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有十四个儿子,其中最出色的,既不是聪慧机敏敢于决断的长子李承乾,不是文采出众写得一手好文章的四子李泰,也不是骁勇异常的八子李贞和为官清廉的十子李慎,当然,更不会是胆小懦弱的九子李治,而是三子李恪。他不仅精于骑射,颇通文史,而且“名望素高,为物情所向”,说白了,就是文武双全,声望很高,很有个人魅力。面对这样一个儿子,太宗怎么能够不欣赏不喜爱?他曾经不止一次当着众大臣的面赞扬李恪“英果类我”。意思是说:这个儿子,英武过人,最象我。李恪于武德时封长沙王,贞观二年封蜀王,贞观十年封吴王,历任益州大都督、齐州都督、安州都督、梁州都督。
太宗对李恪的喜爱,可以从以下几件小事中看出来:
贞观二年,李恪被任命为益州大都督,太宗以年龄太小为借口,不让李恪到任,留在身边。贞观十年,李恪被任命为安州都督,那时他已经成年,太宗再没有理由把儿子留在身边。太宗对大臣说,恪儿要离开我,我怎么会不想常常见到他呢?只是他的名分已定,作为藩王,就该去为朝廷守卫边疆,这样我百年之后他们兄弟也都可以相安无事(大意)。临行时,他还给儿子写了封信,说:你离开我,我很不舍,本想多多的给你金银珠宝,又怕惯坏了你,所以只好送你几句话,你我虽然是父子,但还有君臣的名分,你一定要谨记,不要骄傲,要严格要求自己,为天下人做出表率。李恪在任上和自己奶妈的儿子赌博,被大臣参了一本,太宗立即毫不留情地责罚儿子,免去都督职务,削去300封户。李恪和太宗一样喜欢狩猎,后来又被参,太宗不仅训斥了儿子,还差点把儿子的老师权万纪给杀了,责怪他督导不严。
可以看出,李恪可以说是太宗除太子以外“用心”最多,管教最严的儿子。显然,太宗对于这个儿子是非常“器重”的。可是,这个最象太宗的皇子李恪为什么不能成为皇位的继承人呢?这还得从李恪的身世说起。李恪的母亲杨贵妃是隋炀帝的亲生女儿,虽然她不是正宫皇后,但在非常讲究出身门第的魏晋隋唐时期,李恪母亲的身价显然并不逊色于长孙皇后,而且,她也为太宗生了两个儿子,一个是三子李恪,一个是六子李喑。也就是说,李恪有着两朝皇家的血脉,他既是当今天子的儿子,还是前朝隋炀帝的外孙。这也是李恪为时人所景仰的另外一大原因。李恪的身世太过高贵,甚至比长孙皇后生的三个儿子长子承乾、四子泰和九子治还要高贵。就是这种显赫的身世,为李恪一生埋下了悲剧的伏笔。
首先,李家的江山就是从杨家夺过来的,这让李世民在选择继承人时很难把李恪考虑进去,太宗自己的感情就接受不了,李恪除了是自己的儿子,还是自己亲手推翻的皇朝的血脉至亲。其次,跟随李世民打江山的一班干将,哪个不是和隋朝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就是为自己日后考虑,他们也决计不会让李恪继承大统。第三,由于李恪身世和他豪爽的为人,原来一大班隋朝的旧臣、旧将都乐于依附在李恪门下,这不能不说是为他的父亲和大臣们所忌惮的。第四,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是太宗最为倚重的心腹,又是皇后三个儿子的亲舅舅,他岂能坐视不管?而且,越到后期,长孙无忌的势力越大,党羽众多,连太宗也不得不让他三分。第五,根据法律,皇后的儿子具有优先的继承权。
正是由于这些微妙复杂的原因,太宗虽然看好李恪,但始终没有把他纳入到继承人的选择范围。只是在李承乾被废以后,太宗才想到了李恪。当时,李泰因为急于当太子,当面威胁自己的弟弟李治,被太宗幽禁。而长孙无忌带着一班大臣极力推荐懦弱的李治。太宗其实并不想李治做太子,但聪明的长孙无忌以李治“仁厚”可以“守业”,并且将来不会加害手足兄弟为理由打动了太宗。太宗一生最怕的就是兄弟相残的事情再度发生。加上长孙势力太大,太宗只得默许。看他对李治说的话吧,明显有不情愿的意思:你给你舅舅下跪吧,他和众大臣拥戴你为太子(大意)。而且,我猜测,太宗可能迫于立嫡子的法律和长孙的情面以及势力,有让李治试试的意思,如果李治还不行,皇后生的三个儿子都证明不行的话,就可以堵住长孙的嘴,为他名正言顺地立李恪排除障碍。这可以从史料记载的一段话看出来。