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下马客在船
——说“互文”
学生学习白居易的《琵琵行》,把“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都理解为:“主人下了马,客人上了船。”诗人在习习秋风、无声秋月、萧瑟秋景中送别好友,自然少不了一些悲凉,但让学生这样一理解,主客之间好像没有一点点亲密感,“惟别而已矣”的依依不舍之情顿觉全无。
于是在黑板上又写了非常熟悉的两句: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沁园春·雪》)
“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
正因熟悉,学生的理解自然少了偏颇,脱口而出:
“北国风光,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
“秦汉时的明月辉映着秦汉时的边关。”
以样画瓢,学生似有感悟,得出了:
“主人和客人一起下了马后,主人和客人又一起登上了船。”
在浩翰如海的古诗中,这类诗句俯拾即是:
(1)战城南,死北郭,野死不葬乌可食。(汉乐府《战城南》)
(2)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4)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以上虽为不同时代、不同作者的诗,但其在修辞格上有一共性,这便是都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格。“互文是古代学者早就发现并加以阐述的一种辞格。郑玄在《毛诗笺》中称为‘互言’、‘互辞’。贾公彦在《仪礼义疏》中说:‘凡言互文者,是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故曰互文。’俞樾在《古书疑义举例》中称为‘互义’、‘互见义’。”(王希杰《汉语修辞学》PP276)
互文概源于训诂学的同义互训,即两个字互相训释,用甲解释乙,又用乙解释甲的训诂方式。因为语言里有很多同义或义近的词,在经传注解和字书及训诂书里往往采用这种方法解释词义,避免用繁琐的语句作说明。汉代许慎《说文解字》里就很多,例如:“老,考也”,“考,老也”;“更,改也”,“改,更也”;“追,逐也”,“逐,追也”;“寄,托也”,“托,寄也”;“奉,承也”,“承,奉也”。但这仅仅是词义学的内容,还不是一种修辞格。
最早注意到这种修辞格的是汉代的高诱,其在注《淮南子·原道训》中“夫道者,覆天载地,廓四方,柝八极,高不可际,深不可测”一名时说:“际,至也。度深曰测,一说尽也。”并引各家所注后得一结论为:“足证此文错置”。何谓“错置”?即今天的互文这种修辞格。所以“高不可际,深不可测”意为高深不可至,高深不可测。
① 互文,指的是两个短语或句子中,语义必须互相补充、互相拼合。……互文作为一种修辞格,指的是对称的甲和乙的语义关系的互相交换。”(王希杰《汉语修辞学》P275—276)
② 王昌齡《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不是说明月属秦,关属汉,是秦汉时明月秦汉时关……秦汉时明月秦汉时关,要省成七个字。前面的“秦汉”省去个“汉”字,后面的“秦汉”省去个“秦”字。因此前面的“秦”指秦汉,后面的“汉”字也指秦汉,所以称为互文。(周振甫《周振甫讲修辞》P76)
③ 所谓“互文”,是一种将在上下两句或语言单位中都应该出现的几个词语分散配置于上下两句或两个语言单位中,上下两句或两个语言单位参互成文、合而见义,以求表达形式的齐整和表彰简洁。(吴礼泉《语言策略秀》P60)
④ 参互也是一种兼义组合的形式,其特点是前后句的词义交叉组合,参互成文,合而见义,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思想内容。有人称之为互文。互文是个写作上的术语,从修辞的组合手段看,叫参互似乎更确切。(刘焕辉《修辞学纲要》P311)
凡事物之间总是存在着某种千丝万缕的联系。日本的核泄露,引起了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邻国的高度关注,其原因是某些放射性元素通过空气和水体便四处传播,势必危机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而“事物之间的关系最主要的是相似关系和相关关系,许多修辞格的核心是相关关系和相似关系。”(王希杰《汉语修辞学》P14)从以上各家对互文的定义中不难得出,互文作为修辞格之一种,其主要表现在前后语言单位的相关关系中,从而形成了这种修辞格的“偏离了语言和语用常规的能够影响表达效果的特定模式”,即“一种能产的固定化了的同义手段模式”。(聂焱《广义同义修辞学》P283)
(1)主人下马客在船= 主人 +【客】+下马,客 +【主人】+在船
(2)秦时明月汉时关 = 秦时+【汉时】+ 明月,【秦时】+ 汉时 + 关
(3)烟笼寒水月笼沙= 烟 +【月】+ 笼 + 寒水,【烟】+ 月 + 笼 + 沙
(4)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千里 +【万里】+ 冰封,【千里】+ 万里 +雪飘
(5)战城南,死北郭= 战 + 城南 +【北郭】,死 +【城南】+ 北郭
(6)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迢迢 +【皎皎】+牵牛星,【迢迢】+皎皎+河汉女
“话语的意义是显性关系和潜性关系的总和”,(王希杰《汉语修辞学》P276)学生只所以把“主人下马客在船”理解为“主人下了马,客人上了船”,只是抓住了该句表面的显性意义,而忽略了其深层的性意义——即以上各句【】中的补出部分。
王希杰先生说:“互文式的前后次序可以颠倒。”(王希杰《汉语修辞学》P278)以此为据,上面的诗句又可以转化为:
(1)客下马主人在船。
(2)汉时明月秦时关。
(3)月笼寒水烟笼沙。
(4)万里冰封,千里雪飘。
(5)战北郭,死城南。
(6)皎皎牵牛星,迢迢河汉女。
这些转化理论上是完全可以的,句子所表达的含义也无变化,但就某些方面而言,显然是不通的。如(1)句违犯了古诗朗读时的句读原则,(2)句则颠倒了秦汉先后的顺序,(3)句与七言绝句“平起式”的押韵不相合,(4)句与生活中由近而远的“看”的内容不相符,(5)句则改变了汉语“南北”之先后的习惯,(6)句改后则先言星座的清晰程度,再言距离;实则虽距离的远近,清晰度是不同的。
可见,语言的表达“应该同文化背景保持一致。也就是说,话语要符合特定的民族文化传统,符合特定的文化氛围,符合特定的文化交际者的素质。”(聂焱《三一语言学导论》PP26)
但在一些词语中,“互文式的前后次序可以颠倒。”这一命题显然是成立的,“这样一来,这种广义的互文式成语就是很常的了,例如:大惊小怪、东张西望、千变万化、千奇百怪……”(王希杰《汉语修辞学》P278)
作为对语言表达偏离的互文,这一修辞格“包括已经逐渐形成了的或可能形成但是现在还没有出现的固定格式、特定模式。”它不仅存在于古代诗文中,在现代文学作品中同样存在:
“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这里“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两句,即是互文辞格的运用,意为 “中国军人和八国联军屠戮妇婴的伟绩,中国军人和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互文见义的运用,不仅语句形式上显得整齐,表意上也显得简洁,嘲弄批判之意尽含其中。
“互文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而且出现频率也很高。例如:‘这些人最喜欢的就是张家长李家短……’‘看到东家发了财,他眼红,听说西家升了官,他气不顺。’”(王希杰《汉语修辞学》P279)
随着新词汇的不断产生,语言的不断发展,互文的内容将会不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