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散文欣赏:一个人的丽江_荣昭

一个人的丽江

李娟

我来这里,是因为太渴望一些东西,听说来这里可以放下,可以安静,可以心安。

踏上丽江小巷洁净的五花石,几百年的风雨沧桑刻在光滑如玉的石上,脚下每一步行走都是浓浓的诗意。

水赋予这座小城灵秀和洁净,雪山的水穿城而过,三水绕城,清澈透亮。大石桥下流淌的水中,红鲤鱼迎着水流逆流而上,有游人向水中抛下食物,无数只红鲤鱼一瞬间凝成一朵盛开的红莲。

晨曦中的丽江像不施粉黛的纳西少女,安宁,纯净,纤尘不染。静静的,一个人漫步在古城的小巷中,见一家名叫太阳木雕的小店,有位纳西族的女孩正在木板上作画。阳光明媚,她的眼眸像黑珍珠一样的灿烂。我问她刻的什么画,她说,不是画,刻的是纳西族的东巴文字。浓烈的阳光如金子般洒在她刻的字上,是一男一女俩人牵着手在星星月亮下跳舞。她说,这在东巴文字中,表示“爱”。这就是爱,两个相爱的人在月光如水,星光璀璨的夜空下跳舞。俩人牵手,从此披星戴月,风雨与共,朝朝和暮暮。我的眼睛一时间有些湿润。你不在我身旁,你若是在,也一定和我一样,在这一瞬间就迷上这种古老的诗情画意的文字。它其实真的是一幅画,而不是文字。它这样直白、率真的表达爱情,不想任何文字那样委婉和含蓄。这里淳朴的人们将爱刻在木头上,刻在彼此的心里,爱于他们原来是这样的坦诚,可贵和简单。

我仿佛忽然明白为什么会有许多人不远万里,直奔小桥流水的小城而来。小城洁净的雪山之水是可以洗涤灵魂的。小城像是一位永远清秀可亲的母亲,她敞开胸怀接纳来自远方的孩子,她从不问你来自何方去向何处,她包裹你所有的痛苦和忧伤,给你的灵魂以安宁和抚慰。

夕阳西下,暮色四合,小街杨柳依依处亮起一串串红灯笼。夜晚的丽江像娇艳美丽的少妇,有着让人迷惑而沉醉的魅力。一家家的酒吧坐满一对对情侣,他们握着酒杯,沉默不语,不知来这里是为了相聚,还是从此别离。小河的两岸,白族、纳西族着盛装的少男少女开始对歌,流水潺潺,歌声潺潺。柳丝如烟处,有位优雅的男子在吹萨克斯,是我喜欢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缠绵而凄婉,水一样的忧伤将我覆盖和紧紧包裹。站在人流如潮的小街中,茫然若失,冥冥之中竟有了一种无所皈依的感觉。

夜渐渐深了,小河里飘起一盏盏河灯,荷花的、鲤鱼的------顺流而下,水乡的夜多了几分恍惚与浪漫。河的两岸古朴雅致的酒吧,灯红酒绿,人流如潮,这样的夜,你如同一脚踏进黄酒飘香的绍兴,山歌流淌的湘西,小船咿呀的乌镇,有了不知今夕何夕的茫然。丽江和我居住的小城不同,我的小城只有在每年的端午节才在汉江里放河灯,而丽江的每个歌舞升平的夜晚都是节日。捧着一盏粉红色的荷花灯,闭着眼睛,听清泉在石上流淌而过,叮咚之声如同天籁。这些时候,默默在心中许个心愿,将河灯放入清澈的水中,让圣洁的雪山之水带着梦想和祝福漂向远方。每一盏河灯不就是漂浮在尘世、在水中的一个个梦,迷茫的,向往的,追逐的,幸福的梦……..

有人说,来这里的人,都是为了追逐什么,寻找什么,忘却什么。其实人的一生,何尝不是永远在路上,在不停的寻找和期待着什么。小城里,常看见行色匆匆、神情落寞的游人,他们怀揣着尘世的苦恼和烦忧,来清丽纯净的小城中。丽江,像是泊在雪山脚下的一块晶莹的碧玉,体恤着每个人的落寞和忧伤。尘世间,谁不是一只疲惫不堪的小鸟,有着沉重的无法飞翔的翅膀,在这里,你可以放下身后一切的背景,放下滚滚红尘中一切的负荷,纵身而入,化作水中自由自在嬉戏的一尾红鲤鱼。

有些人,舍不得用一生去忘记。

有些地方,舍不得一次读完。

而丽江,你是一本洁净之书,心灵之书,我舍不得一次读完。

引自:李娟散文集《品尝时光的味道》

请欣赏著名节目主持人磊明老师朗诵:李娟散文《一个人的丽江》: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ee997c0100ng8v.html

请欣赏月涵朗诵:李娟散文《一个人的丽江》: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ee997c0102e7yt.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ee997c0102e8bl.html

