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保义
● 丁永林
[说明] 本文已收入2008年12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史话梁山》第六章《水浒研究》中.
水浒108位好汉中,宋江的绰号是最多的。《水浒传》第十八回“美髯公智稳插翅虎,宋公明私放晁天王”中,宋江一出场,作者就介绍道:“那人姓宋,名江,字公明,排号第三,祖居郓城县宋家村人士。为他面黑身矮,人都唤他‘黑宋江’;又且驰名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生平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金如土。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时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困,周人之急,扶人之困,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却把他比做天上下的及时雨一般,能救万物”。
从上述介绍中,‘黑宋江’、‘孝义黑三郎’和‘及时雨’都应算宋江的绰号,其来源自然是群众的口碑,表达的意思也很明确,无须多说。但是,在大聚义时,忠义堂前竖立着两面大旗:一曰“山东呼保义”,一曰“河北玉麒麟”。这“玉麒麟”是卢俊义的绰号,“呼保义”自然也是宋江的绰号了,然而,单看《水浒传》的描写,这个“呼保义”不是像其他人包括宋江的其他绰号那样是别人对绰号人的称呼,而像宋江自己给自己起的,但又没有解释“呼保义”的含义,自然令人茫然。虽经众多“好事者”进行了多角度的探讨,但结果总不能令人信服。
考宋江“呼保义”这个绰号,最早是出现在《大宋宣和遗事》中。九天玄女的天书,在列出三十六人的名单后,末尾还写了一行文字:“天书付天罡院三十六员猛将,使呼保义宋江为师。广行忠义,殄灭奸邪”。尔后,在龚圣与的三十六人赞中,也冠以“呼保义”这个绰号,并解释到:“不假称王,而呼保义”。
而到了元代的水浒戏中,“呼保义”这个绰号更是广泛被采用;如《黑旋风双献功》、《同乐园燕青博鱼》、《大妇小妻还牢末》、《鲁智深喜赏黄花峪》等等,都是说:“姓宋名江字公明,绰号顺天呼保义”。但与此同时也开始出现了“及时雨”这个绰号。如《都孔目风雨还牢末》杂剧的“楔子”里,宋江登场有段自报家门的道白,开始说自己是“顺天呼保义”,接着又说:“知我平日度量宽宏,但有不得已的英雄好汉,见了我时,便助他些钱物,因此天下人都叫我做及时雨宋公明“。到了《水浒传》中,作者大概看到“及时雨”这个绰号更能见实效,更能体现宋江的侠义行为,故取代了“呼保义”。
“呼保义”这个绰号是什么含义呢?清人程穆衡的《水浒传注略》中解释道:呼保义“武正八品曰保义校尉,从八品曰保义副将,言吏员未授职,已呼之为保义也,又宋时相呼曰保义,仍亦通称,如员外之类”。从这个解释我们可知其二:一是“保义”是宋代低级武官的官名;二是宋代人相互之间,不管是不是官,都喜互称或自称保义,就好象现在我们称“先生”一样。“呼”是称或自称的意思,就是被人称为保义或自称保义的意思。
余嘉锡在《宋江三十六人实考》中则把“呼”解释为自呼,“呼者自呼之简词,殆亦当时俗语,曰呼保义者,明其非真保义也”。
然而,上面的资料,我认为,并不能足以解释宋江为何自称“呼保义”。那么,宋江的这个“呼保义”的绰号,它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呢?
近查《中国历代官制词典》,发现有“保义”词条,有两个意思:①唐李德裕在四川训练的民军。《新唐书·李德裕传》载:“率户二百取一人,使习战,贷勿事,缓则农,急则战,谓之“雄边子弟”。其精兵曰南燕保义、保惠、两河慕义、左右连弩;骑士曰飞星、鸷击、奇锋、流电、霆声、突骑。总十一军”。②宋武官阶有保义郎,旧称右班殿直,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改。综观宋江在《水浒传》中的所作所为,倒可以用①的解释来说明。
我们想想,唐李德裕在四川训练的民军是什么性质的军队呢?按现在的说法,也就是民兵,或者说是国家的“预备役”部队。而宋江自呼保义,就是为了向朝廷表明,自己带的这支队伍也是随时听从朝廷派遣到战场上为国家效力的民兵,亦即“预备役”部队。换句话说,“呼保义”是宋江向朝廷发出随时接受“招安”的信号。
其实宋江是被“逼上梁山”的,他念念不忘的就是“招安”。他自称保义的意图在元杂剧《梁山七虎闹铜台》第五折中宋江的自白中说的已经很明白:“安邦护国称保义,替天行道显忠义,一朝圣主招安去,永保华夷万世昌”。
宋江的上述自白虽是出于杂剧,却很能体现宋江的心态。照此分析,《水浒传》中宋江用的“呼保义”绰号的真正含义,就是向朝廷表明自己带的这支队伍也是随时听从朝廷派遣到战场上为国家效力的“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