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作者通过自己的施工实践和总结,较为全面的阐述了现在砼施工中常见的一些质量通病和缺陷,分析、列举了这些质量通病产生的主要原因,并相应的提出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预防措施和施工中应着重注意控制的环节。另外,本文还简要介绍了一些缺陷的弥补方法,可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预制T梁施工外观质量
砼的外观质量是砼质量的直观体现,因此搞好砼的外观质量对砼工程有其重要意义。现针对T梁的外观质量存在的一些问题,经过实践的摸索,现场总结分析,逐步完善整改措施,使T梁的外观质量得到有效控制,收到了满意的实施效果。
一、施工中发现的问题
1、梁腹侧表面、T梁端头锚固截面有蜂窝、麻面现象,马蹄上口斜面气泡较大。
2、梁端头第二道横隔板下耳板附近、腹板变厚处、马蹄上口斜面有较大“孔洞”。
3、马蹄根部、侧模拼缝、堵头模板两侧处跑浆较多,有“烂边”、“烂根”现象。
4、梁腹表面有明显的层印。
5、梁腹板表面有“泪痕状水纹”或“细羽毛状绒纹”。※
6、模板拼缝处有“错台”,个别梁有“跑模”现象。
7、T梁张拉起拱后,梁两头马蹄底部缺棱掉角。
8、T梁翼板顶面板收缩裂缝较多。
9、腹板表面、翼板下表面有“白斑”和“黑斑”,砼表面花脸,颜色不一。
10、漏筋、漏垫块。※
11、T梁顶面砼板表面高低不平。※
12、外形尺寸偏差。※
二、原因分析、预防措施、修补方法
1、麻面
麻面是指砼表面呈现出无数绿豆般大小的不规则小凹点。直径通常不大于5㎜。
[原因分析]
⑴、砼搅拌时间短,加水量不准,砼和易性差,砼浇筑后有的地方砂浆少石子多,形成蜂窝。
⑵、砼没有分层浇筑,或下料不当,造成砼离析,因而出现蜂窝麻面。
⑶、砼入模后振捣质量差或漏振,造成蜂窝麻面。
⑷、马蹄上口斜面排气困难,锚固截面锚下钢筋密集,受预应力波纹管位限制振捣困难,砼振捣不足,气泡未完全排出,部分气泡残留在砼与模板之间。
⑸、新拌砼入模后,停留时间过长,振捣时已有部分凝固。
⑹、浇筑前没有在模板上撒水湿润,或湿润不足,砼的水分被模板吸去或模板拼缝漏浆,靠近拼缝的构件表面浆少。
⑺、模板表面未清理干净,附有水泥浆渣等杂物。
[预防措施]
⑴、砼搅拌时间要适宜,一般应为1~2分钟
⑵、振捣遵循快插慢拔原则,振动棒插入到拔出时间控制在20S为佳,插入下层5-10㎝,振捣至砼表面平坦泛浆、不冒气泡、不显著下沉为止;马蹄上口斜面宜作为砼分层控制高度,以利排气;插振捣棒确有困难时,采用附着式振捣器或人工插捣的方法振实。
⑶、新拌砼必须按水泥或外加剂的性质,在初凝前振捣,放置时间过长未初凝砼可拉回拌和站按设计水灰比加水加水泥重新拌和。
⑷、T梁马蹄以下主要依靠附着式振捣器振捣,腹板上部、翼板砼主要依靠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尽量避免浇筑上部砼时,启动附着式振捣器,导致下部即将结硬的砼表面出现麻面。
⑸、浇筑砼时,无论那种模型,均需撒水湿润,但不得积水。浇筑前检查模板拼缝,对可能漏浆的缝,设法封堵。
⑹、模板表面清理干净,脱模剂应涂刷均匀。
[修补方法]
砼表面的麻点,对结构无大影响,通常不做处理,如需处理,方法如下:
⑴、用稀草酸溶液将该处脱模剂油点或污点用毛刷洗净,于修补前用水湿透。
