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的变化
30年前,福州被称为“纸褙城”:城内木屋毗连,纸糊墙壁;道路狭小,牛马过市;台风过处,瓦片飞舞;一遇火灾,火烧连营。30年改革开放,福州巨变。
1982年,福州市首家引进并开通万门程控电话,拉开了我国告别“摇把儿”时代的序幕。福州城市建设在这一时期开始快速发展,从木屋横斜到高楼
林立,30年间城区长大了6倍,成为市民心中的宜居城市;从当年中外瞩目的中日合资企业落户榕城,到今天一大批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新企业不断成长,福州经济30年间做大做强;从位处全国交通网的末梢,到今天国际机场航线众多、高速公路四通八达、深水良港连接世界、高速铁路加紧建设,福州成为海峡西岸重要交通枢纽……
适宜创业,适宜生活,领舞海峡西岸,30年造就新福州的新姿态。
生态优先,榕荫下的现代宜居城市
“山清水秀,繁花似锦。”从河南来榕看望儿子的吴玉梅女士这样表达她对福州的冬日观感。绿意浓郁,空气清新,水质良好,福州的生态文明,往往是留给外来者的第一个鲜明印象。
吴玉梅的感受背后,是一串绿色的数据。目前福州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6.2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47平方米,是全国最“绿”的省会城市和中国三大林业基地之一。流经城市的闽江、敖江、龙江流域(福州段)水质均达到或优于国家要求的地表水Ⅲ类标准。
福州市在一次次重大决策中、在一个个重大项目上,“宜居”两字都成为前提和背景。“蓝天、碧水、绿园、安静、洁净”五大工程持续实施数年,大见成效。福州的工业废水处理排放达标率达96.2%,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5.8%,城市污水处理率达63.4%,饮用水源水质位居全国前列,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9%,在全国32个省会城市及直辖市中排名第三。福州市先后获得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荣誉称号,闽江两岸生态环境建设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松绑放权,改革创新造就创业之城
1984年,55位福建的国企厂长经理呼吁松绑放权,从福州发端的声音,成为我国企业改革的先声。松绑放权,改革创新,贯穿福州30年。
我国电子行业第一家中日合资企业——福日电视1981年落户榕城,先后创造18项中国电视技术的“第一”,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30年间,福州对外开放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中华映管、冠捷电子、东南汽车等重大工业外资项目先后落地,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前来投资兴业,实际利用外资超过140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30年间增长了60倍。各级各类开发区、投资区领全国之先,1985年创办了国家级福州经济开发区,1987年创办了全国惟一以“侨”命名的国家级开发区——融侨工业区,1992年创办了当时全国最大的外商成片开发区——元洪投资区。为民营经济松绑,开启了民间“造富”传奇,全市15万户个体私营企业,打造经济半壁江山。30年来,福州市GDP以年均14.9%的速度增长,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及配件、纺织化纤服装、塑胶、冶金等支柱、重点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接近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3。
为行政审批松绑,福州转变政府职能,先行先试。1988年,福州率先创建外商投资“一幢楼”,实行“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对外的办法。今天,福州率先在全省推行了网上审批及效能监察制度,在网上构建了一个永不下班的行政服务中心,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效率的提高。时下,融网上公开、网上互动、网上审批、网上监察为一体的全天候“网上政府”正朝着福州市民和投资者走来。
跨江向海,千年古城拥抱蓝色梦想
作为滨海城市,在福州,到处可以闻到大海的气息。但是,从城区到海边,还有几十公里。滨海城市不见海,是福州的遗憾!福州地处东南,却曾是全国交通网的末梢,身在沿海,却交通闭塞,是福州的尴尬!改革开放30年,使福州跨江向海,实现了枢纽再造。
1978年,福州城区仅局限于两条主要马路间的“巴掌大”范围,不仅不见海,甚至未真正过江。闽江对岸,一如当年上海的浦东,经济落差巨大。改革开放为福州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动力,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百公里闽江上,十几座桥梁如飞虹凌空而起,把江北江南的经济与城市建设融为一体,金山新区、福州大学城、南台岛等一片片繁荣新区相继崛起。
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福州跨江向海,重找坐标。2002年12月以后,福州乃至福建最重要的集装箱码头江阴港深水泊位相继建成投入使用,2007年跻身全国十大集装箱港行列;2005年12月,福州罗源湾港区迎来第一艘万吨级海轮。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开始全力推进,作为“海西”重要支点的福州,开始发力:一条又一条密如蛛网的高等级公路、加速建设的高速铁路、城际铁路,把福州城推向了更广阔的区域。不久,福州交通将再度提速。向北,6小时内可抵长江三角洲,向南4.5小时内到达深圳,向西6小时内直至湖南长沙、湖北武汉。今天,站在繁忙的江阴港区,耳边海风激荡,极目眺望海面上不断穿梭往来的巨轮,可以感到,福州城已开始站在了辽阔的大海边,站到了两大三角洲的交通节点上。
祖国的变化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每当唱起这首歌,我的心情就特别激动。岁月如梭,再过几天我们的祖国就迎来了六十岁的生日,这六十年里祖国的变化让世人嘱目,世界惊叹!
