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这个人(二十一·大谜团:和年轻的皇太后是否有奸情·之五)
建立在心理分析和纯粹逻辑推理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是不能完全令人信服的。对此,我是清楚的。
那就必须拿出些证据。
可是,如前所述,以张居正和李太后这样特殊、敏感的身份,做出这样暧昧的事情,怎么可能会留下什么证据呢?
然则,不能忘记我们中国有这样几个成语(古训?),所谓做贼心虚,又所谓欲盖弥彰,还有所谓此地无银三百两。
找出蛛丝马迹还是完全可能的。
说张居正和李太后是政治上的夫妻或者情人,不会有人反对。而且他们的政治蜜月,长达整整十年之久。可谓珠联璧合,亲密无间。用明清史专家韦庆远先生的话说,张居正、李太后和冯保,是“政治铁三角”。而且出人意料的,在张居正当国的十年时间里一直维持良好。这个现象打破了人治官场、威权社会的权力游戏规则,是极为罕见的。
要知道,这三个人,都不是什么坦荡君子,更不是豪放大气的人,对权力、利益都有强烈的欲望。如果说,在对待高拱(其实是国家正义、健康力量的总代表)问题上,因为利益一致,他们联手行动,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话;那么,在夺到权力以后,没有发生权力再分配的争斗,以后也没有产生什么矛盾,那就相当令人搞不懂了。
先说李太后。她同意,也可能某种程度上参与了张居正和冯保罢黜高拱的阴谋,冠冕堂皇的理由是高拱总想自己做主,而通不许他们母子做主。暂不说这个理由根本就是站不住脚的,也是公然违背“宪法”(不成文宪法,即所谓成例或者祖制)的,就说这是事实,能够成立,那么,为什么先帝执手托付天下的首席顾命大臣在皇帝年幼不能亲政的情况下,凡事做主是不能允许的;而罢黜高拱以后,李太后却反复强调,凡事通要张居正做主?甚至按照“宪法”,万历皇帝应该亲政了,李太后还是不允许皇帝做主,只能乖乖听张居正的。李太后自己呢?她“有政治识见”,能够“担当决断”,可是,除了管束万历皇帝不许他做主以外,似乎没有看到她有什么政治“决断”。甚至皇帝结婚的事情,她说了,也不算,还是听张居正的。是有过那么几次,李太后似乎有“决断”:张居正要求处决犯人,李太后觉得时机选的不好,不同意,可是,最后都是按照张居正的意见办了。对张居正来说,李太后差不多就扮演着一个称职的妻子的角色(相夫教子)。
有一点不能不特别指出。在当时,对朝野公开的一个事实是,李太后是和万历皇帝同居一室的。
为什么要特别把这个“实事”公之于众呢?这不符合常理。第一,宫闱的事情,尤其牵涉一个年轻的寡妇、堂堂的皇太后的起居,要说是不宜公开的;第二,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公开,对万历皇帝的威信是极大的损害。是的,可以说,公开这个秘密是为了说明李太后管束皇帝不遗余力,要致君尧舜上;可是,另一方面,是不 是会让人对万历皇帝的品德、自制能力产生怀疑呢?如果没有母亲和他同居一室,似乎万历皇帝就会胡作非为。这样有损皇德圣誉的事,哪里应该公开呢?而且反复讲,不断提及,有什么目的呢?
那只能说,为了掩盖另一个不可告人的事实。
说白了,所谓此地无银三百两是也。
再说冯保。这是个有政治野心的太监。按照常理,张居正勾结冯保,罢黜高拱以后,无论出于什么动机,压抑冯保为首的宦官势力,都是符合逻辑的选择。可是,张居正没有,他对冯保的态度,令人费解(容后单独叙述)。
有一点可以先在这里说说:张居正对冯保,始终是巴结讨好,卑躬屈膝。这和他对待中央高级干部动辄训斥甚至迫害的严峻、刻薄的态度,形成鲜明对照。
那只有一个解释:张居正、冯保和李太后,他们各得其所,各有所求。进一步说,还互有把柄在对方手里。
可以说张居正得到了权力,冯保得到了利益,那李太后得到了什么?有什么动力,可以促使她以抑制自己身为皇帝的儿子、拱手将全部的权力交给并非外戚的张居正行使为唯一的职志?历史上太后压制身为皇帝的儿子的事情有过,但是,不是为了自己行使权力,就是为了自己的娘家人行使权力,或者为了自己的情人面首行使权力。显然,李太后和张居正的关系,超过了血缘关系。是什么关系呢?不言而喻了。
让我再提供一个间接的证据。
李太后的贴身侍女徐氏,也就是一个大字不识的村妇。可是,张居正这个一向标榜赏罚分明并以此作为其执政理念的人物,却对这样一个村妇侍女关照有加。第一,他封(当然是以皇帝的名义)这个村妇为佑圣夫人。别小看“夫人”这个称呼,在那个年代,对一个女人来说,除了沾丈夫的光获得什么夫人的封号,极少有女人有此殊荣!这比男人获得公侯的封爵还要难。更有甚者,张居正还亲自安排,破格升任徐氏的儿子担任锦衣卫的指挥佥事!
这里我得交代一句。在那个时代,当官只能是通过科举考试。中了举人(可以做小官,个别运气好的到最后可以当个市长)、进士的才可以。如果没有这个资格,想当官,不管谁的儿子,那是没有办法的。但是,也有一个恩荫制度,就是对于对国家有贡献的高级领导干部,皇恩浩荡,可以荫其一子为官。不过,一般是一些杂职虚衔,而且多半安排在军队里。像严嵩的儿子严世蕃(应该说这个人很有水平的,尤其善于应对嘉靖皇帝云山雾罩的批语),通过这个途径当上副部长的,简直就是例外了。
瞧瞧,中央主要领导干部的待遇,侍女徐氏居然就能够享受得到!而且,安排的还相当不错。要知道,那个年代,就是中央领导干部的儿子,依法可以享受恩荫的,获得的职位,也未必可以达到这个位置。倘若那个时候可以花钱买文凭,估计这个徐氏的儿子,说不定还可以弄个市长(知府)、省长(巡抚)或者副部长干干呢(张居正当然有这个能力和办法安排的)!
我必需再提醒各位一句:张居正是很注意自己的形象的,如果仅仅为了搞好和李太后的政治关系(本来就不错),或者讨好李太后,有必要如此吗?至少,没有必要如此过份吧?
原因很清楚:徐氏掌握他们的秘密;而且对他们的通奸,提供了帮助。这是封口费。
还有,张居正的管家游七,十分招摇(容专题叙述),超乎寻常了。
这些迹象都表明,张居正和李太后有奸情,无庸置疑了。
那么,更大的历史之谜,可以揭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