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终之声:浅谈葬礼上的音乐

12月初,在台北健康护理学院曾焕棠教授为三山讲学的课程上,为了诠释悲伤支持的内涵,曾教授为我们播放了新加坡歌手何耀珊的单曲《孤单旅行》和在台湾十分风行的日本歌曲《千风之歌》,由此引出葬礼音乐的多元化、个性化之讲。经过多年的创新和变革,台湾殡葬礼仪在细节方面演绎出许多迥异于传统的特色,一些大众耳熟能详的歌曲成为送别曲目。这些音乐的主题和创作动机虽然大多不是针对葬礼,一些情况下还要向出版方另行支付版权费用,但选曲上基本都具有旋律平缓,歌词温馨哀婉等特点,和葬礼的氛围相贴切,或多为逝者生前钟爱的曲目。

东西有别的葬礼音乐

无论东西方,在葬礼上,用音乐来烘托氛围,超度逝者和抚慰丧属由来已久。中国古代多见这样的典故,俞伯牙遇钟子期,以为知音,子期死后,伯牙在其坟前抚《高山流水》一曲,果断摔碎乐器,发誓不再演奏;嵇康临刑,自奏《广陵散》从容就戮;而“庄周死妻,鼓盆而歌”算是比较另类的悼念行为,他唱的是什么歌亦不得而知。但中国的丧葬音乐并没有固定的体系和范式,主要从寺庙中的仪式音乐等取材,经过世俗化、民间化之后形成,缺乏鲜明的感情色彩和人文精神,在一些地方,甚至于一种乐曲婚丧通用。

慎终之声:浅谈葬礼上的音乐

在西方国家,丧葬音乐则呈现出专业化、宗教化的特征,是严肃音乐序列中的一部分,不少古典音乐巨匠在这一领域颇多涉足,如亨德尔清唱剧《扫罗》(SOUL)中的《葬礼音乐》,莫扎特的《安魂曲》和《共济会葬礼音乐》,贝多芬《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第二乐章《葬礼进行曲》,萧邦《葬礼进行曲》,都是振聋发聩的鸿篇巨制。

在基督教音乐体系中,安魂曲是一个重要的分支,它是一种特殊的弥撒音乐,用于基督教悼念死者仪式中演唱的合唱套曲。安魂曲氛围庄严凝重,篇幅较长,节奏缓慢,令人闻之肃穆。史上最有名的安魂曲是莫扎特生平的最后一部作品,他在创作这部作品的过程中去世,因而这也成为他献给自己的安魂曲。莫扎特一生曲折窘迫,然而痛苦从不是他音乐的主线,欢乐和纯净才是他所表达的全部,这部临终前的作品亦是如此,情感异常真挚动人。

另一位大师肖邦的《葬礼进行曲》则仿佛是受到异次元启示的作品。在巴黎生活时期,肖邦有一段时间经常在梦中被鬼怪缠身,他把梦境告诉了一位画家朋友。这位画家联想到画室里一具被布置成钢琴演奏者的骷髅,于是他将此事告诉肖邦,天才音乐家突发奇想,决定在骷髅的启示下寻找灵感。夜间,肖邦与骷髅比肩而坐,一部舒缓、稳重的葬礼音乐便在指尖与琴弦间流溢,它后来成为《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的第三乐章。在肖邦自己的葬礼上,这部进行曲和莫扎特的安魂曲交替演奏,成为大师人生谢幕中纠结的两种情绪。

葬礼音乐的多元化倾向

去年,在流行天王迈克尔·杰克逊的追悼会上,当灵柩缓缓入场之时,台上响起Andrae Crouch的福音歌曲合唱《Soon andverysoon》,现场或电视机前的观众,闻之无不动容。在接近尾声的时候,出席追悼会的明星们合唱了迈克尔杰克逊最具代表性的歌曲之一《WeAre TheWorld》,用歌声为MJ送行,世界各地的近十亿歌迷通过电视机收看了这场盛况空前的追悼会,见证了流行音乐的巨大影响力。

在西方,自主选择音乐已经成为葬礼个性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据英国著名的协同葬礼服务公司统计,在2004年,英国人葬礼上播放的音乐55%是传统的圣歌,5%是古典音乐,另有40%则是流行歌曲。这是一个诞生了披头士、Suede、Oasis等里程碑级摇滚乐队的国度,但也是一个以保守和循规蹈矩著称的国度,对葬礼音乐的选择日趋多元化,充分说明了英国人在人生观上的日渐豁达和对个性的彰显。另一方面,他们也希望借歌词剖白自己的人生态度,如英国人葬礼上播放次数最多的歌曲《MyWay》所述:“现在,尾声将至,我面临终场落幕。我要陈述我的观点,我对此深信不疑:我的人生充实完美,我游遍千山万水。更重要的是,我以我的方式完成了这一切。虽有少许遗憾,但这不足挂齿……”如同一个行将踏上旅程的老友,将自己的人生向送行者娓娓道来,充满质朴而深邃的情感。

