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梁文福 梁文福 原谅


.
他的学生说:“那是我见过的最有气质的男人。”

他的简历栏目记着:南洋理工大学哲学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文学硕士、新加坡国立大学荣誉学士。

他的职业包括:写作人、音乐人、华文教研工作者;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学而优语文中心语文顾问。

19岁时,他写过一篇散文——《最后的牛车水》,许多年来,经历了无数人的“研究”。哦。忘了说,1964年出生的他,今年43周岁。

春天的时候,东泽喜欢过一首歌——《天冷就回来》。可是,他也许不知道,作者即是梁文福。这个夏天,它被延展为音乐剧,名字仍旧是《天冷就回来》,其中的30多首歌曲,均系梁氏出品。呵呵,他出过几本诗集。

不过,他最热衷的是新谣——提倡本土现代民歌的上世纪80年代新加坡歌谣运动。他的词曲作品共有200多首,包括张学友的《她来听我的演唱会》郑中基的《戒情人》孟庭苇的《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熊天平的《最后还是会》……但是,他不以为然,继续做所谓的乡土“新谣”。
梁文福与《最后的牛车水》

【全文】

我是带着近乎虔敬(1)的心情,走进最后的牛车水。

天色才刚刚暗下来,一盏一盏的灯,早已迫不及待(2)地亮起。这儿一盏,那儿一盏,那儿又

一盏。一摊又一摊,来呀来呀,小贩们招徕(3)着生意。这是一个喊的世界。来呀,要买就快

点,最后一天罗。我尝试去聆听(4)那些喊声,却听不出几分离愁。他们是真的没有丝毫不

舍?或者是那 份憾然(5)的别情已经被浩浩荡荡(6)的人潮冲淡了、淹没了?来呀,快点来呀。

最后大平买。

大平卖。大平卖的人生。许多东西,甚至连典当的价值都失去了,譬如历史。人越来越多了,

人潮汹涌(7),后面的人在挤,在推,我有点不由自主地向前走。潮流,是一股抗拒不了的力

量。夜正年轻,人声喧闹中,灯火炫耀(8)中,我看到那些在热闹背后黯然(9)的粉墙,褪色而

无助,嗫嚅(10)着一些毫不起眼的悲哀。什么是永远呢?大平卖?万人争购的牛仔裤?还是画

家们摄影师们忙着捕捉的危楼颓垣(11)?

我不能对牛车水说些什么,也不能为它说些什么。甚至,我想为它叹一口气,我也没有资格。

对我来说,牛车水是一个令我骄傲的名字,一个记载着我父亲的童年,我爷爷的奋斗,以及无

数先辈们的血汗悲欢的故事。然而,当我出世时,牛车水便老了。

长大以后,很少到牛车水去,不过每个农历年的前夕,还是不忘到那里去。说是凑热闹也好,

说是习惯也好,说是一种属于本地华人的传统也好。总之,觉得那份热,那份挤,那份嘈嘈杂

杂,都是很牛车水的,很古老而亲切的。最重要的是:它能够唤起我一些遥远的记忆——。

小时候,父亲常常带我去牛车水。有时也没什么东西要买,只是纯粹(12)地走走看看。人太多

了,我往往看不到些什么,父亲就让我“骑膊马(13)”,把我背起来,两条小腿搭在父亲的肩

上,这样我就高高在上,可以清楚地看那些五颜六色的花布,各式各样的玩具,令人垂涎(14)

