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行六 ——泉州闽台缘博物馆、泉州博物馆、开元寺 泉州闽台缘博物馆游记

福建行(六)——泉州闽台缘博物馆、泉州博物馆、开元寺 泉州闽台缘博物馆游记

首先我想说,马蹄糕真心不好吃,我让它的外表欺骗了,长得这么透明的、嫩嫩的,可口感不咋样,至少我不喜欢。马蹄糕不似年糕、麻糍之类是黏黏的、懦懦的,它也Q,但是烧仙草、龟苓膏之类的脆Q,不糯。想想也是,新鲜的马蹄那么脆,即使脱水磨成粉制成糕,想要糯米一样的糯性是不可能的。糕里边还有些新鲜的马蹄,外层粘了白芝麻,应该是不错的,但不对我的胃口。所以吃了一两口就丢了。

今天早起退房,然后坐公车去福州火车站坐车到泉州。泉州是我福建行的第二站,其实总共也就去三个地方啦:福州、泉州和厦门。原来还挺想去莆田的,因为莆仙戏诞生于莆田、仙游地区,并且莆田有个湄洲岛,湄洲岛是妈祖信仰的起源地,岛上有一个很大的妈祖祖宫。可是感觉莆田的城市建设没有福州它们好,也觉得一个人去岛上玩不太放心,于是就放弃莆田了,横竖以后有的是机会。到福州火车站时还很早,看到一群卖切糕的维族人,我跟自己开玩笑:要不要买点切糕吃吃呢?回头一想,一个人出门在外还是别惹事。早餐没吃,原来打定主意在火车站附近找小吃做早餐,可悲剧的是福州的城管很好,火车站附近一个买早点的流动摊点都没有,什么煎饼啦、包子啦,很多火车站随处可见,这里却没有,我还奢想着有没有芋粿卖。看到有KFC,还是去KFC解决早餐吧,它的粥还是不错的。坑爹的是,火车站早餐无优惠套餐。看到旁边的永和豆浆,于是想吃永和的油条,买单时去鬼使神差买了小笼加油条,吃完还觉得和没吃一样。等车的时候在候车室外边买了一根玉米,上车啃玉米,很久没吃玉米了,突然觉得玉米特比好吃。一路上都在看杂志,一个多小时到达泉州站。泉州还有一个火车东站,东站开普通车,泉州站是后建的高铁和东车站,设施很好,离市区较远。在晚上查好了公车,17路和203路都能到我预定的宾馆。可是203有车无人,17路无人更无人,我就这样在公交广场瞎等。好不容易来了趟17路,为了安全起见,问师傅是否在东湖影院下,师傅说你上来再说。这师傅牛逼,坐公车能上去再说吗?万一错了路线呢,尤其对我这种外乡人来说。师傅爱理不理,我就只好自己看看沿途路线,好在是到的。泉州的公交是2元,后来还看到1.5元和3元的。泉州的公交建设没有福州好,报站声音很轻,司机开车跟打仗一样,在空旷地段若不是没有人提醒,根本没有停车的概念,即使有人要下车,司机也是开过了站才停,把人下在一个尴尬的位置。

(明天再写吧。我得查查明天的路线,这几天都赶路,回宾馆还不让自己休息,确实有点累了。今天的路线是闽台缘博物馆、泉州博物馆、开元寺,然后逛西街、东街,吃小吃,买蛋糕和水果。)

…………………………………………………………………………………………………………………………………

下公车找到宾馆,马上上网查找路线,这一天主要是想仓管泉州的几个博物馆,主要有: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泉州博物馆、华侨历史博物馆和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但发现泉州散落的景点很多,于是把最能割舍的华侨历史博物馆和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暂时删除,若有时间再另行安排,而原先用于这上面的时间打算去开元寺,然后沿着西街、东街往回走,顺便在西街吃小吃。计划好后,出门。