三山陵园和圆满人生服务公司也非常注重葬礼和祭祀上的音乐选用。今年清明期间,三山曾经举办规模宏大的“红歌慰忠魂”纪念革命先烈先辈活动,用脍炙人口的红色歌曲向将军山上的革命先烈先辈致礼;同期的复活节,又在天恩园举办“福建省基督教欢庆基督复活暨安息主怀信徒追思活动”,请来福州各大教堂的唱诗班为长眠于天恩园的教胞献上福音。

那么,你会自己作出选择吗?

近来,笔者参与了豆瓣网上的一个在线活动:你打算在自己的葬礼上播点什么音乐?(http://www.douban.com/online/10185261/)参与这个活动的有2000多人。由于豆瓣网的主流人群是1975-1990年龄段,具有浓郁文艺情结的年轻人,对生死问题比较达观,不少网友踊跃地表达了自己的选择。在2000多个结果中,流行、古典、爵士、金属、民谣等风格一应俱全,呈露出鲜明的个性化取向(尽管这个年龄段一般而言离人生终点还非常遥远)。

笔者也跟风随流参与了活动,列出了自己的两项选择,它们都来自挪威乐队Burzum,分别出自1997年专辑《DaudiBaldrs》中的《Moti Ragnarokum》,以及1999年专辑《Hlieskjálf》中的《Der TodWuotans》。这是两首纯器乐,取材于古代日耳曼-维京神话,由主唱在监狱服刑期间,完全用电脑创作。Ragnarokum为诸神黄昏之意,在最后的冬天即Fimbulwinter,代表正义的诸神与代表恶势力的巨人、怪物等展开决战,最后同归于尽,旧世界倾覆,新秩序在废墟中重建。《MotiRagnarokum》以钢琴为主线,辅以旋律简朴恢弘的键盘,描绘在诸神黄昏的战场,鏖战引燃了天际的星辰,似潮起潮伏,日出日落,昼夜交替,曙暗轮回,偃旗息鼓之时,一切俱归沉寂。

《Der TodWuotans》为德文,意为“奥丁之死”。北欧神话中,主神奥丁以一只眼睛为代价,饮用了智慧之井的泉水,从而获得未卜先知的能力。在诸神黄昏之前,他预见了玉石俱焚的结局,仍然选择与命运对决,最终战死在吞天噬地的巨狼芬里尔利齿之下。这首曲子以缓慢滞重的鼓声开篇,仿佛在硝烟尚未散尽的战场上,招魂的女武神们抬着马革裹尸的奥丁,徐徐走入冰冷幽深的斯堪的纳维亚针叶林,这是一出有条不紊的慷慨悲歌,是瓦格纳式悲情英雄主义的终极绝响。

音乐作为旋律化的情感载体, 是抽象而又贴近人心的艺术形式,是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蕴含着关联人们千丝万缕情感的因素,对人的脉搏律动和情绪起伏有难以言喻的作用。音乐之海又何其浩淼,每个人都有一首或几首至死不渝钟爱的音乐,如果多年之后,为自己挑一首在天堂之路上暖心窝的乐曲,也不失为人生圆满的一个小小部分。

文/Dunkelherz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294619.html

更多阅读

浅谈小学生读后感的写作指导策略 浅谈朗读教学指导策略

浅谈小学生读后感的写作指导策略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各方面有效的指导,注重读写结合,感想集中,联系实际,思路创新以及读后沟通和写后交流,指导学生从读到写,从写到说,从说到写,从写到读,形成一个读后感的写作循环,将读书和写作有效结合,逐步提高

浅谈小学阶段的竖笛教学 浅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浅谈小学阶段的竖笛教学竖笛又称牧童笛。因其竖笛价格便宜、携带方便、音色优美、简易实用,因此,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器乐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艺术实践,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之一。竖笛作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种学具,它不仅能陶

浅谈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分析 城市园林绿地的效益

浅谈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分析河北邯郸市园林局任寒英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以及人为因素等影响,大片树木被坎伐,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生存环境等问题。而城市绿地不仅能够营造优美的城市景观,为广大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空间,而且可以改善

数学论文:浅谈反思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数学论文: 浅谈反思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反思既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技术。教学反思对教师的成长极为重要。只有对教学反思有明晰而正确的认识,才能在情感上真正接受反思思想,从而激发反思的内在动力,进而产生具体的反思行为。而数

声明:《慎终之声:浅谈葬礼上的音乐》为网友风蛍月缓缓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