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岗烈士陵园 广州市黄花岗烈士陵园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在先烈路。墓园坐北向南,规模宏大,气魄雄伟,占地约13万平方米。主要建筑集中在中轴线上,依托地形,逐级上升。南面牌坊式大门宽达32.5米,门额上以花岗石镌刻孙中山题书的“浩气长存”4个鎏金大字。门后是长达230余米的墓道,两旁翠柏长青,黄花繁茂。中段建有喷水池和石拱桥,过桥拾级而上便是墓园。墓呈正方,四面斜坡形,边长17.5米,石砌围栏的四周围着铁链栏杆,中央建一石亭,亭顶形如警钟,寓有“唤起民众”、“争取自由”之意,顶的四边镌上革命党徽,亭中竖《七十二烈士之墓》碑,为方声涛的隶书。墓前右侧有碑亭,内竖《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碑》,刻着72位烈士的姓名,左侧竖着刻有1932年继续审查所得14位烈士姓名的《补书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广州革命烈士碑》。墓后为“缔造民国七十二烈士纪功坊”,花岗石构筑,由著名革命党人章炳麟篆额。坊墙正面刻着与正门相同的“浩气长存”4个大字,坊内东西两侧各有螺旋式石梯可达石坊的顶层,顶层中间以72块长方形青石砌成的“献石堆”,每块青石由中国国民党在海外的一个支部敬献,代表着广大海外赤子对革命烈士的无限敬仰。“献石堆”顶端矗立着高举火炬的自由神石雕像,两侧各竖有一个折柱,象征着烈士为追求自由解放而死的献身精神重于泰山,他们堪称国之栋梁,而今栋断梁折,实乃民族的重大损失。纪功坊后,竖着《广州辛亥三月二十九日革命记》丰碑,邹鲁撰文,详细记述了起义历史和建园的经过,碑阴开列86名烈士的英名(详见《广州辛亥三月二十九日革命记》条)。墓园西南角还有一侧门,拱形铁门额上嵌着“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道”10个大字。这原是早期墓园的正门,后来增建了南大门,遂成为侧门。道侧排列着海内外各界人士致祭时敬献的10余方献辞刻石和一对青石透雕盘龙柱,还有起义烈士喻培伦的衣冠冢。  早期墓园为著名设计师杨锡宗设计。1912年广东军政府拨款10万元在潘达微掩埋忠骨处始建烈士墓园,孙中山亲手栽植了青松。1918年方声涛募捐继续修建,由是墓园初具规模。1919年参议院议长林森发起向海外华侨募款,又增建了墓亭、纪功坊、乐台、四方塘等,此后又增建黄花亭、西亭、大门楼等,至1935年基本建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曾多次拨款进行维修。“文化大革命”期间,纪功坊上的自由神像换上了大火炬。“文革”以后,重建自由神像。  此墓于1961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门,浩气长存

门内是宽阔的长达230余米的墓道。两旁翠柏长青,繁花并茂。其中段建有伴池和石拱桥

七十二烈士之墓

墓呈正方形,每边长17.5米,在石砌围栏的四周围着铁链栏杆,墓的中央建一墓亭,亭内立着“七十二烈士之墓”墓碑,隶体的碑文为方声涛所书。亭顶形如悬钟,寓意是争取自由的警钟。墓前右侧碑亭内立着“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碑“,刻着72位烈士的姓名,左侧刻置至1932年继续审查所得14位烈士姓名的“补书辛亥三月廿九广州革命烈士碑”,墓后是“缔结民国七十二烈士纪功坊”,由著名的革命党人章炳麟篆额,坊墙正面刻着和正门相同的“浩气长存”4个大字,其东西两侧各有螺旋式梯级可达坊的顶层,顶层中间用72块长方形石头横列堆砌成崇山形的“献石堆”,象征七十二烈士,顶端仁立着一高举火炬的石雕自由神像。纪功坊后面耸立着《广州辛亥三月二十九日革命记》碑,碑高3.92、宽1.82米,是广州现存最大的连州青石碑刻,1934年刻置。碑文长达3000余字,较详尽地记述了广州“三·二九起义”的历史和陵墓修建的经过。碑阴共表列有86位烈士的就义情形。是役死难烈士100多人,有姓名可考的86人。

自由女神像?

国民党海外分支捐献的石块组成了这个烈士墓

梁国一烈士墓

在东征期间升任革命军某部团长的越南归侨梁国一抱病出任前敌指挥,他指挥果断,以寡胜多,最后与所部战士全部壮烈牺牲。梁牺牲后葬于广州黄花岗,孙中山亲书碑文“梁国一先生之墓”,并颁发大元帅令,追赠梁国一为陆军少将,令大本营军政部从优议恤”。

雷蔭棠烈士墓

雷荫棠,同盟会员,任东路讨贼军军法处长,1924年被陈炯明暗杀

梁沾鸿烈士墓

梁沾鸿,男,1885年出生,江门三多里人,1919年参加国民革命军,任粤军北伐军粤军陆军第一军团长。1923年在东莞石龙被敌杀害,安葬在广州黄花岗。1983年6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发革命烈士证书.

