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龙腾渊-----记乌龙峡老板冯学光 潜龙腾渊 鳞爪飞扬

我为卿狂

杨生贵

他是煤老板,曾经有日进斗金的辉煌和一掷千金的奢华。

他是文化使者,用自己的身家性命去开拓一块蛮荒之地,让一片蛮荒之地变成塞北九寨沟。

他是草根英雄,在一没背景二没后台的情况下,凭借智慧和胆识,白手起家,又把煤炭积累的财富,义无返顾地投入到旅游事业。

他是工作狂,三年来他和工人摸爬滚打在第一线,比民工还民工。

他是冒险家,因为疯狂往石头滩砸钱,遭到亲友们的一致反对。但他义无返故,百折不回。

他就是乌龙峡生态旅游度假区的董事长冯学光。

记者正月初三应邀去乌龙峡采访,看到这位特立独行风格迥异的老板正在办公室输液。他说过年了,为了让员工能回家团圆,他选择值班。他说过年时虽然远离城市,在景区万籁俱寂的时候,静下来好好整理一下一年来的思绪,好好思考乌龙峡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有很多的收获。记者注意到他的办公室堆着方便面和饼干。在鞭炮震天、万家团圆的时候,他选择了孤独。他还说,搞企业,精神最重要,作为企业的带头人,春节时坚守岗位,对员工的教育作用很大。但他又笑着说,这两年忙得就像部机器,没日没夜地转着倒没事,一停下来,反而病倒了。

2008年冯学光接手乌龙峡景区后,经过2009的大规模建设,景区曲径通幽,林木葱茏,湖光潋滟,山势雄奇,酷暑之际,清风送爽,如入仙境。游船、竹筏、皮划艇、骑马、射箭、草地摩托等十个游乐项目让人流连忘返,梁祝飞来冢、相思崖、连理枝、比翼鸟、幽谷寻根等创意景点,带给游客身心的愉悦。经过积蓄力量,2010年乌龙峡景区迎来自己的发展年,先后在六月和十二月成功举办了中国大同乌龙峡生态旅游文化节和冰雪艺术节。由挖煤到挖文化,由黑色到绿色,乌龙峡的崛起被专家誉为大同乃至山西转型跨越发展的一个缩影。

冯学光介绍说,在乌龙峡南岸崖壁上建设现代化的滑沙滑草场,本来从册田水库接根线把电拉过来就行,但是他不,他要从南岸后边把线拉过来,否则电线杆就会出现在乌龙峡的天际线上,就会破坏景观的天然之美,虽然又多投了上百万,但他觉得值。冯学光说,这是大自然亿万年的结晶,一切开发皆要因地制宜,顺其自然,不能因规划失误,开发不当,做破坏景观的千古罪人。对乌龙峡的敬畏、虔诚和狂热成为他近几年工作的主旋律。也正如此,乌龙峡才能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荒草滩,摇身一变成为全市驰名的“塞北九寨沟”。在景区开发上,他的创意令人叫绝;在景区建设上,他更是不惜血本。在营销上他独辟蹊径,市区400辆公交车、报纸、电视、街头广告牌等铺天盖地的广告轰炸中,乌龙峡的名字不胫而走,优美的环境,蓝天碧水,荡舟戏水的画面让城里人趋之其中也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可谓一炮而红。相约亲朋去乌龙峡烤串串、避暑消夏成为2010年市民生活中的流行时尚。乌龙峡2010年夏季游客突破10万人大关,单日游客曾突破了2000人,令业界刮目相看。冯学光搞旅游是新手,但这新手出手不凡,一番折腾让乌龙峡名声鹊起,也让他站上新的事业起点。

夏季旅游节结束后,冯学光就着手开发冬季的旅游项目,他瞄准大同冬季旅游的空白,立志打破冬季旅游坚冰,推动乌龙峡风景度假区尽快建成华北地区知名的,四季全方位开放的旅游度假区。为此,他经过去亚布力、哈尔滨、秦皇岛等地考察,博采众长,先后建设了国际滑沙滑草场,雪上娱乐项目和冰上娱乐项目。