的小食,卖水果的,卖收音机的,摆了一地锅子的,吊了一串串叮呤当啷的风铃的——看得我

眼花缭乱(15)。令我纳闷(16)的是:当时我怎么看不到那些坐在楼梯口静静抽烟的寂寞老头,

那些在二楼窗口发愣(17)似地凝望着来来往往的人潮的老妇。

那时我太小,小得根本没留意每次父亲在牛车水走过时,眼中流露出的那份真切而深厚的情

感。有一次,我们走了很久,腿累了,那些小贩们卖的东西也不能再引起我的好奇了,父亲便

带我去吃咸鱼腊肠饭。很多人都在等,因为那是一家生意很好的摊子。我们等不很久,渐渐

地,我不耐烦了,便吵着要回家去。母亲叫我不要使性子(18),我却说我不舒服,那些走来走

去撞来撞去的伙计令我目眩(19),那些的的达达的木屐声使我烦躁(20),还有那些叫卖声,那

些油渍(21),那些腻(22)人的烟,破了洞的背心。我告诉母亲我很不舒服,我要呕吐。最后是

我得逞(23)了。我们乘了一辆霸王车急急地回家去,因为他们担心我病倒了,可是我仍清晰

(24)地记得,母亲听了我的话后那一脸愕然(25),父亲一面走,一面摇头,叹气——。

有一个老汉蹲在一旁,用一块磨刀在磨他的刀。地上摆了几把刀子,都已经生锈了。我不知道

他一个晚上做多少生意,人们在他面前走过,没有人理会他,而他仿佛也不理会任何人,只是

全神贯注(26)地磨他的刀。那一头苍然(27)的发,教人觉得,岁月是一把最锋利的刀。

岁月,在这个被时代遗忘的世界里是一种负担。南来的开垦,卖猪仔(28)的悲酸,妈姐(29)们

的青春,红头巾(30)的坚持,日治时期的痛楚,战后的沧桑(31)。一个新兴的国家渐渐地成

长,而牛车水也渐渐地老了。累积的岁月,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不是那些失修(32)的危楼所能

承受得起的。我想起牛车水的身世,又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些在死人街的殡仪馆(33)里等待老去

的单身老人。

然而那都是过去的事了;那些踩上去咿咿呀响的荫暗的楼梯,那些颜色剥落(34)的木门,那些

无可奈何的面容,那些皱纹,向我争述一些流逝(35)的往昔(36)。来呀来呀,大平卖。那些小

贩们便已经有点近于机械化(37)地喊着。他们摆了满满一摊的东西,是花了好几个钟头搬出来

的,到灯熄了,人散了后,夜已龙钟(38)时,才一件一件地收起来。多少年了,对他们来说,

那是搬的人生。不过很快的, 他们就不必这样搬了。很快的,在一次历史性的搬迁之后。历

史性,嘿,那是一个充满讥讽意味的形容词。快点来买呀,最后大平卖。是的,该快了,不远

处,一栋新的大厦早已经等得有点不耐烦了,它骄傲地站在那边。那是一种很现代化的骄傲,

虽然我也不知道它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历史价值,文化传统,现代化的发展障碍,旅游业的影响,舆论(39)的朵朵舌花,足以开出一

座热闹的花园。真正该谈牛车水的命运的,应是那些在牛车水长大、在牛车水生活、在牛车水

度过一辈子的人。而对他们来说,那些话题是次要的了。危楼不适合久住,新店铺的租金与生

意,才是他们忧虑关注的问题。我倏地(40)想起那些早市时卖几棵菜谋生的老婆婆,她们又该

如何去租一个摊位呢?

我从大平卖的喊声中走出来,渐渐地那些喧闹远了。这是另一条街,也是牛车水的一部分。夜

里是不摆摊子的,所以静得很。我发觉自己是唯一的行人。走过一间屋子前,我看见一个身躯

矮小的老妇,由走廊跨过门槛(41),蹒跚(42)地走进昏暗的屋里,咿的一声木门关上了。恍惚

(43)间,我觉得那是一道岁月的门槛,隔着屋内属于她的时代,及屋外的现在,如隔着古老的

牛车水,和十九岁的我。

忽然,我心里生起一股冲动,重新向那热闹的一片人潮走过去。我要回去,去找那一摊路边的

咸鱼腊肠饭。我知道那里仍会有许多人,不过,这一次,我会耐心地等。

【注释】

(1)虔敬:虔诚恭敬。

(2)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3)招徕:招揽;招引顾客来买东西。

(4)聆听:听。

(5)憾然:形容不称心,感到惋惜。

(6)浩浩荡荡:泛指广阔或壮大。

(7)汹涌:形容气势盛大。

(8)炫耀:照耀。

(9)黯然:阴暗的样子。

(10)嗫嚅:形容想说话而又吞吞吐吐不敢说出来的样子。

(11)颓垣:倒塌残缺的墙壁。

(12)纯粹:单纯地;单单。

(13)骑膊马:两腿跨坐在别人肩上。

(14)垂涎:因想吃而流口水;比喻看见别人的好东西而想得到。

(15)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16)纳闷:因为疑惑而发闷。

(17)发愣:发呆。

(18)使性子:发脾气。

(19)目眩:眼花。

(20)烦躁:烦闷急躁。

(21)油渍:积在物体上面难以除去的油泥。

(22)腻:过多;厌烦。

(23)得逞:(坏主意)实现;达到目的。

(24)清晰:清楚。

(25)愕然:形容吃惊。

(26)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集中。

(27)苍然:灰白色。

(28)卖猪仔:清末民初,中国南方的贫农卖身到南洋来当苦力,称为卖猪仔。

(29)妈姐:清末民初,从中国南方到南洋来当女佣、不结婚的女子。

(30)红头巾:我国早期从事建筑劳动的妇女,头裹方形红巾,称红头巾。

(31)沧桑:“沧海桑田”的略语,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32)失修:没有维护修理(多指建筑物)

