柳集》,不传;今有赵万里辑本。碧绿的江水,像美人横转的眼波;重叠的青山,像美人聚拢的眉峰。【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词。但诗中没有常见的离情别绪,一扫愁苦、悲伤、孤寂的沉闷之气,代之以对秀丽山水,对美好的憧景与热爱.此词以新巧的构思和轻快的笔调,在送别之作中别具一格。开篇“水是眼波横”二句匠心独运:前人惯以“眉如春山”、“眼如秋水”之类的譬喻来形容女子容颜之美,如托名于刘歆的《西京杂记》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李白的《长相思》:“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白居易《筝诗》:“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案:亦有以“秋水”形容男子眼神者,如李贺《唐儿歌》:“一双瞳人剪秋水”。)而作者此处则反用其意,说水是眼波横流、山是眉峰攒聚,其妙处不仅在于推陈出新、发想奇绝,而且在于运用移情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预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欲问行人”二句,仍就“眉眼”加以生发,亦见用笔灵动、造语新奇。“眉眼盈盈处”,既是喻指友人故乡的秀丽山水,又令人想见友人妻妾倚栏盼归之际美目传恨、秀眉凝愁的情态。妙语双关,熔铸非易。 下片“才始送春归”二句抒写良情别绪:方才“送春”,已是十分怅恨;今又“送君”,更添怅恨十分。旦夕之间,两谙别苦,情何以堪?但作者却故意出以淡语,含而不露。“若到江南”二句再发奇想,叮嘱友人如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驻,惜春之情既溢于言表,对友人的祝福之意亦寓于句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287904.html

更多阅读

朱熹《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赏析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

朱熹《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赏析灵宝实验高中 尹学军说明:此文为原创,转载须注明。朱熹的《次韵雪后书诗二首(其一)》是今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Ⅱ卷诗歌鉴赏的提供的阅读材料。原诗如下: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苏轼《卜算子》赏析 卜算子苏轼朗读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住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首词的大意是:一弯如钩之月挂在苍穹,透过稀疏斑驳的梧桐,洒下些朦胧的月光来。漏声停了,万籁俱静。没

食指《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赏析 北京秋天下午的我赏析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片手的海洋翻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声雄伟的汽笛长鸣。 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 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 我双眼吃惊地望着窗外, 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 妈妈缀

苍旻遐缅何若归——《感士不遇赋三 》赏析 感士不遇赋 译文

苍旻遐缅何若归——《感士不遇赋(三)》赏析感士不遇赋(三)陶渊明何旷世之无才,罕无路之不涩;伊古人之慷慨,病奇名之不立。广结发以从政,不愧赏于万邑,屈雄志于戚竖,竟尺土之莫及!留诚信于身后,动众人之悲泣。商尽规以拯弊,言始顺而患入。奚良

声明:《《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赏析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为网友噯赱吢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