为了在南岸崖壁上造出一个滑沙滑草场,他和工人们没日没夜地奋战,在零下20多度的天气,在寒风呼啸的山谷里劳动,手冻裂了,脸皴破了,衣服长时间不换不洗,使他比民工还民工。食堂做出的饭送到工地上有时就凉了,在帐棚里放在火炉边他热边吃。这位老板,不是躺在足疗店捏脚,也是不是躺豪华会所养生,而是在大野地受苦。早听说他干起活来和工人不分彼此,缺人手时跳进泥水中抱石头,给雇来的师傅当小工,冷水馒头不下工地,他身先士卒,要拼命拿下了滑草场。在最忙的时候,他每天只睡四个小时,敬业如此,果然名不虚传。

草根英雄

冯学光祖籍怀仁,父亲是四矿的工人,一个人的工资要养活家中七口人,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冯学光姐弟五人,他作为家中长子,冯学光从小就表现出一种对家庭的担当,六岁时他还没炕沿高,就磨着父亲给他找来两个小桶,做了一条担仗,一步三晃地到沟底下去挑水。小学毕业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矿务局一中,中考选报中专时,渴望闯荡天下,见大世面的冯学光选报了离家最远的长春的一所学校,在学校时他担任班长和学生会的干部,他的管理才能得到初步的煅练。中专毕业,学平板玻璃制造的他被对口分配到大同平板玻璃厂,两个月就当上了车间主任和办公室主任,在该厂合并到云啤成为六分厂后,当过厂办主任。后厂子外包,他就带着20多名赋闲的机关干部集资办三产谋出路,成立了大同鑫康实业公司,开始商海试水。

作为商人,冯学光眼光超前,总能抓住做生意的良机。1992年他看到游戏厅和滚轴溜冰场在太原火爆,就筹措资金在矿务局开了最大的一家游戏厅和滚轴溜冰场。因为时机抓得好,每天就有几千元的进账,几年生意做下来,游乐行业让他打捞到人生的第一桶金。有了资金,他就毅然投身到煤炭市场,他绕过了后台和背景这几座大山,凭借他的人格和信誉,站稳了脚跟,打开了局面,在几年时间就积累了几千万的财富。他做生意意识超前,谋划长远,当时搞煤季节性很强,“淡季出不去,旺季要不”的规律到制约着每个耍煤人,为了做长期的生意,做长远的生意,他在淡季也不歇工,全力以赴往外推销,就是不挣钱甚至贴钱也要做,他出的量大,淡季也能走煤,这样矿主就很感激他,到旺季,大家一窝蜂来抢购煤的时候,矿主就感激他的仗义,优先给他煤,甚至一吨还能让利三五块。也因为他信誉好,他还能从矿上赊一部分煤。就这样通过淡季保销量,旺季保货源,他越做越大,后来成立了亚宝新龙商贸有限公司,成为人们眼中的有钱人。他说跑煤最忙的时候,基本上一天都在车上,连财务手续、现金都放在车上。用他的话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倒煤这个行业让他积累了资本,但是也让他身心疲惫,他说,为了煤源、为了销路,为了结账,为了打通关卡,整天求爷爷告奶奶,他戏称自己这种没技术、没品牌、没品位的生活就像个高级要饭的。1998年北京限制高硫煤也让他们一下失去了很大的市场,同时近几年开始的煤矿兼并重组,也让他逐渐萌生退意。

正当冯学光谋划着自己的转型发展和绿色崛起之时。2008年初,由耿市长掀起的“城建风暴”震动全国,冯学光以一个商人敏锐的嗅觉判断,大同市旅游大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在人们的观望和犹豫中,冯学光毅然停掉还算红火的“倒煤”生意,投身旅游业。经过多番考察,他选中了位于大同县许堡乡鹅毛村南,与册田水库毗邻的乌龙峡景区。乌龙峡位于大同县鹅毛村南1公里册田水库库区下方,中间是一道绵长峡谷,两岸为火山熔岩,经河水亿年洗刷,形成长10公里,宽百余米的天然奇峡,峡内杨柳依依,绿草茵茵,溪清崖翠,石坚花异,黑色巨石星罗棋布,汩汩泉流环绕其间,碧波鳞荡的湖水。是一方如诗如画的天然胜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丰富。冯学光说,乌龙峡春来绿草如茵,夏至林木蔽日,秋临霜红遍野,冬到冰雪如画。但是冯学光2008年看到的乌龙峡可不是我们现在去的乌龙峡,那时原承包人承包很多年一直没有大的开发动作,峡内牛粪遍地,踩着河滩上的石头走下去,除了欣赏两岸峭壁上的嶙峋怪石,确实乏善可陈。大同缺水,乌龙峡不缺水,但水中各种水生植物纠结在一起,水里除了鱼还有许多不知名的动物,令人望而生畏,就是想游泳也不敢下去以身犯险。但是在冯学光眼中,这块乱石滩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一经雕琢就会成为价值连城的和氏璧。于是他斥巨资接手了这个地方,投入巨资进行开发建设。