(33)殡仪馆:供停放灵柩办理丧事的场所。(多指建筑物)

(34)剥落:一片片地脱落。

(35)流逝:像流水一样迅速消逝。

(36)往昔:从前。

(37)机械化:比喻拘泥死板的方式,没有变化。

(38)龙钟:身体衰老,行动不灵便的样子。

(39)舆论:群众的言论。

(40)倏地:极快地;迅速地。

(41)门槛:门框下部挨着地面的横木或石条。

(42)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43)恍惚:(看得、听得)不真切;不清楚。

【作者简介】

梁文福,1964年出生,祖籍广东新会。1988年以中文系第一名和文学院第一名考获新加坡国

立大学普通学位,1989年获荣誉学位。同年获研究奖学金,1992年文学硕士。后获研究奖学

金于南洋理工大学中国文化与语文系攻读文学博士学位。

中学时代开始以不同笔名在《南洋商报》文艺副刊《学府春秋》发表作品。已出版的著作有

《曾经》(散文集)、《盛满凉凉的歌》(诗集)、《最后的牛车水》(散文集)、《其实我

是在和时光恋爱》(诗集)、《眉批情》(小品文)、《自然同窗》(散文集)等。

曾多次获得文学奖项,包括国家艺术理事会1992年颁发的第一届“青年艺术家奖”(文

学)。他同时是一个杰出的新谣歌手和著名的音乐创作者。

【参考书目】

梁文福《最后的牛车水》(心情工作室,1990),页14-18

骆明等编辑《独立25年新华文学纪念集》(新加坡文艺研究会,1990),页137-139

余平光主编《大学先修班华文读本》(第一册)(成功出版社,1990),页13-18

梁文福,1964年生于新加坡。毕业于公教中学、华中初级学院。1988年以中文系第一名
和文学院第一名考获新加坡国立大学普通学位,1989年获荣誉学位,同年获研究奖学金,
1992年获文学硕士,目前获研究奖学金于南洋理工大学中国文化于语文系攻读博士学位。

中学时期,梁文福便开始写作,并多次在全国中学生文艺创作比赛中夺魁。他擅长于写
各种文体,除了散文,在诗歌、小说、寓言和小品文等方面都有自成风格的表现。梁文福
也曾多次获得文学奖项,包括国家艺术理事会在1992年颁发的第一届《青年艺术家奖》
( 文 学)。他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新谣歌手和著名的音乐创作者。

已出版的著作有散文集《最后的牛车水》、《自然同窗》、《曾经》,新诗《盛满凉凉的歌》、
《其实我是在和时光恋爱》、《嗜诗》,小品文《批眉情》和寓言小说集《梁文福的21个梦》等。
在这里,我们来看看他的其中一篇作品:

1.梁文福的作品

书名:《其实我是在和时光恋爱》

出版社:心情工作室

篇名:《其实我是在和时光恋爱》

 

大地不爱唠叨 心情积成了水

我们为他凿口 汲一桶一桶的故事

回家倒在有传话盖子的大水壶里

煮沸来听

<听故事的方法>

我第一次发现水会说话,是在七八岁时。那一段日子曾祖母常到我们家来住,每当她要
洗澡时,母亲就会从厨房里的碗碟柜子下抽出一个平日不用的大水壶,盛满了水,放在
炭炉上煮沸。每一次,母亲都会交代得清清楚楚:水开了,不许我去碰,也不能让曾祖
母去提,得叫她来拿。

