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3.3总产量约为74.8万吨;
真空管生产3.53亿支,增长34.4%;真空管镀膜生产线现运行1700条;平板集热器面积约200万㎡,平均每年增长43.5%;总销售额约578.5亿元,增长34.5%;出口额为2.0亿多美元,增长66.6%;企业总数2800家左右,销售额20亿元左右的企业4个,10亿元左右企业1个;至2009年年底,我国太阳能热水器总保有量为1.450 亿㎡……在这组数字面前,我不禁说,感谢殷志强。业内人对这个名字都怀有一种尊敬,殷志强是“磁控溅射渐变铝-氮/铝太阳选择性吸收涂层”专利技术的发明人,目前国内使用“磁控溅射渐变铝-氮/铝太阳选择性吸收涂层”这项技术的生产厂家仍占全行业的90%以上。但,有人笑了笑,告诉我,更得感谢薛祖庆。薛祖庆,其名在业内也是如雷贯耳。1990年,薛祖庆所坐镇的北京清华阳光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免费举办了第一期太阳能技术培训班,讲解太阳能热水器的基本原理和制造过程,介绍了全玻璃真空管的性能,参观集热管的生产线,还展示样机作为示范……一批企业诞生了,一批企业家诞生了,一个产业形成了。但,我遇到薛祖庆的时候,薛祖庆却说,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的普及,归根结底仰仗的是另一个人的成全,没有这个人,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嗝屁!这个人,就是本篇的主人公,岳枫。技术有了,项目选定了,当年的薛祖庆和殷志强,眼前横亘的首要问题,就是“资金”。俗话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何况,即便是建立一个很简易的“全玻璃真空管”生产研发基地,至少也需要300万元,这个数字对他们来说是天文数字。到哪里弄这么多钱?天无绝人之路。有人听到这个项目,将他们介绍给了北京凯利公司的总裁——岳枫。岳枫被他们简单的介绍吸引了,他当即表态:“太阳能的利用是环保节能项目,既有经济效益,更有社会效益,我支持你们,你们需要多少资金?”他们鼓起勇气,说出了那个天文数字。“没问题,我投资300万元,你们干吧!” 没想到岳枫竟一口答应了。倒是他们,被吓住了,不敢接人家的话把,自己给自己转了一个弯,说,要回去再商量商量。几个人回家商量了一次又一次,仍然心有余悸。第二天,他们见到岳枫,告诉岳枫不要这300万了。岳枫将一张纸一只笔拍在他们面前,慷慨而语:“成了,你们把本还我,赔了,这300万算我的!”在八十年代,300万是一个什么概念?而且,不仅仅是数字的问题。如果说,抛掷300万是“胆”,以300万支持太阳能的利用,则可见岳枫的“识”。在八十年代,太阳能与300万一样,在寻常人看来,都无异于天方夜谭。岳枫不是寻常人。他生来就不寻常。因其不寻常,所以他更是长期刻意保持低调,对外常使用化名。岳枫是他的化名。他的母亲曾宪植,是曾国藩九弟曾国荃的第五代孙;他的父亲叶剑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他,本名叶选宁。或许,他早已经忘了自己当年资助过的创业者,或许,他压根没想过如今风起云涌的太阳能热利用产业,竟正是他当年点燃的星星之火,但,饮水思源,薛祖庆没有忘记,薛祖庆忘不了,这个已经年逾古稀之年的长者,希望能够再见到岳枫。“天空没有留下痕迹,但我已飞过。”长江后浪推前浪,迟早我们都会离开这个舞台,但是作为后来者,我们应该清楚,我们现在所站立的制高点,正是前辈用汗水浇灌过的土地。太阳能热利用行业发展到今天,我们应该感谢太多的人。让我们以“寻找岳枫”的名义,向所有支持过我们、鼓励过我们的前辈致以诚挚的谢意,谢谢你们赐予了我们一个光明的未来!太阳能,这是中国的未来!太阳能,这是世界的未来!1993年至1994年期间的薛祖庆教授
采访录音时间:2009年7月15日地点:北京恩派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室采访:中国电子报副总编辑 王建中薛祖庆:钱有了,关键问题解决了,公司上下群情激奋。我们在北京租了一个仓库,进行了装修改造。没有现成的设备,我们就自己设计改造,排气台、烘烤箱、拉封机、退火炉等都是我们设计的。我们还与北京仪器厂合作,重新设计制造了两台立式镀膜机,一直沿用至今。我们加班加点,边设计、边加工、边安装、边调试,在短短的半年时间内,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1990年我们开始进行样管试制。由于我们有多年制作真空器件的经验,不到一个月就做出了第一批样管。虽然其在工艺、流程、质量上还存在不足,但大家毕竟看到了成果,可谓初战告捷。
