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26464’这是一个密码,一个关于幸福和等待的密码“
——题记
上面那句话是句屁话,就像我们总是做出承诺一样,承诺也是屁话。
大多数人,或者说大多数中国人都想着用比较含蓄的话来表白心迹,好像这样就可以获得一种安全感。仿佛这样,就可以将有限的情意储藏与无限的言语曲承之中,却从没有想过,你说的那些自认为情意绵绵的话,有几个人能听懂?
从哲学的角度上来说,每个人因为身世,经历,价值观的不同,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就像指纹一样,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我们希望有人能懂自己,却不愿面对希望落空的失落……恼羞成怒。
就像两个同样喜欢做过山车的人,却并不一定都会喜欢玩海盗船,每个人的喜好是不一样的,实在没有强求别人的必要,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有些不同才会有相处下去的兴趣。找朋友,志趣相投就可以了,实在没有必要什么东西都想得一样。
两个什么都一样的人在一起时很枯燥的,一个人就像是另一个人的影子一样,你会跟你的影子有什么多余的事发生吗?你只会觉得,他(她)好像就应该在那里,你可以不去想,不去问,因为你知道他(她)就在那里。可是,当有一天他(她)受不了这种忽视,突然离开了,你可能不会马上发觉,可是他(她)的的确确不在了,你成了一个连影子都没有的怪人,然后有一天,你突然发现影子不见了,随之而来的就是无限的空虚、孤独,一个孤独的连影子都没有的人。
舒婷的《致橡树》表现了女性独立的爱情观,“要以一棵树的形象与你并列在一起“,而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互相尊重才是长久之计,你需要的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影子,影子再多,你也是孤独的。
站在人生的舞台上,影子越多代表你受到的关注就越多,一盏灯就是一个影子。可是,几十天下所有的聚光灯都集中在你身上又怎么样?你需要的不是一群影子,而是哪怕只有一个的观众。这样,你的付出才有人欣赏,你的成就才有人祝福。
不要总想着等着别人来发现你,走出去,作为一个人,找寻你真正想要的东西。蛰伏不是潜伏,那是一种在做好万全准备的时候对于时机的一种等待,而不是漫无目的的空想。总有黄金万两,却藏之于壁,仍然毫无用处。
每个人都善于在脑海里构筑心目中完美的生活。很多人都看到了这种生活的结局,却很少考虑获得这种生活的过程,每个人都可以想“等我以后有钱了,豆浆买两碗,喝一碗,倒一碗”可是,有几个人会去想“我怎么去赚买两碗豆浆的钱”?每个人都可以当空想家,这个世间从不缺空想家,也不缺乏“思想上的巨人”。
当我们在QQ上,在电话里用华丽的语言编织出思念,用肉麻的词语诉说着不舍。或许当时,我们正一边嘬着棒棒糖,一边抠着脚丫子。我们从不吝惜自己的肉麻,反正又不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