那是一幅属于黑白片的画面:一老一少,在厨房里静静地坐在小凳子上,从窗外射进来
的阳光也恰好在地面上画了一个方格,框起炭炉和炭炉上故作严肃的老水壶。

有时,曾祖母会跟我讲故事,但故事总会听完的。我告诉曾祖母那些老掉牙的故事连水
壶都听得睡着了;正说着,水煮沸了,曾祖母笑得咪住了眼,说水壶睡醒了。

有时我们干脆什么都不说,就只是静静地端详着由缄默而至沉不住气的大水壶。然后我
发现,时间是静不下来的家伙,他先是在炭炉里说逼怕逼怕,继而在大水壶内嚷滚罗滚
罗,再后来,他索性敲着壶盖喊得了得了,然后妈妈便说来了来了。

川端康成的《雪乡》结尾处,岛村听着老铁壶里发出的柔和水沸声,听出一串小小的铃
才子梁文福 梁文福 原谅
铛,然后看到驹子一双小小的脚,踩着与铃声缓急相仿佛的碎步向他走来。那年的我,
却在水沸声中听到时光急性子的脚,跳着与壶盖起伏节奏合拍的舞步,渐行渐远,走到
我看步清楚的远方去。当我恍然站起来,已经高过妈妈,家里早已不用炭炉煮开水,曾
祖母也早已随时光远去了。

两千多年前孔子在川水上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叹出了岁月流逝之怅,
两千多年后,在这个世纪的黎明时分,叶慈(W.B.Yeats)却在西方写其《水上的老叟》,
让水边老而又老的群叟说:“凡美丽的终必漂走,如急湍。”而道出了时光漂掠之美。

当美丽和惆怅拥抱在一起时,总会有迷人的事发生,例如诗篇。诗人是那个想从时光急
走的足踝上解下叮叮当响的小铃子的人,诗人亦是那个要从时光之急湍中掬起亮晃晃的
波光的人。诗人是爱做这种美丽的事的惆怅的人。这种心情写成了诗,往往因美丽而惆
怅,惟其惆怅而美丽。

庞德说过,用象形构成的中文永远是诗的,情不自禁是诗的。甲骨文中的“水”字是一
幅画,画面上四个小点之中有一条曲线,几乎可以让人抚触到那情不自禁的流动。那四
个小点是什么?造字的人没说,然而造字的人想必是个具诗人气质的人,他不画捉住流
水的两岸,反正流淌是捉不住的,沙洲也好,青山也罢,那四个小点只是流水经过的楚
楚可怜的挽留,毕竟人世间种种的姿势和表情都留不住不舍昼夜流逝而去的悠悠。好一
个造字人,他以一幅简单的画,比孔丘抢先说出那一份“逝者如斯夫”的惆怅。

后来由水组成的字,仿佛大半嫁给了时光,那“永”远年轻的是当年同窗眉上青青的愁,
那已“沉”在历史里的是千百年来嚣喧过的名字,那小“沙”粒是让时光卖弄制造珍珠
的手艺的道具,那“涉”过你心头浅滩的是昨天一个难忘的影子,少年的狂妄“溶”化
在红尘里是时光的已一场把戏,而记忆的深“渊”里犹躺着许多你暗自收藏起来的时光
的影迹。

在时光的河上,我们或仍不免是一个个漂流而去的名字,但若能容我们以一种诗的手势
摆渡自己的心情,又何妨于大化?即使那终不免是一种徒劳,那也情不自禁的是一种美
丽的徒劳。一千两百多年前崔颢《长干行》中那一份“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的心
情,何尝不也是此生此时,已将度过四分之一世纪时光的我的旅情?

你是我的同乡吗?你是否也和我一样,常常在自己或别人的诗里,寻访着美丽的乡音?

2.梁文福访谈录

感谢梁文福先生接受维初中文学会学生的专访,梁文福先生谈吐温文尔雅,亲切自然,以下是当天
(23/05/2003)的访谈录:

1. 您是如何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的?

2. 您的写作风格是如何形成的?受哪位作家或哪部作品影响最大?

3. 作为一名大器“早”成的作家,在创作时您是否感到有很大的压力?

4. 您写诗歌,也写散文和小说,请问您对自己的作品比较满意的是哪一部?为什么?

5. 对本地文坛有什么评价?是否觉得本地文坛受到其他国家或地区文坛的影响较大?

6. 最近又听到新谣歌手复出,举办演唱会,您觉得新谣有可能再重现歌坛吗?

7. 您对近年来本地歌手进军港台歌坛大受欢迎有什么看法?这对新谣的发展是有利因素吗?

8. 您如何写出《没有人》的歌词?

