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的十大主张
1、兼爱embracinglove/——falling in love with each other and depending onother`s interest in contact.
兼爱简言之是“兼相爱,交相利”。就是说要与人互相爱护,互相受惠。墨子所举得例子是“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因为不相爱所以才会出现强者欺压弱者,这样就会出现算计积怨与仇恨。
兼爱是墨子学说的核心与基础。他的主张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
世界的祸端就是人与人不和,国与国不和。而一切祸害都是来自于彼此不相互爱护。因而墨子提出,————解决问题祸端的方法就是“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在我看来,因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存在,因为不同所以必然是不平等的,而这种不平等所造成的差距如果不能遭到正确的对待就会埋下各种祸端。而“兼爱”就是一种解决这种不平等问题的方法,它所约束的对象主要是在不平等局面中占有优势地位的人或物。这与儒家“尊贤有度”观念反向而行。他提出“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由此也可以看出墨子的思想是面向统治阶级而基于被统治阶级思想上的。
在当时的战争年代,英雄辈出。但是有一句话叫做一将功成万骨枯。一个王朝一个人的成功的奠基石往往并不是王朝创始人或是这个人的付出而是他身后老百姓的白骨和血汗眼泪。一场战争的胜利后面所隐藏的是多少人的家破人亡,我们永远不得而知。而推动历史进步的人就是这些我们所不知道的普通老百姓。
墨子是少有的在那样一个群雄争霸的年代坚定站在老百姓身边的学者。
然而墨子自己也认识到,“兼爱”的难度之大。“兼爱”是一个对道德思想的约束,而且是对强者的道德约束,并不具备法律效用。且天下之大,人数之多,都不是墨子一个人能去约束的。所以他提出以法律监督并促使掌权者起带头作用,不断带动周边,最终层层传递上行下效使“兼爱”得以实现。从而实现他的其他主张。
2·非攻no aggression
非攻是墨子的战争观,也来源于“兼爱”,战争的发生来自于不同国家的利益冲突,兼爱所要求的是交相利,只有交相利了才能做到非攻。所以兼爱是非攻的基础,非攻是兼爱的结果之一。
非攻并不是说不去攻击而是指不发动不义之战。
在书中墨子这样解释义。
曰:顺天之意者,兼也。反天之意者,别也。兼之为道也,义正。别之为道也,力正。曰:义正者何若?曰:大不攻小也,强不侮弱也,众不贼寡也,诈不欺愚也,贵不傲贱也,富不骄贫也,壮不夺老也。
换言之,所谓的不义之战就是强者欺负弱者,众者欺负寡者,诈者欺负愚者,富者欺负贫者,壮者欺负老者。
墨子所反对的并不是战争而是反对攻伐战争侵略战争。在墨子的理念中,训练士兵是为了自保而不是欺侮他国。
但是,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是否是争议的战争呢?
一方面他是为了统治者的私欲为当时的老百姓带来了无尽灾难,然而另一方面这一场场战争都为日后中国的同意中国民族的建立打下了基础。所以,义与不义在当时与现在的视角去看是不是应该有不同之处呢?
墨子对统一的态度是赞成的,但是他反对以战争的形势进行统一。这是因为他是一直站在兼爱的基础之上的,当兼爱真正实行时,各方势力才能在和平状态下获得大家都满意的利益分配。
但是无论如何看,这样的想法都是很难实现的。
3·尚贤advocating the people who haveability
墨子在《尚贤》中提出“尚贤为政之本也”。
这是墨子在兼爱的基础上提出的政治观。墨子批评统治阶级根据候选者与自己的亲疏远近以及自己的喜好对候选人进行选择评断的行为,他认为这样的选择方法就是当政者统治失败的原因。兼爱所提出的就是解决不平等的方法,而统治阶级固有的选择候选人的方法却制造了各种不平等。为了摒除这种不平等,墨子提出了以才能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
在中国古代社会里,讲究的是立嫡立长不以贤,不管是王侯的继承还是普通老百姓家产的继承,都是以嫡长子为准。虽然在墨子之前也有过推举贤才的行为,但是大多是在贵族阶级内部进行有才者的选拔,而墨子则是提出国家应大力选拔人才,唯才是用,跳出世卿世禄的窠臼。
墨子对贤者的定义是“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就是要有高德行,好口才与渊博的知识学术,贤者应当德才兼备。他还说了贤者治国的结果——“贤者之治国也,蚤朝晏退,听狱治政,是以国家治而刑法正。贤者之长官也,夜寝夙兴,收敛关市、山林、泽梁之利,以实官府,是以官府实而财不散。贤者之治邑也,蚤出莫入,耕稼、树艺、聚菽粟,是以菽粟多而民足乎食。故国家治则刑法正,官府实则万民富。”描绘了将整个国家由上至下的统治系统都交付于贤者后举国井然有序的蓝图。他说到“欲使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法之治”就必须“尚贤事能为攻”。
葛优有句台词为人所熟知——21世纪最需要的是什么?人才!