潜龙腾渊-----记乌龙峡老板冯学光 潜龙腾渊 鳞爪飞扬

面对20里长的乌龙峡,如果没有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深刻把握和大同市旅游产业发展的预见,就是几个亿砸进去,也不过是听听响声而已。许多亲戚朋友劝他,说煤不好搞了,咱去买矿,投资虽大,可挖出来就是钱,要不咱搞房地产,买地开发也行,炒房也行,赚钱那叫一个稳,你跑到这荒山野沟往里扔钱,不是神经了?冯学光知道他们和自己想法不一样,追求不一样,他心里说,搞煤和搞矿确实能够发财,但是在他心目中,钱不等同于事业,他认为真正的事业就是能够传世的品牌。搞煤和搞矿就是一锤子买卖,很难形成自己的品牌。大同不缺搞煤、搞矿和搞房地产的老板,大同真正缺的是搞文化的老板。但他也深知其中的利害,作市场先行者的不一定就能成功,有时恰恰给别人做了铺路石。搞旅游虽然前景广阔,但是其中的风险也决定了更要有创意的独特,思维的前瞻,资金的充足。

文化是现代经济的富矿,大同的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程度还很低。冯学光知道,自己正走的 是一条别人不愿走的路,因而也就格外地荆棘丛生,充满坎坷。别看乌龙峡现在牛粪遍地,只要精心设计,大手笔投入,其山、水、林、泉的魅力会无法阻挡,会成为大同的一方胜景,肯定能门庭若市。搞文化旅游产业,没有文化肯定不行。假手于人也不稳妥,肯定要有自己的整体的思路作总纲,然后加上最新的旅游理念和旅游产品,大同上百万人口的城市,要大老远跑到外地去看山看水,咱们大同这么好的山水旅游资源却只能默默地沉睡。这既是市场空白,也是无限商机。当然在大同,冯学光并不孤独。前几年,我市也有老板尝试在城南、城北投资数千万元开发旅游景点,但不尽如人意。冯学光经考察认为,生态观光休闲必须有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不能离市区太近,要在大自然怀抱的原生态中,要凭借大自然的恩赐,打造景点和游乐项目,才能真正形成自己无法替代的魅力。大自然的瑰宝加上前瞻的开发理念和雄厚的资金投入,才能把这块璞玉雕琢得美轮美奂。主意打定后,他就义无反顾地走上了为乌龙峡而疯狂的征程,他说干事业必须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勇气,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搞旅游业更是如此,投资战线长,回报慢,必须认准目标往前走,最怕瞻前顾后,半途而废。他盖起了办公用房、餐厅、客房和蒙古包客房,他雇来挖掘机清理河道,修筑道路。钱花得像流水一样快。

他除了付出巨额的转让金,还有巨大的投资黑洞。河底都是大石头,就是刨坑栽个树也得动用挖掘机。从大同市调一台挖掘机过来,光运费一次就是2600元,因为石头又大,玄武岩的硬度又高,所以锰钢的钻头上去也力不从心。可以说在乌龙峡每走一步都是用钱堆出来的。就这样他一点点把河底的大石头清理出去,筑起了坝,又在岸上修建了人行道。盖起了管理区和蒙古包客房。在采购景区设施上,也不惜重金。相濡以沫的妻子跟他共同白手起家,本来想安安生生过日子,却不想他异想天开地在荒郊野外去砸钱,看他大把大把地把钱打了水漂,家人和朋友们害怕了,大家怕他头脑发热把这个家败了,于是大家悄悄商量,得出的一致意见是,冯学光得精神病了。于是一个电话把大同六医院的救护车给叫来了,几个穿白大褂的彪形大汉,把他像抓小鸡似地抓上了车,他大叫,我没病,可是医生听惯了这套话,不由分说把他送进去。去了以后,医生就给他注射了抑止兴奋的药,他就昏昏沉沉睡去,一个月下来,他只是吃了睡,睡了吃,也不再提乌龙峡的事情了。妻子和朋友们帮助他退掉订货,想方设法追回货款。就这样2008年在他昏昏沉沉中过去了。

