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松2015-05-14
早晨的文章留言很多,既有坚信权力可以避免明斯基时刻出现的人,但这些人估计给不出什么理由,只是安慰自己的一点信心罢了。也有相信这个时刻一定到来的人,但也不能细化,今日就说说更详细的观点。
第一,按如松研究以往经济大幅波动的时期出现的情形,如果M2增速下降到7%以下,明斯基时刻马上就会到来。如松在上篇文章中给了一个时间,那只是按现在的迹象来观察给出的判断,未来尚需要密切观察M2增速的走势,本人认为当这个数据跌破8%的时候,就无法避免灾难的到来。
为什么这样说?源于2015年制定的M2增长目标是12%左右。当跌至10%左右以后,央行和中堂会竭尽全力逆转这个趋势,无论是降息降准还是商业银行5000亿资产证券化,都是为了这个目的服务的,如果未来几个月出现跌破8%的情形,就说明政策已经无法对抗市场,当市场不再产生信用之后,降息降准解决不了问题,这时再相信政策可以无所不能就是荒唐的。
当然,如果可以拉起M2增速,就意味着市场还没有恶化到极限,时间将延后。
预测不是主要的,时刻观察数据的变化才是主要的,一味地相信某些人无所不能也是盲目的。
第二,如松经常听到一个说法,美国日本泡沫破裂的时候是加息周期,ZG不会加息,就不会带来泡沫的破裂。
这是一种僵化的思维,泡沫是否破裂不取决于名义利率,而是取决于实际利率,实际利率是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即便现有的计算方法也只是估算,公式如下:
实际利率=(1+名义利率)÷(1+通货膨胀率)-1
当通胀上行到3%的时候(假定),如果央行将名义利率也降至3%,那时计算出来的实际利率就是零,市场会有人把钱借给你吗?肯定不会,借钱的人要求更高的利率。通胀越高,放贷的人要求的利率越高,央行即便不加息也是无用的。需要记得,实际利率是不能直接观察到的,而又是无所不在的,这个利率决定泡沫的前途,所以,只要通胀上行,央行加不加息根本就不关紧要,与央行无关。
这个实际利率与两个因素有关,第一是汇率,当汇率压力非常大的时候,利率就会上行;第二,通货膨胀。这两个因素决定实际利率。
同时,实际利率和通胀预期有关,如果通胀率在当时是3%,借贷人如果要求2%的利润,如果预期通胀还会上升,那么借贷人就会要求5%以上的实际利率,考虑到贷款风险,就很可能达到10%以上。
(注:以上数字都是年率)。
实际利率决定明斯基时刻是否到来,和央行加息与减息无关。
可是,实际利率是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可还是有参考指标,那就是银行间市场长期拆借利率和民间利率的走势,当这两个表示实际利率的指标上升的时候,无论央行加息还是降息,都没意义。
因此,我说通胀是第二个关键的指标,汇率压力最终也会反映到通胀上来。当第一个标准满足之后(注意这个前提),通胀带动实际利率上行,就会出现明斯基时刻。
所以,央行对明斯基时刻的出现,基本是束手无策,而统计局弄几个好一点的数据可以左右这个时刻的到来吗?也没用,只要实际通胀上涨,实际利率就会上涨,即便统计局将CPI弄成0%,也改变不了实际利率。
看看央行在干啥
央行在前五个月不断地降息降准,本以为可以逆转经济趋势,本质是信用创造的趋势,到今天,发现不是这么回事,M2增速还在萎靡的状态。
央行又开始包打天下。既需要释放货币,还希望市场能够创造信用,这是央行忙得第一件事,具体包括:商业银行5000亿资产证券化,当资产证券化以后,商业银行就可以套回现金,进行再放贷;地方债进入抵押品,这和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含义近似;准许农村土地抵押贷款,这依旧是希望货币在流通中可以创造信用,等等。央行忙得第一件事是M2增速低迷的问题,结果怎么样?看五六月的M2增速就知道了,没必要去猜结果。
央行忙得第二件事是实际利率。今日有报道《外媒:央行打压存款利率时刻准备指导违规银行》,实际上央行比我们更清楚实际利率的形成原理,这是上篇文章所说的内容。可是,为何城商行在存款利率上浮的过程中总是一马当先?源于如果同样的存款利率,居民储蓄就会选择四大行,城商行的存款就会下降,而城商行的贷款主要流向是地方政府的各种平台,如果给贷款上浮划线,对于城商行意味着什么?你懂得。
央行在这件事上估计效果有限,源于实际利率可通胀以及通胀预期有直接关系,即便限定了存款利率的上浮,改变不了实质,实际利率是无处不在的,不仅仅体现在存款利率的上浮上。
昨日晚上引用的公式,需要道歉,不是这个公式不对(这是一个经典的公式),而是这个公式更应该适合利率已经市场化的市场,实际通胀是确定的,当实际通胀确定、通胀预期确定以后,实际利率也就确定了,名义利率按市场化来自由浮动,所以,这个公式在这里使用,是有问题的(虽然教科书都在使用,但不代表没有问题,如松也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同时提醒大家,这不是数学公式,不能三个变量随意移动。
比如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超过了2%,可美联储的基准利率还接近于零,这就是通胀预期(加息预期)的作用,通胀预期(加息预期)严重影响实际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