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上高会战七十周年 上高会战40集电视剧

忠魂千古 浩气长存

——上高会战七十周年公祭侧记

文/熊明图/秦洪渊

2010年4月2日上午,纪念上高会战胜利七十周年暨公祭抗战忠烈典礼在上高县的镜山脚下的“抗日阵亡将士陵园”隆重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副主席郑建邦,江西省政协副主席、民革江西省主委陈清华,宜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上高会战参战将领的亲属、上高会战老兵代表秦然轩老先生和上高县各界上万名群众参加了公祭典礼。

当日,上高县镜山脚下的抗日阵亡将士陵园苍柏郁郁,山川肃穆,蓝白相间的气球高悬半空,长长的挽联迎风摆动,“镜山儿女豪迈,上蔡古地传承历史谱华章;会战遗址犹在,千年县邑抗战英魂永长存”等几十幅挽联从抗日阵亡将士陵园正大门一直排列到山腰上的上高会战阵亡将士墓。长长的甬道,千百级台阶,铺设着鲜红的地毯,武警战士庄严肃立在甬道两侧,各界群众齐聚于此,追思抗日烽火,缅怀抗日忠烈。

上午9点18分,礼炮轰鸣,庄严、激越的《义勇军进行曲》随即在镜山上空奏响,参加公祭的全体嘉宾肃立并高唱《义勇军进行曲》。主祭人向忠烈献上祭品,焚香叩揖,恭诵祭文。

上高会战的老兵代表、今年九十有二的秦然轩老先生应邀发言。他出身黄埔第14期,上高会战时担任中国军队第49军105师政工队长。秦老在公祭典礼上深情地回忆了上高会战的惨烈情景,表达了对在战役中牺牲战友们的深切怀念。

公祭现场各界群众报以热烈的掌声,发自内心的表达对眼前这位精神矍铄,风采不减当年的抗日老战士的崇敬之情。

应邀从台湾来参加公祭典礼的台湾知名人士、民意代表帅化民先生、上高学生代表、民革中央副主席郑建邦、中共宜春市委书记谢亦森等先后发言。最后,民革中央、参加上高会战老兵代表秦然轩及社会各界人士向忠烈敬献花圈。

公祭典礼结束后,嘉宾和各界群众还在上高县图书馆观看了书画摄影展览。抗日名将戴安澜将军的儿子戴澄东先生挥毫题词:革命先烈,永垂不朽!

据了解,上高县为纪念“上高会战”这段历史不仅建设了“上高会战展览馆”,重建了“抗日阵亡将士陵园”,而且还准备筹建上高会战遗址博物馆,电视剧《上高会战》也在筹拍的准备阶段。此次公祭活动旨在进一步促进对台文化贸易交流与合作。目前,上高县已有台商企业50家,投资总额逾6亿多美元。同时也号召海内外炎黄子孙携手并肩,同心建设华夏伟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探访墓田村王耀武军部遗址

4月1日中午,上高会战老兵代表秦然轩老先生在秦洪华、秦洪渊哥俩的护送下离开南昌,前往上高县参加“上高会战胜利七十周年暨公祭抗战英烈典礼”。

在高安大城,他们与从昌北机场接机回来的此次公祭活动的主要联络人、上高会战研究专家昝鸿祥先生及刚下飞机的嘉宾——上高会战参战将领罗卓英、王耀武的亲属会合后,继续赶往上高县。

进入上高县境内不久,昝鸿祥先生把车队引领上了一条西北走向的正在修建的公路,说是让大家先参观一下当年的抗日战场。

车子在乡间土路上行驶,扬起漫天的尘沙,恰似沙尘暴一般的天昏地暗,能见度至多在五米之内,我们根本看不清前面的车辆,只感觉在烟雾中穿行,大约二十来分钟后才在墓田村停下。昝鸿祥先生告诉大家说,这里便是上高会战中时任“抗日铁军”74军军长王耀武的军部所在地。

青砖、黑瓦、马头墙,清一色的徽派建筑,让人仿佛穿越时光的隧道,回到了战火纷飞的年代。在村口的一栋老房子的墙壁上有一行红色的空心字写成的标语,字迹漫漶不清,对上高会战颇有研究的上高县博物馆馆长刘清华为大家进行了解读。原来,标语上写的是“实行建军建国,培养良党良民”。昝鸿祥先生介绍说,墓田村这个地方当年是个主战场,附近的官桥、万子桥等地都是拉锯战的地方,几番易手,战斗非常惨烈。

