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高僧,你会想到什么?佛法深湛,法相庄严?或者是青灯孤影,心如古井?说到电影导演呢?络腮胡子?长头发?棒球帽?或者像王家卫那样一年到头带着个墨镜?如果一个人既是高僧又是导演,他该是什么样子?宗萨仁波切就是这样一位身兼高僧与导演二职的“大人物”。
宗萨仁波切,不丹人,是一位藏传佛教导师,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最具创意的、最有影响力的心灵大师。他亲自执导的两部影片《高山上的世界杯》、《旅行者和魔法师》在各大国际电影节好评如潮。他本人也被《亚洲周刊》、《纽约时报》、《伦敦晚报》誉为“亚洲最会说故事的导演”“当今最红的新秀导演天才之一”。
这里要说的就是他自编自导的《旅行者和魔法师》。电影情节很简单,一言以蔽之:“一个旅行者在前往目的地的路上听一个和尚讲述了一个关于魔法师的故事。”
在影片中,旅行者是一位年轻的村官,他不满足于不丹那看似贫困的生活,向往去美国发展。终于,他等来了美国朋友寄来的信,莫名兴奋地立刻辞掉公职,向美国进发——他左手提着行李包,右手提着那种硕大无朋的老式录音机,匆匆上路了。自那一刻起,他成了“旅行者”。你知道不丹是个山国,交通不便,在眼睁睁地错过一班公交之后,年轻的旅行者格外沮丧,只好在路边跟一个准备去城里卖苹果的老头一起等车,他一根接一根的抽烟,除了听音乐,他无事可做,在录音机耗光电量之后,旅行者更是变得气急败坏。随后来了一个年轻的和尚——穿红衣服的喇嘛,喇嘛见旅行者心浮气躁,就主动提议给他讲一个故事。喇嘛手里有一件简单的弹拨乐器,故事在他的弹奏中展开。——我疑心这角色真是由喇嘛出演的,他眉宇间的从容与淡定,令人钦佩,令人观之忘俗。后来,一对父女加入了队伍,年老的父亲带着刚刚高中毕业的女儿去城里卖他们手工制作的米纸。这一群人一边赶路一边听喇嘛讲故事。
喇嘛讲的故事也很简单:一个学习魔法的年轻人一心想到山那边的村子里“找女孩”,而他的弟弟渴望学习魔法却被父亲严令禁止。有一天,以偷学的方式对魔法略知一二的弟弟在给哥哥送午饭时,偷偷地在“饮料”里添加了某种成分。于是,哥哥在饮用之后发生幻觉,在幻觉中哥哥也演绎了一个以自己为主角的故事。在故事中,他骑上自家的毛驴(它已经“变成”一匹骏马了),一路狂奔,在深山的更深处,他迷路了,随后找到一户人家,家中只有一对老夫少妻。下面的故事你能猜得出来:魔法师跟那个年轻貌美的妻子日久生情,后者甚至怀上了他的孩子,两人合谋准备害死那个年老的丈夫,最后,魔法师意识到自己越陷越深,试图逃避这一切,而年轻的妻子则在追赶情人时失足 跌入激流……魔法师痛苦不堪,猛然醒来,发现这一切原来都是自己的幻觉。
喇嘛的故事讲完了,现实中的旅行者也开始对卖米纸的女孩心生好感,后来,当他有机会搭车进城时,他却把机会让给了卖苹果的老人,他似乎忘记了自己当初出门旅行的目的——去美国,再后来……
影片的这种结构类似于传统故事中的一种套叠模式,你一定听过: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在讲故事,讲的是什么呢?从前有座山……
这次去上博看宋元画展,有一幅画也是这种构思,画中有面巨大的屏风,屏风里边当然是一幅画,那幅画中也有一面屏风,上面当然也是一幅画……
电影故事是由编导和演员共同讲述的,电影中的故事是由喇嘛讲述的,喇嘛故事的主要内容则是故事里的主人公魔法师想象出来的。这有点像是陆王心学所标举的“心外无物”,当然陆王心学也是从佛经中汲取了营养。
宗萨仁波切有一个重要的观点:“现代人走得太快了。”忙着赶路,忙着挣钱,忙着拿证,忙着听音乐,忙着谈恋爱……忙碌跟盲目有很多交集。片中旅行者的身上,更多的是我们现代人的影子。
卖苹果的老人象征着随遇而安,车上饮酒的男子象征着醉生梦死。
喇嘛象征着智慧,旅行者象征着追求或者贪欲。
女孩则象征着慈悲喜舍,故事里的魔法师则象征着痴迷。
我这样妄解禅机一定会贻笑大方,无知者无畏吧。
电影耐人寻味的地方,也体现在无处不在的对照关系中:
现实中的赶路与虚构的故事形成对照,自然交织。
在现实中,旅行者与喇嘛构成对照,前者盲目而焦躁,后者睿智而平静。
现实中的旅行者与故事中的魔法师形成对照,他们都在追求目标满足欲望的过程中迷失了自我。
路遇的女孩跟故事里的少妇形成对照,女孩其实已经考上大学,但为了照顾年迈的父亲,放弃了深造的机会。对此,你可以解释成恋父情节,也可以解释成女孩子令人钦佩的责任感。而少妇,则仿佛是欲望的化身,也是愁苦的化身。佛说:欲望乃愁苦之因。
在魔法师的故事里,魔法师跟他的弟弟形成对照,一个厌学,总想着“泡妞”,却被父亲逼着学习魔法;一个好学,却没有学习的机会。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欲望错位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魔法师在深山里遭遇的那一对老夫少妻形成对照,世间万象因你注视的眼光而不同,美丽与衰朽都是生命的存在状态,在佛的眼中也许是无差别的,但凡夫俗子如我辈却非要为他们定出美丑。
年轻的魔法师与年老的丈夫形成对照。甚至,魔法师家的驴子跟魔法师想象中的骏马也形成对照。在《史瑞克2》中,通过魔法,史瑞克变成大帅哥,同时驴子也变成了骏马。这是典型的人类思维,在驴子眼中,未必会因为自己的模样而自卑,它们也未必会喜欢马的造型。
最后,人物瞬息万变的心灵世界与喜马拉雅南麓具有永恒魅力的山水风光形成对照,这种对照,很容易让我们想起据说是仓央嘉措伪诗的句子: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步两步便是天堂,却仍有那么多人,因心事过重,而走不动。
《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善哉,善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