⑵、修补用的水泥品种必须与原砼一致,砂子为细砂,粒径最大不宜超过1㎜。
⑶、水泥砂浆的配合比为1:2或1:2.5,由于数量不多,可用人工在小桶中拌匀,随拌随用,必要时掺拌白水泥调色。
⑷、按照漆工刮腻子的方法,将砂浆用刮刀大力压入麻点,随即刮平。
⑸、修补完成后,用麻袋进行保湿养护。
2、蜂窝
蜂窝是指砼表面无水泥浆,骨料间有空隙存在,形成数量或多或少的窟窿,大小如蜂窝,形状不规则,露出石子深度大于5㎜,深度不漏主筋,可能漏箍筋。
[原因分析]
⑴、模板漏浆,加上振捣过度,跑浆严重。
⑵、砼塌落度偏小,加上欠振或漏振形成。
⑶、砼浇筑方法不当,没有采用带浆法下料和赶浆法振捣。
⑷、砼搅拌与振捣不足,使砼不均匀,不密实,造成局部砂浆过少。
[预防措施]
⑴、浇筑前必须检查和嵌填模板拼缝,并浇水湿润。浇筑过程中有专人检查模板质量情况,并严格控制每次振捣时限。
⑵、塌落度过小时拉回拌和站加水加水泥重新拌制;振捣工具的性能必须与砼的工作度相适应;振捣工人必须按振捣要求精心振捣,尤其加强模板边角和结合部位的振捣。
⑶、严格执行带浆下料和赶浆法振捣,注意砼振实的五点表现。
⑷、砼拌制时间应足够,分层厚度不得超过规范规定,防止振捣不到位。
[修补方法]
小蜂窝可按麻面方法修补,大蜂窝采用如下方法修补。
⑴、将蜂窝软弱部分凿去,用高压水及钢丝刷将结合面冲洗干净。
⑵、修补用的水泥品种必须与原砼一致,砂子用中粗砂。
⑶、水泥砂浆的配比为1:2到1:3,并搅拌均匀,有防水要求时,在水泥浆中掺入水泥用量1%~3%的防水剂,起到促凝和提高防水性能的目的。
⑷、按照抹灰工的操作方法,用抹子大力将砂浆压入蜂窝内,刮平,在棱角部位用靠尺将棱角取直。
⑸、修补完成后,用麻袋进行保湿养护。
3、孔洞
孔洞是指砼表面有超过保护层厚度,但不超出截面尺寸1/3的缺陷,结构内存在着空隙,局部或部分没有砼。
[原因分析]
⑴、内外模板距离狭窄,振捣困难,骨料粒径过大,腹板钢筋过密,造成砼下料中被钢筋和波纹管卡住,下部形成孔洞。
⑵、砼流动性差,或砼出现离析,粗骨料同时集中到一起,造成砼浇筑不畅。
⑶、未按浇筑顺序振捣,造成漏振点。没有分层浇筑,或分层过厚,使下部砼振捣作用半径达不到,形成松散状态。
⑷、水泥结块、骨料中含有冰块、泥块等杂物。
[预防措施]
⑴、可采用小料、大料两种配比的砼,前两斗砼拌小料,水平分层浇筑马蹄部分,附着式振捣器振捣,其它部位砼采用大料按上述方法浇筑,插入式振捣器振捣。
⑵、对构件角点和结合部重点检查,特别注意振捣,不能用机械振捣时,可改用人工插捣,插捣应反复数次,确保砼不出现孔隙。
⑶、砼配合比中掺加高效减水剂,确保砼流动性满足工作要求。在砼运输、浇筑的各个环节采取措施保证砼不离析。
⑷、振捣应密实,不允许出现漏振点,吊斗应按布料厚度,走动卸料,避免吊斗直接一次卸料过多。
⑸、严防杂物出现在拌制好的砼当中。
[修补方法]
⑴、将修补部位的不密实砼及突出的骨料颗粒凿去,洞口上部向外上斜,下部方正水平。
⑵、用高压水及钢丝刷将基层冲洗干净。修补前用湿麻袋或湿棉纱头填满,保持湿润72小时。
⑶、修补用的水泥品种应与原砼一致,为减少新旧砼之间的空隙,水灰比控制在0.5以内,并掺水泥用量万分之一的铝粉。
⑷、孔洞周围先抹一层水泥素浆,然后用比原砼强度高一级的细石砼或补偿收缩砼填补并分层仔细捣实,以免新旧砼接触面上出现裂缝。
⑸、对于不易清理的较深蜂窝、孔洞,由于清理敲打会加大缺陷尺寸,使结构遭到更大的削弱,应采用水灰比为0.7-1.1的水泥浆液体进行压浆补强。必要时可在水泥浆中掺入一定量的水玻璃作促凝剂。压浆孔的位置、数量及深度,应根据蜂窝、孔洞的实际情况和浆液扩散范围而定,孔数一般不少于两个,一根压浆,一根排气或排除积水。压浆方法如下:
