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池的解读~ 一座城池经典语录

这部小说的中心出现在第47页,也就是我对时间与空间的理解.
先看一下原文是怎么说的吧:
---------------------------------------------------------------------
我其实从来不相信鬼神,但是我从小就固执的认为,空间是固定的,而时间是抽象的。就是说,在一个固定的空间里,有不同的事物和我们分享这不同的时间。我们是不能彼此看见的,在大部分的时间。而我们是不能和比我们更加未来的事物分享这时间,就如同在另外一个时间里,那批事物总是和过去的事物分享着这时间。
而时间其实是一个静止不动的东西。只是我们误解了时间的意义,让时间不断向前移动。空间的固定和时间的精致又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静态。好比我在某个时间看见了之前发生的事情,而其实在我们看来,是因为那件事情留下了太多强烈的精神力量,让它能够长时间地停留在空间和时间的某个交叉里。而与此同时,在我们看见以前发生地事情正感觉到恐惧的时候,那件事情在那些事物的那个时间里,正在真切地发生着。无论是战争或是谋杀或是交通事故,因为一个人或者很多人的精神在瞬间释放了,也就是说,他们死了,但又不是正常死的,所以留下了强烈的讯号。
这些讯号有时候异常地强烈,但是他不能做出任何事情。就是说,他只能借助在他出现的那个无限个时间里的无限个事物中以自己的力量去完成某些事情。这取决于那讯号是否强烈到可以控制在同一个空间里的不同的时间里的另外一个生物。
这样就很好解释很多恐怖的事情。那不是发生在同一个时间的事情,却在同一个空间里出现了。时间和空间的运作是那么复杂,你总要允许在这复杂的平衡里出现一点失误,就是你看到不同时间里发生的一个正在发生的事情。
-----------------------------------------------------------------
这段冗长的,近乎操蛋的理论,相信很多朋友在读的时候都过掉了,或没有深刻的思考什么,正是因为如此,很多人没有读懂这部小说。也许你到现在也不知道这段话的意思。不要紧,我来给你们慢慢分析。
你们还记不记得这本书一共提起了几次爆炸?
一共有三次,第一次出现在小说开头的18页,第二次出现在52页,也就是大荣公寓的由来,是由于大荣液化气站的爆炸。
原文是这样写的:
房子刚落成,大荣液化气站就爆炸了,而且爆炸到不能修复,所以只剩下了这幢楼。这场爆炸引起了这个城市的治安瘫痪。因为爆炸以后,大部分城里的人都跑来看爆炸了,等回去发现很多店铺和家里被洗劫一空。大家都很奇怪,究竟谁这么有定力?!这么好看的爆炸居然能不去看,闲着没事来偷东西,而且还能偷了这么多东西。

第三次的爆炸出现在小说的结尾高潮部分,当时造成了治安瘫痪,商店被人们洗劫一空...
说到这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什么启发。
我要说的是:其实,这三次爆炸,是同一场爆炸,只是这一爆炸发生在了三个不同的时间里。由于这一爆炸产生了强烈的精神力量,导致了“我”还有“健叔”等在某个时间看见了之前发生地事情。
有人说需要证据,其实证据是有的。首先,这三次爆炸都引发了人们争相出来围观,并造成了治安瘫痪,商店被洗劫一空。并且,更重要的一个证据就是,永久妹妹的出现。不知道你们还记不记得,在第一次爆炸时“我”和“健叔”骑着黑自行车在河边飞奔时遇见的那个女孩?没错,她就是永久妹妹。而结尾的爆炸时,“我”再次遇见了永久妹妹。所以一开始的那个女孩正是作者埋下的一个伏笔。
这一座城池,就是作者眼中那个时间与空间在复杂的运作中出现失误的那个点。在这座城池里,发生在不同时间里的事物在同一空间里交错地发生了。
这样理解的话,很多问题就很好理解了,首先是爆炸的问题解决了。
可是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永久妹妹和C的关系。其实,永久妹妹就是C。相信很多人也曾这样想过。至于为什么,也有很多方面的原因。
第一,永久妹妹的男朋友阿雄,他是一个艺术家,他能做出将头插在操场上一个钟头然后自己爬出来,从内裤里掏出一条保护动物的横幅这样的惊人举动,你们有没有联想到什么呢?你们还记不记得“我”和C在英语提高班的时候的那个白痴英文老师所举行的结业考试吗?第一名是“我”而我做了什么呢?“我”从口袋里掏出一盒火柴,然后将里面的火柴拿走,将空盒子给了句老师。正是这白痴的举动,却引发了句老师的大加赞赏,而且给了一个A+,并说,这是老师一直想要的感觉。而那个用卫生巾做了一个沙发的家伙,也得到了老师的赞赏。你有没有发现,这些举动和那个白痴阿雄的举动是那样的相似。C当时正是因为这点才喜欢上了“我”,并且达到了近乎崇拜的地步。由此可见,永久妹妹喜欢上阿雄也是可以理解的。
第二,是“我”和C,以及“我”和永久妹妹的对话,我可以举一些例子:
C说:“你到底喜不喜欢我?”我说:“不喜欢。”C说:“胡说。”、我说:“你可以跟人家说,我们只是在逛街而已。”C说:“胡说,半夜三点逛街,你以为有人会相信吗?”、我说:“你看,他们要救人了,但是人卡在里面怎么办呢,所以一定要吧车身弄散了才可以,这钳子是用来钳铁的。”C说:“你什么都知道,我一直以为人卡在车里要拔出来呢。”我说:“一会儿,他们又要用别的工具了。”果然,消防队员拿出一个像千斤顶一样的家伙。C说:“你真厉害。”我说:“哪里,我胡说的。”

