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门
出殡
吹鼓手
| |||
10月19日《宿迁晚报》刊登一篇题为《为逝去亲人送行,堵塞道路10分钟》的报道,说的是市区一居民家亲人去世,按照当地的风俗,家属晚上要将逝者送上“西皇大路”,于是浩浩荡荡的队伍聚在交通要道磕头烧纸,另有吹鼓手高奏,导致马路堵塞,人车难行。 现实生活中,诸如这类“活人演戏”的丧事随处可见,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一旦有人去世了,其亲属会变着法来操办丧事。请吹鼓手是必须的,另有迎猪头、“买哭”等五花八门的“祭祀”形式不胜枚举。更为不可思议的是,到了夜晚,吹鼓手队伍中还有“专业歌手”,既能唱也能哭,往往是死者亲属不惜掏腰包,点歌点哭,还有人表演令人啼笑皆非的小节目,有的表演形式内容低俗,几近下流,逗得观众前仰后合,与办丧事的场景格格不入。市区有的住宅小区内如有办丧事的,夜间吹拉弹唱让人震耳欲聋,而深受噪音污染之苦的居民也不好说什么,只好关紧门窗任其折腾。 亲人去世是悲痛的事,办丧事也应讲究氛围。办丧事披麻戴孝、儿孙跪丧,这是人之常情的事,但受到长期以来民俗和攀比思想的影响,办丧事不仅沿袭了封建社会的陈旧做法,诸如“买哭”之类的做法也被广为推广,逝者亲属一个看一个纷纷掏钱“买哭”,夜间的高音喇叭里虽传出声嘶力竭的嚎啕大哭,但这毕竟不是当事人自己对逝者的真情呼唤。 其实,办丧事应该废除封建迷信陈规旧俗,既省钱省物,又庄重严肃,这或 |
办丧事的吹鼓手
默认分类 2010-01-1615:06:37 阅读117评论0字号:大中小订阅
在家这一段时间,发现遇有丧事的农户存在大操大办、过度浪费、花样繁杂等不良现象,随着一些不良风气在农村的蔓延,丧事礼仪活动在农村出现了不良势头。一是浪费大。遇有丧事的家庭在所谓从事“丧事主事者”(此类人一般由丧者家属请来的)的建议下,对死者不仅设高级灵堂,请来“吹吹打打”队伍一大群,呼哀声震天动地,而且雇了不少“能工巧匠”,为死者裹灯扎轿,并融入现代气息,如扎“液晶电视机”、“高级冰箱”、“宝马轿车”、“花园别墅”、“笔记本电脑”等送葬品,花钱可谓不少矣,开支可算太矣。到头来,还不是燃之一炬,化为灰尽。二是程序多、环节繁、花样杂。对死者,不仅要进行日常的祭奠,还要进行所谓“跪拜”、“送饭”、“演艺”等其他“孝敬”礼仪“项目”、“活动”,整个丧事期间要举行好几次,折腾得丧者家属疲倦不堪。主家虽有反感、厌感,但在“主事者”的命令下,安排下,不得不听从指挥,否则,会被扣上“不孝不敬”之骂名。三是攀比风在“兴”起。张家老爹去世,丧事搞得很“气派”、“阔气”。李家老奶过世了,虽然穷,但李家也要打肿脸冲胖子,为了要“面”子,不被人家瞧不起,也得为死去的长辈尽孝心。没钱,东借西凑,还是要大办一番。结果。导致“负债办丧事”。其实一个农民在外打工一年也就挣钱万把块钱,如遇丧事。光雇请“吹鼓手”就需花去三千多,如又是独子,无其他姐妹。一场丧事下来少说也要花掉4、5万元,才能将亲人“顺利”安葬入土。四是丧礼礼金在加重。在农村,原先农民相互之间出丧事礼金并不重,一般一次为30元—50元,现在,不少地方“涨到”100—200元。有的农民手中拮挤、无钱,只好借钱出丧礼。
今天早晨上班的路上,远远地就听见有办丧事的吹鼓手在奏乐。随着改革开放,中国传统的丧事吹鼓手业也开始从新兴起。但是出于防止扰民,已经被有关部门禁止。由于这里管制较松,还是时有乐队出现。
在乐器方面已经与传统的丧事的吹鼓手乐队大有区别,除了低音唢呐之外,也揉进了电子合成器和整套音响装置。在电声乐队的伴奏下,低音唢呐显得很是悠扬。