在一栋老屋的大门口,昝鸿祥找来一位勾腰驼背的老人来为大家作解说,这位老人叫冷竟名,今年已经八十多岁了。冷竟名告诉大家,这栋老屋就是当年王耀武的军部遗址,王耀武当年就在天井的右厢房办公,天井后面的厢房是参谋长、医生的驻地。在王耀武军部的大门口的墙上,也有一行红色空心字的标语,上高县博物馆馆长刘清华解读说:“抱定牺牲决心,完成建国大业”。

在这栋老房子的天井中央,冷竟名讲述了他和王耀武在墓田村的故事。冷竟名说,上高会战时他已经十八岁了,有一次王耀武到冷竟名家买韭菜,王耀武坚持要照价付钱,冷竟名执意不肯收钱,几番推让之后,王耀武拗不过冷竟名的拒绝,便从家里抓了几大把板栗给他,这让冷竟名至今依旧铭记在心。在冷竟名的记忆中,王耀武还是一位非常体恤民情的军人,他在上高会战后看见墓田村的房子被日本鬼子的飞机炸毁了,感到非常痛心,便发给每位村民两块银元作为救济……

上高会战研究专家昝鸿祥解读公祭典礼背后的故事

秦然轩老先生的次子秦洪华介绍说,去年他和老爷子就有过一个设想,准备在清明时节自己弄个大车子,组织全家人专程到上高会战抗日阵亡将士陵园祭拜忠烈,没想到今年上高县这么重视“上高会战胜利70周年暨公祭典礼”活动,而且这么隆重,规格很高,帮助抗日老战士圆了一桩心愿。

其实,在这隆重的公祭活动的背后,有一位关键人物值得大家铭记,他就是上高会战研究专家昝鸿祥先生。

昝鸿祥先生,1953年出生。上高县人民检察院干警,二级警督。他研究上高会战完全出于对历史的尊重和对先烈的崇敬。

早在小学生时期,他便去祭扫过抗战忠烈的墓。而且小时候在山上玩,还捡到过子弹,甚至还有人在山上捡到过日军的指挥刀。随着岁月的推移年岁的增长,他发现上高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一个重大战役,但由于挖掘不够,宣传不够,有被世人淡忘的危险。于是,他开始致力于上高会战史料的挖掘研究工作。

数十年来,他自费到北京、广 州、南京等地的博物馆查阅现相关资料,并且在工作之余或者下乡办事的空隙,深入民间,寻访见证人,收集票证、票据等抗战文物。此外,他还通过一些新闻报道、各级政协组织和当年参加过上高会战的将领的亲属、后人建立联络,为宣传上高会战,四处奔走,八方呼吁,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迄今为止,他已经收集整理出10多万字的上高会战相关史料。

此次“纪念上高会战胜利七十周年暨公祭抗战忠烈典礼”,昝鸿祥协助组委会负责嘉宾的联络、接待工作,他还亲手设计出纪念邮票和纪念封,并且编辑出版了一套上高会战史料的研究丛书,为前来参加公祭的海内外嘉宾献上了一片赤诚之心。

嘉宾中的明星秦然轩老先生

毫不夸张地说,在“纪念上高会战胜利七十周年暨公祭抗战忠烈典礼”上,秦然轩老先生成为了现场人气最旺的嘉宾之一。人们只要听说眼前这位身材高大、鹤发童颜的长者,是参加过上高会战的唯一的老兵代表,大家立马围聚过来,争相和秦老先生合影留念。

在墓田参观时,秦然轩老先生的出现,一下就成为了村民眼中的老英雄、大明星,纷纷围拢在秦老先生身边过来,听秦然轩老先生说当年上高会战时的情况。

香港一家媒体的女记者,在秦老先生向上高抗日阵亡将士敬献花圈走下台陵园甬道时,一直主动搀扶着秦然轩老先生走下那千百级台阶,当秦然轩老先生在“纪念上高会战胜利70周年和平纽带”上签名后,那名女记者仍旧不忘让朋友帮她拍摄一张和秦然轩老先生合影的照片留念。

公祭典礼仪式上,秦然轩老先生被安排在第一排嘉宾当中,宜春市委书记谢亦森主动与他亲切握手问候。现场群众争着与这位抗战老兵合影留念……

秦然轩老先生1919年3月出生于江苏无锡。在学好军事、抗日救亡的时代感召下,他毅然投笔从戎,先是想去延安报考延安抗大,但到了西安后由于道路阻塞,只好折回南京,报考了黄埔军校,成为了黄埔14期的学员。