清华,皇明 ,1996年12月1日,两个名字并列在一张报纸上。(北京恩派陈彬彬提供)
二十年后的赵建光与二十年前的赵建光赵建光小学时,校长建议他改名赵建功,他不答应,他就是觉得功劳没有头顶的阳光更重要。他坐在我面前。橘红的T恤衫,宽松的短裤,T恤衫上印着“博大光正”的字样。他读懂了我的眼神,他说“不”,他现在只是山西运城某村的村长,与太阳能毫不沾边。我们坐在一起,是因为《生·活》杂志封面上的薛祖庆,这个人他看着面熟,二十年前他就认识这个人,除此之外,他还知道很多太阳能行业鲜为人知的事情,包括岳枫。“二十年前……”他这样说的时候,我禁不住打断他,问:“你现在多少岁?”现在,他四十一岁。1992年6月,国务院总理李鹏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参加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经济日报》报道了这则新闻。报纸上还刊登了一张照片,那是李鹏总理与北京太阳能研究所所长江希年的合影。正是这张照片吸引赵建光进入了太阳能领域。他的父亲说,太阳能好啊,人人都用得起,谁也不能剥夺谁享用太阳的权利。这一年,他创立了“富瑞德”,希望“国家富强、社会祥瑞、人民尚德”。这一年,赵建光来到北京。他首先找到北京太阳能研究所,看到了平板热水器;又找到了北京海淀区成府路的华业电子工程联营公司,看到了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1994年,富瑞德太阳能商标申请注册成功。这样到了2000年,他却退出了太阳能行业,具体原因纯属个人问题。“能不能不说?”他问,我没有再问下去。“遗憾吗?”我转而问。他说“不”。尽管今天富瑞德不存在了,他不为自己放弃了太阳能而可惜,他为自己能够看到太阳能产业的蓬勃发展而倍感幸福。自己当初的理念在今天被众多企业和实践者们淋漓尽致地发挥着,他享受着这种幸福。于是又过去了十年。过去的仿佛只是时间。当年华业公司真空管的包装纸箱依然完好地在。“我不会丢失它们,我把太阳能行业在心里看的很重要。”他说。2010年9月16日,他来到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的现场。他不是贵宾,也不是嘉宾,没人邀请他,他也没有任何证件,他流连于太阳谷的外围,用自己的眼睛发掘着太阳谷的细节,他说,外围也有外围的精彩。黄鸣不会知道,皇明的发展始终被另一个人默默关注着。如果有一天他看不到皇明的网站、黄鸣的博客更新了,如果有一天他听不到皇明的新闻了,那一天他会过得不踏实。至于网站博客更新了什么内容,他并不关心,他要的只是一种动静,有动静就会产生变化,变化之中才会有发展。他要听的只是一种响声,这响声发自皇明,动静却在他的心里。“我所希望的,都被皇明实现了,皇明的每一步发展,我看了都很高兴。”他说,“在德州,总能看到希望的实现。”
1992年李鹏总理与北京太阳能研究所的江希年教授(正是这张照片吸引赵建光进入了太阳能领域)
(左)华业电子工程联营公司,清华阳光的前身,1988年初,清华大学电子系与海淀先锋公司联合成立。北京成府路南侧华业公司销售部,当时是华业公司惟一的门市部。赵建光说,或许岳枫还到过成府路的那家门市部。门市部很小,很简陋。(右)清华大学太阳能电子厂销售部1994年寄来的邮件信封采访录音时间:2010年9月16日地点:山东德州德州大酒店采访:烟子
赵建光:我还有清华阳光(即华业电子工程联营公司)的宣传单和包装箱(纸箱),我都舍不得扔掉。因为,我相信,即使我不干太阳能,太阳能产业也会有辉煌的一天,因为那时是清华大学在挑旗,旗帜就是力量、就是方向。实际上,支撑清华阳光(原来的华业电子工程联营公司)发展的,岳枫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另外,还有一个人,也许是岳枫投资清华阳光的关键人物,不过我猜想的,不一定是事实。但是,您可以试着联系一下他,他叫韩培学。当年,就是他与我在一次谈话时,让我第一次知道了岳枫投资清华阳光。