第一站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要说起中国和台湾的关系,甚至和东南亚、全世界侨民的关系,泉州是不可避免的一个城市。泉州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对外贸易、联系都很早,早期就有许多中国人出外谋生,甚至在国外定居生活,因而,泉州也是很大的侨乡,泉州市内到处可见与华侨相关的东西,譬如没有去的华侨博物馆,譬如华侨新村,譬如华侨联谊会。而台湾和泉州隔海相望,两者仅有一水之隔,台湾的文化、风俗、信仰等方面都受到大陆的影响,其最大的影响来自于福建。以戏曲为例,福建的乡音小调传到台湾,结合当地的民间音乐,产生歌仔戏这一新兴的剧种,而歌仔戏传到福建,又与当地音乐、语音相结合形成芗剧。又譬如,民间信仰方面,闽台两地的关公信仰、妈祖信仰其实是一脉相承的。闽台缘博物馆就以闽台两地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方方面面为中心,搜集相关资料、展品而形成的一个两岸关系史的一个博物馆。闽台缘博物馆十分宏伟,从正门到展厅之间还有一个很大的广场,要走上好几分钟才能穿过广场。广场上有两根很高的雕刻精美的石柱,周围还有石雕,广场两边各有两排彩色的小柱子,高度虽不及精雕的大石柱,但是五彩的颜色把广场打扮得限量很多。闽台缘的广场让人有一种来到天安门的错觉。广场上的凳子和垃圾桶也很有特色,都是可爱的小动物,楼梯口有两只威严的石狮。

闽台缘的主要展厅在二楼,进门左手边进去,第一部分内容是两岸的交流发展史从冰河世纪讲起。大致内容是这样的,在某一个冰河时期,大陆气温骤降,海平面下降,于是台湾海峡消失,滩涂出现,在台湾和福建之间出现大片陆地,大陆上的动物和人类开始登上台湾,并且繁衍生息。过很多长时间之后,冰河世纪结束,气温又开始升高,海平面上升,淹没之前连接台湾和大陆的滩涂,台湾海峡形成。这是闽台最早的联系。之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福建曾有三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迁至台湾,进一步促进两地的交流,不仅是在生产力上,还有生活方式、习俗、信仰等诸多方面。尤其是明清两代,沿海地区长遭遇倭寇袭击,闽台两地在抗倭的行动中更加建立起很好的感情。与这部分内容相关的藏品是原始社会时期的骨头化石、各种石器、陶器、瓷器等等。还是设计到台湾当地少数民族,也就是台湾土著居民的介绍。这一部分我是很感兴趣的,之前的历史部分是一掠而过,这么冷冰冰、严肃的问题,我可提不起劲来。在参观的过程中,发现台湾的排台族有有蛇图腾的信仰,利器上刻有蛇的图案。中间还有很大一块内容是讲戚继光收复台湾,以及台湾在封建政权中的命运沉浮,又是历史。在过去的部分则要有趣得多,主要涉及两方在文化、习俗、信仰等方面的相同、相通的地方,其中戏曲是其实一大块,不仅是指对戏曲剧种的影响方面,还有演出仪式、演出风俗等方面的。民间信仰方面,妈祖、关帝是信仰较多的,除此之外还有几个小神,我不太记得名字了,一个是与行医有关,一个是开闵圣王,还有的不记得了。饮食方面,两地食同味,诸如面线糊、烧肉粽等都是两地人民喜爱的美食,茶叶、米粿、水果等两地出产的东西也相近。总之一句话,闽台关系密切,不可分割。但是博物馆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很多东西都是复制品,而后面的讲述两地民俗等方面所使用的东西都是后人制作的模型,没有什么价值。这整个博物馆,就长知识而言,是值得肯定,但就展品的价值来说,就不算什么了。