9. 要怎样才能写出好歌词?

10. 您未来有什么写作计划?

11. 您对新谣的前景有什么看法?

12. 有人认为新华文学已不复往年那般蓬勃,您同意这种说法吗?

13.你对《红楼梦》有什么评价?

14. 对高行健的作品《灵山》有何评价?

15. 您在写作方面的满足感是在写作时还是写作后得到的?

1、羞答答的玫瑰静静地开
    家喻户晓
  2、天知道地知道 电视剧主题曲
  3、念忘之间
  纯粹因为这是他为钟小哇写的
  4、红豆词2000
  民谣风味的红楼
  5、她来听我的演唱会 张学友
  民谣风味
  6长恨歌
  还不错
  7、爱你一生嫌不过够
  令我惊艳的歌词,当时猜测作者是读中文的,果然。
  
  爱你一生嫌不够想是前世爱过头
  水也空自流情也空自流
  是爱人还是好朋友
  爱你一生嫌不够哪怕一望就白头
  月也空自瘦人也空自瘦
  枕盟约不如拾红豆
  欢暂且欢忧亘古忧牵衣总是多情柳
  醒你已醒梦我犹梦相思中人易知秋
  爱是无所留爱是无所求爱是从来无怨尤
  谁负千行泪谁悬一世愁等你蓦然一回首
  爱你一生嫌不够来生还要拴着走
  天地随你游情路随你走
  我不管有没有尽头
  
  8、一程山水一程歌
  在这之前以为琼瑶奶奶的《山一程水一程》已经很不错了,听了这首歌才惊艳,将古典诗词完全化入白话文中,与之相比,琼瑶奶奶水平还是差了许多,更别提那些蹩脚、不伦不类的中国风,郭敬明怎么好意思写出那篇不知所云、堆砌辞藻、毫无美感的《蜀绣》。
  
   是我将愁耽成醉醒做睡
      还是愁与我的心共已累
      非我赋诗诗赋我
      非我饮酒酒饮我
      何时鞋声经已沾上苍苔冷
      
      世上何物最易催少年老
      半是心中积霜半是人影杳
      非我离月月离我
      非我思乡乡思我
      归得昔曰桥边红药不识人
      
      究竟是我走过路
      还是路在走着我
      风过西窗客渡舟船无觅处
      
      是我经过春与秋
      还是春秋经过我
      年年一川新草遥看却似旧
      
      夜深孤灯照不悔
      回首青江尽是泪
      风情拍肩怕见明月减青辉
      
      一程山水一程歌
      一笛疏雨寒吹彻
      梦在叶叶声声尽处轻轻和
  
  
   琼瑶的:
   山一程水一程
   柳外楼高空断魂
   马萧萧车辚辚
   落花和泥辗作尘
   风轻轻水盈盈
   人生聚散如浮萍
   梦难寻梦难平
   但见长亭连短亭
   山无凭水无凭
   萋萋芳草别王孙
   云淡淡柳青青
   杜鹃声声不忍问
   歌声在酒杯倾
   往事悠悠笑语频
   彩霞送黄昏
   且记西湖月一轮
   山一程水一程
   柳外楼高空断魂
   迎彩霞送黄昏
   且记西湖月一轮
  
梁文福、巫启贤、蔡礼莲谈他们的第一首歌
(2002-12-18)

  很多歌手都通过新谣节踏出音乐道路的第一步。

  为鼓励更多年轻人参与音乐创作,本报联办“新谣节2003”,公开征求华语创作歌曲。

  我们也访了音乐人,谈如何跨出第一步。

16岁的梁文福 写一首歌给你

  梁文福的第一首歌《写一首歌给你》,是在1984年参加学校辩论比赛输后创作出来的。“那时很失意,没什么心情练琴,就这样弹了这首歌。”

  16岁的中四生,“你”并没有具体的对象。文福说,现在回头从音乐创作人角度看,觉得这首歌有另一层意义,每个音乐人都有话要说,“你”指的就是这个世界。

  《写》也是文福发表的第一首歌。文福自弹自唱的日子始于高中和服役期间,那也是自创歌曲及新谣掀风潮的高峰期。

  进入90年代,本地音乐走向区域化同时也变得“职业化”,音乐也开始根据不同唱片公司而进行包装。

  文福说:“音乐在80年代尊贵的地方在于,大家不分你我,那时竞争意味不强,也不讲个人出位。现在就连幕后创作人也要找经纪人了。很多人一起步,就要根据不同唱片公司和版权等划出界线。”

