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最后一排》读后感 坐在最后一排读后感300

亲子共读:

 《坐在最后一排》读后感 那天看《读者》,看到一篇与我们教育有关的文章,细细读完,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作家乔叶的散文《坐在最后一排》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清代诗人郑燮的一首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不过,作家“咬定”的是“最后一排”.由此进入童年的叙事,并紧扣“最后一排”塑造人物形象,抒写心理波澜,寄寓对老师和学生如何做人的双重省思。整篇文章显得紧凑而舒展,精致而大气。 此文运用变换词素的方法,让文章出彩。作者多处用"座位"这个词,或用有"座位"之意的其 他说法(如"坐在最后一排"),但是,只有一处用"位置"--白明老师对乔小叶说"这是你的位置"。这一个 词素之变,不仅显示每个学生在教师心中都有位置,而且凸显每个学生在教师心中都处在"向前"的位置。
     这件事已经过去许多年了,这许多年里我淡忘了很多人和事,但那最后一排的位置和白老师的笑容至今仍历历在目刻骨铭心。我知道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她,不会忘记这样一个把我的生命和灵魂引向另一种暖度、亮度与高度享受的人。可见白老师在学生乔小叶心中的地位! 看完后,我也特别感动和震撼!我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我希望我的儿子也能遇到这样的好老师!) 我郑重推荐给儿子看,希望他也受到启迪和激起他奋发向上!    因为我从来就没有累积起受人尊重和宠爱的财富与可以引以为荣的值得骄傲的资本!──我这样的学生,其实只配坐最后一排。”“这世界上有最后一排的座位,但不会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这些句子,我特地抽出来读给他听,我想告诉孩子,在这个班级中,没有人是差生,也没有人是天生的坏孩子,每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赢得同学的尊重,赢得属于自己的精彩。   我在沉思:教育除了需要爱,难道不是更需要智慧?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往往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应该以何种的心情去面对孩子,才不会伤害到孩子?对待孩子,我们是否也应该抱着一颗平和的心?不仅老师,作为父母我们又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成绩并不出类拔萃的孩子?又如何张开慧眼去发现孩子心中的宝藏?

我知道:我的儿子十分幸运,现在在金东方金牌班主任候老师的班上,一直承蒙老师无微不至的关心,对孩子不知疲倦的付出,鼓励的话语历历在耳,让我们和孩子对未来都充满希望!

我们一直从心底感谢老师,每周去接孩子,本想和老师交流,看着老师要接待那么多家长,嗓子都嘶哑了,我甚至看到了年轻的侯老师两鬓早生的白发,也感慨老师的辛劳,有时觉得自己孩子进步不明显,父母十分也羞愧,深感对不起老师!也不好意思和老师面对面。所以:虽然我们很少主动来找老师,希望老师理解做父母的一片苦衷,不是因为我们不关心孩子,是因为我们怕影响老师的工作和休息!但我们诚恳的感激老师,也拜托老师,希望老师关注他,鼓励他,帮助他!老师的关怀就是孩子前进的动力!胜过父母千言万语!

成绩平平的孩子最容易受到老师的忽视,这个是我们最担心的,担心孩子从此一蹶不振,没有重振旗鼓的信心,永远抬不起头来!希望老师把我们这个并不优秀的孩子放在心上,不要忽略了他!我们知道老师就是孩子的再生父母,师生情也是恩重如山的!诚挚的对孩子所有的老师表示谢意!

从上学期孩子的周记我们可以感受到儿子在成长,在变化,老师对他的点点关爱他都用心体会,用自己并不绚丽的文字平实的记录在校的点点滴滴,他也是一个有爱心,懂得感恩的好孩子!

美丽的金东方不仅承载着儿子的梦想,也承载着更多家庭的希望!我相信:在那里一定有许多向白老师一样的把我儿子的生命和灵魂引向另一种暖度、亮度与高度享受的人。

读《坐在最后一排》有感

上个月,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在一本书上读到了《坐在最后一排》这篇文章。当时感触颇多,虽没有系统思 考,但仍记下了读书笔记。并且将这篇文章慎重地推荐给儿子阅读,希望对他有所启迪。没想到这次月假,老师也将这篇文章作为必读篇目布置作业,真的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坐在最后一排》用白描的手法,讲述了作者从最后一排的座位调整到第一排中间的经历,实际也就是从差生转化为第一名的过程。该文叙事舒缓安静,描写细腻生动,用词简洁明快,故事并不曲折,辞藻并不华丽,但蕴涵的哲理却能深深打动人心。

其实,仔细想想,从这篇文章中能受到教育的不应该是孩子,而更应该是我们这些为人父、为人母的成年人。究竟是一种什么力量,让一个自己觉得“丑、笨、脾气倔强性格孤僻、不会乖言巧语察颜观色”而自卑的孩子发生那么大的转变?究竟是一种什么力量,让一个“自甘堕落”、固定坐在最后一排的学生通宵未眠,把没做的题全部认认真真地补上,继而各科成绩很快进步,最终获得班上的第一名?究竟是一种什么力量,让作者永远不能忘怀那个“把我的生命和灵魂引向另一种暖度、亮度与高度享受的人”?