泉州博物馆位于闽台缘博物馆旁边,走几步路就能到,对面就是西湖公园。泉州也有西湖公园,并且湖域面积很大,湖内有几个小岛,甚至有岛上还有寺庙,岛与岛之间有石桥相连。如果不是因为杭州西湖太有名,泉州的西湖也可以出出名的。而同样是湖,同样有着很好的景色,为什么偏偏杭州西湖出名了呢?我想最终得归结到文化上面去,自然景观加上文人情怀才能更具价值,想想有多少文人在杭州西湖留下踪迹,这不是泉州西湖所能比拟的。况且杭州西湖四周多山,古代山与名人总是相连而在,如果说是杭州的山成就了杭州的西湖,也不为过,因为山吸引了文人。

继续说到泉州博物馆。泉州博物馆与闽台缘博物馆一样,从正门进去要经过一个广场,上一道阶梯,才能进入馆内,可以说也很气派,但还不如闽台缘,闽台缘太华丽了。泉州博物馆有两幢建筑,第一幢是主馆,分几层,最主要的展区在第二楼,并在二楼的两侧各有一个通道通往后面的副馆。副馆一楼是世界多样文化展览中心,二楼是南音戏曲展览馆,主要展出泉州戏曲剧种以及相关的东西,这是我的大爱。主馆的展区,主要简要概述泉州的历史,与闽台缘一样从原始社会讲起,什么旧石器时代啦、新石器时代啦,然后有一些复制的展品。嗯,又是复制的。完了讲历史上几次大规模的人口南移,并且给泉州带来的影响,接着马上就进入唐宋,这是泉州开始崛起的时期。然后就是明清,这两个历史时期,泉州在历史上露脸的次数就多了,仅就抗击倭寇、维护东南海域安全来说,泉州就有东西说。历史讲完之后也是泉州文化、信仰、风俗等方面的展览,这一块与闽台缘有重复的地方。戏曲是讲到泉州文化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这里也有与戏曲相关的展品。三楼是德化瓷器的现代作品展,与其说是作品展,不如说是产品展,因为这里的瓷器都是出售的,此外还有一些做工很差的纪念品,在各个旅游景点都可看到的那种,毫无特色,而且使博物馆沾染上了商业气息,我总觉得博物馆就应该单纯一些,或者相对单纯一些。副馆的南音戏曲展馆,我很喜欢。我进门的时候,里边除了一个管理员,就空无一人了。管理员是个女的,无聊地在听着音乐。在一个展出戏曲文物的地方播放现代流行音乐,这也算得上是一种混搭吧。这个展区主要还是以南音为主,至少给南音的比重是很大的,这也难怪,南音是泉州文化的一张名片。之前听说南音是因为梨园戏,看了这个展览之后,虽然也没有对南音有多大了解,但至少,我知道了南音的几种乐器:南琵、拍板、尺八、二弦和三弦。介绍完南音之后才是戏曲的介绍,也就高甲、梨园、提线木偶之类的,讲得很简单,有一些戏服、剧照之类的展品。整个展馆,最具价值的应该是一些手抄剧本,上面还有工尺谱。


参观完戏曲馆之后,本来想去世界文化展览馆的,但上了个厕所出来,上二楼看了个所谓的德化瓷现代作品展,被郁闷了一阵之后竟然忘了回去,径直出门了,现在想起来还觉得有点遗憾。这两个博物馆给我的感觉是,里面没有多少有价值的东西,并且重复的地方太多。闽台缘的人气比泉州博物馆要好得多,不仅因为它气势很宏伟,也因为它里面的设施更棒吧。至少在不同展区,会依据所展示的内容的不同而播放不同的音乐,譬如戏曲展区,播放的是南音,而且里面还有视频可以看,我看到了歌仔戏,貌似还是叶青演的。并且整个展区是连贯的,你会自然地顺着她的路线走下去,从进口到出口一路贯通。泉州博物馆的参观者要少得多,几乎是个位数。