在填补的砼凝结2d,即相当于强度达到1.2~1.8N/㎜2后,用压浆机压浆。压力6~8个大气压,最小为4个。在第一次压浆初凝后,在用原埋入的管子进行第二次压浆,大部分都能压入不少水泥浆,且从排气管挤出清水。压浆完毕2~3d后切除管子,剩下的管子空隙以砂浆填补。
4、“烂边”和“烂根”
[原因分析]
烂边”和“烂根”主要是由于模板拼缝不严密、接缝处止浆不好,模板下底边与台座包边角钢或橡胶带结合不紧密,振捣时砼表面失浆造成。漏浆较少时边角出现“毛边”,漏浆严重出现砼蜂窝麻面。另外附着式振捣器布置过密、过低、太靠近拼缝也是造成T梁“烂边”和“烂根”的一个原因。
[预防措施]
⑴、接缝处贴橡胶海绵条或无纺土工布止浆,拼缝设计成搭接企口缝,并用钢木压板、橡胶压条止浆,预制台座包边角钢表面粘贴橡胶海绵,防止模板振捣时底边脱开台座。
⑵、在保证马蹄振捣的情况下,将最先每两道横隔板之间附着式振捣器适当减少到1个,并将振捣器位置调高,避免振捣器太靠近模板底边、拼缝。
⑶、拼缝两侧的振捣器起振时保持同步,异步后模板拼缝漏浆加多。
[修补方法]
漏浆较少时按麻面进行修复,漏浆严重时按蜂窝处理办法进行修复。
5、层印
[原因分析]
⑴、砼浇筑顺序控制的不好,浇筑下层砼时,上层砼等待时间过长,砼出现明显的接茬痕迹。
⑵、在砼拌制、运输、浇筑三个环节中机械故障,停歇后继续浇筑,而未按照施工缝的要求进行检查处理。
⑶、分层浇筑时砼振捣过度,造成石子下沉,水泥砂浆上浮,浆多的地方 颜色发青,石子多的地方颜色发白,形成对比。
⑷、模板上脱模剂涂刷过多往下流,拆模后在构件表面呈现若断若续的假“分层”。
[预防措施]
⑴、预制梁浇筑顺序一般从模板一端开始水平分层浇筑,当梁较高超过2.5米时,采用马蹄、腹板、翼板同时浇筑。从模板一头开始,先浇筑一段马蹄,返回再浇筑腹板段、翼板,再向前浇马蹄,再回头浇筑腹板、翼板,如此反复保持浇筑斜面不断推进。
⑵、砼停歇后继续浇筑,虽未超出施工缝停歇时间,亦应参照施工缝的要求进行检查,情况严重时严格按照施工规范的规定处理好施工缝。
⑶、精心组织振捣,注意砼振实的5点表现,振捣棒插入下层砼5-10厘米,避免砼发生离析。
⑷、涂脱模剂时以模板现油光为准,采用质量品质较好的机油涂刷均匀。
[修补方法]
对油脂引起的假分层现象,用砂纸打磨后即可现出砼本色,对其它原因造成的砼分层,当不影响结构使用时,一般不做处理,需处理时,用黑白水泥调制的接近砼颜色的浆体粉刷或喷涂。当有软弱夹层影响砼结构的整体性时,按照施工缝进行处理:
⑴、如夹层较小,缝隙不大,可先将杂物清楚,夹层面造成“八”字型后,用水清洗干净,在潮湿无积水的状态下,用1:2~1:3的水泥砂浆强力填塞密实。
⑵、如夹层较大时,将该部位砼及夹层凿除,视其性质按蜂窝或孔洞进行处理。
6、“泪痕状水纹”或“细羽毛绒纹”
梁腹板表面有“泪痕状水纹”或“细羽毛状绒纹”。
[原因分析]
⑴、砼出现泌水现象,在砼振捣后,贴壁出现水纹。
⑵、用小料水平分层浇筑完马蹄后,浇筑腹板时误开附着式振捣器,上部浆体顺模板表面流到下层,拆模后出现若断若续的“眼泪”。
⑶、附着式振动力太大,模板轻微松动,模板与塌落度损失比较大的砼表面因吸附力形成“细羽毛状绒纹”。
[预防措施]
⑴、改善砼配合比。
⑵、调整附着式振动器位置及每次开启时的位置与台数。
⑶、拉紧模板对拉杆,可以采用双螺帽加强。
[修补方法]
砂纸或砂轮砂掉即可,或不做处理亦可。