  至于新谣意义,他说:“是创新精神,无论哪个年代都需要有创新精神,希望这次新谣节,能带动一种互相鼓励与互动的创作精神。”

裕初的巫启贤 与第一首歌“邂逅”

  巫启贤发表的第一首歌是《邂逅》。

  18岁的某个晚上,他在听了陈百强的歌后,就拿起吉他,哼着哼着,就把《邂逅》的旋律写出来,之后找黄惠跔贞填词。

  当时,念裕廊初级学院的巫启贤组了“地下铁”,并在校园的发表会上唱《邂逅》。

  过后,《邂逅》上了电台龙虎榜第4名,并停留26周。虽然没有唱片公司找上他们,当时的青年协会主席张泛筹到钱,替他们录制了第一张新谣合辑《明天21》,收录《邂逅》。

  比较新谣时代与现在的创作风气,巫启贤说,前者的学生味道较浓,创作动机简单且单纯,想唱歌所以发表歌曲,后者的创作动机是想出唱片、当歌手。

  对想发表作品的年轻人,巫启贤说,可以将作品通过电邮寄到个别唱片公司的网址。唱片公司从来都是感叹好歌难求。

  在创作方面,巫启贤认为不要想太多,如怎么突破或超越,想太多反而无法突破,写自己想写、能写的。

蔡礼莲“歌之旅” 从小小的生命开始

  蔡礼莲第一次正式演唱是在1988年第二届“新谣公开赛”上,当时她是“歌之旅”小组成员,唱的是《小小的生命》。那年她14岁,念中三。

  《小》由组里头较“资深”的队友创作,讲述弃婴的故事。礼莲说:“不过,那首歌音很高,唱起来像在厮杀,简直病态。哈哈。”

  她也在那时认识蔡荣祖的“野鸭子”和“浮云”等小组,大家在说说聊聊之间诱发她对音乐的热爱。“那时唱歌很单纯、很简单,也很兴奋。”

  她至今还收着当年“歌之旅”创作歌曲的母带,很想出一张纪念专辑。

  礼莲现在本地一家网络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就职。但是,9年来她一直坚持在民歌餐厅当兼职歌手,每星期五晚上都会出现在爱琴海民歌餐厅。

  很多本地音乐人已经能向海外走,但礼莲却认为,不一定要有大唱片公司做“靠山”才能成功。她说:“只要凭着对音乐的热忱,就算是D.I.Y也能一样走出去。虽然我们已经有像伟菘、永邦这样的本地音乐人,但却同时有很多未推出商业音乐专辑的本地音乐等待被发掘。”

《联合早报》

《写一首歌给你:梁文福词曲选集》
(八方艺典系列)
梁文福 著 /韩劳达 主 编

梁文福邀你重温新谣给予的感动,

与你分享新加坡音乐跨足海外的成果

《细水长流》、《一步一步来》、《新加坡派》、《历史考试前夕》,这些脍炙人口的新谣,是否勾起了你的回忆?《担心》、《每次醒来》、《没有人》、《她来听我的演唱会》等流行歌曲,是否曾触动你的心弦?这些歌曲都出自新加坡著名创作人梁文福之手。

回顾梁文福20年的创作生涯,重温他的41篇代表作。再看新、马、中、港、台不同领域的人士,包括歌手陈洁仪、学者蔡慧琨、音乐人许环良等,从多方角度剖析梁文福的作品和内心世界。另有附送音乐光碟版本,让你重新感怀新谣伴你走过的日子。不论是曾经被梁文福的音乐感动,或是从没听过新谣的你,都会喜欢这本难得的词曲选集,因为梁文福不只写了一首歌--给你!

给自己留一本,给你在乎的人都留一本,留住生命和岁月的共鸣。

何谓新谣?

新谣 = 属于新加坡的歌谣
梁文福《最后的牛车水》引发集体记忆
发布时间: 2007-1-3103:44 作者:本网编辑 来源:随笔南洋网 查看数:2593字体: 小 中 大 打印
  1月28日星期日,在如切民众俱乐部会议室,翰林读书会导读了梁文福博士的散文作品《最后的牛车水》,引发了现场听众的“集体记忆”。

  在导读过程中,导读员杜培荣先生全文朗诵了《最后的牛车水》;在介绍作者时,为了加深现场听众的印象,他还清唱了梁文福博士创作和演唱的一首著名歌曲。其间,他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他当时到国外工作两年,回到新加坡时的感受:故乡,已经变的不认识了。所以杜先生认为,《最后的牛车水》一文,其实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反思:城市在重新发展的时候,是否也带走了我们部分的记忆和文化?在保留历史和追求发展之间,我们该如何取得平衡呢?

