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護腺就是前列腺,過去常用「前列腺」來稱呼,專業上較常稱「攝護腺」。
攝護腺只有男性有,女性身上沒有。人類的胚胎早期不管性別都有發展成男女生殖器的系統,若有睪丸分泌男性荷爾蒙,則刺激男性生殖器官系統成形,同時抑制女性生殖器官。
攝護腺是專屬於男性的一個腺體,它位於膀胱的底部,包圍著連接膀胱近端尿道,形狀像是一個栗子,它的主要生理作用具備有部份括約肌的功能,可控制排尿及射精的方向及力量,它也會分泌攝護腺液,協助射精時精子的運送,約佔射出精液體積的15%。此外,它會分泌一種叫做攝護腺抗菌因子的東西,可以保護尿路系統,避免受到感染。
膀胱 是一個中空的器官,具有貯存尿液與排尿的功能,正常的膀胱容量可達400~500㏄。當尿液累積到100~200㏄時開始有尿脹的感覺,當尿液飽脹並且有適當解尿地點時,大腦皮質發出解尿命令,訊息經由脊髓往下傳到控制膀胱的神經,逼尿肌發生強烈收縮,外括約肌同時放鬆,尿道內壓下降,尿液自膀胱頸進入尿道,流出體外。解尿可說是「尿道與膀胱」壓力此消彼長的結果。當尿道阻力增加(最常見原因是「攝護腺」增生),膀胱必須增加工作,才能將尿液排出時,就會產生各種下泌尿道的症狀,例如: 尿急、解尿力道減弱等。
很多人以為尿尿有很多泡沫,就代表「攝護腺」有問題,這是錯誤的認知。因為尿液含有許多有機物與無機礦物,在解尿力量的沖擊下,尿液可能產生立即的物理與化學變化,這在正常情況就會發生,不代表身體有任何疾病。但是,當長時間出現”頻尿、難尿”等症狀時,要小心是否有「攝護腺肥大」的問題!
就統計而言,年輕人的攝護腺重量約20公克,從30歲後攝護腺組織開始有增生病理變化,50歲以後開始出現攝護腺增生相關的症狀──也就是下泌尿道症狀。根據國內台大醫院統計,臺灣成年男性攝護腺體積超過20公克者在51~60歲佔21%,61~70歲佔38%,71~80歲佔50%,而大於80歲佔58%。101年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台灣40-79歲男性共計近500萬人,而攝護腺肥大的盛行率會因年齡增加而上升 (40-49歲為20%、50-59歲為39%、60-69歲為55%、70-79歲為69%),由此推算全台40-79歲男性,約有190萬人有罹患攝護腺肥大風險!
「攝護腺肥大」的4大指標症狀
1.夜尿:晚上睡覺起床小便2次以上
2.頻尿:尿不乾淨、有餘尿感,不到2小時又想小便
3.久尿:小便無力時間長、尿流甚弱
4.難尿:尿意突襲難忍,小便滴答不順暢
別以為攝護腺肥大是正常老化現象,出現「夜尿、頻尿、久尿、難尿」四大指標症狀,應立即就醫勿隱忍。許多攝護腺肥大患者常常忽略四大指標症狀而選擇隱忍或拖延治療,導致到診時攝護腺腫大已是非常嚴重程度,甚至引發如尿毒症、急性腎衰竭、洗腎等嚴重後果!僅管攝護腺肥大、攝護腺癌可說是50歲以上男性的專利,但攝護腺炎則會威脅任何成年男性。因此,只要是成年男性都可能有攝護腺問題,都必須注意攝護腺健康。
有攝護腺肥大的患者,在日常保健上,需要注意避免食用含有利尿作用或影響前列腺分泌的辛辣食物及飲料,像是酒精、濃茶、沙茶、芥茉、辣椒、咖啡、可可、可樂等。在平常飲食中可以加強含鋅類的食物如南瓜子(油)、含茄紅素類的番茄、石榴、含類黃酮的黃豆、豆腐、含硫化合物花椰菜、大蒜等。有攝護腺肥大症狀的患者,在發現排尿功能異常或四大指標症狀時,就要盡速前往醫院接受治療,避免延誤治療時機。
自然法則健康智慧生活館與您一起分享健康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