原文地址:作家袁恒雷评论:淡雅人生滋味长——读李娟散文集《光阴素描》作者:李娟


李娟散文欣赏:一个人的丽江_荣昭

淡雅人生滋味长

——读李娟散文集《光阴素描》

袁恒雷

在当今我国文坛,有两位同名李娟的作家,巧的是不止是因为她们都是女性,而是都以写散文见长,并同处我国西北地区——新疆李娟以写阿勒泰地区的风土人情为世人所知,而陕西李娟以写文艺散文驰骋文坛。

请允许我用“文艺散文”这个特定称谓来定义她的文风——读过这本《光阴素描》后我特别有这种感受,李娟女士在书里几乎谈及到了文艺的所有门类:诸如书法、绘画、诗词、古琴、茶道等等,几乎是信手拈来。而在笔者阅读经历中,同类作品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先贤是钱钟书的《谈艺录》、傅雷的《傅雷谈艺录》、当代的青岛作家吴克成的《迷声》,他们都可谓博闻强识,打通了东西方的文学艺术,进而让这些文艺元素为自己的文章服务,读来分外酣畅淋漓。

李娟女士的这部散文集,我想形容她为一次大型的艺术展览,而展览分为五大展区,也就是本书五大部分:依次为“我读丹青”“你是我的暖”“人间烟火”“百年月光”“山水文章”。下面,我就作为导游,带领大家逐个参观欣赏这一幅幅绮丽的画卷。

第一展区称为“我读丹青”,顾名思义,是作者对中外画作及画家的赏析。李娟女士在这组文章里,将自己很多实地考察访问时看到的图片与画作进行了感性与理性的解读,而且即便是我们之前很熟悉的照片她也能写出新意,诸如写沈从文的照片,她写道:“在凤凰古城沈从文故居,看见沈先生年轻时的一帧黑白照片,清亮的眼神如沱江的潺潺溪流。一脸的干净纯粹,嘴角微微上扬,剑眉星目,英气逼人。”可以说一落笔就有不俗之处。再看她解读林风眠的画:“他笔下的仕女真是冰清玉洁。白衣的翩翩女子坐在堂中,黑发挽起,细细的眉,朱唇一点,纯洁素雅,安详从容。一身素衣,却胜过万紫千红。她不怒不怨,不悲不喜,彻底绝了尘世的烟火气。”而她解读米勒、丰子恺、吴冠中等中外名家,在我看来,都堪为他们的“解味道人”。

在第一组清新明快的中外画廊参观完后,我们即将进入的展区是以爱情为主题的——“你是我的暖”。《你是我的暖》是本组散文的压卷之作,不仅在《读者》作为“原创精品”刊登,还获得了首届“孙犁文学奖”散文大奖,足见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力作。巧合的是,本文开篇仍然是在凤凰古城落脚,而写的爱情自然也是沈从文先生和张兆和女士的爱情过往。李娟女士在沱江边读沈先生的家书,心生无限感慨:“那一刻,他有了兆和女士,就有了爱;有了一位温柔的知己,就如同沐浴在人间的四月天里。 ”在本组散文里,作者写到了一系列名家的爱情,诸如张学良和赵一荻、张伯驹和潘素、徐悲鸿和蒋碧薇等等,这些人的爱情可谓是苦辣甜酸皆备,不一而足,作者在一一解读后,似乎她最为推崇的爱情是这样的——“爱情是什么?是他为老妻带回家的那几片面包。浮世里最后的爱,就在一粥一饭里。那么动人,暖心。”也就是说,无论过往是轰轰烈烈也好,惊天动地也罢,爱情终究是要回到彼此关爱,人间烟火,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那么推崇携手到老、相濡以沫吧!

在第三展区呈现给我们的是浓郁的亲情。这组散文开篇的是一篇非常动人的《小名》,文中先写到了朱生豪和她的妻子宋清如,朱生豪先生是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的权威,他可谓是用尽毕生心血铸就了这部皇皇译著,而其妻宋清如也是一代才女,被施蛰存赞为“一诗一文,真如琼枝照眼”。在朱先生耗尽心血,临别的时候,他握着妻子的手,温柔地说:“小清清,我要去了。”“小清清”自然是宋清如的小名,只有关系最亲近的人,才愿意称呼小名。接着李娟写到了她的挚友、她的儿子,也都愿意称呼她的小名。我们每个人几乎都是有小名的吧,或者我们称为昵称、爱称、乳名等等,但都是极为亲近的人才愿意叫的。恰如李娟所说:“光阴如流水,只有至亲至爱的人还记得你的小名,那一声轻轻的呼唤,那么令人心喜,心动,心醉,心暖。”

