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帽子”是中国男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名词,可以说是谈绿色变。不但是帽子甚至头上不能有任何带绿的颜色和字眼,在平时交朋结友时不小心提到这个绿字会立马翻 脸,朋友都没得做了,可见中国男人对“绿帽子”有多么恐惧。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惧绿”现象究其原因有多种说法,无从考究那种说法更准确、更真实,但是这种现象已经约定俗成在所有男人中达成了共识。我今天想探讨的不是“惧绿”现象形成的历史原因,而是其在今天产生变化的过程。
第一种说法是这样的,古时候,有一对夫妻。妻子生得娇艳可人、风情万种,因生得貌美,早就已招徕一些狂蜂浪蝶追求;丈夫是一个生意人,要经常到外地去做生意,日子久了妻子就不免感到寂寞难耐。终于有一天,妻子忍不住跟街市一个卖布的好上了,在丈夫外出做生意的时候,他们就巫山云雨地在一起厮混。有一次,丈夫回家后三个月都没有外出,直急得那个卖布的天天在他们家附近打转。一天,丈夫骑着马到城外打猎去了,经过街市,那卖布的见了非常高兴,以为他又要外出做生意,当晚就迫不及待地窜进了妻子的卧室和相好幽会。没成想丈夫回来了,几乎将他逮了个正着,妻子也吓了个半死,那卖布的只好哆嗦在人家的床底一整晚。这件事后,妻子就向那卖布的要了一块绿色的布料,做了一顶帽子给丈夫,还和那卖布的约定,当你看见我丈夫戴上绿帽子外出的时候,你就可以来了。过了几天,丈夫又要外出做生意了,妻子赶紧拿出那顶绿帽子对丈夫说:“外面的风沙大,戴上就不会弄脏头发。而且这颜色让你看起来很俊,以后你每次外出我都为你做一顶,就像我跟在你身边一样,你就不用牵挂我了。”丈夫听了很开心,以为自己真的很俊,于是高高兴兴戴上那顶绿帽子,骑着马得意洋洋穿过街市,到外地做生意去了。当晚,卖布的和他妻子就毫无顾虑的厮混起来。以后,那个卖布的但凡见了那丈夫戴着绿帽子外出时,心里都不禁心花怒放:“哈!你的绿帽子真是很俊,不过今晚该到我俊了”。于是,绿帽子的说法就这样传下来了。
这第二种说法就是,绿帽子的由来大约是从元朝开始的。当时的蒙古是没有娼妓的,化外之人,想要就要,大草原上的男女只要愿意,马上就会天当被子地当床。等到挥军南下进了中原,就很是看不惯号称礼仪之邦的中原人开设的妓院了。于是元朝统治者规定妓女着紫衫,在妓院里做工的男人戴绿头巾,以示与正常人的区别。延续至今,就诞生了中国男人最怕的一顶帽子:绿帽子。
第三种说法则是,绿帽最早是由唐朝一个叫李封的县官发明的,据说他任职延陵县令期间,规定若官吏有罪,可不加杖罚,但须令头裹绿头巾以羞辱,且期满后才能解下。这大概就是“绿帽”的最早来源了,至元明时,政府部门更要求娼妓家中的男人都得戴绿头巾。从此以后,就用戴绿头巾、绿帽子等来讥讽妻子有外遇或淫行的男人。于是女人红杏出墙,自家的男人便戴起了绿帽,叫绿叶忖红花。
不管是什么原因形成的,这“绿帽子”使中国男人惧怕到发疯的地步,才有了“杀父仇,夺妻恨”这比生命还重要的仇恨!
但是万物皆有因果循环,所谓物极必反,当一种事物发展到极致时就会产生反作用力。也就是说会从一个极端转向另一个极端。“绿帽情节”当然也不例外,现在很多人对绿帽的理解在悄悄发生变化,这部分人多半是白领阶层以及富裕群体,当然主流是思想开放,引领时尚的中青年人。他们不肯拘泥于成规陋习的条条框框,喜欢挑战传统、打破常规,用逆向思维来判断事物,是标新立异的超现实派。他们最大的不同在于接受绿帽!
的确与众不同,够大胆,简直推翻了历史。这些人认为绿帽只不过是个字眼,却束缚了中国人几千年,就像贞节牌坊对中国女人的束缚一样,几千年来我们都在为它而活,这是一种莫大的悲哀!这部分人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能接受妻子的出轨。妻子出轨一定是自己有某些方面不足,给不了妻子想要的,高质量的生活是所有人都希望的。与其防着妻子红杏出墙,还不如在知情的状态下默许,总比偷偷摸摸找情人好,只要建立在不破坏家庭的前提下是能容忍的。而且这部分人的夫妻感情甚至比普通人家的更深厚,离婚率更低,丈夫对妻子更体贴。绿帽情结的根本意义已经发生了改变,很多人已经从恐惧、痛恨、抵制、回避转变成尝试接受了。对于出现的这种改变我们不能一概否定,如洪水猛兽欲斩尽杀绝而后快,要知道既然出现就一定有原因,就算我们把他否定了、打压了、封锁了,也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只不过是在掩耳盗铃、自欺欺人而已,我们只能从更深层次去探求这种现象的本质。就好比市场,有需求就有市场,存在即是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