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文焕,南宋度宗时的襄阳守将。他率兵苦守襄阳长达五年,打破了蒙古军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神话。公元1273年忽必烈调动100多万蒙汉及各族联军,攻打南宋,重点进攻襄阳。吕文焕率兵抵抗,不利,向朝廷求援。奸相贾似道坐视不救,致使襄阳城中出现了“换子相食”的悲惨局面。此时,忽必烈派人宣读旨意:只要吕文焕投降,既往不咎,并保全全城生命。吕文焕无奈,率众投降,并自请为先锋,为蒙元灭南宋效尽犬马之劳。 吕文焕所为并不复杂,但要正确评定他也不是简单的事情。有人认为:吕文焕苦守襄阳五年够英雄的了;还有人说:吕文焕率众投降,免除满城百姓的劫难,明智;甚至有人评论道:吕文焕率众投降没啥,但他不当灭宋先锋、自杀就好了;也有人责骂吕文焕是汉奸、卖国贼。如此等等,莫衷一是。 笔者认为:这些分歧归根到底是中华民族观的分歧。我们必须明确如下道理:自隋唐以后,“中华民族”的概念已从原来的“汉族”深化为“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多民族”。因而,我们观察唐以后的中国历史问题必须紧紧把握中华民族观的这一核心内容,既要反对大汉民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对主体民族政权和非主体民族政权的历史地位要依据历史事实说话,摒弃民族偏见。然后,我们可以采用反证的方式来评定吕文焕降元的功过是非: 一假设元军是日本帝国主义类的异族侵略者,吕文焕无疑是卖国贼、汉奸。但是,那时的元已是中国的历史朝代,蒙古族当然也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因而说吕文焕是汉奸、卖国贼,不成立。 二如果南宋代表当时中华民族的大一统的趋势,吕文焕降元则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倒行逆施。但是,历史已经证明:南宋小朝廷是当时中华民族大一统的绊脚石,元军南进则反映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 历史要求,因而吕文焕降元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明智之举。 三吕文焕作为南宋的襄阳守将,如果不作认真抵抗而降,他则是一个看风使舵的人;但吕文焕苦守襄阳五年,尽力了。南宋小朝廷反而坐视不救,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如果吕文焕再“宁死不屈”,那就是《封神演义》中闻仲式的愚忠;如果象黄飞虎那样弃暗投明了,则是“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仕”。 综上所述可知,吕文焕是一位顺应中华民族大一统发展潮流的良臣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