  杜先生的导读引起了现场听众的共鸣。第一位参与交流发言的是民俗收藏家陈来华先生,他曾经在当局的邀请下,为牛车水的改造出谋划策。他向现场观众全面介绍了1983年前后,牛车水面临大拆迁时的背景情况。他认为,新加坡人的“集体记忆”就是新加坡文化的一部分。而牛车水最独特之处,应该是反应当初的移民生活和移民精神,而不是仅仅售卖在其他很多地方都能看到的一些华族商品。

  之后,多位曾经在牛车水生活、居住和学习过的朋友踊跃发言,现场似乎激荡起了对牛车水的“集体记忆”——包括当时的小吃、人力车、廉价香烟、所谓“72家房客”的困苦生活、以及棺材街的回忆等等。很多现场的朋友在分享时都流露出了对往日牛车水的深厚情感。梁文福博士的作品,可以说,触动了大家的心弦。
张曼娟与梁文福:文学和音乐的相遇

--------------------------------------------------------------------------------
发布时间: 2010-6-30 09:53:23 被阅览数: 53 次 来源: 联合早报
文字 〖 大 中 小 〗 )

上星期五,台湾作家张曼娟和本地音乐人梁文福在以“文学和音乐的相遇”为题的座谈会上,分享对文学和音乐创作的心得,谈到对流行文学流行歌曲的看法。
  流行歌曲和畅销书给人的印象,往往是迎合大众口味的通俗作品,内容浅白且经不起时间考验,可能仅是文坛和乐坛里昙花一现的过客。不过,台湾著名作家张曼娟和本地音乐人兼作家梁文福认为,文学及音乐创作要受到大众的认同并形成流行趋势不容易,因此两人都给予流行文化尊重与肯定。
  上星期五,张曼娟和梁文福在以“文学和音乐的相遇”为题的座谈会上分享对文学和音乐创作的心得。座谈会由联合早报、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及新加坡词曲版权协会联办。
“畅销书作家”称号带来困扰
  张曼娟曾获多个文学奖项,1985年出版代表作《海水正蓝》后,成为畅销书作家。2002年,她一手包办台湾歌手张清芳新专辑10首歌的歌词,推出后广受好评,更奠定她人气作家的形象。但是,冠冕堂皇的称号却也带给她困扰。张曼娟说,即使她拥有博士学位,旁人还是会怀疑她当教授的实力,原因是:她不过是个畅销书作家。
  张曼娟幽默地向观众坦承,她心里有这么一个呐喊式的回应:我不过是个畅销书作家,你能吗?“当然,我没有喊出来,因为基于我作为一个温柔敦厚的人,不太适合做这样激情的演出。”
  张曼娟解释,创作能否流行起来,其实跟社会的文化背景、大众心理和审美有密切关系,一本畅销书和一首流行歌曲,都算是成功作品。她说:“《水浒传》是当年市井中大家爱听的故事,说故事的人不过是用它来讨点赏钱。既然属于中下阶层的作品可以传为经典,动听的流行歌曲也可以流传到后代。”
重视创作的诚意
  梁文福是本地新谣的重要推手之一,所创作的歌曲性质广泛,包括富有文学色彩的《恋之憩》和《让夜轻轻落下》,带有本土情怀和叙事特征的《新加坡派》,以及流行歌曲《她来听我的演唱会》和《陪我看日出》等。
从早期较纯朴的民谣风,到后来的流行歌曲,梁文福是如何平衡音乐作品的文学与商业性?
  梁文福说自己的创作,主要来自单纯想创作的心情,不曾设框框规定必须写哪一类别的歌,或者考虑是否符合市场口味,写歌时也不曾走出文学的本位。尽管歌曲性质不同,他最重视的还是创作的诚意,以及成品的品质,至于歌曲流行与否,则不在于创作者的评断:“不是每个人说想写‘流行歌曲’,那首歌就会流行。”
  梁文福举例说,他写给“歌神”张学友的《她来听我的演唱会》带人文色彩,不算一般流行歌曲,许多音乐同行认为那是张学友歌唱生涯里蛮特别的一首歌。
歌词的文学性从结构展现
  要提高歌词的文学性,梁文福认为应从内容结构和呈现方面下心思,而不是表面地追求优美辞藻。他在教学生写歌词时,虽没阻止他们在情歌里使用“我爱你”,但这三个字用得太熟烂了,所以会提醒学生细心斟酌,让这句话出现在适当位置。
  张曼娟也说,文字固然重要,它不过是承载思想和情感的工具,歌词的文学性还是应该通过内容构思和叙事技巧来表现。像她创作的那首《深邃与甜蜜》(张清芳演唱),就运用女生的怪异行为做铺陈,直到歌曲最后才透露她原来是偷偷暗恋一个男生,想表白却又害羞,甜蜜享受着暗恋的复杂心情,让她不知所措。
  对于单恋,张曼娟自有一番诠释。她说:“单恋是整个宇宙支持着你的最浪漫的想象。”爱情本身并不痛苦,痛苦来自付出的人想得到回报却得不到,而被爱的人不想被对方占有。唯有单恋,甜蜜单纯,自给自足。
创作是心灵工程
  创作者经常被问到,作品内容是否来自亲身经历?关于创作的真实性,张曼娟说,她的生活与许多作家相比,较为单调乏味,所以创作能量往往来自想象力及细腻的感受力和好奇心。
  梁文福说,创作人一辈子在做的事,就是“请你告诉他”——借助文字和音乐,与读者进行心灵交流。他说:“也许我们不会知道谁在读我们的书,听我们的歌,但我们有信心,总是会有一个知音,会懂得我们想要讲什么。”