从泉州博物馆出来,转公交去开元寺。泉州的公交没有福州发达,但主要的经典都可以到。泉州的公交基本上是二元,上车投币。我还坐到过1.5元的,后来还坐到过人工售票的,只要一元。开元寺是来泉州必逛的地方,即使比不是虔诚的佛教徒,即使你对佛教一无所知,即使你对寺院不感兴趣。以上三点,我都符合,但为什么还想去走走看看呢,原因很简单,都在这里了,难道不去?开元寺始建于唐朝,在唐玄宗之前就有,但因为唐玄宗放出话来,要全国主要城市都修建寺庙,并且以年号命名,曰“开元寺”,泉州人在原有寺庙的基础上加以扩建、修缮以应付这个任务。开元寺后代经过多次修缮,现在看到的已经不能算是唐代的庙宇,但基本建制和规模还是差不多的。关于开元寺的来源,还有一个传说有一位僧人去当地一个富人家里化缘,希望对方能出资建立一座寺庙。富人不允,说要建寺,除非他家后院的桑树能开莲花。结果呢,人家桑树真的开出了白莲。于是,就有了这座寺庙。关于开元寺还有很多说法,还有一些故事,而寺庙里的一草一木似乎也是有故事的。没走一步甚至都会想象一下,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开元寺的门票是10元,其实可以不买门票直接进去的,因为开门的人并不在意这些,周围的邻居也都是径直就进去的。但是买了门票可以有一张纪念卡,也就是门票本身。我觉得10块已经便宜得很了。一进寺庙,就味道一股浓郁的香味,我喜欢这种味道,烧香的味道。还一些人在烧香,可怜我家里没人信仰这些,长这么大了,我还不知道应该怎么烧香。寺里有香赠送,每次可以拿三支,其实没有人管这些,拿多少是自由的。但是佛祖反对奢侈浪费,所以,三支清香足矣。我也就借花谢佛,烧几支香,求个平安。进门有个拜亭,两边各有一排古榕树和经幢,听说这些古榕树有600-1000年的历史,而这些经幢是唐宋元等年代筑造并流传下来的。最里边的两个校舍里塔也是年代悠久,似乎是宋代建造的。拜亭往里就是大雄宝殿,后边是戒堂(还是法堂),在后边是藏经阁。两边是两座塔,东塔和西塔,都十分苍劲古朴,曾经经历过地震而完好无损,与西安的大雁塔小雁塔有几分相像。东塔西塔周围是一个休息的场所,种有很多花草,还有阿姨在跳健身操,有大叔在打牌。开元寺里养着一些鸽子,鸽子也不怕人,自管自在一边走着,你走进它它也不躲不急。有时候飞到寺庙定上小憩,有时候在地上来回走走,寺内很安静,在这里走走感觉自己都变得安静了。

(重修的纪念碑)

(小舍利塔)(石炉)
(经幢)
(古榕树)(凌霄花)(东塔,又称镇国塔)(花和我的影子)

(雕花的墙)