我停下脚步,仔细地观看并无观众的吹鼓手乐队,低音唢呐的演奏者是一位年青人,留着很酷的头型,一偻特长的头发从前额垂至腮上。演奏的低音唢呐有一米多长,正对着麦克风。显然是以他的独奏为主。
可以说,他的低音唢呐的独奏水平很高,在伴奏下,听起来很美。我们都是搞音乐的,停下来欣赏是必然的。这是丧事,然而乐曲优美的程度难以置信。低音唢呐的演奏者微微地抬起头看看我这唯一的观众。我暗暗的抬起左手,给他竖起了大拇指。
尽管是丧事,所奏的乐曲却是“爱的奉献”、 “让我怎能不歌唱”……然而,丧事的东家却不限制乐曲的种类,没有节目审查委员会,有乐曲就行。
中国的传统习惯中,音乐是用来办事情的,比如婚庆、生日、丧事......,不是给人们欣赏的。艺术家的演奏也是通过出工来得到报酬,决不能在演奏会上真正得到艺术的回报。
要死的人,不能死在炕和原位的床上。把一张床打去木板,勒上黍秸,放在正面屋,把将死的人移上,古礼叫“移床易箦”。“大年五更,死在炕上”是咒人的话。
人死了先要发倒头轿,纸扎的轿子和轿夫,用一团烧纸从死者头旁一边叫着:爹(娘),上轿!一直拖入轿内,点火后大哭大喊:爹(娘)!西南大路,软处安身,苦处使钱!谓之发倒头轿,发倒头轿之后,随即向重要亲友报丧。还要每隔一/二小时送汤一次,直至第二天晚上送盘缠。
送盘缠,除纸扎轿以外,还有纸扎童男童女,箱子柜子,摆在土地庙前,亲友要来送盘缠,每人要提一盏灯,人多时一片灯火,从丧主家出发到土地庙,把纸扎点火烧了,孝子要大喊;爹(娘),西南大路,软处安身,苦处使钱!头一天是拘留在土地庙,送汤就是送饭,第二天是起解,第一天不应喊“西南大路”,习惯如此自不必深究。为什麽喊西南大路,这里(即墨)一带人说:这里人都是从四川移民而来,故说西南大路是回老家。传说而已,恐怕是指四川的酆都,酆都是阴界,在山东看方向西南。
倒头以后,临近的一家小铺要为丧家扣斗,就是把做量具的斗扣在门前压几张白纸,旁边放有笔墨,周围与丧主无深交,可来这里签名,拿大约现在的几元钱,作为人情.由小铺彙交丧主,丧主送盘缠回来要到小铺门口,执事的人高喊;谢X大老爷!孝子跪下磕头。
入殓,也在这两天进行,老年人,衣、衾、棺木,以及随葬品,均早已备好,没备好的,现制备。除寿衣外,帽子和鞋要钉一颗珍珠,口内含一颗珍珠,或小块金、银。右手拿一支银禅杖(约10厘米长),富有人家或用金的;左手拿打狗饼,用面烙制。入殓后,要晚一天才能刹钉。
人死后,每七天有一次祭悼,不知为什么定为七天,第一个叫倒头七,以后也是三七和五七较为重要。一般人家烧几张纸,而有钱人家要请僧、道在家念经超度,诵经和演奏乐器,倒像小型音乐会,在乡下也是难得一见。外人可以进到院内观看,多是青年和孩子。最后晚间,由和尚和道士,撒小饽饽,如一搬杏子大小,撒几方盘,围观的人可以抢,多数捡拾掉在地上的。据说吃了有什么好处。
还要发箱子,在外面空旷的地方,摆成数百米的一片,有箱子柜子,有摇钱树、聚宝盆,有金山/银山,有米山/面山,有轿、马、童男女等等,还有哭楼/阴宅等,阴宅是一片房屋,全是纸扎。
出殡的排场有很大差距,很富有人家,可以排场很大。但穷人是用黍秸脖子捲(高梁秸箔),地方戏“捲席筒”用席捲是一样情形,与富人相比,真是天上地下。
棺罩灵床,鼓手楼子 ,这可以作为一个水平线,水平之上的最高等是:
“开路鬼,打路神,高跷、狮子、活大人, 一棚僧一棚道,
串锣、噢道子,一队板子,一队棍,一队鞭子,一队绳,金瓜、钺斧、朝天蹬,旗、牌、伞、扇,提炉,顶马”“楼子,其主要的有主楼、旌楼、官轿,也叫hun轿,可能有更多名色的楼子”这些都是从赁铺租来。