7、错台、跑模
[原因分析]
⑴、模板拼缝经反复拆装企口变形严重或支模时模板垂直度控制不好,相邻两块模板本身嵌缝。
⑵、相邻两块模板对拉螺杆松紧程度不一,模板受振后胀开程度不一。
⑶、砼侧压力比较大,拉杆滑丝、螺母丝扣有损伤,振捣过程中出现螺母脱丝。
[预防措施]
⑴、定期修整模板,确保模板底边和拼缝处平整度满足规范要求,可每预制50片T梁即检修加强模板一次。
⑵、设专人紧固模板,手劲一致保持对拉螺杆松紧一致。
⑶、装模时叮嘱操作工人检查拉杆的工作情况,杜绝使用坏丝的拉杆螺母和已变形拉杆。砼侧压力比较大时,拉杆上双螺母。振捣强烈时螺母底下加垫减振弹簧垫片,防止拉杆崩丝,出现跑模。亦可用精轧螺纹钢当对拉杆使用。
[修补方法]
⑴、将错台高出部分,跑模部分用铁钎凿除,露出碎石,新茬表面比构件表面略底,稍微凹陷成弧形。
⑵、用水将新茬面冲洗干净,洒水使砼结合面充分湿润。
⑶、在基层处理完后,先抹一层水泥素浆打底,然后用1:2干硬性的水泥砂浆,自下而上按照抹灰工的操作方法大力将砂浆压入结合面,反复搓动,抹平。修补用的水泥应与原砼品质一致,砂子用中粗砂,必要时掺拌白水泥,保证砼颜色一致。
⑷、为使砂浆与砼表面结合良好,抹光后的砂浆表面应覆盖塑料薄膜,并用支撑模板顶紧加压。
8、“切角”
切角指T梁张拉起拱后,梁端头马蹄底边砼发生斜截面破坏后掉角。
[原因分析]
T梁张拉起拱后,支撑方式发生变化,由张拉前的面支撑改为线支撑,易发生斜截面剪切破坏。
[预防措施]
支T梁侧模板时,提前在梁头钢筋笼底下垫一块10厘米宽,1厘米厚的薄木板,将T梁支撑线前移10厘米。
[修补方法]
打掉碎裂砼切角,立封端模板和封端砼一起浇筑。
9、裂纹
砼的收缩分干缩和自收缩两种。干缩是砼随着多余水分蒸发,湿度降低而产生体积减少的收缩,其收缩量占整个收缩量的很大部分;自收缩是水泥水化作用引起的体积减少,收缩量只有前者的1/5~1/10。
干缩裂缝呈现在T梁翼板顶面,宽度多在0.05-0.2㎜之间,其走向纵横交错,无规律性,分布不均,并随温度和湿度变化而逐渐发展。
[原因分析]
⑴、由于温度变化或砼徐变的影响,形成裂纹。
⑵、过度振捣造成离析,表面水泥含量大,收缩量也增大。
⑶、拆模过早,或养护期内受扰动等因素有可能引起砼裂纹发生。
⑷、未加强砼早期养护,表面损失水分过快,造成内外收缩不均匀而引起表面砼开裂。
[预防措施]
⑴、浇筑完砼6小时后开始养护,养护龄期为7天,前24小时内每2小时养护一次,24小时后按每4小时养护一次,翼板顶面用湿麻袋覆盖,避免曝晒。
⑵、振捣密实而不离析,对板面进行二次抹压,以减少收缩量。
[修补方法]
对于细微的裂缝可向裂缝灌入纯水泥浆,嵌实再覆盖养护。或将裂缝加以清洗,干燥后涂刷两遍环氧胶泥或加贴环氧玻璃布进行表面封闭。对于较深的或贯穿的裂缝,应用环氧树脂灌浆后表面再加刷环氧树脂胶泥封闭。
10、花面
[原因分析]
⑴、砼浇筑时,模板会因投料和振捣器激振,溅上许多水泥浆或在翼板模板上残留有未清理干净的水泥浆,拆模后在砼表面留下白斑点。
⑵、黑斑指被污染脱模剂涂抹不匀,或模板未清理干净,局部油脂集中,拆模后形成黑斑。
[预防措施]
⑴、浇筑梁腹时,用彩条布遮住翼板底模板,防止砼散落到模板上;在浇下一层砼前将侧模板上溅落的水泥浆擦干净。
⑵、拆模以后,用钢丝刷将模板上的灰渣清理干净,铁锈要用细砂纸擦拭干净。清理完后,用质量好的脱模剂均匀涂刷模板表面,用量应少,现油光即可,如果脱模剂过多会往下流,造成砼局部颜色发乌,砼面颜色不一致。
[修补方法]