这句话应该说和墨子的“尚贤”不谋而合,中国自古至今也有这样的传统价值观——对有才能的人很是推崇,但是事实却是有才能的人却往往怀才不遇。不得不说确实有很多有才之士得到了中用,但毕竟是少数,哪怕是今天,也不是绝对的能力决定命运。
人是有感情的,感情会使人有道德也会使人有私欲。道德与私欲的冲突结果往往以私欲的压倒性胜利作为结果。而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往往是成王败寇的思想,结局大于过程。才能不是决定结局的唯一重要因素。
此外,墨子所推崇的人才是才德兼备的,可是政治是一个巨大的旋窝,是一个无比复杂的网络,在这样一个巨大的网络中为官之道在管理民众之外还有更大的领域。它里面的阴暗面往往不能被有德之士接受。墨子自己就没有办法接受用不义的手段达成义的结局。
4·尚同Rulers from high grade to lowgrade have the common opinion
尚同是尚贤的扩大化,仍然是兼爱基础上的政治观点。在文中墨子提到“是故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为天子,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墨子认为天下纷乱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天下人没有统一的是非观念,即没有统一的价值观,因而在面对问题时各有各的选择造成了各种纠纷。而当大家观念统一时,这些纷争就不会出现了。
为了让大家观念统一,天子首先就应该是一个贤者,这个贤者的观念是符合天道并应当被天下人所尊崇。当这样一个贤者作为最高统治者时“天子得善人而赏之,得暴人而罚之,善人赏而暴人罚,天下必治矣。”
这个观点很美好,但是还是不够现实,因为找到一个能够让大家都信服的价值观本来就非常难,又如何能说一个人拥有了让大家都幸福的价值观呢?如果每个人都拥有了这样的价值观,原来这个贤者就不再是模范标准,那么他的存在必要是什么呢?
5&6&7 节用saving theexpenditures 节葬 saving thefunerals 非乐(并不是反对音乐而是反对享乐主义,tooppose the Epicureanism)
这些观念是墨子对于经济的观念,仍然以兼爱作为基础。节用与节葬则是对生者以及对逝者的经济态度。当自身的产出能够满足自身需要时就不会去发动侵略战争,这样可以做到非攻,不厚葬则是因为葬礼无需区分贵贱,把有限的劳动力与资源分配到了不能活动的逝者那里,使财富不能起到自身的作用,让市场不够活络,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损害了别人的利益。
在《墨子·辞过》篇中分别举了当政者向百姓横征暴敛抢夺民间资产用来建造华丽的宫殿制作奢华的衣服享用豪华的饮食装饰舟车使人民没有资产生活,还在民间抢掠女子使百姓人口减少这五种例子(住、衣、食、行、性)。并提出“凡此五者,圣人之所俭节也,小人之所淫佚也。俭节则昌,淫佚则亡,此五者不可不节。夫妇节而天地和,风雨节而五谷熟,衣服节而肌肤和。”墨子要求当权者应当有节制,戒骄戒奢。
非乐是墨子有关于生活的态度,应当与节用相联系。我理解的墨子这里所指的音乐并不是否定所有的音乐,而是作为当权者耗费巨资是百姓遭受灾难的音乐享受。所以我觉得墨子反对的应该是无节制的享乐主义。
8&9尊天to believe in the willof nature/heaven 事鬼 to believe in thespirit
尊天事鬼都是要人相信天鬼有意志。这里的天,鬼都是墨子理解中一个具有正义属性并平等简爱世人的至高无上的权威。他在《天志》中提出“天为贵、天为知而已矣。然则义果自天出矣”。并进一步提出:“今天下之王公大人、士君子,中实将欲遵道利民,本察仁义之本,天之意不可不顺也。顺天之意者,义之法也。”
10 非命 to deny thefate
“自古以至今,生民以来着,亦尝见命之物,文明之声者乎?则未尝有也。”
看上去这个非命与尊天事鬼是不相符的,但是仔细想想墨子思想的立足点——即为提高生产力,维护百姓的应得利益。每个人都相信人命天生,则会失去奋斗的动力,贵族与百姓的不平等将会被拉大。
尊天事鬼是为了使人们按照正确的规范生活,强调的是天道的权威性而不是命运的绝对性。
总的来说,墨子所代表的是以提高生产力的小农利益,他身后的声音源自于乱世的生物链中最末一环的下层百姓,因而他的观念往往更符合普通人群的愿望而与统治阶级利益相背离,因而不为统治阶级所用。另外,墨子过分高估了人内心私欲的力量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定义错误——没有个体只有整体。所以即使在先秦众多墨子门下之人都投入仕途并对社会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却在秦后逐渐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