出殡时的排开序列是:开路鬼和打路神是一回事,是一个鬼形手拿一杆旗,用人拖着,可以转动,之后有一撒过路钱的,高跷、狮子、活大人,是很少用的,有“大人进门来,孝子两边排,年年出大殡,信到俺就来”之说,可见活大人是外地请来的。再后是輓幛、輓联——輓幛是花色绸缎,輓联是白漂布直接写字,像这样的排场怕要上百架。郭梁丞出殡,有吴佩孚的輓联“失我车针”四字,曾在胶州轰动一时。再后是一片的雪柳,童男童女(纸扎)等。一棚僧,一棚道,可在这个位置。在他之后是,串锣,就是大锣;一队板子,一队棍,一队鞭子,并没有一队绳,只是为了顺口,这些总称是“奧!道子”。金瓜、钺斧、朝天蹬,旗、牌、伞、扇,提炉,顶马,骑马人穿清朝的官服,挎腰刀,顶马在官轿之前。从串锣起,这些在清朝都是违禁品,可是在清朝时已经在使用了。依次是官轿,旌楼,主楼,楼子间有吹鼓手,最后是灵棺。在灵棺之前是送殡的亲友和孝子,依次排列大孝子是长子,没有长子时长孙为承重孙。亲友和孝子都一律穿白大褂,但孝子/孝孙要披麻带孝,以长子(孤哀子)为例:头戴纸巾(麻冠),身穿麻布衫,腰系大绳,耳垂棉花馉椎,肩扛引魂幡,其余的孝子依次减等,队伍逶迤数里。沿路有亲友的几处路祭,从早晨开始到回灵已是黑天,到拜主要到深夜。这样人家,棺材,木质好,木板厚,有的棺外有廓。
主楼抬回来后,有一套安主、拜主的仪式。拜主是把主位安好,孝子磕头后,由送殡的人依序磕头,依亲疏先远后近。之后有酬劳饭。
殡葬之后要送“衣(?)饭”是把棺材上放的一个饼切成片,那一片给儿子那一片给女儿都有规矩,从亲至疏,范围不大,每份:两片饼,两个小馒头,两块糕,两个柳叶鱼,两片肉。直系亲属每人一份.
*************************
铭旌、点主又各有一番排场:旌,是旌表的意思,拟定一串好字眼,用金粉写在一匹缎子上,宋体字竖写,抬在一个彩楼里,叫旌楼,到下葬时,把旌覆在棺木之上,现在覆盖党旗,就是它的演变。主,是一尺多高三四寸宽分两层的木牌,俗称牌位,前面写显考府君XXX之神位(男),先妣X氏之神位(女),下有供奉人的名字男XXX谨祀,内写出生年月和婚嫁等。题主时“主”字照例空一点。点主,有响点,由吹鼓手吹打奏乐,请名人当众加点,先是朱笔,后以墨笔盖红。放主的楼子,是素色,叫主楼。
讣闻和开吊,发倒头轿后,要报丧,有家人(佣人)腰系白带,至亲友家报丧,所用家人,多半是临时工了。有人说,女儿闻丧后回家,到村头就大哭,这是不对的。老人病重,子/女要亲奉汤药。
讣闻,在择定安葬日期和开吊日期,后发讣闻。有开吊后随之安葬的,有的还要隔一段时间安葬。讣闻:不孝XX等罪孽深重,不自殒灭,祸延显考(妣)于X月X寿终正寝,。。。亲视含殓,。。。下款是孤[哀]子XX泣血稽颡,降服子,期服孙,大功服,小功服,缌麻,所谓五服之内似依次而列.又有”抆泪稽首”“拭泪顿首”等虚文。“讣告”,即由旧礼“讣闻”衍化而来。现在的治丧委员会,发讣告不包括家属,与礼不合。称告别仪式,“告别”用法亦不妥,是死者别生者,近来有用送别的,似较好些。
开吊(吊唁),丧家门前扎鼓手棚子,门前放一云牌(也叫点),在木架上悬一云字形铁(铜)板,灵前要扎灵棚设祭,孝子/女等,要不离灵前左右,以随时陪祭。客人来祭未走到门前,守点人打一声响,并喊:有客,客人进门后,再打一点喊:客到,这时灵前孝子,必须跪地啼哭出声,客人在灵前进香,并大哭三声,这时再打一声点,并喊:谢!孝子要向客人磕头致谢。所送祭礼,不过是香、烛、纸————、锞。锞是纸糊的元宝,用线串起来。
开吊期间,早晨在五、六点钟要啼灵,晚十点前后要辞灵,孝子都要大哭一阵。晚六、七点钟,要烧黄昏纸,也要哭。
赁舗:喜事用的花轿和官轿,丧事用的棺罩棂床以及大的仪仗,都从赁舗租用。各赁舗共同在每月发一张表,按日排序如:XXX住XX街,子娶(女嫁);XXX住XX街,母(父)丧。住址用以区别同姓名和或然的错误。这表发至各店舖用以传播,有一般关系的可按时进行庆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