在这组散文里需要格外指出的是,作者不仅写了些给爱子祝辰阳的文章,还收录了几篇他的佳作——《我们班的“老唐”》获得陕西安康市汉滨初中“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征文比赛一等奖,而另一篇刊于《陕西电力报》的文言文《告别童年》是祝辰阳初一时的作品,他的语文老师赞曰:“能将文言文写得如此生动,娴熟,佩服!”这自然是得益于有位作家母亲的引导、培养,而母亲言传身教自然是功不可没的,小作者如是说:“母抱吾至膝上,而后逐字逐句教授。数月,唐诗百首,吾乃倒背如流。虽吾幼时背诗,仅觉有趣,不懂诗中何意。不明弦外之音,但如痴如醉,亦由此,书海泛舟,一发不可收拾。”

在我看来,中外如此多的作家,对李娟女士影响最大的估计无其他——一定是沈从文。在第四展区开篇写到的仍不是别人——“踏着湿漉漉的青石板路,走进小巷,去看望沈从文先生。”之所以这么说,不仅仅是因为前面李娟女士已经多次提及沈先生,就在这一个展区里,李娟又用两篇散文来解读沈先生和他的作品,足见她对沈先生的敬仰与对其作品的热爱。“百年的月光”这组作品解读的是几位中外作家和几本经典名著。提到的作家有沈从文、张潮、哈德·施林克、卜元华、海子、迟子建、鲍尔吉·原野、萧红、帕慕克、杜文娟、季羡林、胡忠伟、李焕龙、几米等等,提到的作品有《边城》《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老课本新阅读》《幽梦影》《朗读者》《行吟絮语》《海子作品精选》《额尔古纳河右岸》《银说话》《爸爸的手提箱》《爱是一朵花》等等。读这组散文,会惊叹于李娟女士的博闻强记,会佩服其对名家名作的独特感受力,但最为打动我的,还是其在《将爱沉淀在文字里》中阐述的写作观:“写作不要想着出名,而仅仅是因为热爱,那么我们对于文字的态度就完全不同了。我敬畏那些古老而芬芳的汉字,她们是经得起光阴打磨,是有灵性、有气息的。”

最后,展现在我们的展区是“山水文章”——这是一组专门写山水游记的佳作。而作者在这些作品里,用一句时下流行的话就是,将自己的文艺范儿全面展现了出来——她在汉江边的茶楼品茶望江、睡梦在凤凰古城被捣衣声唤醒、在徽州小巷赏月扫尘、在遇龙河踏竹排逆流而上、在阳朔西街赏玩竹雕名卷……随着李娟女士的眼睛、步伐,我们流连于山川河流、湖亭月巷,而这一处处各具特色的景点,错落有致成一篇篇字字珠玑的美妙华章。

五个展区参观完了,在赏读了一位位名家名作后,在看过了一处处绝佳景致后,我们觉得阅读与写作的确是世间第一乐事。李娟女士提倡的生活是简单、平淡、雅致的,这一理念在书中俯拾即是,而我也相信,唯有如此淡雅的人生,才会有绵密悠长的滋味。

《光阴素描》作者:李娟

现代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版

作家简介:

袁恒雷:《做人与处世》编辑,作家。大量散文作品见《散文》《延河》《华夏散文》《思维与智慧》等刊物。

袁恒雷博客:http://blog.sina.com.cn/yuan2010320

小记:谢谢资深编辑袁恒雷先生写给我的评论。那么细心的阅读,让我感动。评论是什么?我想,是采千朵花,酿一滴蜜。

《光阴素描》出版后寄给他,他是《做人与处世》的编辑,也是作家,大量作品发表于《散文》《延河》等文学期刊。因为投稿和他相识成为朋友,没想到他会写这样好的文字给我。文字是什么?是良友,也是春风,我感觉到它吹过眉稍、柳枝,拂过心灵------

2013年4月10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294846.html

更多阅读

余虹遗作:一个人的百年

余虹:一个人的百年今年7月8日,我和同门师兄弟回四川大学参加石璞先生百岁华诞的庆典。22年前我随石先生攻读硕士学位,是先生的关门弟子之一。得知母校要举办先生百岁华诞的庆典,我们同门师兄弟表示无论如何都要回母校为先生祝寿。见到先

剩女时代:一个人的精彩(全文)

基本资料剩女时代:一个人的精彩(全文)作者: 阑珊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出版年:页数:定价:装帧:ISAN:内容简介“剩女”是眼下社会上的一个热门词汇,也是教育部2007年8月公布的171个汉语新词之一。剩女是大龄女青年的一个新称号,常用来指“高

永春白鹤拳:苏瀛汉一个人的传奇

永春白鹤拳:苏瀛汉一个人的传奇作者:李翊《三联生活周刊》2011年第4期作为白鹤拳潘世讽一支的正宗传人,苏瀛汉扮演的是“骨伤科中医大夫”的社会角色,武术并不是他获得财富的主要方式,更多是精神需求和门派传承。经济社会里,他面对着这

声明:《李娟散文欣赏:一个人的丽江_荣昭》为网友星星的軌跡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