抬起头来做人

梁文福

那一年,那个小男孩,不过八九岁。一天,他拿着一张筹款卡回家,很认真地对妈妈说:“学校要筹款,每个学生都要叫人捐钱。”

对小孩子来说,直接想到的“人”,就是自己的家长。

小男孩的妈妈取出5块钱,交给他,然后在筹款卡上签名。小男孩静静地看着妈妈签名,想说什么,却没开口。妈妈注意到了,问他:“怎么啦?”

小男孩低着头说:“昨天,同学们把筹款卡交给老师时,捐的都是100块、50块。”

小男孩就读的是当地著名的“贵族学校”,校门外,每天都有小轿车等候放学的学生。小男孩的班级是排在全年级最前面的。班上的同学,不是家里捐献较多,就是成绩较好。当然,小男孩不属于前者。

那一天,小男孩说,不是想和同学比多,也不是自卑。他一向都认真对待老师交代的功课,这一次,也想把自己的“功课”做好。况且,学校还举行班级筹款比赛,他的班已领先了,他不想拖累整班。

妈妈把小男孩的头托起来说:“不要低头,要知道,你同学的家庭背景,非富则贵。我们必须量力而为,我们所捐的5块钱,其实比他们的500块钱还要多。你是学生,只要以自己的品学,尽力为校争光,就是对学校最好的贡献了。”

第二天,小男孩抬起头,从座位走出去,把筹款卡交给老师。当老师在班上宣读每位同学的筹款成绩时,小男孩还是抬起头来。自此以后,小男孩在达官贵人、富贾豪绅的面前,一直抬起头来做人。

妈妈说的那——番话,深深地刻在小男孩心里。那是生平第一次,他面临由金钱来估量人的“成绩”的无言教育。非常幸运,就在这第一次,他学习到“捐”的意义,以及别人所不能“捐”到的、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292400.html

更多阅读

梁文道:想悦己,先得放下你自己

香港作家、电视主持人梁文道的一篇修身养性的好文章:想悦己,先得放下你自己1.想悦己,你得先弄清楚究竟“谁”是你自己也许你和我一样有过这种经验:一件起初看来会让自己开心的事,最

梁挺福:离高考5个月,考生还有多大提分空间?

梁挺福在我工作过程中,不少家长问我这样的一个问题“离高考还半年,孩子还有提分空间吗”,这样的问题无不反映出家长们对孩子成绩提高的渴望、对孩子没有足够的信心以及想帮助孩子提高成绩但又苦于没有可行的实施方法等内容。最近刚好

声明:《才子梁文福 梁文福 原谅》为网友树上的向日葵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