再来看“我”和永久妹妹的对话。她说:“为什么没有警察?”我说:“不知道,可能警力不够。过了今天晚上就好了。”她说“那晚上怎么办?”我说:“不知道。”、她说:“很多人不是很好吗?”我说:“不行,你不觉得人是很可怕地东西吗?我们要跑到没有人的地方去。”、我说:“你看,军用直升机。”她说:“你怎么什么都知道。”我对她说:“我们走吧。我打完了。”她说:“胡说。”我说:“我们都是用暗号的,高级的军事机密都是这样的,你看,会有人来的。”她说:“胡说。”突然,路上闪过灯光。我和她看着灯光来的地方,原来是墨绿色的军用卡车沉默的向右火光的地方开去。整整三分钟,我们才看见队伍的尽头。她长大了嘴巴,说:“你不是胡说的。”我忙说:“我是胡说的。”
所以我们可以很容易就推断出C就是永久妹妹。
此外,本书,还有一个小的高潮部分,就是男排和盆腔炎的爱情故事。在这--个故事的最后,男排纵身从高楼跳了下去。男排是“我”的同桌,他的死很明显,给“我”带来了很深的影响,并且作者在写到这个地方时,又是埋下了一个伏笔,也算是照应了全文的中心,这伏笔在106页,原文如下:
------------------------------------------------------------------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只要周围安静下来,我就会拼命想我同桌跳下来那两秒钟里的感受。以至在更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不能站在窗边。我发现自己只要在高度超过三层的地方就会有强烈的往下跳的冲动,而且我发现这是一种生理冲动,因为我脑子里完全没有这个想法,而我的生活也没有任何挫折,只是我的身体向往下跳。
这种强烈的冲动差点在一次我上二十楼时成为现实。我看着窗外绿豆芝麻一样的汽车和不能看见的人群,突然产生强烈的要跳下去的冲动......纵然有那么多美好的事情,我的身体还是在不知名的力量的引导下缓缓向窗台爬。.....在思考的过程中,我已经被扫厕所的大妈拉了下来。
从此以后,我再也不去高楼,也不走近窗户。我对别人说我有恐高症,但事实是相反的。
-------------------------------------------------------------------

但实际上呢,“我”在后来却和C在一起上了一次高楼,在那次的过程中,我也差点要从窗户跳下去,而那一次,却是C拉住了我。
这个地方,究竟是作者的疏忽所引发的自相矛盾呢,还是早就设计好的呢?当然是后者其实作者的确只是上过一次高楼而已,只是如同爆炸一样,同样的事情出现在了两个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里。
而出现的原因,正是由于同桌男排的死所引发的强烈的精神力量。我的同桌究竟改变了什么呢?答案在电梯上,我和C刚进那个高楼时,已经看到电梯永远停在了七楼,有个老太太也探出头说:“电梯坏了,走楼梯吧!”可是在最后我被C拉着飞奔出楼时,我回头一看,却发现电梯停在了二十九楼,而电梯的移动,正是男排在他的那个时间凭借强大的精神力量而控制的另一个空间里事物的例子。

除此之外,可以写的地方还有很多。
我说这么多,只是想告诉大家,这就是魔幻现实主义。



有人也许会问韩寒写得这本书到底有什么想法在里面。
他其实在本书的序言里就曾经解释过,他说:“这部快速而缓慢的,幽默着忧伤的小说,纯粹着的是不需言多余的序言的。”
这是对本书很好的一个描述,的确,这本书很幽默,很轻松,大多数人都能理解,可是我们也许说不出来,但能隐约的感觉到这本书
的文字有一种淡淡的忧伤,抛开对现实一些现象戏谑的批判之后,那忧伤到底是什么呢?