生逢其时

近年来大同市委、市政府相继提出了“绿色崛起”和“三名一强”的战略,大同县委、县政府相继实施了以“三带四区”建设和庄园经济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旅游战略,为乌龙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冯学光说县委杨书记的到来就是他最大的机遇。县委书记杨人毅上任不久,就亲赴乌龙峡搞调研,他从乌龙峡的灵山秀水中读到了其中蕴藏的无限潜力。杨书记提出的把大同县建设为“山水园林县,大同后花园”的战略构想,给冯学光巨大的鼓舞和力量,杨书记推心置腹的谈话,让正焦头烂额的冯学光像是找到了知已和亲人,他感动得热泪盈眶,镇静药的作用虽然还没有过去,但他乌云密布的天空一下子阳光灿烂,他认定有了这样的当家人,大同县会大变,他乌龙峡也会大变。此后,乌龙峡有什么困难,他最先想到求援的人就是杨书记。杨书记也利用各种机会向省市领导推荐乌龙峡,把一拔拔的客人往乌龙峡引,帮助乌龙峡扩大影响,争取各方面的支持,让乌龙峡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市领导的认可和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杨书记也陪着市长耿彦波赶赴乌龙峡调研,耿市长说没想到大同还有这么一个塞北小江南,他说大同建设生态名邑的广阔空间就在大同县,对乌龙峡的发展和冯学光的贡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对乌龙峡的发展寄予厚望。

春江水暖鸭先知,大同市的古城修复和大同县庄园经济的一枝独秀,让冯学光深感大同市和大同县,旅游事业的大发展正在到来,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也促使冯学光备受振奋,他不断加大投资的力度,吃穿都很小气的他,一口气投资9600万。他要把乌龙峡景区打造成大同旅游的一道招牌菜,以生态旅游的轻松现代与厚重古城旅游遥相呼应,产生最大的张力。通过乌龙峡的异军突起,让大同的旅游更丰富多彩。他说搞旅游要站领的制高点,像耿市长说的那样,瞄准全国一流就能保证全省一流,瞄准全省一流就能保证全市一流。乌龙峡有这样的灵山秀水,所以必须打造全国一流才能相配。2010年底,他又成立了乌龙峡国际旅行社和乌龙峡文化传媒公司,向旅游产业的全线进军。

天道酬勤

在如何开发市场上,冯学光把乌龙峡定位于普通工薪阶层,他认为搞旅游和搞煤不一样,搞煤全是和有钱人打交道,而搞旅游是面向大众服务。他认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工薪阶层的旅游休闲需求同样应该得到尊重与满足。对于张家界、九寨沟游动辄几千上万的消费,一般家庭还是无力承受,那么打造大同周边的旅游景点,为普通百姓出行打造目的地,在大同就显得迫在眉睫。一个企业只有真正立足大众,服务大众,才能获得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才是他打造传世品牌的第一步。为此他在公交车上已经连续两年投放数百万元的广告,优美的广告词和风景画面相得益彰,使乌龙峡的名字在大同市不胫而走。开始,他把景区门票定在20元,又专门租了大巴每天作为乌龙峡的免费班车在矿区和迎宾桥免费接送游客,为游客提供了最大的便利。同时在景区管理上,把安全作为压倒一切的重心,安排了充足的管理和救护人员,确保游客来得动心,玩得放心,走得开心。真正做到物超所值。市场就是试金石,真心为游客着想和物超所值的服务,也必定赢得了游客的青睐和市场的回馈。