黑斑用细砂纸精心打磨后,即可现出砼本身的颜色。白斑一般情况下不做处理,当白斑处砼较松散时可按麻面的修补方法进行整修。
11、露筋、漏垫块
[产生原因]
⑴、垫块太厚或与模板抵的太紧,致使漏垫块。
⑵、砼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钢筋紧贴模板,致使拆模后露筋。
⑶、钢筋砼构件断面小,钢筋过密,如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使钢筋密集处产生露筋。
⑷、砼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将钢筋振散发生移位,因而造成露筋。
[预防措施]
(1)钢筋砼施工时,注意垫足垫块,保证厚度,固定好。
(2)钢筋砼结构钢筋较密集时,要选配适当石子,以免石子过大卡在钢筋处,可调整配合比采用细石砼。
(3)砼振捣时严禁振动钢筋,防止钢筋变形移位。
[处理方法]
⑴、漏垫块可在拆模时即用海绵抹干水泥,将印记掩盖。
⑵、对于漏筋,首先将外露钢筋上的砼渣和铁锈清理干净,然后用水冲洗湿润,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压平整;如露筋较深,应将薄弱砼全部凿掉,冲刷干净润湿,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砼捣实,认真养护。
12、T梁顶面砼板表面高低不平
T梁顶面标高未控制好,高低不均。高则影响桥面铺装层厚度,低则漏筋。
[产生原因]
⑴、浇筑顶板砼时,因钢筋过密,顶板较薄,若下料太快,人工锹铲时板厚控制不准则浇厚。
⑵、顶板下料后,采用插入式振捣器一振捣,砼密实收缩,砼不够处未及时补足,则顶面可能漏筋或相对其它地方较低
[预防措施]
⑴、在顶板预留钢筋上弹墨线统一标出浇筑标高,浇筑时尽量依此线为浇筑标准。
⑵、现场旁站技术员要求操作工在需人工铲砼的地方必须将标高控制好。
[处理方法]
测量后,高的地方若影响桥面铺装层厚度,则部份凿除。
13、外形尺寸偏差
[产生原因]
⑴、模板自身变形,拼装不平整。
⑵、模板体系的刚度、强度及稳定性不足,造成模板整体变形和位移。
⑶、砼下料方式不当,冲击力过大,造成跑模或模板变形。
⑷、振捣时振捣棒接触模板过度振捣。
⑸、拼模完后因检查核对不细致造成的外形尺寸误差。
[预防措施]
⑴、模板使用前要检查并修整,拼装严密平整。
⑵、模板加固体系要经计算,保证刚度和强度;支撑体系也应经过计算设置,保证足够的整体稳定性。
⑶、下料高度不大于2米。随时观察模板情况,发现变形和位移要停止下料进行修整加固。
⑷、振捣时振捣棒避免接触模板。
⑸、浇筑砼前,对模板几何尺寸进行反复认真的检查核对。
⑹、每套模板使用50次即进行板面矫正与背肋骨架等加固
[处理方法]
成品整体几何尺寸偏差不大时,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可不进行处理;反之,则需经有关部门检查认定,并共同研究处理方案。
[结束语]:影响预制T梁外观质量的因素很多,造成缺陷的原因分析也不是很复杂,本人仅就T梁施工中发现的外观质量问题结合网上所能找到的资料进行了一些分析与总结,基本上将T梁外观问题廓括,网上若还有其它类似文章,绝不出本文左右,故大家以后再也不必写关于T梁外观方面的论文了,收藏本文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