这忧伤,其实就是“我”对C深深的怀念,对匆匆过往的时间于无声流逝中感到的一种悲哀。
无论是“我”在第47页阐述的对时间空间的看法,还是后来描写的对生活的百无聊赖,都表达出了作者的这些想法。

本书的两个关键性人物,一个是C,一个是男排,这两个是作者极为想念的人,以及那一段逝去的岁月。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文中对生死的一些描述,举个例子。
第8页,我和健叔在日本餐馆吃饭,服务员先是放了消失的日本组合恰克与飞鸟的歌,又放了陈百强的歌,最后是陈年老碟让世界充满爱,
都是一些或消失,或陈旧的东西,特别是关于陈百强的歌放出来时,文中是这样写的:几个服务员又是一通找,终于找到了陈百强的一张CD。
陈百强就张口唱了一句,东北汉子站起来戳着服务员骂道:“我只配听死人的歌吗?快去给我买雪村的。”

死人的歌,这几个字另有深意,再看第67页,我和健叔在工业大学的校园中闲逛的时候,学校里的DJ放了一首邓丽君的我只在乎你,放完后,
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周围一片嘘声,还听见有人说:“放死人的歌。”
还有第105页,关于张国荣,原文如下

我后面的女生虚伪的说:“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了,人活在世界上就要承受各种各样的压力和议论。你看人家张国荣同性恋,被议论了多少年
了,他照样活得好好的,一点死的迹象都没有。这就是成功的人必备的心理素质,这就是巨星和我们的区别。你看着吧,人家能在这种是非中活
一百岁。”

我说:“我看着。”

结果是,张国荣和男排一样,毫无征兆的死了,世事总是无常。所以“我”对死人总是有一种感叹,这种感叹就是和男排有关。
世界上很多事都是井井有条的在发生着,而“我”就像是一个旁观者一样,看着那些生离死别,并且悟出了一个道理:他们并没有死,只是和
我们生活在了不同的空间和时间里,我们彼此之间不能互相打扰。
可惜这只是“我”的一厢情愿,或者说是一种美丽的愿望而已,这只会增加“我”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再一个就是C,我还是想要阐明,C就是永久妹妹,起码,在“我”的眼中。
大家应该都记得,C曾经送给我一首歌,可是很不小心的是,歌刻错了,刻得是罗大佑的家,而实际上C当时送给我的歌到底是什么呢?
不知道你们注意到没有,如果买过书的朋友可以看一下,本书中借用了几首歌的歌词,这些歌的歌词是用特殊的字体印刷的。
都有哪首歌呢?
有罗大佑的《家》,还有邓丽君的《我只在乎你》。最后的高潮也有一首歌,是《明天会更好》。
记得当时我在读的时候就很纳闷,干吗非要把歌词写下来呢?这些歌大家又不是没有听过,特意的印刷下来该不会是在凑字数吧。
可事实上我错了,这三首歌分别有不同的意思,作者将自己的心情悄悄的融入在了这三首歌里,作为一个总结。
但很可惜,我们大多数都错过了这些歌词。
我想现在把邓丽君的《我只在乎你》这个歌词贴出来,因为这首歌其实就是C本来要送给“我”的。大家读一下,也许就能体会出C的一些想法。

如果没有遇见你
我将会是在那里
日子过得怎麽样
人生是否要珍惜
也许认识某一人
过着平凡的日子
不知道会不会
也有爱情甜如蜜
任时光勿匆流去我只在乎你
心甘情愿感染你的气息
人生几何能够得到知己
失去生命的力量也不可惜
所以我求求你别让我离开你
除了你我不能感到一丝丝情意
如果有那麽一天
你说即将要离去
我会迷失我自己
走入无边人海里
任时光勿匆流去我只在乎你
心甘情愿感染你的气息
人生几何能够得到知己
失去生命的力量也不可惜
所以我求求你别让我离开你
除了你我不能感到一丝丝情意
所以我求求你别让我离开你
除了你我不能感到一丝丝情意

事实上是,“我”的确是离C而去了,而C呢,就像歌词写得那样---迷失了自己,走入无边人海中,认识了某一人(阿雄),过着平凡的日子。

正是因此,在原文的68页,“我”在工业大学听完DJ放过这首歌之后,想起了一个姑娘。并想要和她打电话,很可惜的是,电话线断了,我因此和她失去了联络的机会。而那个姑娘,
当然就是C。也就是在这时候,永久妹妹在第69页上场了...

