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人类与动物有本质区别:
第一,人类能够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获取自身所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界的根本标志。动物只能单一地用自身的各生理器官,如牙齿、舌头、肢体等直接或综合的手段获取自然界提供的现成食物或其他物质资料。因此,动物适应自然环境主要靠它们的自然器官即生理结构的变化。人类则不同,人类是在自然界和社会中有意识地从事的创造 性的劳动,能够凭借自己制造的工具改变自然界物质的形态和生存的自然环境,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适合自己的生存。人类主要不是靠自身生理结构的变化,而是靠人类劳动,即从制造工具开始,靠生产工具和劳动方式的变化,去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从早期劳动者,依靠自身的体力,用手操纵的石木工具、金属工具等,到后来的机器,包括工具机、动力机和传动装置等三个部分,形成了复杂的体系。再到现代的自动化机器体系,又增加了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自控装置。生产工具日益复杂化、精良化,越来越反映出人类与动物有本质区别的实质性显著超越、拉大和拓展。
第二,人类具有人的社会性,是区别于动物界的根本特征。人的社会性就是符合人类整体运行发展要求的基本特性。它包括了社会性和反社会性两个方面的特性。社会属性是在自然属性的基础上形成的。离开人的自然属性,人也就不成为人了,更谈不上其社会属性。从层次上看,首先,是无论处于什么社会阶层的人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性。例如:利他性、服从性、依赖性、以及更加高级的自觉性等。其次,是人的社会性往往与人的自然属性是矛盾的、是相斥的,同时也是相容的。再次,人是自然界最复杂、最高级的生物。具体到某个社会属性往往不能简单地归于社会性或反社会性,而可能需要根据具体的历史环境、表现情况等多个因素来划分。还有,人并不是自然界中唯一具有社会性的生物。在自然界中,尽管有很多生物比人更具有社会性,如蚂蚁、蜜蜂等。拿它们在实际生活中来说,有天生的组织性和奉献精神,相当努力,而且安心于实际生活中的分工,无论是当“工人”还是当“皇帝”都是天生的。如狼群有头狼,其他的狼有服从头狼的行为,有对狼群的依赖性。但这些特性与人的社会性相比是较简单的、脆弱的、低级的。如人可以服从上级指派的领导者,可以有广泛的利他性等这些比较高级的社会性,简而概之是人的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其中人们从事生产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不能单个人孤立地进行必须互相依赖、互相合作,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才能进行。社会关系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其中生产关系是全部社会关系的基础,它把整个社会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决定了社会的物质统一性。在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形成了人类其他各种社会关系,如政治关系、思想关系、家庭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国际关系等等。
第三,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即人能靠理智控制自己的行为,而动物只是靠本能。所以,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和动物与自然界的关系具有不同的性质,也是人类与动物的一个重大区别。由于动物的活动是本能的、无意识的、动物不进行生产劳动,只能获取自然界提供的现成的食物和其他物质资料,所以,它只能消极地适应自然,不能能动地改造自然。而人类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人类能够利用自己制造的工具从事生产活动,从自然界获取自己必需的物质资料,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
第四,人类是通过口语进行交流,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最显著的特征。一些科学家曾成功地训练黑猩猩使用复杂的手势或辅助工具交流信息,但无论怎样训练,这些人类的远亲始终只能发出少数单词的音,正谓“鹦鹉能言,不离于禽,猩猩能言,不离于兽”呀,它们“口语能力”长时期内,无法再能增加、提高、发展,实在不要为难它们了,说声抱欠了。而在历史发展长河中,与动物界几乎没有增加发生类型不同,人类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无穷的创造力。人类的语言活动不仅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进行能动改造这一总体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它还不断创造和发展着自身,不断开创着崭新的语义世界。通过体内信息功能体外化和社会化,人类以一种效率极高的信息传播方式完成了对环境的适应和改造。如果说,“鹦鹉能言”,“猩猩能言”的说法,并与人类的说话作比较,指明只有人类语言不仅能够“随机应变”而且能用变化无穷的语言,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这是任何其他动物办不到的。所以,只有人类才是真正的语言,其的特点以及其所用的表达手段的优越性更让我们认识到人类语言的伟大,让我们去珍惜语言,善用语言吧。
第五,人类社会与动物界的上述种种区别,造成了社会发展的文化继承方式与动物界发展的继承方式不同。在动物界,其生物的特性、生活经验和技能的积累与下传,主要通过生天本能的遗传方式进行。这种积累与下传的方式局限性很大,有很多东西会在中途遗失,不能继承下来。而人类为能够从事生产劳动,并且在生产劳动的基础上,形成了语言、文字、文化、教育、思想、科学及各种传播媒体。特别是随着教育活动的方式不断变革,文化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将越来越大。首先,教育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能动性活动,对文化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它通过自身的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次,教育使用“传道、授业、解惑”方式,把文化传递给受教育者,是人类世代的优秀文化得以传承。最后,教育是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了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生命中获得无限的文化财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从事人类的社会生活经验、劳动经验和技能等继承。推而广之,也体现出语言、思想、科学、文化、传统等并通过各传播媒体一代一代地传下去。这种下传方式有很大优越性,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可以代代相传,中途遗失较少。这种下传方式,把不同的历史时期联系起来,使人类历史具有连续性、辉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