北京索阳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培学.索阳公司的命名就取自岳枫当年题词
韩培学常州而今太阳能的陶明来打来电话,提到这个名字;在采访赵建光的过程中,赵建光也提到了这个名字。韩培学,北京索阳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他曾经是海军部队的一名军人,1958年他初中毕业即入伍当兵,多年来一直从事政治工作。如果不是1971年的那场震惊中外的“九一三”事件,或许他会以一个军人的身份终老于部队。关于这一点,陶明来隐约提了一下,我没听明白。写到这儿的时候,我只好自己用百度搜索,之后我又发现了一些线索:“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原来是林彪为海军题写;李作鹏原来任职海军副司令员、海军党委副书记、海军第一政委;“九一三”事件发生于1971年,而在1971年,韩培学调离原工作岗位,到公安部所属机关工作。七年后,经过再三努力,他终于又回到了部队……“韩培学初识太阳能是1991年初。他被调到总部机关下属的一个大型企业,受命与清华所属企业合作生产真空管。”一个叫艾昕的作者如是说。这里所提及的“大型企业”是一家什么企业?我遍寻不得其解,想不到点开索阳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网站,迎面就见八个字——索阳源自军工凯利。岳枫不正是凯利的老板么?据说,岳枫喜欢别人以“老板”二字相称。陶明来告诉我,当时与韩培学一起从部队下去的,还有两个人。一切迎刃而解,还有什么不清楚的,韩培学家里的电话、韩培学自己的手机号,都在手边上,问问就是了。可是,我还是有些胆怯,这种胆怯是几十年沉淀在骨子里的,我决定先把《生·活》杂志给韩培学寄过去,至少可以免得他问“你是干嘛的”,杂志快递出去好些天了,如果再不打电话恐怕人家还得先问一声“你是干嘛的”,就在我踌躇之中,我的手机响了,区号显示是北京,我听到一个温和的声音,声音里有些不确定。“韩总!”我笃定地叫出两个字。之后,我只有听的份儿。他提到了很多人,邢树海、薛祖庆、殷志强、程翠英、陆维德、罗运俊、吴振一……,他说的都是别人的事情,我不得不打断他,提到他自己,他说,索阳不是大企业,韩培学也不是一个成功者。可是,索阳发展到今天,他活到这样一把岁数,能够帮助中小企业、能够看到别人的成功,他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好的。
北京清华阳光总裁吴振一
吴振一“我今早刚起床吴总的电话就来了让我务必跟你打声招呼,稿子的开始先要感谢清华的前辈们。”9:28,我收到清华阳光企划部马秀清的信息。坐在清华阳光总裁的这个位置上,他承受了很大的压力。2003年初,他出任清华阳光总裁,这时,距离岳枫的年代已经有十二年了,从来没有人完整地对他讲过这些家史,但是,“清华阳光”四个字所蕴涵的荣耀与责任,没有一天不在他的周身流淌。创业难,守业更难,更何况这已经不是挖沟垒墙就能保全生命和荣誉的时代,他不仅要守住前辈们创下的这份家业,他还希望自己能够为后来者留下更多的财富。在其位,谋其政,他义无返顾。七年的时间过去了,在这个位置上,他体验了且正在体验着前辈们曾经体验过的一切滋味,在这个过程中,他完成了一次与前辈们的对话。所以,在采访开始的时候,他说:清华阳光在行业之中能够占据这样的高度,前辈们功不可没!
补记:
当年的范立新(左)与现在的范立新
范立新(北京桑普):那几本杂志一下子就没了。你们居然认识赵建光!他来桑普我记得是我接待的,我还去过稷山县,应该是1995年左右,那是我第一次去山西。那时候我很嫩,他也不大,但野心不小,要是有现在的心智,估计能做的挺好的。
陶明来(江苏而今):你们手里没有岳枫写的:尽智尽力向太阳索取?要是这次放在刊物上就最好了。索阳说明书封面上配的是岳枫草书文字。
韩培学(北京索阳):赵建光的猜想确实不是事实,我进入的时候,岳枫的三百万已经投资了,你们应该采访殷志强,当年岳峰那边的代表叫李晶,清华这边的代表是殷志强,他对其中的过程应该是最了解的。我当时只是凭借在部队搞宣传的经验,写过一些豆腐块文章,这些文章在《人民日报》等各大报纸发表之后,对市场营销可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就这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