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贡的凯瑟琳是亨利八世的第一任妻子,也是亨利八世的六位妻子中身份最为高贵的。她是斐迪南二世和伊莎贝拉一世的女儿,可谓是公主中的公主。但在那个时期,皇室子女大多都会沦为政治工具,凯瑟琳的婚姻便是一场十足的政治婚姻。为了依附西班牙皇室,英国亨利七世让自己的长子威尔士王子亚瑟迎娶凯瑟琳为妻,不出意外的话,亚瑟继承王位后,凯瑟琳顺理成章的就会成为英国的王后。据记载,婚后凯瑟琳与亚瑟感情融洽,但好景不长,亚瑟在婚后5个月后便病死了。亨利七世为了继续与西班牙皇室的联姻,便强迫凯瑟琳嫁给次子亨利。期间经过颇为曲折,但无论如何,在亨利七世去世,亨利八世即位之后,凯瑟琳加冕称为英国王后。很多史学家认为亨利八世娶比自己大六岁的嫂子完全是遵从父亲的意志,而非本人所愿。
在伊莎贝拉一世死后,凯瑟琳的政治价值骤然降低。亨利七世不想再依附西班牙皇室,对次子迎娶凯瑟琳一事绝口不提。凯瑟琳在英国的身份也变得极其尴尬,亨利七世的冷遇是她生活窘迫,甚至为没钱买食物而发愁。种种迹象表明,亨利七世已经彻底放弃了凯瑟琳,更不用说让凯瑟琳嫁给他的次子。所以亨利八世即位后娶凯瑟琳完全是因为自己喜欢凯瑟琳。从他们生育过六个子女就可看出,在两人婚后的九年中,亨利对凯瑟琳的感情应是不错的。
中国古代有个不变的真理“色衰而爱弛”,放到英国历史上有名的花心国王亨利八世身上更是再符合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亨利八世对凯瑟琳渐渐失去兴趣,身边情妇无数。特别是凯瑟琳一直没有为亨利八世诞下健康的男嗣继承人,亨利开始对这位起初他认为完美的王后不满。“一个人若娶了他兄弟的妻子,就等于玷污了他的兄弟,他们将终身无子”这是《圣经》中的一句话,基于这个说法,亨利八世对于自己多个子女早夭,只有玛丽公主一人活下来的事实,他开始怀疑自己跟凯瑟琳的婚姻是否就是导致他没有男嗣继承人的原因。
仅仅是怀疑,还不至于让亨利八世想到离婚。毕竟凯瑟琳的侄子当时已经是圣罗马皇帝,是当时欧洲最有权势的君主。亨利八世想离婚不得不考虑到罗马皇帝的反应,所以亨利八世一开始还是采取温和的手段,派人劝说凯瑟琳自动放弃婚姻和王后的地位。一向看起来温顺的凯瑟琳,却有着跟她母亲伊莎贝拉一世一样的荣誉感和坚韧。她回绝了亨利八世的提议,并当众喝斥了国王的权臣红衣大主教沃西。
凯瑟琳的不合作,也让亨利八世对她仅存的感情消失殆尽,最后变为厌恶。从凯瑟琳被禁止与她的女儿玛丽公主见面及通信,被勒令搬出王宫,革去英国王后的头衔,取消其生活费,直至病死。亨利对凯瑟琳采取的都是不闻不问的态度,以惩罚他前妻对于离婚的抵制行为。
凯瑟琳的结局或许是一个必然,因为她忽略了一件事,她是英国王后,但更是可以主导她生死大权的亨利八世的妻子,她永远没有条件与亨利八世抗衡。即便她继承了她母亲的胆识并有圣罗马皇帝他外甥的支持,但她只是一个王后,她既不像她母亲一样是一位有着统治权的女王,也不能让罗马皇帝干涉英国的内政。另一方面,教皇一开始采取了有利于凯瑟琳的举动,但随着亨利八世离婚态度的强硬,教皇也只是为了维护面子做出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举动。罗马教廷的反应很大程度也是受到罗马皇帝的压力,如果皇帝不再管凯瑟琳的婚姻问题,罗马教廷也乐得只是做做样子而已。事实上,凯瑟琳在离婚风波的后期变成了孤军奋战。
凯瑟琳一生的悲剧不亚于他的姐姐疯女胡安娜。在当时作为两国建交的工具,凯瑟琳无权选择嫁给谁,但却可以选择爱上谁,可她偏偏选择了爱上那个对婚姻对爱情最为不忠的亨利八世。试想,如果当时她没有那么爱亨利八世,也可以稍稍放下她作为西班牙公主英国王后的骄傲选择隐退修道院,会不会有另一个结局?而当时的凯瑟琳不会看到悲惨的结局,因为她一直寄希望于他的外甥和教皇能成为她强有力的支持。爱错了人,信错了人,真的比 嫁错了人更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