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得罪了哪“两个半”元帅? 粟裕为什么没评上元帅

粟裕将军常自谓:“沧海一粟。”某日,粟裕将军访叶剑英元帅。临别,叶帅扶杖送。粟裕急阻之曰:“老帅相送,不敢当。”叶帅曰:“百战之老将,岂能不送!”粟裕对曰:“沧海一粟,不足挂齿。”叶帅送出大门,望其背影赞曰:“战功高不居功,贡献大不自大。不简单呢!”
作家张雄文言,粟裕与林彪,可谓一时瑜亮,常常令人有“千载谁堪伯仲间”之感。战争年代--在指挥所,林彪与粟裕均喜倒骑椅子,双手趴在椅背上看地图。时人谓两人均沉默寡言,性格脾气相同。林彪向来孤傲,而对粟裕则十分器重。建国后某日,林彪谈起粟裕喜形于色,曰:“南昌起义之后,从南征路上开始,及至井冈山时期,就数我们两个打得好。”吴法宪回忆:“林彪这个人自视甚高,但他非常看重粟裕,很重视粟裕的意见和建议。”林彪之女林立衡亦回忆,林彪在高级别的军事干部中,与粟裕来往较多。

建国后,粟裕曾任职解放军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身居高位,常轻车简从,微服出访。某日,将军至某部,哨兵因不认识他将其挡在门外。将军和颜悦色地说:“小同志,我有事找你们领导,让我进去吧。”哨兵横枪挡着说:“不行!这有规定,等会儿给你通报一声。”哨兵进去通报,粟裕则蹲于门口等至哨兵回复。

1958年所谓“反教条主义”时,粟裕受到了名为“个人主义”的错误批判,并被免去总参谋长职务。某中央文件还曾点名他为“坏人”,传达至军内团以上干部。据萧劲光回忆,军委扩大会期间,毛泽东问萧:“如何看待粟裕问题?”萧答道:“粟裕为人正派,没有二心,是好人。”毛泽东点头表示赞同。粟裕夫人楚青言:“粟裕是个悲剧性人物,六十年革命生涯,三十年处于逆境。粟裕同志战争年代打仗打得苦,和平时期挨整整得苦,到了晚年生病病得苦。”杨尚昆曾与粟裕夫人楚青言:粟裕同志1958年的事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得罪了两个半元帅

那么,粟裕得罪的这“两个半”元帅是谁呢?

 一.彭德怀二.聂荣臻 半个是徐向前.  为什么说“两个半”,因为在文化大革命后,叶剑英和杨尚昆曾对粟裕和家属说到这个问题,说他只不过就是得罪了“两个半”元帅。  徐向前为何不愿给粟裕平反是个谜.据说是聂作了徐的工作.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不过,粟裕在文化革命结束后,给中央打了个报告,希望平反。叶把这个报告批给了其他中央领导人(不包括聂荣臻和徐向前)。同时,叶也通过杨尚昆给粟裕打招呼,叫他亲自到这两个元帅家去上门把问题说清楚。

  

  粟裕是个老实人,他就去了。这也是在粟裕打过报告后,亲自访问的两个元帅,粟裕向两个元帅征求意见,请他们同意,这个举动真是难得。两个元帅大大的狡猾,两个人都当面答应粟裕,同意平反,粟裕非常高兴,因为这两个元帅是他平反路上的最大障碍。

  杨尚昆在84还是85年的时候曾经对粟的家人暗示过有两个元帅不让粟平反,很明显徐向前是一个,因为叶剑英一直是为粟大将平反奔走的人,那么只剩下其他两个元帅了。结果是,两个元帅都阻挠平反粟裕,邓就顺水推舟了,搞的叶剑英也很为难。因为这一个半元帅是排在老叶前面的,老叶虽然当时大权在握,但对这两个元帅一点办法都没有。