李治做太子仅数月,太宗就对长孙说:“公劝我立雉奴,雉奴仁懦,得无为宗社忧!奈何!”意思是,李治(雉奴是他乳名)虽然仁厚,但太懦弱,我不得不为江山社稷考虑。太宗借机提出要改立李恪为太子。太宗本想凭着李治平常稀松的表现,你长孙总该没话说了吧。没想到长孙居然还是反对。太宗一针见血地指出:你反对,是不是因为李恪不是你的外甥?老谋深算的长孙依然以李治仁厚为论据,进而严肃地指出,废立太子是国家大事,李治做太子并没有犯错,没有功劳还有苦劳,怎么可以说换就换呢?也太不严肃了吧?长孙的话有理有据,太宗只得作罢。但就是这件事,为李恪埋下了祸根。长孙从此认定李恪是他政治集团的大敌。
贞观十七年,已经隐约感觉到李恪危险的太宗亲自把儿子找来,说了一番话,大意是:当年汉朝的燕王刘旦,因为不服气汉昭帝即位,被霍光杀了,你作为我的儿子,今后一定要遵守君臣之道。这话已经是在向李恪暗示,长孙无忌就是本朝的霍光,要儿子以后小心做人,提防长孙。可是,这样的悲剧在唐太宗去世以后仍然不能避免。
高宗即位的第三年,发生了驸马房遗爱等人的谋反事件。房遗爱知道长孙最恨的是李恪,为求免一死,他竟然污蔑说远在地方任都督的李恪也是共犯。心知肚明的长孙将计就计,乘机把李恪屈打成招,一并处死,还把李恪的四个儿子全部流放岭南,把李恪的同母弟弟李喑也贬为庶人。李恪之死,震动了朝野,史书上说:“海内冤之”,天下人都为李恪抱冤。李恪临死时,大骂长孙:“长孙无忌窃弄威权,陷害良善,宗社有灵,当不久族灭。”
客观地看,李恪的一生是充满悲情色彩的,他才华出众,深得太宗喜爱,却因为出身过于高贵而不能继承皇位,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而且,我们从史料上看,李恪并不象电视剧《贞观长歌》所描写的那样野心勃勃不择手段,历史上的李恪牢记父亲的教诲,为人十分谨慎,可是就是这样,他也没能逃脱陷害和阴谋。如果太宗地下有知,不知做何感想?这位一世英明的君主,却在选择接班人上犯下了致命的错误,以至于大唐王朝在他身后发生了一度“中断灭国”的危机。而这个危机,从本质上说,是太宗自己造成的。
有趣的是,长孙的结局被李恪说中了。后来,成为皇后的武则天指使许敬宗派人诬陷长孙谋反,长孙被赐死,家人或被诛杀或被流放。而最令人感慨的是,太宗当初为保全子孙所立的李治,由于他的懦弱直接导致了武则天的强势,而太宗的嫡系子孙几乎被武则天诛杀殆尽,这恐怕是这位一代明君所始料不及的吧。
相关:
《红楼梦》“四春”新解
《卡拉马佐夫兄弟》的伟大象征
和女画家潘玉良合葬的男人
三位可敬的老人
大姑娘为什么叫“黄花闺女”?
钱谷融先生的人生理想
一代明君唐太宗死于丹药
毛泽东的收入和支出
阎崇年要当“学术贵族”?
康熙是数学家?
爆笑:苍蝇遇到掺假食品的命运
爆笑:洗衣机坏了
明朝荒诞的“禁猪令”
公交司机:开车别象开赛车
鲁迅和周作人决裂的真相
《奋斗》奋斗了吗?
二战时期“慰安妇”的由来
不懂鲁迅就贬鲁迅?
毛泽东曾经狠批“秘书代写”现象
作协是老虎屁股?
“群殴”韩寒算什么好汉
毛泽东对三任妻子的不同评价
洗澡与贫富无关,与习惯有关
毛泽东和女儿的相认信
一场悄然而至的行业道德危机
难道农民工就该不洗澡?
林志铃的矫揉造作让人难以忍受
残奥会:就为直面人生
再谈《红与黑》的隐意
毛泽东著名的“八大”开幕词是谁写的
从爱国将领邓世昌的工资说起
延安的“福尔摩斯”
林彪曾经两次改名
毛泽东曾大胆预测鲁迅结局
名相管仲是娼妓行业的创立者
骂韩寒的是为了挣点击
两位如此迥异的老人
中国历史上首例“父夺子妻”事件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兄妹乱伦”事件
教授比处长高贵多少?
[奥运系列]男足的问题不在于输球而在于输人
[奥运系列]中国足协很不“爷们”
韦小宝长得丑吗?
韩非子真的很懂权力和政治吗
四大美女浸透着男人的欲望
《鹿鼎记》:一部反武侠的武 侠小说
中国爱情故事里的流氓心态
从主教练聘用看国足的紊乱
越王勾践是个什么东东
足球的地域文化性
金庸为韦小宝打掩护
给文学大师们排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