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知道价值观是用来进行判断的个人思维依据,但是到底如何衡量价值观的是非,我一直很困惑。直到今天,我才从一个最亲近(理论上的)的人的qq签名上开始真正的去感悟关于价值观的更深层次的东西。
从具体实现的角度来讲,诸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百善孝为先、先天下之忧而忧、喝水不忘打井人之类的指导性立论,事实上大家都不陌生。但是,一种价值观念正确与否如何衡量,困扰了我很久。
悟道第一阶段。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数没有主动意识去给父母买过礼物、或者一个深情的拥抱。当我问及这个问题时,答案总是令人有点痛心。我的一名可爱的队员,叙述自己经常会很黏老妈。可是,这只是一种习惯,而非意识形态。
悟道第二阶段。我看到了一个这样的qq签名:"跟你最亲近的人说话都要小心,因为以后都会成为对付你的把柄。毫无安全感!"。看过之后,持久的心痛。言外之意,不能跟最亲近的人说太多,被知道的越多对本人就越不利。教训就是,要提放你最亲近的人。我勒个去,简直无语。这句话最可悲的关键点是什么?就是,只要让自己不舒服或者不愉快,无论产生不愉快情绪的外在行为动机是否是良性的,都要采取回避态度。作者对于自身的感受的追求已经超越了是非追求,甚至超越了道德标准。
悟道第三阶段。很多家庭、组织、群体缺乏凝聚力,矛盾四起,危机无处不在,种种恶果。前些日子,公司的管理层讨论企业文化,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跟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创业,在攻坚的道路上攻克难关,并最终分享胜利果实,实现组织与个人的自我价值。显而易见,凝聚力需要共同的价值坚守。而矛盾产生于“道不同!”因此,价值观的作用在于实现平衡,用给力一点的词汇就是:和谐。
基于我的理解层次,意识形态背后的价值观是 否正确,取决于主体是否在追求主体影响力范围内的和谐为主要目的。如果你的行为导致了施加影响对象的不和谐,那么就是错误的。如果反之,我们就可以大胆的采取行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