《坐在最后一排》读后感 坐在最后一排读后感300

赏识教育。

我认为这种力量就是赏识教育。第一次白老师不但没追究“我”假装做练习册、练习册上大片大片空白的责任,反而赞赏了“我”造句所体现出的想象力和灵性,让“我”第一次感觉到上学的快乐和幸福。然后,白老师才开始“注意查阅我的练习册和作业本,关切地询问我其他课的成绩”。这样,才让“我”慢慢自我反省,“以往的愤愤不平和自暴自弃是多么无知而愚蠢”,自己“从来就没有累积起受人尊重和宠爱的财富与可以引以为荣的值得骄傲的资本”,这样,“我”才心悦诚服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成绩取得飞速提升。

联想到自己对儿子的教育,与白老师相比,那是远远不如。我对儿子期望很高,要求很严,教育手段和方法却相对匮乏。儿子通过了电子琴十级考试,我没有表扬,反而为等级考试中错弹了一两个音符而埋怨。儿子参加了羽毛球训练,我没有鼓励,反而因害怕耽搁学业而焦躁不安。儿子当上了幼儿园结业典礼的主持人,我没有高兴,反而指责他主持过程中的一些失误,并抹去了主持时的原始录像,留下了终生遗憾。小学期间,儿子遇到不懂问题,遇到做不出的作业,总喜欢问我,我总是缺乏耐心,两三遍解释还不能领会后,就嘲讽他“笨脑壳”、“不专心”,甚至恶言相向、不欢而散。儿子上中学了,七年级上学期的期中考试排班上第25名,期末考试略有进步,排第20名,而这次月考不进反退,回落到第25名之后了。我忍不住又生起气来,“都是一样的老师,都是一样的教学条件,你为什么就不能考班上的前几名呢”。

重温《坐在最后一排》这篇文章,我真的明白我错了,我在儿子的教育中是个失败者。电子琴通过十级考试、参加羽毛球训练、幼儿园结业典礼主持人,这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啊,我为什么要为那一丁点瑕疵而痛苦纠结呢。儿子主动请教学业问题,体现了虚心好学的良好品质,我为什么就不能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呢。儿子月考没考好,但对于他的起点来说,已经是一种进步,为什么就不能鼓励加油呢。联想到儿子进入金东方后,校长在开学典礼上说“不会放弃每一个孩子”;班主任候老师总是激励他,“有潜力”,“一定会成功”,我更是相形见拙,无地自容。同样是教育下一代,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咋就那么大呢”?!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应当象尊敬上帝一样尊重孩子”。激励、表扬、欣赏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鼓励他不断追求成功,就一定会换来孩子优异的回报。儿子,我亲爱的儿子,妈妈向你保证,从现在起,让我们共同携手,学会赏识,学会赞美,沟通心灵,启迪智慧,一起迎来明天的辉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289724.html

更多阅读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读后感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ppt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读后感   前天晚上,听儿子读《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受益匪浅。这篇文章让世俗化的我彻底经过一次心灵的洗涤。儿子读后,我又借他的书仔细阅读了三遍,思索了很久很久。“高贵”究竟是指什么哪?有的人认

20130205:薛白-《我们的友谊刚刚好》读后感

2013年作文擂台赛第二周05号作品《我们的友谊刚刚好》读后感薛白《我们的友谊刚刚好》中讲述的是两个上小学的孩子逐渐成长的故事,每一次他们的行为的出发点都是为别人着想的友情。

——《骨干是折腾出来的》读后感王小宁 人才是折腾出来的

我心中的骨干——《骨干是折腾出来的》读后感“骨干”这个词给我的感觉是:一个强大的目标,“折腾”这个词给我的感觉是:一种热血沸腾,一种勤奋磨练。于是跃然脑海之中的便是:要以热血沸腾、勤奋磨练的态度去实现一个强大的目标。我静

韩雨璇《小灰狼白牙》读后感 小灰狼快递单打印软件

《小灰狼白牙》读后感寒假中我读了一本书《小灰狼白牙》,被书中的小灰狼“白牙”深深地震撼了。这只小灰狼出生在弱肉抢食的环境中,为了生存,与各种动物进行残酷的搏斗,练就了一身好本领。白牙一生中遇到了三位主人。第一位主人灰狸子,

《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读后感 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

《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读后感《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是一本献给教师的心灵之书,书中选取了七十余篇充满温情、智慧,富有启发意义的精短美文。它们呈现给教师的,不仅仅是成功的教育理念和高超的教学智慧,更多的是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性

声明:《《坐在最后一排》读后感 坐在最后一排读后感300》为网友誰是我的菜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