秦然轩老先生是无愧于时代的中国军人,在江西境内的万家岭、昌北牛行、上高会战等三次战役他都亲身经历了,而且还在1945年12月份,作为中国军人光荣地踏上了被日本殖民统治了50年之久的中国领土宝岛台湾,见证了台湾光复祖国的历史,并参与了遣送投降日军的遣返工作。后来,秦然轩老先生在上海地下党的召唤下,到上海参加了上海起义工作。秦然轩老先生至今珍藏着一张盖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州军区”大印的《起义人员证明书》,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秦然轩同志,原系国民党上海港口司令部少校服勤室主任,于1949年5月,在上海参加上海港口司令部起义。特此证明,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州军区。1985年4月25日。

1993年12月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上海:1949大崩溃》一书中对于秦然轩老先生参加上海港口司令部起义的英雄事迹有详尽的描述。

古人常常感叹人生如白驹过隙,而秦然轩老先生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中,却能够审时度势,把握方向,由抗日英雄成长为深明大义的起义人员,为捍卫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样的世纪老人成为海内外嘉宾心目中的英雄和年轻人所崇拜的明星,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赣风》杂志(以下简称GF)与嘉宾对话

王玉龄女士,抗战名将张灵甫将军的夫人。

GF您好。请您谈谈这次来上高参加公祭的感想,好吗?

王玉龄女士:“怀念过去的烈士们,希望两岸更和谐!”

GF抗战以后,您在那里生活?一直在大陆吗?

王玉龄女士:我去了美国。在美国念书。

GF您这次来上高,是从美国回来的吗?

王玉龄女士:我从上海来的。我在上海生活了七年。我儿子在上海办公司,从事环保方面的。

梁海洋先生,世界华人华商联合会执行主席。

GF梁主席您好。您这次来上高参加公祭有什么感想?

梁海洋先生:感觉团结就是力量!大家中国人不分哪一岸,通过纪念上高战役胜利七十周年,唤起两岸同心同德,建设更加强大的大中国。

秦然轩老先生,出身黄埔第14期,上高会战时他担任中国军队第49军105师政工队长。

GF这次您老作为上高会战老兵代表参加公祭典礼,能和我们《赣风》杂志的读者谈谈您的感想吗?

秦然轩老先生:这次公祭典礼准备得很充分,场面很大,资料也收集的很全面,体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这次“纪念上高会战胜利七十周年暨公祭抗战忠烈典礼”在上高隆重举行,共同缅怀抗日阵亡将士,说明上高人民没有忘记,江西人民没有忘记。只有中国人的团结,我们才能在世界上保有我们的地位,期待两岸早日和平统一。

链接:上高会战历史资料

1941年3月15日,侵华日军集结65000余重兵、100余架飞机,以赣西北的上高为中心,发动了这次大规模扫荡战。中国军队10万爱国将士和中共地下党组织及支前民众英勇抗击,打响了“镜山阻击”、“下陂桥激战”、“官桥包围”、“泗溪追击”等惨烈而精彩的战斗,将日军包围于上高境内,历经26天的浴血奋战,打败装备精良的侵华日军两个师团和一个混成旅团的精锐部队,毙伤日军24000余人。这一战役被誉为“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战”、“媲美台儿庄胜利”、“开胜利之年胜利之先河”,上高会战的胜利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战的斗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293418.html

更多阅读

抗战胜利七十周年阅兵演练 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

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阅兵仪式9月3日举行。阅兵按照机动进入、列队、阅兵式、分列式、疏散回撤5个步骤,阅兵式分列式共70分钟。阅兵共编50个方(梯)队,其中2个抗战老同志方队、11个徒步方队、27个装备方队、10个空中梯队。阅兵正式

中日战争结束七十周年特别巨献:REDCROSS红十字女人们的召集令

在战争的侧面,在战时的生活,在战争的人生------不是正面战场,却由战争决定了的一切。这是一部人性丑陋和人性美好,人性邪恶和人性善良对立起来,极端地共同呈现于同样的场景,由战争为背景烘托出来矛盾冲突演绎成为的历史诗篇。 它并没有追

沈阳记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的照片七 九十年代

这一生中,有多少往事变成了故事,有多少记忆变成了回忆,要经历怎样的聚散,才能够读懂缘分的意义,是珍惜。谁是你心上的疼,谁是你忘不了的情,谁是你醒不了的梦。……(此话源于网络)这些年在网上看到了一些反映沈阳七十年代末——九十年代中后

声明:《纪念上高会战七十周年 上高会战40集电视剧》为网友年轻在于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