为什么“我”听到《我只在乎你》这首歌后悔想起C呢?原文第183页其实有所描写,

C睡在我肩头的时候,我甚至觉得肩膀很酸,很希望她能靠着玻璃窗。

但是,如果有人想把我的C夺走,我将用生命来捍卫。不过,我坚信,虽然可能很多人有这个想法,但他们在C的眼里,都像这窗外飞逝的油菜花一样渺小。

一座城池的解读~ 一座城池经典语录
所以,最起码,“我”是这样认为的,C只在乎我一个人。而那首罗大佑的《家》呢?其实正是“我”的一个心灵写照。

每一首想你的诗
写在雨后的玻璃窗前
每一首多情的歌
为你唱着无心的诺言
每一次牵你的手
总是不敢看你的双眼
转开我晕眩的头
是张不能不潇洒的脸
给我个温暖的陷阱
和一个燃烧的爱情
让我这冰冷的心灵有个像到了家的憧憬

紧闭这深锁的门
听我琴声的飘零
打开你孤独的窗
莫要转过去你的身影
走进你深藏的梦
谁在无声地睡眠
点亮你未泯的灯
是张不能不害羞的脸
给我个温暖的真情
和一个燃烧的爱情
让我这漂泊的心灵
有个像找到了家的心情

这首歌中深藏着我对C的想念,因为我四处漂泊,只有C才能给我温暖。

最后一首歌,出现在了全文的高潮部分,我拉着永久妹妹的手,在爆炸后的城市郊区狂奔,有人在用干电池的录音机放着一首歌。
轻轻敲醒沉睡的心灵
慢慢张开你的眼睛
看看忙碌的世界是否依然孤独的转个不停
春风不解风情
吹动少年的心
让昨日脸上的泪痕
随记忆风干了
抬头寻找天空的翅膀
候鸟出现它的影迹
带来远处的饥荒无情的战火依然存在的消息
玉山白雪飘零
燃烧少年的心
使真情融化成音符
倾诉遥远的祝福
唱出你的热情
伸出你的双手
让我拥抱着你的梦
让我拥有你真心的面孔
让我们的笑容
充满着青春的骄傲
为明天献出虔诚的祈祷
谁能不顾自己的家园
抛开记忆中的童年
谁能忍心看他昨日的忧愁
带走我们的笑容
青春不解红尘
胭脂染红了灰
...


认真的读完这首歌的歌词后,不知道你们想到了什么? 文中的一些梦境的含义和“我”的所感所想,在这首歌中都得到了描写。我在这里
就不多作解释了。

还有就是本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最后的情节其实和187页类似,187页中,我和C上到了高楼的最顶层,从跳楼的窗口透过来的光芒温馨而又安详(暗示了另一个世界的入口),我当时想要上前看看,
摆在面前的有两条路,向前走到那窗户口,或者下楼,后来我感觉C紧紧的抱住我的后背,并最后把我从顶楼拉了下来。

而本文最后时,摆在我和永久妹妹面前的还是有两条路,一条是往城池外走的,一条是回到那一座城池的,“我”把选择的权利让给了永久妹妹,说:“明天一切都
恢复正常了。”
永久妹妹先是选择了向城外走的路,跑了大概二十步,她忽然又停下来,说:“转过来跑。”
很显然,永久妹妹在私奔和回城池中两条路中,选择了后者,最后,她也是紧紧的抱住了我,于是我转身,在她耳边说:“你是害怕了吗,还是别的什么?”

这样的结局算是一种悲伤的结局吧,因为最终还是选择了妥协。
因为无论如何,哪个方向,最终都是走不出这座城池的,因为你心中的那个围墙始终在包围着你。


转自百度贴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290406.html

更多阅读

契诃夫的名言 沈从文经典语录

1.“如果我是文学家,我就需要生活在人民之中。” ? ? ? ? ? ? ? ? ? ? ? ? ? ? ———契诃夫2.“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 ? ? ? ? ? ? ? ? ? ? ? ? ? ———契诃夫3.:“文学家不是做糖果点心的,不是化妆美容的,也不是给人消愁解闷的;他是

我的青春谁做主经典语录 长大经典语录

  《我的青春谁做主》经典语录小样的经典语录:1.不经历外面的风刀霜剑,就体会不到家有多温暖。2.你搭台我唱戏,保证不在你的地盘给你丢脸!3.你就抱着你一穷二白的自由,嘲笑人家丰衣足食的稳定吧!4.男女有落差才是合理搭配。5.为什么是成

朱生豪写给宋清如的情书 徐志摩经典语录

“不要愁老之将至,你老了一定很可爱。而且,假如你老了十岁,我当然也同样老了十岁,世界也老了十岁,上帝也老了十岁,一切都是一样。”“要是你真比我大,那么我从今后每年长两岁,总会追及你。”“醒来觉得甚是爱你。这两天我很快活,而且骄傲。

一个牛人对西游记的解读--佩服之至 西游记暗黑解读版

一、《西游记》的探究方式任何小说都是作者智慧幻想情感知识的结晶,小说是作者写的,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是作者定的,它的一切都由作者做主,这是无可厚非的。可是当小说为大众普及时,作者的话未必能让所有读者心服,读者更乐于和普通的其他读

声明:《一座城池的解读~ 一座城池经典语录》为网友瘠薄男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