中央对粟裕的平反决定也是在这两个元帅死了后才做出的。

整粟裕显然是毛老师批准的,现在还没有推测出来粟裕怎么得罪毛老师了。刘伯承在红军时代看不起毛,肖克在长征时曾倒向张特立。粟裕的战法是很独特的,是自成体系的,在关键的时候,似乎更好,更有有用,更能见成效。是不是不放心粟裕?我也说不清楚。当上学上到硕士的时候,和导师之间的关系就微妙了。我的经验是导师并不喜欢有独立见解的学生,一旦导师觉得在某些方面不如学生了,特别是公开场合,他会不高兴的,也会把面子找回来的。彭老总59年垮台后,毛泽东也在60年的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当着大家的面对粟说“你不要恨我呀,我也是听了彭德怀的一面之词啊!”

  

彭德怀作风霸道,当时在军委主持工作,副总理加国防部长,黄克诚任军委秘书长,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副总参谋长。这样就把粟裕加在中间。如果把粟裕赶走,彭黄就可完全掌握统帅部。彭对政治还是很感兴趣的。1957年11月,粟裕作为彭德怀率领的中国军事代表团的成员,根据原定的日程对口拜会了苏军总参谋长。粟裕从借鉴苏军经验的角度,向苏军总参谋长索科洛夫斯基提出,请对方提供一份苏军“关于国防部和总参谋部工作职责的书面材料”,以便参考。这件极其正常的事,却被军委领导认为粟裕是“告洋状”。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正是由于存在着这样一些隔阂与意见分歧,性情比较暴躁的彭德怀往往对粟裕出言不逊。甚至当粟裕在上报的文件上写了“彭副主席并转呈中央、主席”字样时,他都会大发脾气,说:我不是你的通讯员!”彭曾说:"人家是专家,我是丘八。"彭老总曾当面指责粟“你这个人很阴险!”他不敢到南京军事学院去。黄也是个很可笑的人,总是犯右倾的错误,并且自命不凡。五九年上庐山的时候,一开始就要当反兵,还把老毛数落了一顿,英雄不可一世的样子。到后来又翻脸检举揭发彭德怀。还不如不说话,既可保全自己,又不伤害别人。  

聂荣臻的资格很老。从苏联回来,任军委参谋长。南昌起义的时候任十一军党代表。粟裕与聂荣臻共事时间甚短,惟一出现的一次误会,是发生在聂任代总长期间。当时聂荣臻担心毛泽东事情太多、太忙,认为不必事无巨细都直接报主席那里去,因此要求军队方面的报告,都要经他批阅后,再根据情况看是否有必要上报。过去一向按毛泽东提出的要求每半个月报告一次的粟裕,自然也必须照聂代总长的意见办理。没想到毛对军队系统的报告减少格外关注,在1952年夏提出了批评。为此聂荣臻不得不写报告向毛泽东作了检讨。(《张震回忆录》:“毛主席在颐年堂召集军委开会,通知我列席。会议由毛主席主持。他开门见山地说:今天这个会,算军委主持日常工作的副主席的交班会。我与彭总谈过,总理太忙了;今后军委的日常工作由他主持,但对外暂不公布。朝鲜战场看来大仗打不起来,最后是要和谈停战的,待停战后再正式公布。还没有等大家发言,毛主席突然把话题一转,严肃地说:最近一个时期,我感觉工农青妇的菜,摆满一大桌,吃也吃不了。可是,军队系统的菜太少,我饿得慌。你们为什么对我封锁呢?……我看了看聂总,他的表情很平静,只是一言不发。毛主席见聂总不吭声,就对着他说:你讲话呀!过去政治局开会,我请你列席,你也不讲话。我怕把椅子坐坏了,就不请你了。……接着,毛主席又对聂总说:荣臻,你讲讲。聂总还是不做声。毛主席更生气了,说:如果你不讲,就做组织调整。这时,其他领导同志赶紧出来打圆场,表示不要急忙处理,由荣臻回去后向毛主席写个报告再说吧。会议就没有继续开下去。”)粟裕认为自己也有责任,因此也向毛泽东作了书面检讨。没想到毛泽东不仅在他的检讨上作了批示,表示"检讨很好",而且把粟裕和聂荣臻的工作做了对比,肯定了粟裕半年来的工作,同时对聂荣臻又作了批评。他还特地把这个批示交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彭德怀、聂荣臻等传阅,这就引起了聂荣臻的很大误会。

