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话还真不能说多了,因为并非所有的人都愿意从善意的角度去理解那些本来毫无恶意的话和思维。然而从小受了所谓知无不言言不无尽的毒害,我辈在该发表意见的时候总是把滔滔不绝作为第一要著。各个细节和过程都恨不得尽善尽美、毫发毕现地呈现在受众的面前。至于他 人听了以后的感受,自然也是希望能和自己的阐述不谋而合,甚至达到相见恨晚的默契程度。
可是,现实却往往和这个美好的理想背道而驰。能够不被咒骂和反击已经是可以得到的最好的结局之一了。大多的受众往往是耳朵在听,眼睛在咕噜噜地转,脑子早已经在飞快地思索着所有的邪恶念头。这所有的邪恶里,以揣测动机为最多。他们会在心里暗暗地想为什么他们要被告知这些话。而思索的结果则唯一例外的是说话的人心怀鬼谈进而图谋不轨。动机一俟确定,接下来的更为夸张的应对之法也就水到渠成地开始在心里盘算。而可悲的是此时此刻,说话的人尚且还沉浸在知无不言的虚幻的快乐里,当看到受众脸上若有所思的深沉样子,他们便以为是自己的言语打动了听众,也就变得更加慷慨激昂和口无遮拦,于是听众也就听到了更多他们想听到材料的用以为他们的恶毒揣测做了佐证。说不定,在谈话结束之时,说话人已经在听众的脑子里被一百万次的踩死了。
言多必失,虽然消极,却也不是完全没道理。试问这世界上是有人可以说了全部想说的话么?我以为是没有。更何况,很多当时想批评甚至想抨击的东西,其实未必就一定如我们所想象的那样不堪。往往是冲动的批评者在了解了更多的真相后,便会开始后悔了自己当时的冲动言行了。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而冲动则是无知者的挡箭牌。冲动是魔鬼,而制服魔鬼的唯一利器就掌握在冲动者自己的手里。也许每次的冲动到来之前,用静默克服了所有的欲望是最好的办法之一。在脑子里想象一下所有的结果,过去的和未来的,可能结果就会不一样。
酷我里在放着童安格的那首“永远不再”。歌词真好。明天和昨天一样匆匆,永远不能再重逢。我所追求的和我所执着的,应该不在于能通过所谓的言语表达了多少,而是在思想里留下了多少,在行动了实践了多少,在梦想里珍藏了多少,在遗憾里放弃了多少。
以上需时时谨记,同时要让自己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