王昌烈士

王昌(1885~1918年),中山隆都石门村人。早年赴加拿大域多利开设理发店。1911年加入同盟会。1918年9月,北洋军阀段祺瑞派汤化龙(袁世凯执政时的众议院议长)赴美,向六国银行团借款购买军火,企图消灭广东护法军政府。王昌趁汤假道域多利回国之机,于9月1日在香花楼守候,用手枪将汤击毙,后用另一支手枪自尽。孙中山闻讯,即电旅加华侨殓以玻璃棺,派员运回广州,以党礼葬于黄花岗西北隅,并建立墓碑以表悼念。

范鸿泰烈士墓

 范鸿泰(Phạm HồngThái,1892年-1924年6月19日),原名成绩,越南义安人。1924年他试图在广州刺杀法属印度支那总督马兰 (MartialMerlin),但没能成功,自尽。
黄花岗烈士陵园 广州市黄花岗烈士陵园
  范鸿泰早年加入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在行刺马兰之前,他曾经图谋刺杀法国当局另一位高官,后经朋友多番相劝,才放弃了想法。
  1924年6月18日,马兰抵达广州访问。事先知道马兰日程的范鸿泰带着手枪,准备在白鹅潭码头行刺。不料马兰所乘舰船一到,广东政府官员立刻近船迎接。范鸿泰认为如果此时射击,可能会造成周围广东人的伤亡,便改变了当场行刺的计划。
  范鸿泰的第二次机会是马兰在广州法国领事馆款待客人设茶宴。范鸿泰扮成摄影记者混入法国领事馆,发现有广东政府人员在场,便又再次改变了计划。
  6月19日范鸿泰期待的机会终于来临。当晚法国驻广州领事在沙面维多利亚酒店(今胜利宾馆)为马兰接风。20时45分左右,范鸿泰从窗口向内投掷炸弹。当场死三人,伤五人。一对刚来广州的法国夫妇受重伤,送至医院后死亡,据说女方已有身孕;一位军官受伤很奇特,刀叉插入其胸口;还有一位法国人过度惊吓,呆坐在椅子上,失去知觉。但马兰距炸弹爆炸地点较远,迅速跑入附近房中躲避而幸免于难。

  范鸿泰投弹后,立即向沙面南面珠江方向跑去,途中他鸣枪使法国人不敢过近追赶。他最后投白鹅潭自尽。尸体于6月21日上午被发现,证实了其身份。留有遗书《告全世界人民》。
  法国人事先对越南人会来“滋事”有一定心理准备。事前法国领事馆代领事嘉沙便认为恐会有越南人闹事,于是请求广东外交部门加以防范。但英国驻广州领事最初以为刺客是中国人,便照会广东政府在沙面要限制华人进出。虽然刺客不是中国人,6月30日沙面英法租界公商部仍公布“新警律”,规定从8月1日起,沙面华人进入,一概须携带通行证。终因广东省长廖仲恺的强硬态度和当地工人的罢工抗议方作罢。
  范鸿泰的行动吸引了很多越南青年到广州,一部分人更是进入黄埔军校学习。范鸿泰的刺杀行动虽不成功,但依然不时被与15年前的安重根之刺伊藤博文作比较。
  范鸿泰的遗骸原葬于先烈路二望岗,墓向西南越南方向。1958年因扩建公路需要,迁葬于黄花岗。范鸿泰的遗孀、儿子及越南劳动党代表高鸿岭出席了新墓的落成仪式。

孙中山先生亲手种的树,原有2棵,现在只存一棵

附:黄花岗72烈士名单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名单所埋尸体共72具,故后人便以黄花冈七十二烈士相称,但七十二位烈士的姓名直到民国11年(1922年)春才完全查出,乃在黄花冈上勒石记名,下面是七十二位烈士的姓名籍贯:

广东
徐佩旒,徐礼明,徐日培,徐广滔,徐临端,徐茂燎,徐松根,徐满凌,徐昭良,徐培添,徐保生,徐廉辉,徐容九,徐进炤,徐褶成,徐应安,李柄辉,李晚,李文楷,李文甫,李雁南,陈春,陈潮,陈文褒,罗仲霍,罗坤,庞雄,周华,游寿,江继复,郭继枚,劳培,杜凤书,余东雄,马侣,黄鹤鸣,饶辅廷,张学铨,周增,林修明
福建
方声洞,冯超骧,罗乃琳,卓秋元,黄忠炳,王灿登,胡应升,林觉民,林西惠,林尹民,林文,林时爽,刘六符,刘元栋,魏金龙,陈可钧,陈更新,陈与焱,陈清畴,陈发炎
广西
韦树模,韦荣初,韦统淮,韦统钤,李德山,林盛初
  韦荣初 
  性 别:男
  民 族:汉族
  籍 贯:广西平南
  出生年月:1884年
  牺牲日期:1911年04月27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南县东华乡兴华村都兴屯人。教士。与韦树模为兄弟关系。
  1905年与韦树模等一起加入同盟会。
  1911年随李德山到广州,参加4月27日的广州起义(黄花岗之役)。进攻两广总督署后,转战于大石街、小石街一带,最后转入小北门高阳里源盛米店,激战一昼夜后,与韦树模、韦统钤、韦统淮等一起阵亡,被合称为“都兴韦四烈士”。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四川
秦炳,喻培伦,饶国梁
安徽
程良,宋玉琳,石德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295420.html

更多阅读

云南省金平县烈士陵园之一 烈士陵园

云南省金平县烈士陵园之一==================================【本烈士名录以有关部门资料为依据,收集并补充相关资料后重新整理编辑,错漏之处在所难免,还请多多指正以完善烈士资料,各省市区划变动未能一一做出相应更新,本资料仅供参考不

浩气长存黄花岗 浩气长存是什么意思

浩气长存黄花岗孙中山广州革命史迹寻踪之12在广州先烈中路,耸立着一座巨大的三拱仿凯旋门式的花岗石牌坊门楼,门楼上孙中山亲笔手书“浩气长存”4个大字,金光闪闪,苍劲有力。这里就是作为广州近代革命策源地重要见证的黄花岗七十二烈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

广州黄花岗《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作者简介】孙中山生平孙中山先生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 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出生于翠亨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0岁入村塾读书,12岁

声明:《黄花岗烈士陵园 广州市黄花岗烈士陵园》为网友奋斗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