  

陈毅曾经两次被请出新四军。他对七战七捷很烦感,要批臭。他可能怀疑粟裕是饶漱石一条线的。在一起合伙做生意总会有矛盾的。陈毅对粟裕意见还是挺大的,也批判到点子上了,杀伤力也不小,根本不是明批暗保。陈毅主要批的是粟裕的态度问题,下了狠手,没有下死手。陈对粟裕的批判完全是投机主义行为,在老毛讲了粟裕的好话后,陈也是第一个出来说粟裕过关的人。但另外两个半就不是这样,特别是除彭以外的那一个半,害了粟裕大半辈子,直到这一个半死了后,中央才给粟裕平反的。

林彪够义气,在批粟的会议上说:最近一直有病。不知为什么打胜仗的挨批。明天不来了。林的地位高,功劳大,可能彭,聂,陈等不敢惹他。林和粟裕是战友,在南昌起义的时候地位相差不是很大。重温粟裕的军事著作,就是放在现在也是很适用的,用词严谨,逻辑性强,在当时如果得以实施的话,对于中国的国防建设必然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粟裕得罪了哪“两个半”元帅? 粟裕为什么没评上元帅


【粟裕三次蒙冤背后内情曾被列为危险人物】

在中共党史上,除了有邓小平同志三落三起的故事,还有粟裕大将三次蒙冤忍辱负重的经历。粟裕1958年被诬为“反党反领导的极端个人主义者”的经历多有见诸报端,前两次蒙冤的经历则鲜为人知。

“反政治委员制度的危险人物”

粟裕参加了江西苏区的五次反“围剿”战斗,多次负伤。1933年11月伤愈出院后,他被任命为红七军团参谋长兼第二十师师长。当时,正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时候,在李德、博古的错误指挥下,红军伤亡惨重,根据地被敌蚕食,逐步缩小。与此同时,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统治已扩展到野战部队,部队里的气氛远不如过去那样活跃。军团政委萧劲光抵制错误被撤了职,中央派乐少华来担任政委。乐少华曾与王明一道在莫斯科中山大学搞宗派,在部队积极推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

乐少华刚到七军团上任,部队在一个大庙里开会欢迎他,请他作报告。恰巧这时粟裕从战场回来。粟裕曾回忆说:“军团长寻淮洲见我到了会场门口,走出来同我打招呼,刚简单说了几句,乐少华就在会上拍桌子大骂:妈那个×,我在报告,哪个还在讲话?当时他还不认识我,竟对军团长如此态度,显然是要当众耍一个下马威。”

在闽赣边界执行牵制任务时,一次红七军团阻击向江西前进的敌第四师李默庵部,消灭了一部分敌军。粟裕后来回忆:“我从前沿跑回来请示是否继续追击。当时乐少华和军团长寻淮洲坐在一根木头上,寻淮洲同志说,好,好,好!表示要继续追击,乐少华同志没有作声,我以为他同意了,一转身就走。他突然跳起来大叫:‘站住,妈那个×,政治委员制度不要了?!回来回来!’我们只得停止追击。当晚,军委来电批评我们为何不继续追击,他才没再说什么。但从此却把我作为反对政治委员制度的危险人物加以限制和监视。”