2010年夏季,冯学光就瞄准了冬季冰雪项目,经过外出考察,他们先去东北考察了亚布力滑雪场,然后到秦皇岛考察。他们托秦皇岛的关系找到了老总的儿子,希望能得到部分数据,但是人家很直接就拒绝了他们,说全国各地来的人很多,为了保证竞争优势,所以滑沙滑草场的数据作为商业秘密概不外泄。他们很苦恼,难道要无功而返吗。他们就围着这个滑沙滑草场转悠,寻找考察学习的办法。功夫不负有心人。突然天降细雨,滑沙滑草场的工作人员都跑回值班室避雨,天赐良机,于是冯学光一行人赶紧各买了一把伞,跑到门前说他们是远道而来的,虽然不能玩,但是想进去转转,工作人员乐得卖门票就欣然同意了。于是冯学光他们进入场内,看到工作人员都不在现场,就飞快地拿出尺子,把现场的各种数据都一一量过,同时把传送皮带和电机的型号都抄了下来,回来按图索骥,就按那个厂子定最新的产品。站在巨人肩膀上才有希望超过巨人。这就是冯学光的生意经。

谈到滑沙滑草场的客源,他说现在的孩子运动太少,有的家长领孩子来乌龙峡玩,孩子下个坡还得家长保护。让他看了很忧心,现在学校怕出事,活动能少则少,家里想让孩子多运动可是苦于没场地,孩子们要玩也是去网吧,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都不利。孩子们需要跑到大自然的怀抱中“疯”,通过户外运动练就强健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滑沙滑草这项运动能激发孩子的潜能,煅练孩子的胆量和体魄,培养孩子的意志和性格。作为全球最大的滑沙滑草场,光滑道长就168米,胆小的人从崖上看下去都眼晕,要是坐着滑沙船滑下去,对自己的心理和心理都是一个挑战。也正是因为是挑战,所以收获的自信和胆识也才更大。

人们可能不知道,乌龙峡精美的广告语也多出自这位有文化的煤老板之手,他不管多忙,都要每天抽出几个小时读书,同时他在人民大学读在职研究生。为了迎接乌龙峡的跨越发展,他在争分夺秒地工作,争风夺秒地充电。今年他计划在乌龙峡建设一座有上百间客房的宾馆,并建设仿古铁索桥,让李殿林主持修建的普济桥重新跨越在桑干碧波之上。在冯学光心目中,乌龙峡就是他的爱人,他对她一见钟情,他与她生死相随,不离不弃。乌龙峡又以她的神秘与成为他心中的神,令他顶礼膜拜,诚慌诚恐。乌龙峡又像一本百科全书,令他矢志追寻,难以穷尽。

天地以生,万物以荣。此时的乌龙峡冰雪消融,流水潺潺。冯学光正带领规划专家,在20里长的乌龙峡上设局布点,描绘宏伟的蓝图。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冯学光带领他的团队,为卿痴,为卿狂,步伐坚定地走向乌龙峡更加美好的明天。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295113.html

更多阅读

箭在弦上,一发中的 箭在弦上发布会

放眼南海,阴云密布,暗流涌动,非越宵小,舞刀弄棒,喧嚣尘上,美俄暗钩,推波助澜,欺我中华,30年忍忍,韬光养晦,占我岛礁,夺我矿产,压我渔船,是可忍孰不可忍,看我中华,今非昔比,潜龙腾渊,鳞爪飞扬,箭在弦上,只等出头之鸟,一发中的,使其万劫不复,观谁再敢觊觎我中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第四十二(二) 史记.货殖列传

冯唐者,其大父赵人。(大父:祖父。)(冯唐,他的祖父是战国时赵国人。)父徙代。汉兴徙安陵。(他的父亲移居到了代地。汉朝建立后,又迁到安陵。)唐以孝著,(著:著称。)为中郎署长,集解应劭曰:“此云孝子郎也。”或曰以至孝闻。○索隐案:谓为郎署之长也。事

少年中国说 原文+译文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原文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

记北京回民学院 北京市回民医院

记北 京 回 民学 院达慧中特别说明:本文是篇旧文,曾发表在《回族文学》上,由于一些博友对我的博文“追寻在回院的日子”感兴趣,特将此文发表于此。仅为说明少数民族教育,尤其是回族教育受社会大环境影响极大,我们要特别珍惜当前的社会环

《礼记学记》白话解 礼记学记拼音版

礼记·学记》白话解礼记卷十八『 前言』:本篇记述学习的功用、方法、目的、效果,并论及教学为师的道理,与大学发明所学的道术,相为表里,故甚为宋代理学所推崇,以为《礼记》除〈中庸〉、〈大学〉之外,唯〈学记〉、〈乐记〉最近道。

声明:《潜龙腾渊-----记乌龙峡老板冯学光 潜龙腾渊 鳞爪飞扬》为网友抚平余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