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重庆进行中日合作家庭保健项目的现场指导,主要是总结项目经验和案例。花了近一整天在北碚进行讨论,还算顺利。这是我第15次到重庆。
利用晚饭前的时间看复旦大学旧址-重庆市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
抗战时期,复旦大学自上海西迁,辗转五千里,于1938年2月择址于重庆北碚东阳镇夏坝,设有五院二十二系及两个专修科,师生2400余人,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大旗,积极开展各项救亡运动,使复旦成为大后方坚强的民主堡垒,1938年7月还建立了北碚第一个中共党支部,1944年12月《中国学生导报》也在此创刊。1946年复旦大学迁回上海后,留渝校友在此创办私立相辉文法学院至解放。
复旦大学旧址现有保存完整的两部份:一是登辉堂,是复旦大学西迁后新建的第一幢小礼堂,以老校长李登辉之名命名,是当时复旦标志性建筑;1987年4月建立的“抗战时期复旦大学校址”纪念碑原在登辉堂前,现在在其右侧,由周谷城题碑名,背面碑文为长谢希德手书。二是寒冰墓,位于登辉堂右后侧,因为事前未做功课,也没有特别注意。
这个碑原来在登辉堂右侧。
现在移到了墙上。
登辉堂内有展览。
不是台湾那个李登辉。
李登辉(1872-1947),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复旦大学老校长(1913年~1936年),字腾飞,福建同安人,出生于荷属爪哇岛(今印尼),印尼第七代华裔,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
他为复旦大学所培养的学生多学有所成,其中担任大学校长的至少有二十六人,这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极为罕见,他被世人誉为“人伦师表”,为维持和发展复旦大学作出了巨大贡献。李登辉的学生包括: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大同大学校长胡敦复、清华大学及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安徽大学及浙江大学及四川大学校长程天放、持志大学校长何世桢、清华大学及复旦大学及英士大学校长吴南轩、四川大学校长黄季陆、国立南宁师范学院院长黄华表、大同大学校长曹惠群、国立劳动大学及江南大学校长章渊若、复旦大学校长章益、浙江大学校长郭任远、国立上海商学院院长裴复恒。安徽大学及台湾东吴大学校长端木恺、北洋大学及青岛工学院及武汉测绘学院院长金通尹、燕京大学副校长郭云观(正校长由美国人担任)、岭南大学及暨南大学及中山大学正副校长陈序经、西北农学院院长周伯敏、河南大学校长许心武、广西大学校长陈剑翛、英士大学校长许绍棣、复旦大学校长张志让、北京农业大学校长俞大绂、第五军医大学校长蔡翘、陕西师范大学校长陈立人、上海城建学院院长巢庆临。孙寒冰时任复旦大学教务长、法学院院长,他从五四运动就投身入爱国运动,一生追求真理。1937年他创办我国第一期《文摘》杂志,并在其中刊登了斯诺写的《毛泽东传》。1940年5月27日,在日机轰炸北碚时,6位复旦师生遇难,寒冰教授也不幸罹难身亡,年仅37岁。文化界的著名人士发表文章共同哀悼“少了一个说真话的人”,校长李登辉等,铭刻了《复旦大学师生罹难碑记》。
1987年12月11日,北碚区人民政府将寒冰教授墓从夏坝后山,迁至登辉堂右后侧,新建墓园,由周谷城题书碑文,铭刻了《孙寒冰教授墓志》和《迁墓记》。
孙寒冰的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