对乐少华来说,只有政委才是红七军团的最高领导,不承认他的最高权威,就是反政治委员制度。粟裕被列入“反政治委员制度”的另册后,受到了“限制和监视”。1934年11月,红七军团和闽浙赣苏区的红十军合编成立红十军团时,粟裕被迫离开了野战部队,任闽浙赣军区参谋长,后在方志敏力荐下,于是年冬才重新担任主力红军十军团参谋长。

“参与叶飞、黄道分裂省委活动”

1935年年初,红十军团在安徽怀玉山被国民党14个团包围,军团领导方志敏被俘,两千多主力全军覆没。仅粟裕、刘英率800多人突围至闽浙赣根据地的崇山峻岭中。2月,根据中央指示,以突围部队为基础,正式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粟裕任师长,刘英任政委,率部队进入浙江境内,开展游击战争。就在这艰难险恶的斗争中,粟裕再次蒙冤。

1935年10月,挺进师与闽东特委负责人叶飞等会师。为协调浙江与闽东、闽北根据地的行动,浙闽领导人经协商达成共识,成立“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临时省委由刘英、粟裕、叶飞等11人组成,刘英为书记,粟裕任组织部长,叶飞任宣传部长兼共青团书记,并相应成立闽浙边临时省军区,粟裕任司令员,刘英任政委。

临时省委成立后,由于双方都有些本位主义和山头主义,特别是互相错抓了人,错杀了人,发生了误会,产生了矛盾。临时省委本应妥善处理好矛盾,但刘英却想“统掉”闽东,几次提出把叶飞留在省委工作,借以调离闽东。粟裕不赞成,同时对刘英派往闽东独立师任政委的人选也认为不当。1936年2月,粟裕写信给闽北特委书记黄道,请黄协调。刘英得知后甚为不满。

5月,刘英到闽东根据地召开临时省委会议,叶飞等闽东四人退出省委。秋天,又发生了挺进师诱捕闽东特委书记叶飞的“南阳”事件。当时粟裕正活动于闽浙边境庆元县境,刘英以省委名义送来一封信,要粟裕乘与叶飞见面的机会,把叶飞押送省委,并派出一支武装监督。粟裕在回忆录中说:“这个命令使我十分震惊,不知道究竟又发生了什么问题,总觉得双方的矛盾应当在党的会议上解决,不应采取对敌斗争的手段。但我未能坚决抵制,将叶飞同志扣押了起来……”幸好在押送途中遇到敌人伏击,叶飞乘机脱险。随后,刘英召开临时省委扩大会议,提出了所谓“分裂省委”的问题,会议足足开了半个月,对叶飞等人缺席批判,粟裕则成了主要斗争对象,说他参与“叶飞、黄道的分裂省委活动”,“全盘否定浙西南工作”,违抗省委指示,放跑叶飞等,并派了一个班监视粟裕,剥夺了他的行动自由。接着在组织上又给粟裕留党察看的处分,撤销他挺进师师长、军区司令员等职务,降为省委办事处主任。

从浙南革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291299.html

更多阅读

从《六人行》到《好汉两个半》 都市六人行 电视剧

《宋飞传》最终集:四个活宝跑到麻省,碰到抢匪行劫路人,他们非但没有提供帮助,反而站在路边嘲笑受害者的肥胖,最终因此获罪,因为麻省刚刚颁布了一条法律:不向受害者提供帮助的目击者必须坐牢。检察官召集这四个活宝以前的亲友前往法庭,于是前

粟裕维基名片 粟裕为什么没评上元帅

粟裕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汉漢▼▲粟裕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之首首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1954年10月 – 1958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副部长1972年10月 - 1983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1958年10月 - 197

“两个凡是”与”一个标准” 华国锋的两个凡是

“两个凡是”与”一个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后,持续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终于划上了一个句号,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但是,十年动乱造成的“左”的思潮还根深蒂固,“文革”中的政治迷信

声明:《粟裕得罪了哪“两个半”元帅? 粟裕为什么没评上元帅》为网友可怜沒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