(雕刻精美的飞檐)
从开元寺出来就是西街,西街是泉州的一条老街,两边都是一些十分破旧的房子,房子都是两层,底层做商业经营一些小本生意,二层住人。整个西街的店铺都是小小的,服装店、食品店、粮食店、果脯店等等,俨然像一个小镇。西街上还有一个旧馆驿,原来是一个驿站,现在还保留着一条小小的巷子,若不是巷子口有一个石碑为证,或许很难找到这条巷子,因为周围的一切都及其相似,都是破破的矮房子。我要在西街上寻找两种美食:亚佛润皮店的卷饼和西街面线糊。第一站到的是润皮店,我之前很好奇润皮是什么,到了才知道原来是春卷的皮,用什么粉调成浆,然后在机器上一滚,粉浆会黏在机器表面,形成一张皮。用润皮包了花生碎、白糖,就成了卷饼,我不知道泉州人怎么叫这个小吃,我把用皮卷起来的东西统一称卷饼,哈哈。皮子很Q,里面的陷也还行,花生和白糖混搭本来是很好的,但是,放了香菜,好吧,费了。于是,我觉得这东西不过如此,挺让我失望的。而且原来想象这个饼会很大,至少像台州的卷饼那么大,其实呢,跟一个大拇指头差不多大小,1.5一根,有点不划算。然后找到西街面线糊,面线糊我是预算在泉州一定要吃到的小吃。我原来以为面线糊就是把面条、米线和面糊放在一起煮,煮个大杂烩。吃了才知道,这个想法大错特错。面线糊,其实是把面线煮得很烂,变成糊糊的样子。面线,我猜想就是米线一类的东西,用的原料不同可能呈祥的口感就不一样,反正我到现在都没弄清米粉、米线、粉丝、两份之类有什么区别。西街面线糊店还是小有名气的,我看到很多当地人都在店里吃,他们都是老吃客了,进门就跟老板点一碗面线糊,然后就近坐下,直接开吃。我呢,我还不知道这个东西要怎么点餐。后来问了,原来是跟吃沙茶面差不多,要自己加东西,看你加的东西而定价格。有很多东西可以加,基本上都是荤菜,什么猪血、鸭血、鸡肝、鸭肝、猪肝、鸡胗、海鲜什么的,每样4块、5块,还有鸡蛋皮3块,菜粿和油条1块,后面两个我都点了,所以记得特别清楚。面线糊本身不收钱,点的东西加起来是多少,整个就是这个价了。海鲜之类的东西都是放在汤里面的,采粿和油条单独放一个碗。菜粿,疑似福州的芋粿,因为里边就是芋泥做的嘛,然后油炸一下变成金黄色。吃麻辣烫啊、沙茶面什么的,一定要放油条,油条最能吸汤汁,然后变得非常鲜美。说实话,我吃到的面线糊,汤汁并不鲜,有一股奇怪的味道,点的海蛎没有处理好,吃起来沙沙的,导致我吃完觉得很恶心,老板还特意给我多放了海蛎,结果我真心吃不了,把最大剩下了。还是菜粿和油条好吃,单纯吃海鲜当真受不了,尤其海鲜处理不好的时候。面线糊也让我有点失望,于是,这一天的觅食以失败告终,有点小郁闷。在走到西街、东街和中山中路交接处的地方,见到了传说中上面是钟,下面是红路灯的家伙。
东街开始商业繁华起来,终于不是破旧小城镇的感觉。东街口也有卖小吃的,有用瓶子装着的有水的蜜饯,有各种果脯,还有……土笋冻,可是这边的土笋冻长得不好看,我执意要到了厦门之后再吃土笋冻。我在蛋糕房买了蛋糕,作为第二天的早餐。然后坐公交去住宿的地方。下公交的时候看到有人在马上边摆摊卖二手的皮鞋。 (西街的尾巴处就可以看到骑楼了)


(日暮中的西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292013.html

更多阅读

大明十六帝:明英宗、明代宗、明宪宗

整理/横刀问雪6、明英宗朱祁镇——正统皇帝  明英宗朱祁镇(公元1427-1464年),明宣宗朱瞻基长子。宣宗死后继位。他两次登基,在位共22年,病死,终年38岁,葬于裕陵(今北京市十三陵)。明英宗朱祁镇  明英宗朱祁镇,宣宗皇帝的长子,他的一生充满了

福建泉州开元寺、关帝庙 。 福建泉州开元寺双石塔

福建泉州【开元寺、关帝庙】福建省泉州市开元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中国福建泉州市鲤城区西街(从前的西城外),于唐武后垂拱二年(686年)由黄守恭开创,有逾1300年历史。开元寺的山门,也叫天王殿。它建于唐武则天垂拱三年(公元 687年),后

江苏 镇江三山:一幅壮丽的山水长卷图文

我曾多次到江苏各地旅行,也去过扬州,却从未到过与之一江之隔的镇江。我所了解的镇江,只限于那瓶扬名四海的镇江香醋,因为它与我们闽南的永春老醋等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醋。除此之外,我对镇江知之甚少。但当我走进镇江,才发现,镇江与我的家乡

声明:《福建行六 ——泉州闽台缘博物馆、泉州博物馆、开元寺 泉州闽台缘博物馆游记》为网友邪性洒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