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题源
(2014年湖北七市高三联考文综第23题)党的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好,党群关系密切,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顺利发展;反之,党群关系受到损害,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坚持群众路线的依据是(D)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②人民利益的满足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④人民群众满意是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
A.①③B. ②③C. ①②D.③④
二、评析
立意 | 该题借助正反历史经验的情境,考查群众路线的依据。知识和情境没有关联,该题体现的是知识立意而非能力立意。 |
情境 | 情境通过正面意义和反面危害说明要坚持群众路线,文字简洁,层次清晰。 |
设问 | 材料范围“坚持群众路线”,十分清晰;设问角度“依据”表达准确,也十分重要,要求考生思考坚持群众路线的原因,即哲学原理。 |
答案 | ①表达正确,且符合情境和设问要求,应选。原因是:第一,课标4.13“提示与建议”规定: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第二,在原理“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中,有“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等内容。 ②错误,不选。这是因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正确,应选。 ④在教材上无文字依据,无法判断它是属于原理还是方法论及其对应关系。但是,根据人民网“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以及群众路线的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和地位(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此项可以选择。 综上所述,本 题正确答案为①③④,而不仅仅是D.③④。 |
启示 | 1.命题应精确把握知识,科学命制题肢。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是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过程,而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不是某一孤立的力量,而是多种力量综合而成的动力系统(可以与教材90页的“历史合力论”相关联),它包括历史客体和历史主体两个方面。从历史客体看,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是推动社会形态发展变化的两种具体形式(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特别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巨大杠杆。从历史主体看,社会是人的社会,社会的一切都离不开人的自觉活动,社会历史是人的自觉创造,首先是人民群众的创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在动力系统中,不同力量的地位和作用不同。 2.关于“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的错误说法有:人人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人人创造历史;把“创造者”混同于“参与者”;人民群众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等等。 3.哲学关于“动力”的说法有: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理想、信念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它是人生的奋斗目标,也是推动人们前进的强大动力;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大学教材);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课标);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大学教材);科技进步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杠杆(大学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