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把人类掌握知识的表征形式分为: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所谓陈述性知识,正如它的修饰词所表明,能被人陈述和描述。例如,我们可以陈述某些事实或现象,描述某些事件及客体。简而言之,陈述性知识是有关人所知道的事物状况的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相对的程序性知识,则并不停留在人们仅能说说而已的状态。它是关于人怎样做事的知识,既可涉及驾车之类的运动技能,也可涉及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使用某一数学原理之类的认知技能,当然还可以涉及使用自己的认知资源之类的认知策略。陈述性知识(语言信息)包括命题、表象、线性排序(编码),图式是陈述性知识的综合表征形式。程序性知识(认知策略、智慧技能、运动技能)包括一般领域的程序性知识(弱方法)和特殊领域的程序性知识(强方法),在特殊领域的程序性知识中又分为自动化技能和特殊策略知识。70年代中叶,心理学家M·加涅把学生学习的结果分为五类:语言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运动技能和情感态度。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从功能上来看,前者是用于说明事物的状况、特点、关系,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后者是用于发生行为的指令,从而对某些信息进行识别或者转换,做出某些动作,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从测量的方式来看,前者可以通过"陈述"或者"告诉"的方式来进行测量,后者只能通过观察人的行为间接测量。
从心理的表征来看,前者是以命题、命题网络一起其他表象、线性程序和图式来表征;而后者则是以产生和产生式系统表征。
从激活和提取速度来看,前者激活的速度比较慢,其提取往往是一个有意义的搜索过程;但后者激活速度更快,且能相互激活。
从学习的遗忘速度来看,前者学习的速度固然快,但是遗忘的速度也快;而后者习得的速度比较慢,尤其是运动技能,一旦达到熟练程度就不再遗忘。
以上则是两个分类知识间的比较,接着我再来简单谈谈他们之间的联系。首先,陈述性知识是获得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基础,学会"怎么做",必须知道"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一般而言,产生式系统是依据命题网络来编制的,人们一开始通过有意识的搜索来决定怎么做,经过大量的联系,命题网络的某些部分开始转化产生式和产生系统。
同时,程序性知识的获得也为获取新的陈述性知识提供了可靠的保证,陈述性知识的的获得离不开对某些信息的判断或转换,主要依靠的是个体的程序性知识,任何的陈述性知识的获得离不开过去知识的基础,而这其中就包括大量的程序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