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就是被感知——贝克莱《人类知识原理》 人类的感知和学习

存在就是被感知

——贝克莱《人类知识原理》【西方哲学名著品读】

闭上眼睛,就没有悬崖。

——贝克莱

什么是存在?人们通常认为存在就是在我们之外的客体,它们是独立的,不管我们是否认识它们,都存在着。但是英国哲学家乔治·贝克莱(1685-1753)持相反的主张:存在依赖于人的感知活动,离开了感知,就没有存在,因此根本不存在离开我们的感知活动的事物。他是这样论证的:

人类知识的对象就是通过感官得来的各种观念,如冷、热、软、硬等。这些观念有赖于我们的触觉、嗅觉、味觉,离开了这些感官就不可能有相应的感觉,没有了这些感觉,也就没有什么事物存在。我们认识的目标就是各种各样的感觉印象。

因此,所谓事物,不过是各种感觉、观念的集合。我们看到了圆形和颜色,尝到了甜的味道,就把它们组合起来,叫做“苹果”。一切事物都是这样组合起来的。

那么,我们感知到的是不是事物本身--呢?不是,我们感知到的永远是感觉或观念本身,因为,第一,感觉、观念是不能离开我们的心灵而存在的,这就意味着我们感知到的所谓事物只能存在于心中,而存在于心中的只能是观念。

第二,观念只能与观念相似,也就是说,观念只能认识观念,我们的心灵只能在各种观念之间建立起联系,因为它们是相似的,而不能在不相似的东西之间建立起联系。观念之外的东西与观念是不相似的,说观念与一种跟它不相似的东西相似是自相矛盾的。所以,观念不能证明在观念以外的存在。

第三,凡是存在的东西一定是实际上能够被我们所感知的,哪怕是天上的星星,也是如此,即由于能够被感知才存在着。不能被感知就不能说存在着,说一种不能够被感知的东西存在着,是讲不通的。当我离开了我的住处,还说它存在着,意思是说,当我回来的时候还能够感知到它的存在。

总之,我们只能感知到我们的感觉,感觉以外的东西是感知不到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存在”的实质:存在即感觉,存在即观念。就此而言,存在依赖于感觉而存在。

贝克莱以上述理论批判了流行的“物质”观念,因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主要标志,如果不揭示其虚妄,他的理论就难以成立。

洛克认为第一性的质(广延、形状、运动、静止、不可入性、数目等)具有客观性,有独立于感官之外的原型(客观存在),而第二性的质(颜色、滋味、声音等)则是主观的。贝克莱认为,连第一性的质也是主观的,因为,第二性的质不可能脱离第一性的质而存在,既然第二性的质是主观的,那么第一性的质也一定是主观的,有谁见过没有颜色的广延和形状呢?广延(大小)、运动和静止等是相对的,即相对于判断者而存在,离开了心灵的判断和感知,就无法说一个事物的大小。事物的数目难道不是人为的规定吗?同一个事物,不同的民族会用不同的尺度来衡量。事物本身没有所谓大小,也没有什么数目。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同一个事物具有不同的形状和大小,这就表明事物的形状和广延也是依赖于心灵而存在的。

可见,物质这个实体,不过是人们借助于推理推论出来的,无法从我们的感知活动中得到证明,因为我们所感知到的一切都是心灵的性质,都存在于心灵之内;既然“物质”的一切性质都存在于心灵之内,我们怎么能够设想它在心灵之外有独立的存在呢?有人可能会说,我可以设想一座花园存在着,而不必站在花园旁边感受它。但是,这一设想本身就是一种观念的构造活动,这不过是在心灵中构想出来的,是由心灵的感知活动产生的,它并没有证明心灵之外有物存在。

退一步说,即使心外有物存在,我们也无法知道,它与观念的性质完全不同,独立于心之外而存在,心灵怎么能够感知到呢?一旦心能够感知到,它就不是独立存在了;再者,假如心灵能够感知到,它就是观念了。

贝克莱的这些观点一般被称为主观唯心主义,它预示着休谟的不可知论,在这里已经有不可知论的萌芽了。

这种观点并非胡言乱语,虽然是一种唯心主义观点,却有着深刻的道理,它揭示了我们所谓的“客观世界”的主观性质。外部世界的存在,我们诚然是可以承认的,但是其性质却并不独立于我们的判断之外。我们所说的那些性质,就事物本身来说,则无法说其有,也无法说其无。比如大小、上下、天地,如果没有人进行判断,事物本身就无所谓大小,宇宙中也没有上下;当我们说“天地”的时候,必定是以一个大地上的判断者为前提的,是大地上的那个人看到的景象,是他的命名活动的产物,没有人便没有“天”也没有“地”。事物本身不具有美丑的属性,美丑是判断者的感受。一块石头与一块金子,如果没有人去看它,怎么会有贵与贱的分别呢?青草对于我们并不具有好吃的性质,但对于食草动物却是美餐。

可见,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所谓的客观世界仍然是一个主观的世界,若是离开了判断者,这个客观世界也就不存在了,它的种种性质就会消失;即使我们承认独立于我们的感官之外的事物是存在的,也无法断定它具有什么样的性质,或者说它根本不具有任何性质;一旦具有某种性质,就不是客观的了。

存在就是被感知——贝克莱《人类知识原理》 人类的感知和学习

可见,贝克莱的意思,并不是说外部事物本身存在于我们心中,宇宙那么大,怎么能够存在得下?所以这不是空间和时间意义上的,而是性质意义上的,我们所赋予世界万物的性质,并不是完全客观的,而是我们对于它们的一种感受和认识。

【原载严春友《西方哲学名著导读》,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294177.html

更多阅读

《符号学原理》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格式

《符号学原理》 [法]罗兰·巴特①著;李幼蒸译三联书店出版 2007年第2版第2次印刷 一般人们一看到枫叶就很容易想到加拿大的形象,枫叶以成为加拿大的象征,同样的,在外国人眼中中国就是一条龙;十字架代表着基督教,新月象征着伊斯兰教,而“卐

《培根随笔》中的人生哲学 培根随笔

《培根随笔》中的人生哲学——读《培根随笔》有感人生的哲学是什么?人应该怎样生活?我想,解答这个问题,需要一本书。这本书就是《培根随笔》。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作家、哲学家。他不但在文学、哲学上

声明:《存在就是被感知——贝克莱《人类知识原理》 人类的感知和学习》为网友亼旳羞耻吢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