小时侯外婆常和我讲:从前小孩的衣服都是哥哥姐姐穿完了弟弟妹妹穿,而且款式单一。那时粮食不充足,想吃个地瓜干都很困难。现在我们穿的衣服各式各样,色彩鲜艳。所有的商品应有尽有,琳琅满目。
爸爸说:“他们小的时候教学环境十分艰苦,学习用具和各个科目的参考书也远不及现在这么丰富。他们的童年是在弄堂和乡野中度过的,打玻璃球,玩跳房,丢沙包是他们经常玩的游戏。如果能有一把玩具手枪和布娃娃,那就是很奢侈的玩具了”。而如今我们的教室既宽敞又明亮,别说玩具手枪布娃娃单是电动玩具就成千上万。我们的童年是与世界高科技同步的。
妈妈说:“小时候她们住的都是低矮的旧瓦房。一遇到下大雨,雨水就直往家里钻到处都是湿漉漉的。走的大多数是泥路,最好的也是沙石路。如果有车子开过就会扬起满天的灰尘,让人睁不开眼睛”。而现在马路全都是柏油或水泥铺的家家户户都住楼房,再也不怕风吹雨打。马路上都按装了红绿灯和电子警察,不用指挥人们都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大家的出行更方便安全。
啊!祖国你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每个炎黄子孙都为你感到骄傲。青藏铁路的全线开通,三峡水利工程的顺利完成,北京奥运会的举世瞩目,千年飞天之梦的圆满。我为我能生在新时代的中国而自豪。“少年兴则国家兴,少年强则国家强”。作为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我们肩负着未来的使命。从现在起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丽富饶。我相信祖国的明天会变得更美好!
祖国的变化
弹指挥间、沧桑巨变,60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亿万人民艰苦创业,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实现着强国富民、民族复兴的百年梦想。当今之中国,到处充满勃勃生机,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显示出强大的生 命力。
六十年来,中国一步步走向繁荣昌盛,华夏儿女们安居乐业。青藏铁路,一条几乎不可能的铁路,中国人民做到了;火车多次提速,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奥运场馆建设,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举国上下一片欢呼雀跃……中国正在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完成着一个又一个壮举!
六十年里,中国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文明古国成为了一个和谐的大家庭。1998年,南方特大洪水,淹没了许多楼房,淹没了许多人民,却淹不灭中华儿女的爱心;2007年年底,当春节来临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雪灾,阻碍了人们回家的道路,却阻碍不了中华儿女救灾的决心;2008年5月,里氏高达8.0级的汶川大地震一度牵动了世界各地的心,地震震倒了一座座楼房,震碎了一颗颗逝世者家人的心,却震不倒中华儿女突破重重困难的热情。我相信,再大的困难除以13亿,会变成小小的烦恼,再小的帮助乘以13亿,会变成大大的扶持。炎黄子孙会手挽手,心连心,克服一切困难!
六十年来,中国的航天事业迅速发展,中国在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2003年,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杨利伟叔叔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2008年,中国的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飞上太空,到月球上去拜访嫦娥和玉兔;同样是2008年,神舟七号升空,翟志刚成为中国历史上首位进行太空行走的宇航员。中国的科技技术蒸蒸日上,为发展中的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
六十年来,中国建设新农村的脚步越走越快。以前,农村人知识很少,只知道劳作。现在,“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越来越普遍,连许多老年人都发奋学习。农业不仅用上了力气,同时也充分运用上了智慧。越来越多的农村人上了中学、大学,成为了建设祖国新一代的智囊团;以前,农村生活是吃不好,穿不暖,过的都是苦日子。现在,农村人的经济能力越来越好,纷纷过上了小康生活。手机、彩电、冰箱……这些曾经连想都不敢想的东西,一样样成为了现实。以前,农村给人的印象是又脏又乱。一下雨,小路便成为了“水泥路”,山上杂草丛生,无人问津……现在,一提到农村,人们想到的是清新的空气,美丽的青山绿水……改革开放,让农村展现出了勃勃的生机,让人们的生活过得更加幸福
我坚信,中国将会迎来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